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还看今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瑞根
    哪怕是离开宛州两年了,但他仍然和宛州那边保持着很密切的联系,那里也有他舍不下的很多东西。

    他在宛州虽然只是从副处级走到了正县级,时间也不过就是四年多时间,但是这四年多时间却是他收获最大的四年。

    市委办副主任,经开区副主任和后来的常务副主任,再到真阳县长,每一个岗位的酸甜苦麻辣他都品尝过。

    虽然前世中他也有十分丰富的工作经历,但他前世中是一直在汉都工作,这一世却是到了汉东地区,那边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都和汉西这边大不相同。

    而这一番锻炼,既让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样也让他的履历经验变得更加扎实丰富。

    可以说他到宛州工作是刻意的带着一些目的而去的。

    在他看来,未来汉川省只会形成两块主要经济体。

    一是以汉都为中心的大汉都都市群,包括秦都、安襄和昭阳。

    这一个都市圈都控制在距离汉都市不超出八十公里的范围内,像安襄地区的汉阴县距离汉都市中心只有65公里,左平县只有54公里,就素那是安襄市区距离汉都市也就是76公里,而昭阳市区距离汉都市更是只有66公里,它下辖的广塬县距离汉都市中心只有41公里,最远的秦都市区到汉都市区也就是78公里而已。

    可以说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迅猛发展,未来的大汉都都市圈都是一个小时以内,如果是适度达到350公里的高铁的话更是控制在半小时甚至二十分钟以内。

    如果在辐射大一些,武阳和涪岗乃至巴原也可以被纳入进来,他们的距离都在120公里左右或者以内,武阳102公里,涪岗128公里,巴原最远也就是135公里,也就是说,高速公路能够在一个半小时内覆盖,高铁都能在半小时内直达覆盖。

    未来大汉都都市圈,安襄会成为汉都的后花园,其良好的植被和绿化率,加上优良的农产品基地,可以成为汉都两千万人口都市圈的有力支撑,昭阳则是汉都传统工业基地的有力臂助和后续延伸,未来汉都市的很多传统工业和产业链都可以向昭阳延伸,因为这里有相当丰富的熟练劳动力和配套产业体系,而秦都则成为汉都市能源和能源产业的有力保障,在这一点上秦都也是当仁不让。

    除开大汉都都市圈,那么就只剩下宛州这个汉西中心了。

    前世中宛州发展并不好,很快就沦为了二流城市,制造业一般,服务业不值一提,农业大市,人口大市,也是汉川省劳动力输出大省,后来更成为人口流出最多的一座城市。

    在沙正阳看来,是真正可惜了这样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

    论地理区位,论劳动力数




1159.第1120章 选择
    第1120章 选择

    姚莉现在是宛州市委办副主任,接替了最初自己的位置。

    在钱正离开之后,王挺兼任了经开区党工高官,但是据说冯士章都王挺在经开区的工作表现不是很满意,有意要让其专任宣传部长,也有传言说王挺可能直接担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不过这个消息很快被夏侯通出任市委秘书长所打破,这之前夏侯通一直传言是要当副市长的。

    但是接任了市委秘书长的夏侯通却没有进市委常委,吕彬奇调到了省文化厅担任副厅长。

    这很蹊跷。

    姚莉也语焉不详,没说清楚为什么这个市委秘书长职位会有这么多的变化。

    宛州这几个月人事又有很大的变动。

    一直在宛州工作几十年的叶和泰终于动了,到巫陵地区担任专员。

    正厅级了,但是到巫陵地区这个最穷困的地区去当专员,很难说是好事坏事,但叶和泰很满意。

    他年龄优势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小,所以他必须要动,不动不行,再不动以后就没机会了。

    在出任巫陵地区专员之前,叶和泰还专门来汉都拜会了沙正阳,这也让沙正阳受宠若惊。

    昔日的老领导居然在上任之前专门拜会自己,这和朱凤厚来拜会自己意义又不一样。

    朱凤厚是有目的而来,主要是谈工作,而叶和泰则是不谈工作,先叙旧情,这也让沙正阳很感动。

    在这一点上,叶和泰做得很到家,闲聊了家常,然后只说了欢迎多来巫陵坐一坐,就再无其他话语,翩然离去。

    叶和泰走人,阴朝凤却未能如愿以偿的接任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省发计委副主任穆天然空降。

    这让阴朝凤大失所望,甚至有些闹情绪,不过以阴朝凤的年龄,沙正阳估计也就是两三年后就到人大政协去喝清茶了,当然,在去人大政协时可能会给其解决一个正厅级。

    姚立波接任了常务副市长,而明永昌则调任蒲池地委任副书记,而姚立波走人之后的组织部长人选则出人意料由陈秀清接任,只不过此时陈秀清依然是以副市长身份兼任组织部长。

    和夏侯通一样,陈秀清也没有进市委常委,这同样让人很吃惊。

    不过在沙正阳看来,可能这也就是一个程序问题,既然省委已经同意了夏侯通和陈秀清出任了市委秘书长和组织部长,没理由还会在市委常委身份问题上有什么不同意,也就是一个考察程序问题。

    而宛州市委也不可能在没有获得省委的同意之前就会把这两个人选给定了。

    叶和泰在拜会沙正阳的时候也谈到了冯士章和杜国建二人,认为省委对本届宛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进展,尤其是宛州市的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目前稳居全省第二,打破了昔日涪岗昭阳一直居于二三位的固定格局。

    当然在gdp总量上,宛州虽然和涪岗昭阳之间差距在拉大,但是这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大”,实际上差距也就不到三十亿,只要一个闪失,就有可能被反超回来。

    毕竟在教育和科研人才储备和技术能力储备上,虽然宛州在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搬迁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夯实和增强,但是从总体实力来说,仍然要逊色于涪岗,和昭阳相当。

    宛州的优势就在于它有着独立于汉西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北上中州,东进武汉,南下嘉州,正好在这里汇聚,距离不远不近,加上千万人口级别的地区和一定程度的工业经济基础,使得宛州如果能够抓住契机,是能够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独立于大汉都都市圈所在的汉东核心所在。

    当然,这个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差距很遥远,要做到这一切,沙正阳觉得需要在每一个风口契机都要牢牢抓住,林春鸣和冯士章二人这几年应该说是勉强抓住了这个机遇,让宛州可以超越了涪岗和昭阳。

    就凭这个,冯士章据说就有可能要在副省i长候选人上和康广量pk。

    虽然说中央考察副省i长人选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但具体下来也就是那么几项关键指标。

    康广量担任过涪岗市委i书记,现在又担任省发计委主任,按理说资历无论如何都已经足够了,比起冯士章来说也要强一筹,但是有的时候却又不是看你资历。

    冯士章担任市委i书记期间,宛州gdp总量超越了涪岗,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不管这是谁的功劳,人家冯士章这个时候就是当着市委i书记,这一点你要否认就不行。

    穆天然作为省发计委的一个资深副主任,空降宛州只是担任一个副书记显然是说不过去,沙正阳估计很大程度是省委的一个安排,那就是下一步冯士章很有可能要走人,杜国建也许就要接任书记,穆天然是要接市长位置。

    本来是应付贝婧蕾的随口一句话,却勾起了沙正阳的浮想联翩.

    宛州的局面变化很大,省委省政



1160.第1121章 都在成长
    第1121章 都在成长

    贝婧蕾的到来的确为沙正阳平添了几分烦恼。

    烦恼不在于感情本身,而在于他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

    怎么看都觉得这应该是一份不适合的感情,年龄差距10岁倒也罢了,最主要是觉得和贝一河两口子本来都一直平辈论交,怎么突然就要矮一辈了,这种尴尬感觉也太那个了。

    好在贝婧蕾也很是一个很聪慧的女孩子,似乎也觉察到了沙正阳对这份感情的矛盾心情,后来几天都没有来打扰沙正阳,只是晚上在一起吃饭,坐一坐,没有过分在这方面来纠缠。

    腊月26,沙正阳把贝婧蕾送上回宛州的火车,不过这也成了沙正阳的心事,他不知道贝婧蕾回去之后会怎么和贝一河两口子说,最好的办法暂时保持缄默,大家都在冷静一下,考虑考虑。

    对沙正阳来说,在发计委这样的部门过年就太轻松,值班这些都是走过场,每天办公室有人负责守电话。

    而值班那天只需要去办公室坐一会儿,然后给办公室的值班人员打个招呼,有事儿打自己电话就行,而这春节假期,还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再无复有在政府或者企业值班时的各种繁杂事儿。

    值班不操心,但是各种应酬却免不了多了起来,甚至在春节前几天就已经让沙正阳应接不暇了。

    这个时候沙正阳才深刻感受到为啥发计委会被人视为小政府的威力,各种会议和宴请几乎是把每天中午晚上安排的满满实实,委里边六七个副主任都不够用,办公室每天光是排这个会议和接待都够呛。

    饶是沙正阳专门给办公室打了招呼尽量少安排给自己,但是一样无济于事。

    不能人家要一晚上要串两三个台,灌一肚子酒,第二天都起不了床,你却能回家安安逸逸的吃家宴吧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酒精锻炼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展现出来,沙正阳只觉得在过年这半个月里是最难熬的,有的饭局你不去还不行,去了不喝也不行,喝了不喝多也不行,这就是中国式饭局。

    每年的春节似乎都是一样的气氛,但是每一次却总还是有一些变化,如同朋友圈子一般,一些人新加入进来,一些人则在悄无声息的慢慢淡出。

    沙正阳一直力图让自己原来的朋友圈子能维系稳定,但是他也知道这在现实工作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的精力有限,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幻,地位的提高,所处的城市不同,相互之间的关系会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就像原来他在银台工作时,刚离开那两年,和原来的县里的同事,如樊文良、陈鹤、高长松和杨文元等人都还有联系,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都渐渐淡出,樊文良和陈鹤基本上都没有联系了,甚至连电话都没有,而高长松和杨文元也是因为有东方红集团这条纽带,才使得每年见一次面吃顿饭而已。

    银台留给他的朋友关系,体制内的也就是曹清泰、郭业山和桑前卫三人而已,而这三个人之所以还能和沙正阳保持着比较紧密紧密关系,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这三个人一直在成长着,而且都算得上是迅速成长。

    曹清泰不说了,桑前卫现在也是实打实的副厅,唯独郭业山还在正处级干部位置上徘徊。

    但实际上郭业山这种状态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体制内升迁过程,那种三年一到就该提拔的规律本身就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只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的一种基本要求而已。

    即便是这样,也一样能够通过双方联系的紧密程度看出这种亲疏程度,像曹清泰和沙正阳的联系就比较多,电话起码一个月能通一两次,而桑前卫也还是能随时联系上,当然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工作的因素居多,而郭业山除了在沙正阳担任发计委副主任时打来电话恭贺,也就是后来某一天邀约说要替沙正阳庆贺一下,但是那天恰恰沙正阳有其他安排,所以没能成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沙正阳甚至很清楚,如果这条线自己不去主动接上去,那么也许日后这条线就在再无复有接上的可能了,这个社会就这么现实,而有些人也会保持着自己固有的风格。

    沙正阳从未觉得自己膨胀了,但是别人不一定这么看,往年你都要要约在一起坐一坐,但今年你忙不过来了,想等到年后来,但是也许这一等就是一年,然后明年的时候你就会更淡化,最终湮没。

    所以沙正阳也好好把自己的这七零八碎的各种社会关系梳理了一遍,给自己确定规则,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利用这个春节,把该走到的一定全部走到,不管以后会怎么样,会向哪里走,但是自己的礼数和心意不能缺。

    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梁锦柏帮沙正阳拿着包,本来打算送沙正阳回家,但是沙正阳婉拒了。

    &n



1161.第1122章 都在成长(续)
    第1122章 都在成长(续)

    从省发计委走回石油小区要半个小时,沙正阳平常也并不经常步行走这么远。

    石油小区的房子已经确定要交回给长河集团了,不是长河集团的人,自然就不可能再占长河集团的便宜,沙正阳也没这个习惯。

    不过要等到发计委也就是省里统一修的这一批房子起来时日尚早,预计要到2001年才能住得上。

    好在在这件事情上大家都关心也关注,所以效率也空前的高,地块一划定,就立即启动建设,所有审批手续都是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行,也由此可见,关乎到自身利益的时候,那么原本都是丁是丁卯是卯的一切条条框框都可以变得无比润滑。

    沙正阳当然也不可能一直住在石油小区,不过临时借住一下肯定是没问题,沙正阳也打算在五一之前搬出石油小区。

    只是自己居然没钱买房子,这对于一个重生人士来说,怎么看都觉得滑稽。

    自己没有钱,并不代表自己不能支配钱,这不是指公家的钱,而是家里人的钱,或者朋友的钱。

    沙正刚已经在汉都买了一套房子,就在汉湖边上,真正的豪宅别墅,四百多平米,在汉都市房价平均也就在1000元上下的时候,1480元每平的汉湖丽景创下了天价,而四百多平米也不过就是六十多万元,对于已经跻身燕京富人阶层的沙正刚来说还真不算啥了。

    同样在沙正阳的支持下,沙父沙母也在汉都买了一套房,纯粹是自个儿积攒的钱,一百三十多平,1180元每平的丽棠花园,一楼,加上装修要二十万,这对于小有积攒的沙父沙母来说也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去也负担得起。

    而高铎的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盘也在98年10月正式开盘,不到20000平米,在比较偏的红土地庙那边,也就是一百多套房子,均价880元,最便宜的楼层只要700,最贵的楼层也不过980,在汉都市里边算是中低端楼盘,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宣布高铎进军房地产行业打响了第一枪。

    同样长河地产也已经在燕京城里打响了第一炮,从立项动迁到奠基动工,再到封顶,长河地产都创造了进度记录,也让人叹为观止。

    一切都在变化,但是房价已经隐隐有了起飞的势头,高铎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有意识的把一些楼层户型较好的房子压了一压,按照他的预测,拖到99年年后来,每个平米至少可以涨80到120元,这一算下来压下来5000平都能多赚50万。

    当然要多压高铎也不敢,他现在还算是小本经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沙正阳帮他牵线搭桥,让赵一善和他合作,也算是帮了高铎起步一把,起码在垫资上就能让高铎大大的松一口气,不至于被银行那边给逼得捉襟见肘。

    不过高铎的谨慎还是让沙正阳放心不少,这第一步走稳了,第二步高铎动作幅度就要大得多了,他启动的第二个盘也已经拿到地了,虽然沙正阳没有在拿地过程中帮高铎什么忙,但是在帮助判断城市发展走向上还是能起到不少作用的。
1...665666667668669...7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