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马斯登哂笑:怎么?还限制流量?当我是倒卖的么?我知道200张有点多,要不是

    要不是这种临时组织的比赛,票务不够正规,无法通过电话订到,他早就用别的更便捷途径解决了。

    还用被参赞大人派来跑腿?

    先生!不是我们控制销量,这场比赛我们是敞开了卖的,真的卖完了!女售票员只能耐心解释。

    马斯登这才真的大惊失色:真卖完了?这不可能!你们不是前两天才刚刚开始卖门票吗?这是临时安排的比赛,开赛前两周开始卖票,现在还有12天,怎么会卖完?

    女售票员笑容不改:一万八千张公众票,都卖完了。如果您是什么特殊法人的代表,可以走有关渠道申请,主席台的贵宾区座位会留一些赠票的。

    整个李家坡主场也就勉强接近两万个座位,一万八的售票刨掉之后,就只有一千张左右的贵宾赠票和记者席摄影席了。

    如果是纽西兰的政要要来为国家队助威,那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参赞让马斯登来弄票,其实是要帮忙接待几家牧业和乳业大亨,以及他们带来观光的亲友团。这些人的身份是不够格用外交和记者席的。

    该死,这可怎么回复皮德罗参赞好呢?难道只能高价买黄牛票请莫斯利安先生看球了?马斯登一阵苦恼。

    离开售票窗口后,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才发现觉得意外的不止他一个——还有好些白人,陆续出现在售票窗口,然后得到失望的答案,吐槽离开。

    李家坡是一个华裔商人组成的国家,所以特别不尚武。由有钱人主导的社会鉴赏格局,也让足球这种运动在本地没有市场,往常足球票是根本卖不完的。

    白人尽管只占3人口,在平时球场里看到的比例却高得多。300万总人口里,平时看球的主要就是那10万白人人口中的3万成年男性。

    有没有人转售球票!我出10元(新元)一张收购!马斯登无奈之下,也不顾是否有收黄牛票的嫌疑,公然在球场外的广场上,对着一些看上去獐头鼠目点儿的华人大喊。

    他出的价钱,当然比窗口公价贵了好几成,自以为可以吸引到黄牛。

    然而泥牛入海,毫无反应。

    他只能颓丧地回去复命。

    为了安慰自己,他如是揣测:可能黄牛根本就不在这儿!只能让赞餐大人到比赛当天再来现场截人买了。嗯,这样一定没问题的——那些不开眼的黄牛屯了票,要是到比赛开始当天还出手不完,肯定会急得疯狂抛售吧!连李家坡的足球票都敢炒,这伙人到时候亏都不知道怎么亏死!

    十几天倏忽而过,转眼就是1月10号。

    这天一上午,两艘香江来的游船就在客轮码头靠港了,不过一开始并没有激起任何人的注意。

    李家坡是海峡咽喉航运之国,平均每天靠港出港的万吨轮有130多艘,所以多两艘客轮感觉都没有。

    唯一让人觉得奇怪的,就是这两艘客船上的人,待遇似乎还不太一样。

    香江码头工人们乘坐的那艘船,没有任何限制,游客可以按组集中逛一会儿星岛。而那艘津门经香江中转的船,被本地方面盯防的程度就严格一些。

    栈桥上岸的口子,就被全部用铁栏围了起来,不许自行走散,只能通往指定地点乘坐大巴车。

    好几十辆等在那儿的大巴车开始往返拉人,不许中途下车,防守严密程度,估计跟后世那些中国去长崎釜山的免签邮轮游项目差不多吧——后世的免签团,也是要求所有人只能在港区指定范围内活动,以免出现偷度。

    这已经是包船王跟李家坡有关部门交涉后所能争取到的放宽签证限制的最好条件了。

    折腾了一上午,把五千群演拉到李家坡国家体育场时,所有人都饥肠辘辘了。但条件所限,不可能给大家组织去食堂,所以都是靠行军背包里的水壶和面包解决。

    足球比赛是当地时间下午3点开始,2点才会开始放球迷进场。(热带国家比赛要避开最热的时段,1月已经算李家坡比较凉爽的季节了)

    所以这五千人就红黑压压地尽量克制坐在球馆前的广场上临时铁栏杆之间。然后只有一丁点沙沙地吃面包喝水声,其他什么声音都没有。

    之所以是红黑压压,是因为所有人都发了统一的红色棉布t恤和白帆布裤,再配上统一的小平头发型,就是红黑压压的。

    把旁边走正步时手臂都要甩平的英式卫兵看得一愣一愣的,脊背发毛。

    这或许就是会叫的狗不咬人,而真正的猛兽往往都是习惯沉默的。

    这是怎么回事?那些华人怎么这么安静?你说好的‘肯定是华人奸商囤积居奇到时候肯定没人看求着出手’的票贩子们呢?为什么我没看见!

    原来,此时此刻在广场的一角,正是一支纽西兰人的车队过来了。

    皮德罗参赞很不满意,因为马斯登秘书骗了他。

    看起来,没有人想退票的样子。

    幸好他跟贵宾们都长了个心眼,知道弄不到票,就特地提前一两个小时到球场,好多点时间差找黄牛。

    我,我一定搞定,参赞先生。马斯登秘书额头微微见汗。

    难道是南洋的爱国华商统一组织了中国人看球?与参赞同车的牧业巨头莫斯利安先生摇下车窗,眯着眼睛观察了一会儿。

    皮德罗参赞顺着莫斯利安先生的话往下说:有可能,幸好这里最多几千人吧。应该就是这几千人的差额,导致本来宽裕的票一下子不够了。但没关系,我们从其他正式球迷手上高价收购好了,只要价格够高,总有人愿意放弃的。

    100新元一张都没问题,我们不想耗着。

    马斯登秘书立刻开始行动,他凑近旁边那些似乎是等着进场的散装球迷,开始挥钱:先生们,你们是来看下午那场球的么?你们发财了,有人愿意出100块一张买球票!这么高价的机会可是有限的,先出手先得哦。

    那些人羡慕地看了他一眼,但随后立刻是警觉地互相看看,然后再看马斯登时,那眼神就跟看煞笔差不多了。

    票子根本不在他们每个码头工人手上,都在他们的工头手上,一会儿要集中检票的。

    而工头如果敢把票卖了,代价就是回去会被老板开除。能做到一定的领导职务的人,这个工作职位怎么也比几千新元要值钱。

    100新元都没人卖?马斯登震惊了。

    他只能回去继续请示。

    皮德罗参赞怒骂:蠢货!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你也不想想莫斯利安先生从惠灵顿飞来机票就多少钱了!还有他的时间是多么宝贵!球票就算一千一张也得买!

    原价才八块新元折合二十港币。

    人数过万,总会有意志力不坚定的人,这是没办法的。

    何况,包船王组织的人里,除了5000从香江来的之外,还有近万是李家坡本地的港务务工人员——包船王作为亚洲船王,在李家坡的码头工人也是数以万计的。

    最后,两个李家坡本地的小工头看到纽西兰人的开价涨到了六百多新元,就把各自手上的几十张票都卖了。

    然后他们把成本费用交给自己的工友,就揣着差价跑了——工作和职位不要了,一个基层小工头的职位不值几万新元。

    但这个价格,也让纽西兰人目瞪狗带。

    南洋华人球迷什么时候这么有骨气了?8块的球票憋到600才有人出手?还跟卖军火一样紧张,收完钱就抛弃事业逃亡了?

    走进场地之后,他们看到了越来越让人绝望的场景。

    统一着装的人数,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多,远不止刚才广场上无声无息的五千人。

    我们好像被包围了。皮德罗参赞喉咙发苦地说。

    敌人的数量有我们几十倍,嗯,至少二十倍。马斯登秘书不合时宜地推卸了一句,似乎后半句就是所以就算输了也不是我们的错。

    毕竟,出不起至少50倍溢价买黄牛票的人,就不可能进得来。而出得起50倍溢价的,又有几人?除非是极度铁杆的纽西兰人。

    莫斯利安先生眼光更敏锐:他们怎么还统一带了小号?好像每块看台都有几个小号。

    在他们忐忑的等待中,双方球员进场了。

    比赛开始,先要升旗唱歌。

    中国队的队员们,事先并不知道声援团的安排,他们只是看到红白色的看台眼前一亮。

    但是到了唱歌的时候,所有人的士气瞬间提起来了。

    因为跟往常都不太一样,不光是球场扩音器里传出的伴奏乐声,人群的唱词声更是远远盖过了伴奏。

    而且可以听到有上千把军号在自发吹奏伴奏。

    纽西兰人面面相觑,不由自主两股战战。

    不如,咱跟摩卡多一起跳毛利战舞吧?队长萨姆纳一看形势不对,如是建议到。

    萨姆纳是纽西兰队的头号主力,也是唯一一个能在西汉姆联队里踢上主力阵容的国脚。

    而他口中的摩卡多,是队伍里少数的毛利土著球员。

    本来么,按照习俗,为了尊重这些毛利土著,纽西兰队参赛时是允许毛利人在奏乐时跳抖腿捶胸舞的,但纯种白人从来不跳。

    不过此刻腿都抖成那样了,还是一起跳跳掩饰一下比较好。

    从史蒂芬伍丁到格兰特特纳,还有年轻的邓肯科恩,他们赫然发现,一旦跟着摩卡多那样诡异地扭动起来后,好像真的没那么怕了。

    这帮人怎么回事?怎么跟美国片上的印第安人一样?跟纽西兰人打过两场了,没见过全队普及这种习俗啊。对面的中国队队员很是不解。




第260章 此时无字胜有字
    ?苏指导,放心,英联邦在我们国家没什么投资,耽误不了什么事儿。‘友谊第一’是对美国曰本这些友好投资国家而言的,也是对亚洲友好邻邦说的。

    纽西兰这种狗东西没什么利用价值。他们敢踢得脏,就硬怼回去。港商也都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他们理解足球比赛中的冲撞。尺度一定不要被对方压住!

    当然,我这番话没有正规文件背书,信不信,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我毕竟还披着这层皮,总不能拿仕途前途跟你开玩笑吧。

    比赛已经开始,场边的苏指导脑海中,依然回荡着刚才外资委小顾同志的话语。

    小顾同志都说这不会影响外商友谊,那就放开了呗。

    绝对不能再跟京城那次一样,由着洋鬼子踢伤荣志行而占据优势荣志行可是养伤恢复和好几个月,才重新回到最好状态的。

    这半个月的准备,也在教练和球员们心中历历在目。

    国家没有钱,有外商赞助了他们,提前了十几天来李家坡适应气候和场地,并且花钱租下了这个场地所有的空闲外租时间。

    搞得最后纽西兰队来了之后,除了官方分配给他们的那一天热身时间外,其他根本买不到额外租场时间,只能去市内其他球场热身。

    如果没有这笔赞助,他们根本来不了,赛前最后两三天过来适应场地就不错了,因为国家要节约在境外的食宿开支。1981年李家坡的宾馆住宿费用,对于中国的机关来说是比较昂贵的。

    至于队员的伙食和营养品,也已经提高到了最好标准,赞助商根本不在乎这点小钱。

    这么多可以靠金钱解决的问题,统统没有后顾之忧了,再踢不好,还有什么脸活下去?

    这个时代的人可是很有骨气的。

    没说的,一顿操作猛如虎,效果也是猛如虎。

    短短几分钟,双方就开始了凌厉的对攻。

    中国人怎么这么适应我们的战术?不对啊。他们身后不是应该有漏洞可以抓的么?这节奏不对啊!

    萨姆纳队长首先觉得踢得很别扭。

    激烈拼杀到第22分钟,中国队爆发型前锋古广明利用一个本来并不算太好的机会把球停大了一些,然后一个急加速的狂奔启动,居然甩开了纽西兰经验老到的中后卫阿尔蒙德,形成了单刀。

    这是纽西兰人从来都不适应的打法,因为他们在过去两场交手中看到的,都是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放弃追球了。

    阿尔蒙德已经30多岁了,他做好了今天要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要保持体力优化分配,于是被此前的两次交手经验所欺骗,启动就慢了。

    门将按此前的经验选择了出击。

    但古广明没有如纽西兰人经验希望的那样继续惯性地等待地面配合进攻或者是试图绕过门将。

    而是不寻常地选择了吊射。

    1比0。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看台上响起了非常整齐划一的歌声。虽然一开始只有一半人左右整齐其他七八千人是没经过训练的李家坡本地散户。

    但是那核心的五千人的歌声音量足以压过剩余人的总合,加上还有军号和军鼓的带节奏,所以剩下的人都滥竽充数整齐了起来。

    古广明一阵热泪盈眶。

    纽西兰人急了,不再保存任何体力,而是疯狂反扑,踢法也粗野起来。

    又一次,当纽西兰前锋伍丁在前场面对护球的中方后卫迟尚兵侧背脏铲时,看台上爆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fouler!bth!fouler!bth!一句经过整齐划一培训的英语,或许是看台上数千人仅仅会的这一句英语,汇成怒涛海啸,灌顶而来。

    裁判犹豫了一下,心虚地吹了进攻方犯规,给了伍丁黄牌,中方后场任意球。

    不过因为迟尚兵的暂时疗伤处理,中方后方出现了一些组织缺口,在纽西兰人的悍勇不要脸打法下,还是在上半场被扳平了比分。

    暂时是1比1。只不过纽西兰人这次踢脏球付出的代价比他们在京城时还要惨重得多,为了这一个进球,多次进攻中他们又累计拿到了两张黄牌,并且前锋伍丁再次出现严重犯规,被吹下了场,只能以10打11。

    李家坡本地的教练,显然本来是没什么立场的,但是被主场情绪所影响后,对纽方脏球的吹罚尺度变得一律从严起来。
1...240241242243244...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