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谍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深蓝的国度

    “即便是日本人要给金陵政府权力,这个交接过程也会非常的繁琐,拖拖拉拉没有一年都不可能,在这段时间,日本驻军和金陵政府都关注于自身利益不断扯皮,我就趁机全力发展。”

    “苏省这么多的城市和村镇,平时看着或许不起眼,等各地的武装组建完成,汇集起来就是一支军队,其实蒋统区那边,我有渠道能搞到枪支弹药,只要有钱,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老弟,说起走私捞钱的手段,你要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现在还把手伸到了盐务方面,我需要你的帮助,权力我倒是不缺,缺的是钱,怎么把两者进行转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李仕群笑着说道。

    陈明翔和关东军的买卖,他也是知道一点内情的,那是用亿元中储券来作为计算单位的,特工总部的东南贸易公司,一年下来也就几千万,这就是小巫见大巫的对比。

    李仕群自己有资源,但是缺乏交易的渠道,陈明翔有渠道,但是缺乏资源,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双方都会从中获利。

    “苏省是个聚宝盆,想赚钱那不是事,先说盐务方面,我作为最上游的批发商,把苏锡常和镇江一带按照五千吨来计算,那就是十万担食盐。”

    “市区每担批发八毛钱,零售价格不能高于一块,农村批发六毛钱,零售价格不能高于八毛,这是盐商的部分。”

    “部长和苏省涉及到食盐的相关部门,从我的批发价里面每斤能赚两毛钱,一担一百斤,一担等于二十块钱,这就是两百万中储券。”

    “十一和十二两个月这么计算,等进入一月份,盐价势必要飞涨,利润能够翻一番,每月四百万中储券没问题。”

    “我要求部长规范食盐市场,盐商们必须要按照我的规定操作,我已经给了不低的利润,谁要是想多赚坏了市场行情,那就按照奸商来处置,该抄家的炒家,该枪毙的枪毙。”陈明翔说道。

    光是从食盐这一项中获得的好处,李仕群哪怕是自己拿到六成,养一支万人军队也没有问题,军饷、衣食住行等都包括在内,这也是意外之喜,他现在可没有这么多的武装。

    “没问题,谁要是敢和老弟作对,我会收拾他的,一斤能赚两毛钱,也不少了,这玩意靠的是数量。”李仕群点了点头说道。

    中储券的币值虽然一直在下跌,可眼下日伪方面还没有到疯狂印刷的程度,加上法币被赶出沦陷区的金融市场,这时候还是有购买力的,一家盐商一个月能赚二十多万,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现在的确是低了一些,可盐价是在不断上涨的,行业有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是陈明翔想降价就能降下来。

    “部长从明天开始就放开手脚,在苏省大量收购棉花和粮食,这都是紧缺物资,棉花直接送到我的纺织厂,有多少要多少,价格绝对让你满意。粮食我可以帮着卖到蒋统区,其实沪市的需求量也很大,钱不是问题。”

    “这次我来苏洲,陈恭波市长也交代了,要我在苏锡常地区采办一批大米和粗粮,作为沪市赈灾的物资。”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是个关口,天气寒冷又没有饭吃,街上经常看到尸体,卖儿卖女的随处可见,这次连日本人也没有阻拦我买粮食,大佬们都要考虑到脸面问题。”陈明翔说道。

    “日本人老弟你不知道,今年一年就从苏省运走了三十多万吨大米,所谓的鱼米之乡,老百姓都没饭吃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拦截的”

    “我倒是很纳闷,陈恭波怎么这么热心搞救济,前段时间为了煤炭的事情和日本人闹得很不愉快,现在又开始关注粮食,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李仕群说道。

    “部长,这可是政治资本,根据日方和金陵政府的协议,明年各地的租界会在形式上陆续取消,沪市的租界是最有名的,陈恭波市长是在为自己明年的成绩锦上添花。”陈明翔说道。

    “形式上这三个字用得好,日本人即便是把租界的名义取消,行政权力也得打个折扣,日本人享有的那些特权,都要得到保留,金陵政府不过是担了个虚名,实际好处没落到多少。”李仕群对此嗤之以鼻。

    他太了解日本人的做事风格和手段了,金陵政府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所谓的交还权利,无非就是一场闹剧而已。

    给点甜头,目的是让金陵政府更加卖力为他们搜刮物资,本质不会有什么改变,喂狗还得丢块肉骨头呢!

    (今天两章)ntent

    谍网




第八百一十五章 借题发挥 五
    对于陈明翔需要采购大米和粗粮的要求,李仕群自然是要支持的,大米按照三百元中储券一石,粗粮按照两百元中储券一石,在苏省来说可能价格不算低,但是对沪市来说就很便宜了。

    陈明翔这时候在日伪方面的关系网之强大,已经到了连李仕群都需要借助的层次了,为了以后继续借助他的力量,这点粮食根本不算什么。

    要是换个人来粮食采购,哪怕是陈恭波自己来,哪怕是为了赈灾,也绝对拿不到这个价钱,沪市的灾情关他李仕群屁事,不翻一倍才怪呢!

    陈明翔按照两万人的救济粮食购买,这是警察局的统计数据,基本上都是流浪的灾民,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随时都有可能被饿死。

    每人每天一斤棒子面的标准,吃窝头也就勉强够了,等于是一天消耗十吨。救济时间是四十五天,准备了四百五十吨棒子面,每吨价值四千元中储券,为此,他支付了一百八十万元中储券。

    公共租界七千多英美侨民,每月正常供应的一百零五吨混合粮食不断,过年期间他额外赠送一个月的混合粮食,这个时候能有吃的就不错了,相信收获的只有感激。

    五十吨碎米、二十吨大米、五吨面粉和三十吨棒子面,他收取的费用是六万五千美元,折合每石六百元,可他从李仕群手里购买,全都是大米也只有一半的费用,算是一个月不赚钱白送了。

    “我按照你的指示,每个月都要给清乡委员会几个特殊身份的军官送钱送东西,重藤宪文是每月三十万中储券,金字俊治和小笠原清是十万中储券,杭洲的中岛信一和若松茂平也是十万中储券。”

    “现在他们和我已经混的很熟了,在苏杭二洲的产业,也受到宪兵和警察的双重保护,你放心就是了。”周海文一边喝茶一边笑着说道。

    这是陈明翔在苏洲的住宅,还是李仕群赠送的,虽然没法和天香小筑相比,可也是数得着的大宅院,也属于园林式的建筑。

    陈明翔的工作繁忙,不可能长时间在苏杭二洲坐镇,为此,他就把一些容易办理的事情交给周海文来负责,这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手段。

    清乡委员会经济特务机关长金字俊治中佐、派遣军总司令部派驻清乡委员会宪兵机关长重藤宪文大佐、派遣军总司令部第二科参谋小笠原清少佐、梅机关杭洲分机关长中岛信一大尉和杭洲宪兵队的队长若松茂平中佐,别看不是日军的将官,但都是手握实权的角色。

    周海文和他们接触的多了,就没人敢轻易怀疑他,更别说是调查了,即便有些模糊的线索,特务们也只当是没发现。

    “我这次特意把你从杭洲叫来,是要提醒你,自己以后要注意点分寸,对于这些日本军官来说,你把物资输送到国统区和输送到地下党根据地,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对待的方式是两个极端。”

    “最近你的行为有点过火了,在沪市大量采购纸张、染料、油漆、蔗糖、肥皂、火柴、五金工具、废钢铁和铁制品,在苏锡常的奸商手里大量收粮食,然后打着公司的旗号直接运往苏南和苏北。”

    “至于是不是管制物资这并不重要,可你的运输方式有问题,怎么能够让车队到根据地周边卸货呢你当日本人和金陵政府的情报部门不存在,还是当我这个老同学闲的难受,非要给我找点事做啊”

    “不要以为借着我的关系和他们混熟了就掉以轻心,这些宪兵和情报机构的人,翻脸比翻书还快,连我都避免直接和根据地做买卖,你就更差的远了,真出了什么事情,我也救不了你。”陈明翔语气有些严厉的说道。

    华通贸易公司的事情,没有一件能瞒得过大老板,尽管周海文也是公司的元老,还是二老板,可要说权威,那根本没法比。

    陈明翔也知道周海文的工作性质,平时也不计较偶尔的疏漏,可他查了查公司的运输账目,立刻就意识到,这家伙该敲打了。

    听到这些话,周海文的额头有点冒汗了,这段时间的行动,的确是有些不够严谨,步骤里面的漏洞很多。

    原本这些物资是要运到距离根据地比较近的大城镇,然后由根据地的运输人员接货,这样就做了个假象,日军对华通贸易公司的货物向来是不检查的。

    可他为了节约时间和利用公司运输车队的便利,把这个环节给取消了,货物往往直接到根据地附近才卸货。

    周海文知道陈明翔并不介意他是地下党,也不介意给根据地输送物资,仗着有华通贸易公司的金字招牌,也没有人找他的麻烦,警惕性慢慢的减弱了,不像当初那么小心。

    可陈明翔当面把话说出来,就代表着他的所作所为触碰了底线,这是明明白白的警告。

    “明翔,我承认这段时间自身有点麻痹大意,给你添麻烦了,真是对不起,以后我保证按照从前的步骤走,不会再有这类现象。”周海文急忙说道。

    陈明翔做事情杀伐果断,不会因为是同学关系就网开一面,上次就是因为犯错误,周海文被他从沪市赶到苏杭二洲。

    如果因为这次的错误,彻底被赶出了华通贸易公司,失去了这个极其重要的资源,对周海文和组织的运输工作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

    周海文能够赚钱为根据地采购物资,物资能在这么多关卡的拦截下到达根据地周边,全都是因为华通贸易公司的特殊地位和特权。

    他领导的物资采购运输小组,承担着为苏北和苏南两个根据地输送必需物资的任务,千万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了,我以后不会再说第二遍,根据地面临着山城政府的封锁和日军的扫荡,眼下的粮食缺口大不大”陈明翔问道。

    周海文顿时傻眼了,陈明翔怎么会关心这个问题

    他可是知道,华通贸易公司供应给驻沪宪兵队和海军陆战队的粮食,主要依赖李仕群的省政府和清乡委员会,并没有多余的份额,可陈明翔从来不会说没用的废话,既然这么问,就一定有特殊的用意。



第八百一十六章 借题发挥 六
    这次陈明翔来苏洲的目的,其实无非就是三件事,首先是盐务方面的利益划分,由李仕群确认他得到的地盘并进行配合,保障食盐销售顺利推动。

    其次是粮食,他要利用自己赚取的财富,救济沪市的灾民,对公共租界的英美侨民提供帮助,为将来获取国际资源。

    再有就是利用知道的日伪绝密情报,换取李仕群的信任,加深两边的私人关系,由此得到更多的苏省资源。

    至于警告周海文,那不过是顺带的,而问出这句话,是因为他发现局面的变化,达到了预想中的条件,铲除这个大汉奸的机会来了。

    陈明翔和李仕群今天的谈话非常关键,他深切的感受到,李仕群目前的畏惧心理和不甘心的状态,绝不放弃既得利益,为此不惜越过底线,疯狂的敛财用来组建军队,想要获得自保的能力。

    对李仕群来说,只要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不管是山城政府还是地下党,都没有什么忌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陈明翔之所以询问根据地的缺粮情况,就是打算帮助根据地的同时,让李仕群陷入绝境,如同山城政府一样,日军对地下党也是欲除之而后快,谁要是和地下党沾边,只有死路一条。

    哪怕是李仕群和国统区有走私交易,日本人都不会介意,本来就是梅机关赋予他的权力,但要是和地下党有交易,那就是另外的性质了。

    “情况就像你所说的一样,苏南和苏北不是延州根据地,不单纯有山城政府的封锁,还有日伪军不断的扫荡,两块根据地的条件非常艰苦,我之所以明知道这些小动作会带来危险,还选择这么做,就是为了根据地的物资需求。”

    “当然,我明白你警告背后的意思,抗战或许还需要很多年,我要看得长远一些,出格的举动无异于饮鸩止渴,但这种残酷的环境,促使我冒着风险作出决定。”

    “其实根据地的首长,也不同意我的操作,华通贸易公司是根据地目前唯一的运输生命线,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还有很多同志们,也在想方设法的往根据地送物资,但他们加起来,一年的输送量,也不如我一次的输送量。”

    “说的有点多了,我可以告诉你,根据地非常缺粮,由于敌人长期的扫荡,造成无法正常耕种,粮食产量微乎其微,而我从苏锡常私下买的粮食,数量非常少,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周海文说道。

    不知不觉,这小子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地下工作者了,陈明翔能够清晰感觉到那种思维的改变,思想充实意志坚定,唯独缺乏的是经验,还不够成熟,但时间会弥补这个短板。

    “你告诉根据地的首长,我可以私下为你们提供一笔借款,用来购买急需的粮食,卖方是李仕群,出于安全方面的因素考虑,你们要自己接触他。”

    “同时,对购粮资金的来源要严格保密,即便是在领导层,知道的人也是越少越好,我的身份太敏感,是绝对不能有闪失的,要是让日本人知道,那会害了我的。”陈明翔说道。

    “太好了,我代表组织先谢谢你的帮助,咦,不对啊,李仕群可是彻头彻尾的汉奸,为日本人和汪伪政府卖命,他怎么可能卖粮食给我们根据地呢”周海文更迷糊了。

    李仕群担任着特工总部主任和清乡委员会秘书长,这两个身份都意味着与地下党是死对头,陈明翔要地下党从他手里买粮食,这似乎有点不敢相信。

    可陈明翔不可能拿这种事情开玩笑,说到就能做到,到底李仕群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这种未知的真相,让周海文有点抓耳挠腮的。

    “你见我做过没把握的事吗我说他能卖,就一定能买到,接触他的人也没有任何危险,明明白白把目的说出来最好,遮遮掩掩的反而要坏事,至于什么时候开始操作,就等我的电话吧!”

    “十二月底先采购一批,但数量不宜太多。能勉强撑过这段时间为准,现在都十一月中旬了,苏省的大米和杂粮,基本都被日军抢走,不是运回日本就是运到了各地作为军粮,为了完成粮食交易赚到钱,李仕群真敢把老百姓救命的口粮抢走。”

    “等明年七月份水稻和玉米等粮食成熟,新粮上市的时候再大批量购买,钱这方面你们不用担心,我会提前准备好,你抽时间向上级汇报,落实一下。”陈明翔说道。

    这么大的事情,以周海文的级别肯定是没法做主的,必须要请示上级,但自己也不着急,张嘴就是半年的时间。

    因为想要对付李仕群这样的人物,那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有充足的耐心。

    李仕群在特工总部主任的职务上,为日本侵略者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种有能力的帮凶,还有利用的价值,关键是,他目前没有触犯到日军的底线,想借刀杀人,火候还差了很多。

    同时,李仕群是金陵政府有数的党政大员,中常委代表着核心层成员,省主席等于封疆大吏,清乡委员会秘书长代表着重大事务的执行者,调查统计部长和特工总部主任,代表着暴力机构的特殊权力。

    类似这样位高权重名声显赫的人物,如果不是到了非除掉他不可的地步,日军也不会随便下手,因为影响非常恶劣,会拉低金陵政府高层与日本合作的心态。

    正因为如此,陈明翔才决定要循序渐进,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从来没想过通过某件事,会一举扳倒李仕群,除非他脑子进水公然对抗日军。
1...182183184185186...3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