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读书人说话一般都这样,就算是想让人赶紧滚蛋也不会直接说,而是通过各种委婉的方法表达。

    他倒不是反感这个马九德,主要他这一天先是在海上漂了半天,紧接着又在这永安州城忙活了半天,他早就累的不行了,这会儿他真没精力招待一个小小的知州了,他只想赶紧吃点东西,然后睡觉。

    没想到,马九德竟然连连点头道:“好,好,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卧槽,你这家伙,怎么就没点眼色呢?

    杨聪不由满脸疑惑的看向马九德,这家伙,不会还有什么事吧?

    果然,马九德一看他这样子,立马舔着脸赔笑道:“嘿嘿,嘿嘿,状元郎是不是不记得小弟了?”

    小弟?

    杨聪闻言,不由满脸黑线。

    这家伙虽然年纪不大,但最少也有三十多了,自称小弟是个什么意思?

    马九德没有称呼他总督大人,而是叫他状元郎,这就是攀私交的意思了,这点他倒是明白,问题他对这家伙根本就没一点印象啊。

    什么叫不记得了?

    我压根就没跟你打过交道好不。

    他仔细回想了一阵,这才问道:“马大人,我们以前见过吗?”

    马九德这个尴尬啊,很明显,杨聪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一般人对他这口气,他就算不翻脸,估计也得起身走人了,问题这状元郎就不是一般人啊。

    他只能继续舔着脸赔笑道:“状元郎不记得小弟也正常,毕竟小弟才位列三甲,和状元郎差远了。”

    位列三甲?

    杨聪恍然道:“你也是乙未科进士出身?”

    马九德连忙顺势拱手道:“小弟不才,正是乙未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还请状元郎多多关照。”

    说完这话,他脸都臊的通红了。

    他并不是那种溜须拍马之徒,要换做是刚中进士那会儿,这种话他是决计说不出口的。

    不过,经过这十来年官场的摸爬滚打,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年头,当官还是得靠关系,要没关系,你再有才华,再努力,那都是假的。

    他并不是那种混吃等死之徒,他也有理想,有抱负,他也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所以,他才会选择拉下脸面不要,来巴结杨聪。

    当然,要杨聪官声不好,是如同严嵩那般的大贪官,他也不会背着自己的良心去巴结。

    马九德这巴结上司,拉关系都要选对象,杨聪收小弟自然也要选对象,不是什么人在他面前自称小弟他就会真把人当小弟,要知道官场上可不是只有站错队,跟错人才会倒霉,收错小弟同样会倒霉。

    其实杨聪在永安州城里转的时候也暗地里观察过了,从老百姓的表现来看,这马九德为官应该还算是比较清正的,因为老百姓见着他并没有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也没有什么畏惧之色,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敬仰或者信任。

    这年头,这种清官的确不多。

    不过,光是为官清正还没有用,脑子还得灵活,还必须懂得变通,要像朱纨那样,脑袋一根筋,那也不是什么好事。

    杨聪思索了一会儿,随即问道:“马大人,我率船队入港的时候发现港口附近有不少渔船啊,朝廷不是禁海吗,你这纵容治下百姓出海捕鱼,难道就不怕朝廷追究吗?”

    这!

    马九德闻言,不由一愣,他可不知道这会儿杨聪正私底下发展海上贸易呢,他要知道杨聪自己在违反海禁做生意还跟他说这个,肯定会哭笑不得。

    正因为他不知道才会愣住的,总督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他愣了半晌,这才感叹道:“大人,下官这也是没有办法啊,永安州九成都是山地,耕地太少了,老百姓如果纯靠种地根本就吃不饱啊。”

    嗯,土地少,知道去海里刨食,基本上算是脑子比较活的了。

    杨聪紧接着又问道:“朝廷要真追究起来你怎么办?”

    马九德坦然道:“这年头沿海州府私自纵容老百姓下海捕鱼的可不止我们永安这一家,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不造帆船,纵容老百姓跟倭寇打交道便不算太违禁。再说了,朝廷真要追究起来,下官也可以说这些老百姓都是在附近的河道里捕鱼啊,大不了到时候监察御史来了,下官便让老百姓把渔船全部开河道里呗。”

    嗯,还知道衡量利弊,应付朝廷检查,这家伙着实不错。

    杨聪突然问道:“马大人,聊了这么久,还未请教你字号呢。”

    马九德闻言,不由激动的道:“不敢,不敢,下官贱字明礼。”

    这问字号的意思应该就是有意收下他了,他终于找到靠山了!

    果然,杨聪紧接着便大笑道:“好,明礼,你要不嫌这军中伙食差就留下来陪我吃个便饭吧,我正好还有些事要问你呢。”




第三卷 第一六二章 宣扬天威
    杨聪着实没想到刚跑到西南便会收到个小弟,这马九德虽然科举出身低点,倒也没多大关系,反正除了内阁大学士对科举出身有要求,其他官员并没有什么硬性规定。

    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像胡宗宪、海瑞等嘉靖朝名臣科举出身也不高,特别是海瑞,甚至连进士都没考上,人家不一样成了青史留名的大清官。

    有时候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一场考试决定的,一个人要有所成就主要还看人的品行和能力,很多人可能考科举不怎么样,一旦步入官场却能混的风生水起。

    当然,这会儿马九德还不能算是混的风生水起,知州,只是从五品的地方官员而已,在杨聪看来,这伙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要想把人提拔上去也不是很难,比如说这一次,他已经把永安州作为屯兵之所了,到时候只要安南一事取得圆满结果,他随便马九德分润点功绩,便能将其提拔到知府一级。

    他之所以这么爽快的收下马九德,自然也是有原因的,主要他对西南不是很了解啊。

    比如,西南有那些兵源,哪里的兵战斗力又比较强。

    又比如,西南为什么这么穷,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西南贫穷落后的现状。

    他来西南可不是如同夏言和严嵩想象的那般,是来寻死的,他的想法多着呢。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可不光是想把安南的问题解决就算了,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希望能改变一下西南贫穷落后的现状。

    马九德此人果然有几把刷子,杨聪和他聊了一晚,便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比如兵源方面,马九德虽然没领过兵,西南的兵他却相当的了解,毕竟这些年大明东南沿海一直闹海盗和倭寇,他身为海边州府的知州也得随时准备抵御海盗和倭寇侵袭不是。

    他认为,不管广东广西,还是云南四川,都司卫所的屯卫都不怎么样,这西南最有战斗力的当属各地土司手下的私兵,像广西的狼兵、云南的象兵,四川的土兵,那都是一个赛一个猛。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把打仗当赚钱的途径呢,只要朝廷肯花钱,他们就能给你卖命。

    又比如西南为什么这么穷,其实很简单,就因为西南山太多,田太少,整个西南几乎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面积只占了一成,吃饭都没法吃饱,怎么可能富的起来。

    这兵源问题倒好说,杨聪觉着这仗十有**是打不起来的,只要摆出架势,安南莫氏估计就会吓得赶紧求和。

    这贫穷的问题又怎么解决呢?

    整个西南少说也有上千万人口,没地,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怎么让老百姓富起来,他可没狂妄到认为自己可以养活上千万人。

    他也不是那种任上作威作福,卸任拍拍屁股走人,压根就不管老百姓死活的人,既然来了趟西南,他就希望能干出点成绩,让西南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他还想凭借在西南的政绩一举冲进内阁呢,如果光是让安南臣服估计还不够,毕竟朝中还有夏言和严嵩两个死敌千方百计在那阻扰呢。

    当然,他这会儿还没时间去考虑西南民生的问题,因为他的主要任务是收拾安南莫氏,而不是来治理西南的,他肯定得先应付安南的问题,要不然,就算嘉靖不收拾他,夏言和严嵩也会进谗言,让他没好果子吃。

    这安南莫氏的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

    很简单,那就是先摆出进攻架势,恐吓一番,看安南莫氏来不来求和,如果来求和那就罢了,如果不来,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这要恐吓人家当然不是一两万人马就能成的,起码也得十来万人马才能成,他倒也不缺这点粮饷。

    第二天,他便向广西、云南和四川各地发出征召令。

    令四川都司征召石柱、西阳、石耶洞等宣抚司、宣慰司、长官司土兵三万,前来永安州听用;

    令广西都司征召安隆、上林、思恩等宣抚司、宣慰司、长官司狼兵三万,前来永安州听用;

    令云南都司征召孟艮、孟养、车里等宣抚司、宣慰司、长官司象兵三万,前来永安州听用;

    同时,他又命俞大猷率东南五省水师船队前往福建转运剩余的一万屯卫精锐和粮草、饷银等物资,为永安州屯兵做准备。

    永安州城这里,他则和马九德一起,率领先期抵达的一万南直隶屯卫精锐和征召而来的五千劳力在城南划分区域,修建简单的围墙和道路,以免各地兵源抵达时混在一起发生冲突。

    就这样,忙活了将近一个月,永安州城的屯粮之所里面粮食已然堆积如山,广西狼兵也已经到达,在指定区域驻扎,南直隶的两万屯卫也已驻守在粮仓左右,整个永安州城顿时成为一座兵城,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各种操练的号令声,好不热闹。

    紧接着,他便向朝廷上奏,请调浙直巡按胡宗宪为广西巡抚,负责协助他处理安南事宜。

    话说这会儿胡宗宪可是他的亲信,而不是严嵩的亲信,夏言和严嵩能让胡宗宪当上这个广西巡抚吗,要知道巡抚最少也要是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而这会儿胡宗宪也只是个正七品的监察御史而已。

    这品级倒不是什么问题,都察院御史这样升职是有先例的,一般都察院御史都是任职几年之后便外派巡按,巡按业绩出众者则有可能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胡宗宪的资历和业绩倒是都够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岳肯定也不会卡他的壳,主要问题就是内阁那一关,夏言和严嵩能让杨聪的亲信这么轻易的升职吗?

    这点杨聪自然考虑到了,所以,他在奏折中特意说明,之所以招胡宗宪来当巡抚就是为了让胡宗宪出使安南,宣扬天威。

    这话说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就是去安南招降人家又或者跟人家宣战呢,大明对外敌一般都是这套路,先招降,如果你老老实实投降就算了,如果不投降,那就开战!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当初安南郑氏第一次来明廷告状的时候嘉靖就曾命礼部侍郎黄绾前去安南招降莫氏,结果黄绾吓得装病不敢前去,气的嘉靖直接把黄绾给撤了。

    说白了,这就是个脑袋别裤腰带上的差事,分分钟有可能被恼羞成怒的敌人给宰了,没几分胆色还真不敢去。

    夏言和严嵩商量再三,还是决定,就让胡宗宪这家伙去送死算了。

    因为他们也怕啊,他们倒不是怕嘉靖会逼他们去安南,内阁大学士出使敌国这种事基本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他们是怕把胡宗宪给否了之后嘉靖会让他们举荐合适的人选,他们手下可没有这种不怕死的滚刀肉!



第三卷 第一六三章 冤枉
    莫登庸对大明有非分之想吗?

    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啊,他又不是不知道大明有多强大,进攻大明,开什么国际玩笑!

    大明有多强大,安南后黎朝的官员都清楚,其前身胡朝就是被大明给灭掉的,那一场大战,大多数安南朝臣想起来都会不寒而栗。

    那时候的胡朝也是篡位而立,得不到大明的承认,永乐四年,明成祖派兵护送陈朝皇室后裔陈天平归国复位,由于大明没想到胡朝敢于反抗,所以并没有派多少人马,结果大明护送人马被胡朝伏兵击败,陈天平也被俘杀。

    胡朝的这一举动激怒了明成祖,明成祖当即就派成国公朱能、新成侯张辅、西平侯沐晟等人率大军八十万讨伐谋朝篡位的逆臣胡季犛,半年之内安南的东都升龙和西都清化便相继被明军占领,紧接着,明成祖便下令,将安南改为交趾布政使,直接纳入大明版图。

    后面,要不是大明国力日衰,无力顾及安南,从而主动放弃对安南的统治,这会儿安南还是大明的一个行省呢。

    大明讨伐安南之战虽然已经过去百余年,明军的威猛却依然让安南人特别是安南朝臣记忆犹新,八十万大军啊,那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安南胡朝举全国之力甚至都没扛过半年,谁敢打大明的主意。

    或许,那种脑子进水或者神志不清之人会有这种非分之想,但是,莫登庸没有,他脑子正常着呢。

    他要是知道大明五省总督杨聪正集结大军准备讨伐他,估计真会吓得尿裤子。

    可惜,杨聪选择的屯兵之所是永安州,虽说永安州离安南很近,但陆上并没有通往安南的通道,莫登庸也没有派出探子查探这么个小地方,所以,杨聪都在永安州屯兵快两个月了,莫登庸对此还一无所知呢。

    杨聪选在永安州屯兵可不是为了偷袭安南,他也没有刻意封锁消息,甚至他还想安南莫氏能尽早知道他的举动呢。

    胡宗宪抵达永安州之后,他便派出大将俞大猷,率一千精锐,驾着二十余艘新型苍山船,护着胡宗宪和大明使节团从海路直抵安南元江入海口,然后逆流而上,直奔安南的东都升龙。

    莫登庸听闻大明天朝上使乘船而至,着实吓了一跳,他还当自己是大明属国的国王呢,虽然大明并未承认,但是这礼节他还是不敢轻慢的。

    他当即便命人在升龙城的南门外扑上了红毯,并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在红毯末端跪迎。

    说实话,胡宗宪过来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发毛的,要知道他这可是奉命跟人家去翻脸,要人家恼羞成怒欲杀掉他泄愤,他能不能逃得掉还是个未知数呢。

    还好,从安南莫氏的表现来看,并不像是要翻脸动手的样子。

    他猛着胆子踏上红毯,缓缓走到跪迎的安南官员面前,随即便咬牙掏出圣旨朗声念起来。

    这圣旨大致的意思就是莫登庸,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谋朝篡位,大明还没有与你计较呢,你竟然狼子野心,敢打大明主意,大明皇帝陛下得知消息,异常震怒,识相的,你就赶紧放下武器投降,如若不然大明必然出兵讨伐云云。

    还好,这会儿安南的官方语言就是汉语,莫登庸好歹也读了点书,圣旨的内容他是大致听明白了,但是,他却不明白大明皇帝陛下为什么说他意图打大明的主意。
1...154155156157158...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