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在美方默许下,今日清晨,汉城街头即爆发了抗议苏联的民间自发。”
“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以及曰本、澳呆利亚、纽西兰,均表达了对苏联的严正谴责。本报分析人士认为,苏联与以上国家的外交关系,将面临一个恶化的低谷期。”
顾骜看着看着,豁然从床上站了起来,到院子里用清凉的井水冲洗了一下头脸。
“怎么了”萧穗和米娜都意识到,顾骜肯定是看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穗子,你吃完先出去书房写你的稿子吧,你听不懂的。”顾骜点起一根雪茄,深吸了一口,定了定神,如是吩咐。
萧穗知道肯定是有关外交和国家大事的,非常懂事地穿好衣服,拿了一个装了早茶点心的蒸笼,自己去书房码字。
米娜目送穗姐离开,敏锐而哆嗦地问:“这事儿跟你有关系这可是几百条人命呢。”
顾骜狠狠搂了米娜一把,用力程度几乎要掐进肉里那种,给米娜以很大信心,也让她定下神来。
“你老公是这样的人么杀人的事情我是不做的,这明显就是苏联人自己擦枪走火。”顾骜一边说,一边端着米娜的面庞,深吻了一会儿,眼神定定地凝视着米娜双眸,很诚恳,让对方不得不发自内心地相信。
“人家相信你啦。”米娜被吻得有些透不过气,娇羞地扭过脸去,“不过你为什么这么激动呢”
“虽然不是我安排的,但却让我对最近的某些形势看得更清晰了,有些预先埋下的棋子,也终于想明白怎么用了。”顾骜冷静地分析道,
然后,他也不再瞒着米娜,把他在美国时布局的两步先手棋仔细陈述了一遍。
“……情况就是这样,我一直觉得,以苏联人的调性,6月份美国人在格林纳达侧翻莫里斯.毕晓普成功后,北极熊是不会那么轻易放过‘叛徒’的。不过,也可能是苏联当时自顾不暇,所以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把这颗伏子暂时搁置,等到需要转移本方国际压力的时候,再拿出来卖队友用用。”
顾骜原本一直没想通,亲苏的格林纳达6月份就被美国威压成功了,为什么后来隔了那么久才出事、重新被亲苏的二号人物武装正变、秘密枪杀处决了毕晓普,然后又引来美国的武装反扑。
而美国人在格林纳达战争之前,内部颇有一股论调,是觉得“在冷战对抗激烈的趋势下,任何小国的抵抗都不能轻视,因为有可能因为另一阵营巨头的支持而变成泥潭”。
千万别觉得这样的观点过时,因为从越战到阿富汗到黎巴嫩,都已经证明过了,这些小国本身确实很渣,不堪一击。
但只要美国人打进去、当地人就能得到苏援武器抵抗;苏联人打进去、当地人就能得到美援武器抵抗,所以再小的国家打上几年,在80年代人眼里都是正常的。
格林纳达虽然辣鸡,可那儿还部署了数千古巴来的志愿游击队呢,真跑进热
第414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
“顾,你就是这么读博士的么让导师找你五天才找到!这是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你原先留的在中国的联系方式,一个都没用。”
电话里,基辛格的声音听起来微微有些恼怒。
恼怒是应该的,因为今天已经是9月5号了,星期一。
距离苏联人的战斗机用导弹击落南棒航空007号波音747客机,已经是第五天了。
各国的外交谴责、拉帮结派、嘴炮纷飞、撸袖亮拳,都已经走过一遍完整的流程了。想要在这种时候立功的人,这几天应该是非常巴结的——
基辛格身在华生顿,可是亲眼见到不少外交领域冷板凳的人物,这几天在舒尔茨国务卿的官邸进进出出,疯狂奔走,只求捞一个去谴责或者拉拢小弟、维护关系的出使任务。
没办法,谁让搞外交的人,突发立功机会不多呢,这种时候,就要抢着上。
其积极程度,堪比娱乐圈里那些跑龙套的,突然在片场遇到主角大腕受伤了、不得不临时找个计划外的、文戏的替身之类的情况。这种事情,跑一辈子龙套也不一定能遇到,但遇到了绝对是要抢得头破血流的。
顾骜倒好,先早早地准备好了一份“泛用性方案”,然后真到了有机会的时候,却不想表现了。
哪怕此时此刻,他电话里的声音依然有些欠揍:“真是非常抱歉,教授,怎么了今天不是才星期一么,前两天是周末啊,您周末还找我”
“周末个屁!别告诉我你不看新闻的,苏联人把韩国人的民航炸下来了你会不知道人家上心的人都忙了两轮了!”基辛格厉声责问。
“这个当然知道。”顾骜也没装得太过分,“不过跟我有什么关系您知道的,我……其实这次回来,就是因为有两个情f不好安排,怕人打扰,所以闭门谢客了。没想到您这么急找我,谁都有年轻的时候嘛。”
顾骜非常坦荡地承认了自己在私生活方面是个人渣。
但他是在校生啊,社会身份也只是商人,不是官员,所以渣一点并不是社会得以谴责他的理由。
至少他从来不欺男霸女、胁迫女人。都是妹子自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你情我愿的。
而且他最近深居简出难找,也是有很多旁证的——期间他只让邵爵士的代理人方总会见过不到半天,其他时间都闭门宅着,那些想跟他谈事情遭拒的生意伙伴,都能给他作证。
年轻人嘛,20出头血气方刚,被下半身支配了决策权,太正常不过了。
基教授被气得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不过也愈发相信,顾骜之前那个论文,真的只是“弄个泛用性的备胎,孝敬师长凑学术成果,没料到那么快就有实战利用的机会”。
否则的话,他要是快马加鞭赶回华生顿,重礼求基辛格帮忙引见,说不定能捞到一个面见舒尔茨甚至李根的机会,然后为那篇论文的形成过程,提供一些解说——
总统对于外交是不专业的,他需要无数的幕僚帮他解说。而大多数时候,一个解说的机会,都会比形成严密的文字材料更露脸、更赢得高层存在感。
毕竟解说才是直接接触总统的人,而文章可能总统并不会亲自看一眼,更不会记住署名。
顾骜写了文章,却实打实放弃解说权,后续嫌疑自然是陡然下降。
……
双方都没说几句话,但是脑内的博弈猜忌、互相试探,其实已经交锋了好几个回合。
最后,基辛格叹息着说:“现在你就算后悔也晚了,我昨天已经趁着总统周末去打高尔夫球的机会,把‘护侨式快速反应行动’,在应对苏联人突然搞事情时ide应用前景,跟总统说了一遍。
我觉得,苏联人目前外交形势很被动,说不定会选择引爆几颗埋伏的棋子,显示一下他们还有搞事情的潜力。并且随后果断放弃这些队友,让我们反攻收割,以作为交换我们放松对苏谴责和制裁的筹码。”
顾骜听了,假装惊喜:“那就是我们的设想有假想敌可用了恭喜教授,这样一来,也算我的一份孝心尽到了。”
基辛格不跟他扯淡:“你什么时候回来”
顾骜:“不是说好了9月中旬回来就行吗19号也算中旬,我还有两个星期暑假呢。您不会反悔了吧。”
基辛格气极反笑:“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你还坚持19号回来你不觉得太虚伪了。”
顾骜叫屈:“我是真有事儿——其实,我那两个情人,一个今天才开学去报到,但人还在京城呢。另一个还要后天才出国。
我这次回中国,生意的事情根本还没来得及处理。我在这儿投资了一个几千万美元成本的影城,想打造中国的好莱坞呢。这个月影城的拍摄项目就要断工了。我打算好了要去香江,拉一些有钱的剧组回来租景拍戏的。
别看这种项目钱不多,未来我可是指望打造成东方好莱坞的!三年之内,至少先干掉湾北的‘中影影城’。”
顾骜提到的“中影影城”,是湾湾人7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的。基本上常开申死了、常经国接手发展经济起,这方面都放开了,有很多香江人和其他东南亚的来取景,甚至曰本人要拍中华元素的片子,也得来。顾骜短期要对标的,显然就是这个对手。
说句题外话,虽然区区湾湾一个小岛,就把自己的某些项目用“中xx”前缀有点狂,但毕竟也说明如今的湾湾强调的还是“一中”原则。
&n
第415章 杀一个立威
坐在邵爵士派来的车上,顾骜看着窗外的维多利亚港湾夜景,思索着此行的对策。
来之前的电话沟通上,以及上个月与邵爵士的小妾、无线的方总聊的时候,顾骜已经意识到,有许多香江影视明星,此次很有可能会拒绝去大陆拍戏。理由么,依然是老调的“害怕湾湾封杀”。
如果顾骜能够晚几个月来,局面或许会大有不同。
因为经过两年筹备、拍摄、制作的鸿篇巨制、《末代皇帝》,再过俩月就要上映了,一旦等这部片子在北美都热映,甚至明年在奥斯卡里有所斩获,到时候顾骜再回到香江,那底气肯定是一呼百应。
《末代皇帝》是三月份杀青的,剪辑加后期制作,已经耗费掉刚好半年时间了,换做别的电影,在没什么特效的情况下,半年后期制作绝对是非常宽裕的。
不过《末代皇帝》被投注的上层资源和关注太多,难免推进过程中会有些患得患失,制作完成后,也要给发行宣传工作留出足够多的时间造势,以求万无一失。
更何况,每年想要参评奥斯卡的电影,最好拖到四季度上映,以保持颁奖季之前的热度、并兼顾传达率,这也是混好莱坞圈子的潜规则之一。
以上种种因素,加上试图全球同步发行,一起导致了上映的拖缓——并不是所有电影,都可以像《第一滴血》那样,只给外国发行商看个粗剪的片花,对方就肯乖乖掏钱按买断模式引进的。
大多数情况下,如今的电影要想全球发行,都得精剪的版本都做好,给片商私下里看一下,或者参加某个影展点映一下,评估完全局质量,对方才肯掏钱。只有比例分账的电影,才会看个片花就签。
为同步发行牺牲两个月档期,在83年的传媒条件下,并不算多,只是中规中矩。
至于顾骜原先在好莱坞取得的其他成绩,比如《终结者》这些,并不能实质上加深多少他与邵爵士谈判时的筹码——因为那些片子捧红的不是中国人,跟《末代皇帝》没法比,邵氏就算想跟顾骜合作,也捞不到好处塞不进私货。
综上而言,顾骜是在“兰亭影城”专业化程度与业绩得以全面展示的前夜,跟邵爵士谈判,困难当然是有的。
摊子铺得那么大,成绩却都还在坑里没显露出来。
不过他也不后悔,反正查先生的两年影视改编权已经攥在手上了,谈判拖延就拖延好了。
这次来香江,能谈得皆大欢喜、把香江影业各方面的资源配置,往大陆这边多拉一点,那就最好。暂时受挫,越拖对顾骜就越有利。
……
“六叔,久违了,看到您老身体无恙真是太好了。”
豪车开进白加道的寓所,顾骜姿态很亲切地跟邵爵士见礼,还一改往日的称呼,很给面子的称呼对方“六叔”。
这在香江的传媒产业圈里也算是约定俗成了,其他老板哪怕是竞争对手,跟邵爵士见面也是这么喊的。顾骜才21岁,对方都76了,喊声叔也不亏。
“顾生好手段呐,居然把査先生的两年改编权都买断了,要不是我们无线家大业大,不愁没戏拍,恐怕就要影响咱一贯的友好合作了。”
邵爵士笑呵呵地主动拉了一下顾骜,不着行迹地展示自个儿的“地主之谊”,一边走一边补充着感慨,
“外人看我们无线的生意,那是最风光不过的。多少人觉得咱捧红了那么多明星,还把他们的收入压得这么低。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
咱的演艺培训班年年开,不能停。香江才多大的市场用得着这么多演员么咱确实给演员开固定工资为主,可也要确保他们有工开,变着花儿上新片,不容易的。咱要是哪天不想养着这么多人,香江娱乐圈起码三分之一人要失业。”
顾骜听了,也不得不点头。
邵氏压榨艺人,那是公开的。拍的片子里,低成本粗制滥造的不少,那也毋庸讳言。
不过,邵氏确保了香江影视行业从业者的规模、确保大多数人都有工开,这点贡献也是实打实的。而且正因为要饱和用工,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内容变着花样儿繁荣、试探。
或许很多明星红了之后,觉得“收入依然以固定工资为主”很不甘心,可正是这种固定薪酬制,让其他没红的人有活干——
这可不同于大锅饭,因为大锅饭是反对多劳多得的,而娱乐圈里红不红跟努力不努力可没必然关系。
更多时候是公司的曝光机会和传媒资源投给你,你才从其他一堆可红可不红、客观帅/靓/演技程度都差不多的人里脱颖而出。
邵氏的制度,不能叫大锅饭,最多只能叫“多劳多得”而不是“高效多得”。
“效”又不是你自己独力创造的,是广告和狗在炒作捧出来的。
“六叔快人快语,那我们就直来直去吧。”顾骜在客厅里端端正正坐定,也不翘二郎腿,开口就直奔主题,
“我很想知道,这次有多少原定的知名演员,不愿意去大陆拍戏。而这些角色空缺,你们有多少备选角色可以用、又有哪些可以放给我们大陆方面选角。”
邵爵士笑笑,给了一个眼色。
他年纪大了,不会亲自过问旗下演员的细节。
他的小妾、40多岁的方总,立刻走过来,坐在他旁边,并摊开一份文件。
“我说个笼统的吧——凡是去年在《天龙八部》里有火起来趋势的主要角色,都不愿意去大陆拍射雕和神雕。
天龙里的乔峰梁家仁,原定是神雕里的郭靖,现在不去了,要换。
&
第416章 査先生说行就行
邵爵士答应完顾骜的条件后,方总又说了几个可以敲定、不存在分歧的人选,安慰了一下大陆合拍方的面子。
比如,《射雕》的黄蓉由温美玲出演,这一点双方并无分歧,眼下的温美玲完全是个扑街新人,此前只演过一个洗发水广告、演过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电视剧配角。
她最大的演艺圈资历,还仅仅是在无线台某个深夜档女性综艺节目当过一年主持人。历史上,tvb开拍《射雕》的时候,搞了黄蓉一角的海选,才给了她脱颖而出的机会,并且在开拍之前,她的能力和演技还颇被公众质疑。
如今因为跟大陆的合作,名角都退出竞争了,她反而压力小了不少。这种几乎没有名气的新人,想法当然是跟龙套阶段的刘得华一样,想着“先红起来,红了才有资格考虑湾湾封不封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