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杨聪无所谓的道:“这个你就不用管了,你只管精研战法,把这些武器装备的威力全发挥出来便成。”
好吧,这位巡抚大人就是财大气粗,这钱的问题还真没什么好操心的。
唐顺之心中感叹了一声,随即郑重的拱手道:“下官明白。”
杨聪沉思了一阵,随即又对王宣道:“先生,齿轮和卡尺做的如何了?”
王宣连忙拱手道:“大人,样品已经做出来了,正在试用。”
杨聪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不远处的火龙战车,随即缓缓的道:“嗯,虎蹲炮就按这个样式做吧,齿轮和卡尺都多备一点,到明年,我希望这虎蹲炮能月产三百门,还有新型火枪,最少也要达到日产五十把的规模,另外子弹壳和炮弹壳最好能多配一点,一把火枪最好能配上五个子弹壳,一门火炮最好也能配上五个炮弹壳,这样的话,事先装填好,射速就能更快了。”
这?
这得多少人啊!
王宣也知道,这位巡抚大人不在乎招多少人,也不在乎花多少钱,人家只在乎这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
唉,实在不行了,到时候再招人吧。
他只能硬着头皮拱手道:“下官明白。”
ps:推荐老作者石壕史的新书《三国毒士子》,讲的是汉末三国,贾诩一家子的家国情怀,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要错过哦。
第三卷 第五十四章 不死不休
有时候人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时间就会过的飞快,往往在不经意间,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是几个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杨聪一门心思制造武器装备,整军备战,这时间也如同流水一般哗啦哗啦就过去了,一转眼年节就到了。
这个年节他并没有回京城,虽说宣府镇离京城就三百余里,但天寒地冻,路上并不好走,而且宣化厂的武器装备生产也正处在关键阶段,他这一走,大家这口气一松,来年恐怕又得一两个月时间来回复。
所以,这个年节他就待在宣府镇哪儿都没去,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一看巡抚大人都没走,自然不好各自返乡过年,倒是他父母早早就赶到了宣化府城,一家人也算是过了个团圆年。
年节一过,差不多就是二月份了,杨聪当初定下的目标,过完年虎蹲炮日产十门,新型火枪日产五十把,王宣也早早就达到了,而且经过将近半年的积累,虎蹲炮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千多门,新型火枪的数量也达到了六七千把宣府镇一万边军精锐也差不多都装备一大半了。
这时候,宣府镇可谓兵强马壮,压根就不担心鞑子骑兵再来侵扰,杨聪倒是希望吉囊能过来报仇,到时候,他就能让鞑子骑兵尝尝虎蹲炮和新型火枪的威力了。
吉囊会来报仇吗?
他倒是想报仇来着,不过他的首要目标并不是杨聪,而是咸宁侯仇鸾,去年,他正是上了咸宁侯仇鸾的当,跑到宣府镇来捡便宜,结果遭遇了有生以来最惨痛的失败,足足损失了两千多精骑。
这个仇,他当然想报,所以,才刚刚过完年,他便召集鞑靼各部精骑在河套集结,准备直扑甘州镇,收拾咸宁侯仇鸾。
他也知道这会儿咸宁侯仇鸾已然进阶三边总制,可以调动河套附近三个边镇的人马,不过,他并不怎么担心,大明边军的战力他是相当清楚的,特别是陕西这边的边军,有什么风吹草动根本就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些人守在城里他或许还没有什么办法,一旦到了野外,那就是他们鞑靼骑兵的天下,别说是三万边军精锐,就是三十万,他都不惧!
咸宁侯仇鸾之所以还待在荒凉的甘州镇,主要是因为甘州镇是他的家乡,他的老巢,仇家的势力在这边根深蒂固,他就是这里的土皇帝,如果去了其他两个边镇,他恐怕过得就没这么舒坦了。
不过,他人虽然没去其他两个边镇,爪牙却早就伸过去了,这好不容易当上了三边总制,他当然要好好捞一把。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上任之后也颁布了三条规定。
第一,三边所有盐商提供的军需物资都必须经过他手下亲信的核查才能发放盐引。
这就是告诉那些盐商,找其他人没用了,例子钱什么的都必须孝敬给他!
第二,三边所有粮饷的发放也必须经过他手下亲信的核查,严禁贪腐。
好吧,他这其实是贼喊捉贼,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你们所有人都不得贪腐,只能我一个人贪腐!
第三,三边所有军户每亩屯田必须上缴一成的收获,用以作为军粮,准备调集大军,收复河套。
这规定表面上是收集粮草准备跟鞑子作战呢,其实就是个借口,他压榨手下人的借口,三边数十万屯卫,屯田足有数百万亩,每亩上缴一成那就是将近百万石的粮食啊!
杨聪是在拼命的掏钱,制造武器装备,整军备战,他却在拼命的贪腐,三边将士自然是怨声载道,士气低落,很多耿直的将领都开始上奏弹劾他了,不过,都被他和严嵩联手化解了。
结果,他是一点事都没有,那些弹劾他的将领反倒被他给收拾了。
当初曾击败吉囊的总兵姜奭、副总兵王辅等百战老将皆被其构陷而罢免,换上去的都是他手下的酒囊饭袋,只知道贪污军饷,领兵作战却是一坨狗屎。
他出任三边总制还不到一年,陕西三边便被他整治的如同一盘散沙一般,一点战力皆无,这会儿吉囊又集结十余万大军来犯,他当又如何应对呢?
很简单,继续送钱送粮啊!
吉囊大军才刚抵达甘州镇的边界,咸宁侯仇鸾的亲信时义又来求见了。
这家伙竟然还敢来,吉囊给气得,错点就命人将其乱刀砍死了。
不过,他也算是一时枭雄,城府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他知道把时义给砍了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兴许将其吓唬吓唬还能捞到不少钱粮呢。
所以,他忍住了怒火,将时义招入了帅帐。
时义还是一如既往的恬不知耻,一进帅帐便点头哈腰道:“大王,好久不见啊,近来可好?”
好?
好个锤子啊!
吉囊微怒道:“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你们干的好事,将本王骗去宣府镇,害得本王白白损失了数千人马,这个帐怎么算?”
时义闻言,连忙赔笑道:“大王息怒,大王息怒,我们并非有意欺骗大王,我们侯爷也不知道那新科状元竟然如此厉害啊。”
吉囊冷哼道:“一句不知道就完事了吗?回去告诉你们侯爷,把脖子给本王洗干净了,这次我们不死不休!”
晕死,这么大的火气啊!
时义小心的瞟了吉囊一眼,随即小心的道:“大王,我们真的是无心的,至于贵方的损失,我们可以做出适当的赔偿。”
吉囊假装不屑道:“你们能赔多少啊?”
这个价可不好开,时义只能小心的问道:“大王觉得多少合适啊?”
吉囊逮住机会狮子开大口道:“二十万两白银,本王拿去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另外再加一百万石粮食,权当此次大军出征的口粮。”
卧槽,你怎么不去抢,就算你去抢也抢不来这么多钱粮啊!
时义为难道:“大王,这个价码也太高了吧,我们侯爷哪来这么多钱粮啊?”
吉囊冷哼道:“别以为本王不知道,你们侯爷已经当上三边总制了,哼,本王被你们侯爷耍猴一样耍了一趟,你们侯爷倒是借此爬上了高位,本王吃这么大个亏,这点赔偿,多吗?”
时义无奈道:“我们侯爷这不刚当上三边总制没多久吗,还没捞到多少好处呢,大王,您看这样成吗,还是一万两银子加五万石粮食,我们就此罢兵。”
吉囊仿佛遭受了羞辱一般,大怒道:“你们又想耍本王吗?你听好了,没有十万两白银,五十万石粮食,本王立马挥军踏平你们甘州镇!”
第三卷 第五十五章 资敌
时义知道,吉囊这会心里肯定是有怒气的,因为上次为了祸水东引,他们将吉囊骗去了宣府镇。
不过,他们也没有想到,新科状元杨聪竟然如此厉害,把吉囊打了个大败亏输。
这虽然不是他们的本意,但是吉囊的伤亡惨重却是事实,人家怒火中烧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没想到,吉囊火气竟然这么大,动不动就要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吉囊到底是装的还是真的发这么大火呢?
时义不敢赌,因为赌赢了他也没什么好处,如果赌输了,吉囊能不能踏平甘州镇他不知道,他的小命肯定是没了。
他只能苦着脸哀求道:“大王,我们侯爷真没这么多钱粮啊,您踏平甘州镇也没用啊,银子我们侯爷真没多少,粮食我们还是有点的,要不再给您加五万石粮,您看怎么样。”
吉囊当然不是真正发火,他要真发火了,直接命人把时义拖出去砍了,然后挥军进攻甘州镇就得了,何必跟这家伙在这里唧唧歪歪。
他假装发火就是为了多捞点好处而已,十万石粮,勉勉强强好像够了,他辛辛苦苦劫掠一次还不一定能抢来这么多粮食呢。
银子的话他倒不是很在乎,因为再多银子在草原上都买不到什么东西,只有粮食才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他可不会轻易就这么算了,时义都说了,他们粮食还是有一点的,那就是说,十万石还不是他们的底线,还有更大的压榨空间呢。
他继续装作怒气冲冲道:“哼,十万石粮就想让本王退兵,做梦!你们没银子是吧,那行,拿粮食来补,一万两银子,五十万石粮,一个子都不能少。”
五十万石粮,他们的确有,但是,他要敢答应,回去咸宁侯仇鸾非把他宰了不可。
开玩笑呢,辛辛苦苦贪了一年才贪了几十万石粮,一把给人家送五十万石,谁愿意啊。
时义想了想,随即咬牙道:“大王,我们真没这么多粮啊,要不再加十万石粮,真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话,我们侯爷估计就得拼命了。”
吉囊冷哼道:“拼命?好啊!让你们侯爷有种就来拼命啊,他要不给五十万石粮,本王现在就去跟他拼命。”
晕死,好像有点弄巧成拙了。
时义连忙解释道:“别啊,大王,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拿不出五十万石粮啊,您就算把我们全杀了也没用啊,要不这样吧,我们再多出十万石,真的不能再多了,再多就算是拼了命我们也拿不出来了。”
又多讹了二十万石粮,吉囊已经很满意了,他假装犹豫了一阵,这才满脸不耐道:“那行吧,这次本王就饶了你们,一万两银子,三十万石粮食,你们什么时候能准备好?”
时义闻言,不由松了口气,他连忙点头哈腰道:“半个月,半个月时间我们一定准备好。”
三十万石粮啊,除去大军的消耗剩下的都勉强够他们手下几个部落一年的口粮了,没想到吆喝几句就能白得这么大个便宜!
吉囊心里是欢喜的不行了,不过,表面上他依旧冷冷的道:“还是让本王到老地方去取吗?”
上次他们约定的就是在山丹卫演场戏,他假装率军进攻山丹卫中前千户所驻地,咸宁侯仇鸾事先把粮食和银子送到那里,他取了粮食和银子就撤军。
不过,这次咸宁侯仇鸾貌似有了点其他的想法。
时义小心的看了他一眼,这才鼓起勇气道:“大王,我们侯爷的意思,这戏要演真实一点,大王您不要取了粮食和银子就撤军,好歹派人去山丹卫驻地外面吆喝几天,造点攻城器械,这样我们才好向上面交差啊。”
上次他们的戏的确演的太假了,吉囊就是率军去山丹卫中前所取了粮食和银子就走了,前后都不到一个时辰,连嘉靖都觉着有点不对劲,朝中那些大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咸宁侯仇鸾希望吉囊能配合配合,假装在山丹卫鏖战几天,这样看上去就比较真实了。
吉囊倒是看透了咸宁侯仇鸾的得性,这家伙就是个酒囊饭袋,他怕个屁啊。
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白得了人家这么多钱粮,演戏就演戏吧,又不会掉块肉。
他无所谓的道:“本王倒是可以率军去山丹卫驻地外面吆喝几天,造点攻城器械,你们侯爷就不怕本王假戏真做吗?”
这个!
说实话,时义还真怕。
不过,咸宁侯仇鸾倒是说了,这吉囊说话还是比较算数的,应该不会玩什么幺蛾子。
他只能硬着头皮拍马屁道:“大王说笑了,谁不知道您一言九鼎,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我们相信大王不会做的。”
吉囊貌似受用的点头道:“本王的确一言九鼎,希望你们侯爷不要跟本王耍什么心眼就好,到时候把你们侯爷伤着了可就不能怪本王了。”
时义只能讪讪的赔笑道:“呵呵,哪能啊,大王您就放心吧,我们侯爷也是一言九鼎。”
吉囊也懒得跟他啰嗦了,直接冷哼一声,随即便挥了挥手,如同赶苍蝇一样示意他滚蛋。
双方谈妥之后,咸宁侯仇鸾真的按约定好的时间将一万两银子和三十万石粮食送到了山丹卫中前千户所驻地,吉囊拿了银子果然如同约定的那般率军冲到山丹卫驻地,又是造攻城器械,又是喊打喊杀,吆喝了三四天才回转河套草原。
咸宁侯仇鸾如此资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吉囊刚率军退走,他便八百里加急向朝廷上传捷报,申言自己再次打退鞑子骑兵进攻,并斩获敌首上百,缴获攻城器械无数。
这家伙是凭借无耻之尤的把戏再次躲过一劫,吉囊率军回到河套草原之后这心思却又活络起来。
这会儿军粮是不用愁了,吃上几个月都没问题了,要不要去山西那边再转一圈呢?
他想来想去,还是率军直扑山西,因为粮食有了,他们还没锅碗瓢盆呢,这些东西草原上可没人会做,大明也不可能卖给他们,他们唯有去抢。
要不然空有粮食也做不熟啊,总不能直接把大米和面粉丢火上烤吧!
第三卷 第五十六章 大同镇
吉囊率大军直扑山西,咸宁侯仇鸾不由窃喜不已,这吉囊果然守信,宁可奔袭两千余里也不进攻河套附近的延绥镇和宁夏镇。
他内心里其实是希望吉囊去进攻其他边镇的,去年如此,今年更是如此,因为只有吉囊攻破了其他边镇才能凸显他的“功绩”啊!
到时候,他便可以说,你们看,吉囊并不是不行,人家随便就能攻破其他边镇,但是这家伙率十多万大军进攻甘州镇,不但没有捞到好处,反而被他“打”跑了,这一对比就能显出他的“才能”不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