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不得不说能当文豪的人,多半是挺有语言天赋的。

    萧穗念文学数年,加上跟着顾骜,有同时代常人难以想象的频繁出国机会,所以她本科的时候英语水平就已经贼溜了,估计考试相当于专八,平时口语也相当流利。

    读研这大半年里,因为顾骜带着她接触好莱坞的圈子、以及摩纳哥王室,萧穗把法语乃至意大利语的日常粗浅会话,也学了那么几百上千句。如今跟卡洛琳公主用法语谈笑风生完全没有障碍。

    虽然“粗浅掌握三门外语”这个绝对存量不算什么,但增量或者说学习速度,是真的挺可怕的了。

    只能说是天赋异禀,能拿到全国乃至世界级文学创作奖项的女生,有这样的语言天赋也不奇怪。

    ……

    就在顾骜离京城后没几天,“文学讲习所”主办的某份国家级文学研究学术期刊、最新一期上,也悄然出现了一篇论文,是关于红学研究的。

    《曹雪芹抄家新论——兼谈清代内务府当差人员抄家的“破产保护”属性》

    论文的第二作者是萧穗,还在最后的索引文献方面,专门鸣谢了一些专家贡献的具体思想和启发。

    这种写法,在国内的论文是不多见的,国内只感谢已经成文的、可以引用的在先文章。而萧穗这种套路,倒有点像后来硅谷的风格,比如那些谷歌系的专家,**文都会强调那些在口头讨论环节给与了写作者启发的人,显得奈斯一点。

    不过这也是因为后世谷歌系的专家们,赚钱赚得手软了,不在乎学界的虚名吧。

    文学讲习所的学报,本来是偏向于小说的,讲习所还有自己主办的小说月刊。对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并不太重视。

    文学讲习所学报在这些领域的学术地位,也不及北大复旦的文学学报,乃至《文艺评论》,或者具体细分专业更对口的《红楼梦学刊》。

    不过萧穗愿意往本校投,审稿人觉得写得不错,当然也会给登载。

    学报出来之后,首先在本所的研究生之间传阅,好几个青年作家小文豪,凡是对世俗名利有些妄念的,看了都是心中一惊。

    “萧同学,你怎么研究起红学来了你不是搞通俗创作、写畅销书的么”好几个同学略带酸意地问。

    在文艺评论界,畅销历来是一种原罪。你的书畅销了,那就是媚俗、迎合市场、放弃艺术操守。

    而茅盾文学奖之类的奖项,也多次被认为是“人民看得懂的就不能评奖”。

    整个80年代的文学评论界话语权,大致可以分成两段,一段是83年及以前的,那时候流行伤痕、乡土的,反思上一个十年的。

    一段是84年以后,一直到90年代韩寒那种畅销风格出现之前。这时候真伤痕也伤够了,伤不出新意了,当年在阴暗角落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也都揭露得差不多了,都为人所知了。真有病的,都呻吟完了。

    然后84年开始,这十几年里,顶层文艺评论就走向了“意识流”,当然也可能跟文豪圈子的食物链顶层大佬据说是意识流写作大师有关,下面也就纷纷写意识流评奖,85年以及后面一届茅盾文学奖,几乎是意识流那种普通人根本看都没看过的书拿奖。

    当时最有逼格的,那就是看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凡是能觉得自己看得懂《尤利西斯》、发表一篇相关见解的,那你就是牛逼。

    你要是不会吟诵几句“都柏林胆汁色的大海”,并赞美一下大海的哮喘,你跑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当代文学创作的。

    萧穗原先文艺也文艺,不过还是带点小家碧玉的精致,挺市场的。突然按照未来评委会大领导的本专业方向,研究起红学来,这就让某些人感受到威胁了。

    这是想畅销拿奖一把抓讨好什么人不成

    萧穗瞬间感受到了氛围的疏离。

    唉,文人的圈子呐,果然和睦只是在没有一口锅里分资源的前提下才存在。她写畅销书的时候,是在空白市场跑马圈地,加上她有钱,待人接物还比较慷慨豪爽,别人当面也就没露出过嫉妒。

    现在,看出她有奔着奖去的念头,一个个都急了,觉得金钱了艺术。

     




第495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萧穗自己在京城如何为明年的冲奖攒稿子、赞文学研究论文和圈内学术地位、乃至与外国影视投资资本接洽、盖大观园给文化有关部门白用、外资方面只要园区后续产权……

    这些事儿,跟顾骜都没有关系,那是萧穗的个人行为,顾骜可是奉公守法的央企干部。

    萧穗身上有了一个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在身上,说她自己本身的面子够大、能拉到外国影视资本投资,那也是绝对说得过去的。(虽然这一把是三个编剧都贡献度超过30%、分享的奖项)

    奥斯卡的一个分项最佳小奖,就已经在圈子里值这个身价了,这是硬通货。

    说难听点儿,哪怕萧穗不是顾骜的未婚妻、假设两人分手了,靠着身上那个奖的光环,拉来几百千把万美元的投资,完全不属于冼钱。再多么,说不定才会引起舆论关注和质疑。

    而顾骜在钱塘修圆明新园一二期工程,大约占原版圆明园将近20%的规模,也就花了3个多亿人民币的预算,可见80年代中期,搞仿古景观工程还是便宜的。

    换句话说,哪怕把圆明园100%还原度造出来,不到20亿人民币也能拿下了(已经把买地皮的钱都算进去了,不过眼下地皮也不值钱)。

    历史上,文化有关部门拍《红楼梦》盖的大观园,大约十二三万平的占地,也就是200亩。这地方比顾骜在京城玉渊潭的宅子占地倒是大了20倍,不过园林占多数,建筑密度不大。

    按照“圆明新园”的经验,这种项目肯引入外资的话,不用1000万美元绝对可以美轮美奂彻底拿下,而且是按照文化有关部门的最高标准严要求。

    人民币贷款都不用配套。

    这样的小项目,萧穗如今的面子和身价,已经能独力斡旋处理了。

    当然,实际操作当中,萧穗肯定不会傻到真拿老公的钱不当钱。她最多让外资出个两三百万美金“首付”,然后靠着项目抵押再问国内的银行贷款个五千万人民币。

    8488年这几年,是国内的高速通货膨胀期,人民的工资水平确实在猛涨,但物价指数也在猛涨。期间经历过两波号称是计划“工资翻一倍、物价涨五成”的现象,以释放双轨制的价差问题。

    (注:上面提到的是“计划”,最后实际上数据如何,反正我不知道,也不瞎写。)

    不管怎么说,这几年工资涨幅肯定是比物价涨幅高一些的,所以对于平时就吃光用光没有存款的赤贫,其实是比较利好的,人家这一波后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

    受损的只是家里有余粮、有存款的人,因为存量财富缩水了。

    这样的环境下,能贷款搞的项目,当然要尽量多贷款、少投前期本金了。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萧穗在京城忙活的同时,抵达了特区的顾骜,很快投入到了华兴通讯的管理工作中去。

    因为基层招聘的大部分是新人,历史包袱比较少,管理上面自然也能多采取一些大刀阔斧的西化激进改革。

    顾骜把后世的绩效激励体系稍微拿出一些稳妥、还有点人性的部分,稍微推行一下,对于80年代中期的员工,已经非常有效了。

    不过这一切更主要是得益于华兴通讯挪来了特区,所以电子工业部里、乃至各种兄弟单位很难把大量的关系户塞过来。

    84年体制内没拼劲的人,尤其是在京城混惯了的,是很少有敢南下特区淘金的。就算给他们位置,他们也懒得来这里工作。真有魄力的相当一部分也自己披个乡镇企业合作的皮、下海单干了。

    (注:92年的下海是纯下海,不需要任何掩护身份的。84年其实也有很多下海,但因为还没有内资的私人有限公司,大多数下海是套一层乡镇企业的皮,给乡镇集体一部分股权,也就是鲁冠球那样。

    产权不是很明晰,但生意还是可以顺利做的。比如鲁冠球等最常见的办法就是“花钱买不管”,乡镇集体什么都不干,每年类似于干股从企业拿走几成上缴利润,然后就不干涉具体经营。)

    没有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户,这个时代的企业还是比较好管理的。因为什么物资都匮乏,只要你产品对了,怎么都能赚钱。

    摩托罗拉品牌的寻呼机,实现国产化之后,价格也有所降低,与一年多之前相比,只有纯“哔哔”提醒声的寻呼机,价格从四五千人民币,直接降到了三千;

    而带“来电显示”、有一条液晶屏能显示号码的那种,也从一万两千人民币降到了九千多——本来按照成本核算,等比例扣率还是要万把块出头,是顾骜大笔一挥,略微降低一点毛利率,卡到了一万元大关以下。

    四位数还是五位数,对于用户的承受体验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光是寻呼机本身的价钱,当然没有那么贵。之所以要卖这个价钱,是因为每一台都有好几成的价格得补贴基站、把基站成本平摊下去——早期因为手机/寻呼机用户数很少,运营商的网络端成本,都是要摊销到终端一侧,由终端用户承受的。

    三千块的无屏寻呼机硬件成本也就一千,剩下两千是基站摊销。一万块的来电显示机型,硬件成本也就三四千,六七千都是基站摊销。

    为了支持华兴通讯的发展,以及提升国家本身的形象、城市商业环境的竞争力,去年国内就有京城、沪江、粤州三座城市实现了主城区寻呼机网络覆盖,也卖出去了一批昂贵的摩托罗拉原装进口寻呼机、供给这个年代的真.土豪们。

    今年随着国产化之后,这三大一线城市的寻呼机持有量肯定会再翻好几倍,达到每座城市上万台的规模。

    同时,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又有好



第496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月10日,香江。

    凌晨的深水埗,梁佳辉四点多就起来,亲自开着他的小皮卡出门。

    他要先去新界北区的古洞、粉岭一带,找批发内地新鲜肉食蔬菜的市场,进货一批当天要用的食材。回程的时候,再在深水埗附近的码头海鲜市场,带点东星斑和蚝类。

    香江的地皮,其实开发程度没有内地人想象的那么充分。到80年代,按土地面积计算,只有四分之一的地皮城市化了。剩余的农村田园、山林、公园、保护区,占到了四分之三。

    哪怕是原本时空2010年代,土地的城市化率也才勉强过30%。另一方面,香江人却顶着巨高的房价。这一切,据说一是因为环保者的阻挠,第二么便是“丁权”的扩张导致拆迁难——

    不过事实上,历史上香江人虽然一贯有“丁权”,其法律上的尺度,却存在一个扩张的过程。好多额外细节权利,都是80年代布列塔尼亚人知道这块地方拿不住了,才拼命当好人散给香江农村人的。反正也不是他们的了,散出去不心疼。

    扯得有些远,关于香江开发,以后有需要再细说。何况如今有了蝴蝶效应、米娜那些绝密内参的贡献,布列塔尼亚人作耗的空间本来就压缩了,何必再纠结“原本应该如何”。

    这里无非是说明,如今香江不缺农田,市民日常吃的农副产品,还有好几成是本地农民自己提供的,剩下才是从河对岸的特区进货。海鲜更是基本上全额自给自足。

    不过如果要最新鲜最特供的好肉食蔬菜,还是大早赶去新界北区、批内地来的精挑细选食材比较好。

    梁佳辉人生大起大落、从拿香江金像奖最佳男主、到被一纸辞退通知封杀、改开茶餐厅,已经三个月了。

    三个月里经历巅峰和谷底,对人的心性是极大的磨砺——当然,再磨砺也比不上历史上摆三年地摊更磨砺。

    今天,他知道要招待很多贵客,所以绝对不能怠慢。

    一圈转下来,回到店里已经快早上6点,他连忙跟店里的大厨交接,然后亲自帮着一起准备。

    店里的大厨是从旁边旺角某五星级酒店请来的,只不过人家在五星级酒店只能做个点心师,到了梁佳辉这种茶餐厅里就能独当一面做主厨,也算是宁为鸡口勿为牛后了。

    让一个面点师兼职做大菜,似乎有点冒险,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就当是顾老板想请各路大亨/在这里喝下午茶吧。

    相信大伙儿也不会指望来顾骜这里吃饱的,肯定是提前家里吃点正餐、然后才来谈事情。

    梁佳辉收拾了一会儿食材,这才想起刚才拉食材回来时、忘了关店门了,连忙擦洗了手,回前店关门。

    今天要招待大人物,包场子的,当然不会再对外营业。

    然而走回前面的时候,他就看到已经有一个小姑娘客人坐在面朝门口的餐桌上。显然就是刚才那一会儿他忘了关门的时间进来的。

    “小姐非常抱歉,本店今天被包了,不对外营业。要不我这里有张对街那家茶餐厅的券,你去那儿用早茶吧……”他也不想得罪个人,说话很是客气,也很流利。

    不过那女生倏地扭过头来,他就意识到误会了,因为这小姑娘他认识,是年初在钱塘拍戏时见过的李弱彤。

    《射雕》的剧组,是年关前后拍完的,而《神雕》的剧组是接在那后面拍的,当时双方有一小段时间的交集。

    而且梁佳辉跟《神雕》的男主刘得华,毕竟是当年演艺班的同班同学,在内地拍戏休息的时候也经常会走动。

    李弱彤诚恳地说:“梁叔是我呀,我今天也想跟顾生道个谢,不过他没请我——我给你帮忙吧,跑堂上菜也行。”

    梁佳辉有些诧异:“你向他道什么谢你也是被封杀了、他抬举你拍新戏”

    30岁不到就被人喊叔的感觉确实不怎么好,不过梁佳辉也理解,李弱彤这是为了避嫌保持距离,所以要拉开辈分,实际上两人也就相差了10岁。

    “不是,人家是良心雇主,还关心我后遗症,给我掏手术费,还通过经纪人打招呼,说以后如果不能演戏了,等我毕业了可以给我个工作。”李弱彤年轻没什么心机,又觉得梁叔跟自己遭遇困难程度差不多,就把前因后果说了。

    “顾生真是仗义之人呐。”梁佳辉听了也是感慨不已,随后就对人生更有信心了,

    “他这次特地来,肯定是有办法罩我们了,我跟华仔算是赌对了。现在想想,真是感谢当初发哥红起来之后、害怕湾湾封杀,犹豫了,不然哪轮得到我和华仔这种新人给顾生卖命。”

    “那梁叔你是答应我帮你跑堂了”李弱彤执拗地追问。

    梁佳辉自嘲地笑笑:“你还纠结这事儿呢,我刚才没说话就是默认了——过会儿你就是别的啥都不干,就给顾生斟茶,我也由你。还能真拿你当使唤人不成。”

    李弱彤终于略带狡黠地一笑:“谢谢梁叔,其实我很勤快的,我先帮你煮茶吧。”
1...336337338339340...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