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这也没什么不好。
搞建设,只要建出来的项目本地的市场容量、人民消费需求能够消化得掉,别变成鬼城,那都是利国利民的。
哪怕是纯粹的形象工程,凭良心说,有些也是值得花的。就比如吧,后世2010年前后,国内很多小地方,要造个“巨蛋”造型的地标,作为城市名片,理由是“沪江人也造了”。
在顾骜看来,作为始作俑者的沪江这么造,完全没有问题嘛。人家本来就是国际化大都市,有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软实力充分,花点钱造一个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纯观赏地标,很合理。
有问题的是那些没认清地方实力,盲目跟风烧钱上项目的,那就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了。一个百万人都不到的小县城,也没多少外来交流,弄一堆纯地标给谁看呢。
仇清今天找到顾骜,想让他帮忙牵线搭桥的那些投资,有一些固然是超前于历史同期钱塘的水平了,但也得看到顾骜带来的蝴蝶效应、软实力配套发展。只要最终能赚得回来的,顾骜觉得帮忙牵个线没什么问题。
……
大哥大布网的事儿,仇清是去年就跟顾骜打过招呼的,所以今天也首先拿这个说事儿,作为铺垫。
顾骜也很乾脆,答应过的事情不会再玩虚的,就当是为了自己家人留在钱塘的时候能够有手机打,这点小钱不在乎的。
“金陵了蜀都的3010和4010号段都批下来了3月份邮电部开会的时候刚批的允许二季度就自筹资金开建咱这边现在申报、确保自筹资金到位,可以允许3季度拿到牌照行,那就赶7月1号好了。”
听了仇清透露的内幕消息后,顾骜直接爽快答应。百度笔趣阁,更多好看小说免费阅读。
而且双方磋商了一下首批讯号覆盖布网面积,决定要比去年京城的二环内和沪江的外滩区更大一些钱塘的城河以内的整箇旧城区,加上整个西子湖景区,大致也就跟京城二环内差不多大,不过一个湖就佔掉了一小半。只比陆地面积的话,比京城要小很多。
但顾骜在钱塘有那么多产业,为了他自己的便利,他也希望一步到位,吧近郊的天鲲产业区、乃至兰亭的影城都覆盖进去,这样一算,就相当于两个市区的覆盖面积了。
按照去年京城布网,首批基站投入500万人民币的成本来算,钱塘这边一次性投入两倍的工程量,就要1000万人民币。
1000万人民币对顾骜当然是小事,不过在商言商,账做不过来也不太好,所以他想了想决定一次性在本市首批就投入300台大哥大、300个号码,这样吧入网许可证的价格摊低到3万5一个,比去年京城大哥大时5万的入网许可证费便宜不少。
当然,一次性投入300个大哥大,最大的问题是肯定得滞销。
因为钱塘这种小地方肯定是找不出300个靠自己就能买得起机器加入网许可证总价6万块的大哥大的。(去年京城的总价要8万)
这时候就需要顾骜托底,卖不出去的他拿去按官价送人。毕竟作为礼物的话,顾骜还是可以很硬气地说这东西就是值6万,不至于因为打折而让花钱的人掉了份。
奢侈品这种东西,你可以送给达官显贵作为礼物,但是绝对不能打折,打折了逼格就没了。
就像顾骜拿的那些不要钱的爱马仕,都是爱马仕公司按惯例送给摩纳哥王室免费试用款的,这种白送试用就丝毫不会影响爱马仕的逼格。
承诺全额出钱之后,顾骜还是追问了几个细节问题:“仇哥,不是原本说3010的号段有可能是渝州的么怎么轮到蜀都了国内其他二线强的城市没意见”
仇清:“嗨,这你还问我你也太不关心了,前期论证性勘察都是华兴通讯的人去做的,严格来说那些人都是你曾经的老下属啊,他们的结论你没问
渝州这地方,地形太複杂了,目前的技术,看起来布网成本太高,所以放一放呗。至于想抢的城市也不是没有,比如津门仗着也是直辖,想抢一抢。
不过人家蜀人都花了那么多资源申请了,肯定也不肯落到外面,所以挪到了蜀都,大西南也
该有个中心城市有大哥大了,也不好都放在沿海嘛。
不过,津门也算是捞到了指标,下半年三季度,能跟咱钱塘一样上马,条件也是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至于号段,因为不太够了,而且邮电部门考虑到津门这地方有钱人不多,潜力不大,不可能再分一位首位数字过去,就让直接用京城的1010号段改改,从1910算起,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凡是用摩托罗拉目前这代技术的,津门这地方最多容纳1万台大哥大。”
六位数的号段,全国也就100万台,能够单独佔一位首位数字的城市和省,自然是可以拥有10万台容量,其他经济弱省就要几个省拼一位首位数,这是先到先得的。
&nb
第674章 案牍劳形
《重回80当大佬》第674章 案牍劳形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重回80当大佬》无限全文字
第675章 年代特色
跟仇清的这一番长谈,着实也让顾骜对最近国内进一步的经济开放程度,有了新的了解,补上了他因为不够关心时政而落下的短板。
前世看历史书的时候,很多人只注意到84乡镇企业、92私人有限公司这些大节点,但是对中间逐渐演变的过程不甚了然。
事实上,87年也是颇有一波新的大动作的。
正是因为澳县的事情大局抵定,国内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才对港澳资本准入进一步放宽;
3月份民航政企分开后六大航空公司的成立、带来的“机场航空公司房东商户”模式;
还有好多其他周边的新政策。
几乎就是在这一年,从高速公路,到机场、港口设施。可以说除了铁路之外,其他交通设施都放开了承包收费制。
外资可以进来投点钱,然后每年收多少租金或者过路费,收够一定承包年限后回本小赚、将来这些设施再收归国有、併入免费交通基建网路
从此开始,国内的机场、地方上不跨省的高速、各地的港口设施,规划权进一步下放。
只要你地方上弄得到钱,忽悠得到资金来源,上马的难度比87年以前降低了何止一级。
当然,这种限制的降低,跟90年代中前期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又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因为如今还没有分税制,所以地方上不用动脑子就能自动躺着白弄到的钱很少。中间这五六年的时间差,基建规划权放鬆的红利,只有那些搞钱能力强的地方才能享受到,比如沿海一二线城市。
如果是内地拉不到外资港资投资承包的,那就几乎等于没有这项红利。
第二天上午,顾骜也是充分照顾到了包叔年事已高,捱到上午十点钟左右,才给船王大人打了个电话,免得打扰到对方休息。
考虑到顾骜自己本人也处在预备倒时差的状态,是熬了通宵的,这就非常不容易了。相当于他是通宵熬到第二天十点、要打完这个电话才睡,以至于说话的时候都有点语气惺忪。
不过这倒是让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尊重和诚意。
“包叔,这几个月,有空回故乡看看么不知道你有没有关心内地形势。跟葡萄牙人的事儿落幕之后,基础设施投资对港澳资的开放程度宽了不少,机会难得呀。
以包叔您的地位,只要肯回乡看看,什么优惠没有。别人预期收费20年回本的项目,说不定就能特许批你收25年、30年。自古首义者皆有额外重赏,你凑钱凑得快,自然要拿你当标杆项目来支援了。”
顾骜先说了一番务虚的大话,然后把昨天仇清跟他介绍的利好细细剖析了一遍。
顾骜跟包船王说的直接是“回乡看看”,而不是“祖籍”。
因为包船王就是明州土生土长的,在明州、沪江一直生活到中学毕业、抗战爆发才颠沛流离去的香江。
七八年前筹建“兆龙饭店”的时候,包船王自己还是刚刚60出头,算是精力尚未衰退,一心都扑在事业上,思乡之情并不浓烈,当时去沪江弄项目主要还是为了完成他老父亲的心愿。
八年过去,包船王自己也已经年届七旬。
而且他父亲已经过世数年,船王的心态自然大不一样了。
人都是越老、越閑下来,才越想落叶归根的。
所以,顾骜的劝说并没有费太多力。
包船王的回複很诚恳“贤侄,我跟你就不说客气话了,实话实说,把你承诺的这些作为首次来内地投资交通基建设施的港商所能拿到的优惠都算上之后,我估计这些项目肯定是有小赚的。
不过,香江这边,这两年地产複苏也是风起云涌呀。而且打鼓岭、沙角这边的开发区,都是你弄下来的规划,跑马圈地佔便宜的事儿,五年内都占不完。同样规模的钱,短期内肯定是留在香江这边赚头更大,咱现在也不是钱多到没地方投的时节。”
香江的地产,在83、84的时候有过一波低谷,因为当时资本也对香江的归属前途不明朗而犹豫过,85年一年算是震蕩回调。
历史上,香江地产全面回暖,就是86左右。而本时空因为顾骜把打鼓岭、沙角的规划强推了下来,干掉了布列塔尼亚人躲在的阴暗处偷偷阻挠的势力,所以香江地产的複苏变得总盘面更大、更持久,而单位时间烈度并不高。
换言之,这两年香江那边的大亨,钱都是有地方花的,属于相对钱少项目多的状态。
去年香积电投产的时候,相当一波跑马圈地的潜力被释放掉了,但还没释放完。在香积电最初发展的那几年,配套企业肯定会越来越多,而
每一家新的配套企业,都会拓展新的规划、刺激对商业地产的需求。
顾骜最后打气道“包叔,我听得出你的意思,不过你想想,我也没让你一下子投进来太多,就投一个标杆项目而已。总金额十亿不到的话,在香江能做多大的事儿到了内地,你可是又佔住一个先机和大义名分了。
香江这边资金相对短缺的局面,三四年之内就过去了。香江迟早没有那么多可投项目的,而内地的发展速度,你还不信我的眼光么雪中送炭的情面,可是远远大于锦上添花。将来香江那边钱多出来没好项目投时,你可就能在内地有限找到更靠谱的机会了。
而且说句实话,几个亿人民币的钱,我自己也不是拿不出来,我只是不想做那种几十年慢
第676章 骨鲠在喉
抵达美国之后,顾骜立刻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创新者的窘境的宣发工作中去。
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撬动今年美国股灾、建立神预言的筹码。同时也是他确保狙击王安电脑市场估值的杀手锏。
这么多重意义的叠加,让一切不得不谨慎。
愚人节前两天,顾骜就在麦克纳马思的请託下、也是仗着顾骜跟特德特纳固有的老关係,上了n的一档访谈节目,专门谈了科技行业估值,节目反响效果还不错,被不少美国散户股民认为是业界良心。
时代集团毕竟是手握时代周刊、以及众多华纳系媒体的美国传媒巨头。
所以哪怕是为朋友推广宣发,做事儿手段也是比较有逼格的。不至于直接铺天盖地玩重複式广告,怎么也得包装成各种论坛、访谈。
当然了,按照正常节奏,这样的节目肯定是会受到重量级的反方嘉宾反驳的。只是因为当时顾骜的书还没发,大家也不知道他会讲些什么,无法準备,才让他比较轻鬆地刷到了第一波公众认知。
不过这种侥倖也不会持续太久的,一旦他的书发行之后,那些想盯着他争议的人,肯定会买来细细揣摩,然后找准角度反击。
不管怎么说,专业人士圈子里的关注度是刷够了你要反驳,至少也要先买书好好读才能反驳。
4月1日,日当天,在时代系的努力造势下,创新者的窘境单日现场发售量,就突破了美国图书届畅销书的衡量门槛。
在80年代的美国出版界,一般认为首印后,短期内卖完5万套的,就算“畅销书”,都不一定严格要求首日,有些甚至首周都可以。这是一个大致上可以理解为后世某文学网站三千均订算精品差不多的门槛标準。
顾骜的创新者的窘境第一天就卖了7万8千册,甚至还有好几万的远程邮购预定。如果把这些都算上,能有1015万之间。
这样的成绩被归入“畅销书”自然是毫无问题的,再稍微努努力,冲进全美畅销榜前十,找个位置,也是有可能的。
按照80年代末美国出版市场的行情,年度畅销榜前三的着作,多半要够到年销量200万套吧,相当于一年内5的美国家庭都会有买一套。
这种书基本上不会是文学作品,反而以商业着作和历史社会类的通俗专题为主80年代的美国,也是颇流行过一段成功学的。只不过后来等中国开始流行成功学,美国那边早就过时了。
首日七八万,后续一个周末三天每天平均五万,仅仅一个星期下来,创新者的窘境总销量就突破了30万套。而且听说订阅者与华尔街日报等精英媒体的用户高度重合。
华尔街日报有20万的常年订阅用户,虽然人少,却是全球商务和投资精英,这些人的反应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哪怕为了防御性的目的,也会批判地买一本顾骜的着作看看。
第二周,因为积压的专业人士购买力被释放完了,销量顿时骤减了一大半,大约一周只有十几万销量。
按照时代集团的估计,首月剩下两周,也能保持在十万以上,那就相当于首月总销量有70万套。
就算后面成绩再衰退一些,上半年剩下几个月平均一个月20来万、下半年每月10几万,加起来也能轻鬆满足“全年200万”这个进全美年度畅销榜前三的指标了。
见到麦克纳马思和时代系的下本力挺,跟着顾骜一起来美国的萧穗,看了也是暗暗心惊。
她估算了一下,光是时代系花下去的推广媒体资源,怎么也值得好几十万美元了,今年后续的宣传开支都算上,可能要过百万。
百万美元对于顾骜当然不算什么钱,对于时代集团也不算钱。但只是出一本书的话,卖再火利润也很难平掉这部分成本。
萧穗自然不能理解麦克纳马思为什么对顾骜这么仗义了。
她完全看得出,顾骜原本在美国科技产业界虽然也非常有影响力,但绝对还没到“出一本商业管理和投资理念方面的专着,就让华尔街日报的20万订阅用户全部跟进买书”的程度。
初期的销售和推广成绩,有至少一半还要归功于时代集团的帮衬。
而双方毕竟也算不上顾骜的什么真朋友。
人家是从去年组织了美国企业家代表团去中国传授经验、跟顾骜交集渐深之后,觉得顾骜有些观点有道理,能挖猛料,才跟顾骜以利相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