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同样,吃着米娜做的补肾套餐,顾骜的内疚也是与日俱增。
一个女生把他榨干了,另一个女生却怀着毫不利己的目的帮你滋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顾骜很想旁敲侧击地探询对方的心态,却只换回米娜天真无邪地回答:
我知道你很爱穗姐啊,我们只是好朋友嘛,这关我什么事。再说了,你当初跟穗姐走到一起,不也是被美国人暗算为了不穿帮才逼不得已的么。
你肯从此对穗姐这么尽心怜爱,说明你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好男人啊,只要得到了姑娘的身子,就对人家死心塌地,我真的很钦佩你呢。
顾骜彻底无言以对。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宁静,也让尴尬的聊天氛围一扫而空。
米娜神色一僵,起身去开门。
她已经猜到是谁了,因为没几个人知道她刚刚租了韩婷留下的房子。
果然是叶纨。
叶姐,是顾学长说他今天累了,不想跟你谈公事,我才没给你通风报信。米娜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委婉地认栽。
我又没怪你,这不是讨嫌地不请自来了么。
叶纨虽然不肯动用职权再去差顾骜的请假手续,但不代表她不会暗中观察。
顾骜有没有回校,那么多同学都看在眼里的,叶纨无非是比别人晚个把小时注意到。
然后她又发现顾骜停在学校里的伏尔加不见了,猜猜都知道去了哪儿。
除了米娜,顾骜在京城没有别的过命交情的朋友了。其他人都是公事公办,不是私交,不会夜里一起谈心消遣的。
叶姐我给你也舀一碗吧?米娜拿过一个干净的碗。
不用,我早吃过晚饭了。再说狗狗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呢。叶纨摆摆手谢绝了,然后转向顾骜,非常公事公办地直奔主题:
我可不是为了私事来找你。是刘院长亲自分配下来的任务,要和部委合作一个大事儿呢。你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做好之后前途无量。至于我,如果顺利的话,也算是承你的情,到时候一起拿这个课题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成果。
顾骜一愣,暂时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他前世毕竟没读过研嘛,本科毕业就走上了实干派的路线,所以对研究生的科研生活模式没什么了解。甚至于他一度以为研究生也是跟本科生一样在课堂上上课的。
不过,自从去年听韩婷扫盲,说学校要恢复3+2学制,允许出5年制研究生,并且因为顾骜的立功,给他弄3+1的研究生,不拖延毕业就拿硕士学历。
从此,顾骜好歹稍微花了点精力了解自己大四将来要干什么——相当于是把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生的课题给合并了,做一个大课题,才允许他拿硕士。
而后世的研究生,一般光是开题(也就是选则研究课题,并且论证如何研究),从写开题报告到做论证乃至最后的答辩,就得花一整年的时间。
也就是一年砸下去,只弄明白了一个自己要研究啥为啥研究可行性如何各阶段如何规划。
而现在听叶纨的意思,似乎学校已经想好了指定顾骜大四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要做什么课题,不用顾骜自己动脑子,他只管论证一下可行性和阶段分解,给足够级别的秘密导师关门答辩一下,就相当于把别人研一的活儿干完了,后面就是具体论证。
顾骜隐约觉得,这个将来要秘密作为他研究生阶段研究成果的课题,很可能跟他寒假前后立的功劳有关,非常实用性。
果不其然,叶纨很快揭开了谜底。
这个论题,是谷相黄部长亲自来找刘院长说过的,希望院里在第一届研究生里,挑人搞一个《论如何统筹国内现有科研单位资源利用灰区技术检索和曲线采购突破巴统技术封锁的绝密课题。
嗯,刚才的题目是我随口说的,这不重要,只是咬文嚼字。关键在于这个课题非常重要,一旦形成初步成果,只会有不超过10个人可以看到,包括刘院长黄部长谷相和主任。最终论证通过后,就会形成文件,到时候看到的人也不会超过50个。
顾骜毕竟是亲历人,稍微咀嚼了一下其中意味,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了。
正是如同他当初去好莱坞买最新款的斯坦迪康和远程数字电视监视器时,预想的那样:
目前,西方世界的巴统对苏联的技术禁运项目有900多项,而对中国的禁运有1400多项。
这里面的差额部分500项,就是苏联已经能造出来,而中国还造不出来的部分。
对苏对华都禁运的900项,是巴统的红区技术,管得非常严,一旦碰了高压线,不啻就是一个87年东芝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事件。
只禁华不禁苏的,就是灰区技术,虽然也管,但毕竟不严。只要不是中国出面买,并且看起来用途不像是流向中国的,就容易掩饰过去了。
而顾骜寒假之前,就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从那500项灰区技术里,包装一个项目用途从美国偷出其中两项来,是可以做到的。
就跟后世把瓦良格伪装成赌船买到澳县一样,是可以做到的。
除了顾骜之外,其他各个工业部下属的科研单位,也在自己零敲碎打的想办法。
这期间可能也有一些项目已经在窃取布局的过程中。但他们一来思路没顾骜这么清晰,二来对外面不够了解,三来没有代表性或者动手晚了。
另外这里面还涉及到很多建立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外国公司背景的影子公司虚构捏造假合作假项目伪造谈判过程的文件供外国有关部门核验骗过各级巴统审查员这些活儿其他单位的人都不懂,也就自然磕磕绊绊。
所以,目前这一块工作的总体现状,就是大家各自为战,也没个章法,效率低下。
顾骜这次立功后,外资委的副主任非常重视,过年之前把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提交了上去。
于是得到了谷相乃至更高层的关注,认为有必要在理论层面的高度,总结出一套高效的打法来,全国一盘棋供全国所有工业部委下属的有关研究管理部门学习。
而且这项工作一定要快。
因为即使没有顾骜,没有这项工作,把灰区技术都抄到与苏联持平的水平的活儿,大伙儿自己也会零敲碎打地慢慢做,只是没那么高效率。以目前的进度估计,最晚到1984年,这些追赶性工作基本也就做完了。
所以,外交学院如果8283年再总结出这套办法,也没多大实际价值了。
而如果可以在1980年就研究出决定性的成果总结出打法,并且指导各工业部的技术单位追赶工作,就有可能大大缩短这里面的时间进程。
或许能让这些抄差额的工作提前到82年年底之前完成,为国家级科研院所在追赶工作上省下1年半的时间。
然后让他们把从82年底到84年年中的这18个月从原本浪费在继续追赶灰区空白上,变成自主研发,或者填补其他偷不到的红区技术空白。
500项灰区技术不可能都靠这种工作披外衣窃取,但即使是抓大放小挑容易的下手,能窃300项就是无量功德了。
这可能涉及到五六十家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院所,都是诸如海军装备规划所西飞沈飞电子4xx所核工业16x所之类的重磅单位。
为5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节约18个月的逆向追赶精力,这是何等重大的政绩!
这里不能简单等同于节约了5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18个月的科研力量,因为那些科研院所并不是100精力都花在填补灰区空白上的。只能说帮这50家所的这一部分工作精力节约了下来,可以用在别处。
所以总体给个简单粗暴的算法,再考虑人事内耗打个折,大致可以理解为帮国家节约了10~20家研究所1年的科研投入吧。
10~2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1年投入的经费和人力是多少?
做完这个课题,就可以从顶层制度设计上,节约掉这部分重复建设浪费,这个课题可是够值钱的了。
顾骜听完后,唯一的顾虑是:这个工作,似乎已经远远超出了外交的范畴,而是涉及到更多秘密战线的外事工作了。
外交学院这么小的庙,能搞这个课题么?上面的授权是不是越权了?
第100章 一起战斗吧
虽然外交学院这个小庙有没有资格搞这个课题这不该是他顾骜关心的,而是刘校长该关心的。
叶纨也立刻解答了他:这算什么!我们外交学院,60年代曾经改名为对外关系学院。一切从国际关系夹缝中为国家争取利益的课题,都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何况次相部长和校长亲自发话,督办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担心的?
相信你们副主任也跟你说过,以你原先的功劳,毕业后直接进外资委当处长都没问题了。如今就提前给你一个机会熟悉起来:你应该也知道,国内很多打着国院和部委名义公章的红头文件,其实都是处级干部牵头编纂的,再往上只是审核和盖章,并不一定懂细节。
如今,你跟我加入这个课题组,这学期确保把开题报告论证开题答辩尽快搞定,不要耽误。然后下半年一定要把课题结掉,拿出最终成果来。
刘校长也亲口承诺了,什么时候出这个研究生课题成果,什么时候学校就授予我们硕士学位,当场毕业。
你这份课题成果,稍微转化一下走个形式,立刻就能转化为绝密的虹头文件,直接拿去指导有关部门的工作。这么优越的条件,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难道你甘心跟最差的同学那样,去研究外交礼仪的变迁来作为硕士毕业成果么?
顾骜愕然。
所谓处长治国的笑谈,他当然是不陌生的。甚至跟包处长混久了之后,都习惯了。毕竟再往上都是纵览全局的人才,专业细节反而不一定比年轻干部懂行。
不过,像他这种以一个3+1研究生身份直接拿硕士课题成果摇身一变变成虹头文件直接拿来用的,还真是没见过。
后世还有哪个硕士,敢说自己的毕业论文可以直接转化为某部委里处长们编纂的虹头文件的?
虽然这份文件会是绝密文件,只有几十个国家级研究所的所长,乃至比他们更高级的分管领导可以看见,全国知道的总人数应该不多,所以注定了其无名英雄的特性。
但至少这些人都是科研口的,保密性绝对有保障。对顾骜而言,也不过是损失一些名声,可能这辈子都不能拿这项功劳来装逼。
甚至,将来可能会有北大清华的学霸们来羞辱他:哼,这种没文化的暴发户,不就是有点钱么?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根本就是买来的!不然怎么解释他的毕业课题网上都查不到?
这种情况未来还真有可能发生。因为未来的网络时代,每个人的学位论文,在网上还真能被人查到。而越是身份高贵或者有钱的人,他们的学历越容易被人盯着搞事情。
哪怕只是炒作一下点击量,对搞事情的人而言也是有好处的嘛。
不过,这些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好吧,这个课题我会全力以赴的。虽然是无名英雄式的课题,咱就当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置个人名声于度外了!顾骜大义凛然地答应着,然后一口喝干了杯子里的白酒。
旁观的米娜小师妹听得热泪盈眶,连忙给他再次把酒满上。
顾学长一直都是这么伟大的呀,他在美国的时候,不也是各种忍辱负重自污其名假装纨绔花少资本恶贼的嘛!真是个有担当的大丈夫。米娜如是想着。
下了承诺之后,顾骜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任务细节上。
他吃了一大块红焖狗肉,觉得心里暖暖地,然后问道:
纨姐,那你是为什么被分到这个课题组的?好像和你没什么关系吧当然我绝不是质疑你的能力,我只是想知道上面的决策动机,我相信你不是那种抢功劳的人,也犯不着。
顾骜话说到一半,就注意到叶纨的表情变得有些阴冷,似乎在气愤顾骜对她的质疑。
不过她也是确实郁闷得很,至少觉得自己怎么就又欠了顾骜这么大一个人情。
以如今的局面,如果能参与到这个课题里面,那是妥妥的会捞到一份巨大的政绩。甚至可以说,外交学院这两届的学生里,就没比这个课题更出彩的学术成果了。(前提是这个学术成果实打实搞出来)
不管从什么角度看,发起这个课题和诱导出开题可行性论证的,都是顾骜,其他参与课题组的,都是沾光。
叶纨是最不喜欢欠人情的,她知道靠自己(以及她的出生背景)一路立功升迁是没问题的。如今却为了国家,害得她也欠了个一辈子还不清的人情。
她羞红着脸,咬牙努力为自己正名:
顾骜!我知道你想和我保持距离,只因为我外公是上将级别,这话不用你再亲口说一遍了!我也不是犯践非要傍你,你如果在77级里找出第二个成绩比我好对美国的实务工作了解程度比我高的同学,我二话不说退出课题组,为别人让贤,我叶纨不稀占这个便宜
叶姐!你不要这样,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如果我刚才的语气让你有些敏感,伤了你的情绪,我道歉。顾骜直男式道歉。
叶纨死咬了五秒钟牙关,侧脸偷偷抹了一下眼泪,然后恢复非常端庄的样子,娓娓道来:我也不怕和你说其中的人事安排。我确实起点比你高,背景比你好,你辛辛苦苦立了这么多功,你们主任也不过是许了你毕业后过了考察期转正按县处级授职。
而我功劳没你大,我也知道自己能县处级授职了——我一毕业,几个月实习交接,就可以到美国大使馆当三秘。毕竟我79年的时候就跟着首长去过美国,见识过很多,这两年的学习实践也偏那个方向。
巴统这个组织,核心就是美国人筹办的。学院要搞这方面的课题,难道不应该在对美问题最熟悉成绩和实习表现都最好的学生里,挑一个给你当助手么?
叶纨说的这番大道理,确实是四平八稳。
凭真本实力,在一个人的精力不足以完成课题时,学校这样分配非常有道理。
叶纨并不是那些学霸文里进组抱大腿的花瓶人设。
当然了,她的成绩好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开挂因素。而实习表现好,实话实说,多少沾了出生的光,才有这么多跟着首长出访时拎包/翻译的机会。
自从伟人访美之后的一年多里,顾骜在各种折腾布局非常宽广。
而叶纨几乎就是一门心思被学校按照将来的驻美外交官人设在培养,根正苗红。
人家也不是闲着的。
(注:大使馆的一秘/二秘/三秘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级别,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人,也可能一个都没有,不一定的。这里必须明确澄清:叶纨不是去接任何人的班,可以同时存在,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