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攻略之男神别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蓝桥玉
他默认舒安歌知道这些,她也没矫情,知道的就多说些,不知道的就少说些。
到了最后,嬴政才叮嘱道,这沙盘做的十分精巧,卫尉、相邦还有蒙大将军看了无妨,其他时候最好还是密而藏之。
战国之名,绝非虚传。
舒安歌人在宫中,但各国之间的军情,嬴政从未瞒过她,她怕是比普通臣子知道的还清楚。
也是这一年,秦国大将鹿工,率大军攻占了魏国卷城,斩首魏国兵卒三万。
赵孝成王驾崩了,当了多年老太子的赵偃继位。
这赵偃正是原主的头号仇人之一,那个色迷心窍,一心想要霸占明兰的老色鬼。
骗了明兰入宫的人是赵偃的儿子公子迁,此时尚未被立为太子。
赵偃登基之后,任命乐乘取代廉颇成为赵国大将军,廉颇不得重用,几乎处于半养老状态了。
舒安歌对此很是唏嘘,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学过历史的几个人不知道。
从各国君主行事上来看,不难分析出为何最后统一六国的是秦国。
秦国悍将如云,秦王依旧求贤如渴,赵国只有廉颇一员老将,国君还对其心存猜忌之心。
赵国自断臂膀,可不是一日不如一日。
舒安歌每日帮着宫中训练卫士,闲时与嬴政谈一谈国事,两人倒有点儿君子之交的意思。
两人之间好感度到了60,嬴政在她面前,还总是淡淡的,只提当前的事儿,从未讲过在邯郸时的经历,遇到烦郁之事也常一个人呆坐着。
舒安歌知道他过去在邯郸的经历有些不堪,但也找不到缘由开解他。
说来也巧,新赵王登基之后,舒安歌与王翦谈论时政,不知怎的聊到了各国互派质子上。
舒安歌灵机一
第777章 一代妖精征服千古一帝27
黄橙橙的杏子在舒安歌白嫩的掌心躺着,嬴政刚落榻时,馥郁的果香味就冲到了他的鼻间。
舒安歌爱吃水果,他知道,所以时常命宫人送新鲜瓜果给她。
他自己倒是不太爱瓜果的,尤其是杏子这样让人酸倒牙的果子。
“吃呀。”
舒安歌两腮微嘟,红润润的好像桃子一样,探着身子将纤纤玉手往前又递了一些。
她长长的睫毛,黑漆漆的像柄小刷子,嬴政拒绝的话说不出来,只好伸出手。
他还没将手完全伸出来,舒安歌一把将杏子塞到了他的掌心里,软绵绵的小手碰到他,撩起了一阵火。
嬴政握住了杏子,舒安歌眼巴巴的望着他,他不忍让她失望,慢慢的将杏子送到唇边。
“这杏子可好吃了,你可真该多吃点。”
舒安歌说着话,嬴政一口咬下去,酸甜可口的汁水在他口腔中弥漫开来。眉头皱了下,望着咬了一口的杏子,好似看到一个破不开的难题。
他吃杏子的模样,落到舒安歌眼中,有种说不出的可爱。
舒安歌轻轻巧巧的换了衣裳和妆容,下榻走到嬴政身边,俯下身就着嬴政的手,咬了一口杏子。
黄橙橙的杏子上,留着两排齿痕,一排她的,一排则是嬴政的。
她冷不丁的一口,让嬴政耳后都热了起来,手中拿着半颗杏子,吃也不是放也不是。
“大王,喏,只剩半个了,你快吃完吧。”
偌大个秦宫,除了舒安歌之外,再也无人敢在嬴政面前如此放肆,与他分一颗杏子了。
她这放肆的举动,一点儿也不让恼,嬴政也不怕杏子酸,将剩下半颗杏子三两口吃了。
不知是不是过了她手的原因,酸甜的杏子里,裹着淡淡的草木香味。
这一点嬴政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舒安歌原身是一只小鹿,身上会有草木的香味。
吃了杏子,要谈正事了,舒安歌坐了好一会儿,身上懒洋洋的,干脆站着说了起来。
“大王,秦赵两国一直互派质子,如今老赵驾崩新赵登基,不如将质子换为赵偃之子赵迁。”
之前在秦国的质子,是老赵王的儿子当今赵王的弟弟。比起兄弟来,质子自然是换成儿子更合适一些。
只是,嬴政看了舒安歌一眼:“你从哪里知道的赵迁。”
各国之间互派谍者是常有的事儿,公子迁之名嬴政并不陌生。
赵迁的生母是邯郸一寡居倡女,当初赵偃要娶她时,赵国大将曾以此女出身不正水性杨花,若嫁给赵偃将玷污宗族血脉,有害于江山社稷为由劝阻。
赵偃被美人勾的失魂落魄,如何能愿听李牧之言,执意纳了倡姬为妾。
以前先王在时,赵偃身为太子,行事还忌惮些。
如今他成了一国之君,登基没多久就将王后和太子赵嘉扔到一边,专宠与倡姬和赵迁。
要是谍人传来的消息无误,倡姬和赵迁如今正筹谋着,陷害太子嘉废其太子之位,让赵王立赵迁为太子。
废除有德行的太子,改立倡姬之子储君,这是失德之事。
秦国与赵国素来有旧怨,对此乐见其成,嬴政也就多关注了一些。
从舒安歌口中听到赵迁二字,嬴政沉吟之后,抬眉问到:“为何要让赵迁入秦为质,你——认识他”
问到后半句时,嬴政屈着手指,在桌案上无意识的敲了一下。
“你在想什么”
舒安歌逼近嬴政,俯下身,水汪汪的大眼睛,眨也不眨的望着他。
她离他极近,绸缎般的青丝,散了两缕,拂过他的脸颊,落在他的肩膀上。
嬴政心跳快了半拍,眼神有些游移,用尽力气将注意力转到其他地方去。
&nbs
第778章 一代妖精征服千古一帝28
“赵迁的事先放一放,日后总逃不了他的。你上次给出的造纸方法,推行起来十分好,待在各地办起来后,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舒安歌做事随心,听嬴政这么说,笑着应道:“这样极好,书写方便了,让将字刻在木板上,印刷一些书籍,也容易在民间推广教化,让百姓多识几个字。”
她只随口提了雕版印刷术,没有,把活字印刷术给整出来。
历史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生产力进步一点是好事,若进步的太多,生产关系跟不上反而要酿成灾难了。
嬴政将她的话记在心上,他之前倒没想过,可以将字雕在木板上印刷书籍。
一个小妖精对国计民生比人类还通透,嬴政愈发觉得,舒安歌绝不是妲己这样的祸国妖姬,她是上天派来辅助他一统六国的。
“先前造纸坊还没盈利,一直没和你提。过上半年后,等各地造纸坊办好了,所得利润分给你两分。”
舒安歌对于金钱不太在意,但这是嬴政主动给她的,她脸上笑意更浓了。
“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多谢大王赏赐。”
旁人叫大王,嬴政不觉得有什么,但每次听舒安歌叫大王,总有几分刺耳。
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在提醒着他,他们两个人不该如此生疏的。
这种认知来的十分奇怪,嬴政冲动过好几次,也没让舒安歌改一个亲近的称呼。
“目标人物好感度+6,当前好感度66。”
停滞许久的好感度突然上涨,舒安歌从果盘中拿了一个红艳艳的苹果,放到唇边也不去咬,只是含笑凝望着嬴政。
两人这样相对坐了会儿,嬴政起身去办公,舒安歌则找了王翦,忙起了练兵之事。
又是半年过去了,秦王登基也有两年多了,之前质疑嬴政年幼不能掌控大局的人,如今全都闭了嘴。
在太后赵姬和相邦吕不韦,以及华阳太后的支持下,嬴政王位坐的很稳,国内局势也十分稳定。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到了秦王政三年,舒安歌想起历史上,这两年秦国很不太平,先是饥荒又是蝗灾,于是提前将此事告诉了嬴政。
这个年代的掌管历法还有农耕的官员,只能凭着星象还有往年经验,判断气候以及来年收成。
除了有能通天地的奇人,大部分观星者,对于气候变化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若是旁人说旱灾和蝗灾之类的言语,嬴政会先怀疑其动机,接着以为对方信口雌黄。
但这话是由舒安歌口说出的,嬴政慎重的放在心上。
旱灾是天灾,无法避免,但提前知道消息,总能有个预备。往年来,天灾害人不浅,随之而来的**也不容小觑。
饥荒会导致贫民百姓饿死,尸体不及时收敛,容易引发疫情。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说的就是这个情形。
至于蝗灾,那就更可怕了,蝗虫过境寸草不生,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怎能经得起这样的糟蹋。
嬴政没有将这个消息大肆传播出去,引起百姓恐慌,不但无益于救灾,反而会造成新的灾害。
他与相邦商议之后,用吕不韦的人脉,贿赂在各国之间游历经商的人,让他们想方设法尽可能多的买粮食。
若是以秦国商人名义大肆购买粮食,一是会引起各国怀疑,二则别国国君会从中作梗。
商人逐利,只要秦国大把撒钱,总有人愿意替他们谋事的。
除此之外,秦王还下令外出征战的军队,每到一地不但要将当地粮仓握在手中,还要保障当地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秦王有令,
第779章 一代妖精征服千古一帝29
燕丹当年在赵国做质子时,境况比嬴政还要好上一些,至少他没有性命之忧。
他的错有两点,一是交浅言深,二则是异想天开。
也许燕丹以为他跟嬴政曾经共患难过,算得上,但对郑来说他只是曾经的邻居——燕国太子而已。
两人之间不同的认知,导致燕丹记恨上了嬴政,做出了螳臂当车这样自不量力的事来。
立场不同,舒安歌对燕丹没什么好感。
燕国这一年,境况实在太惨淡了些,年景连正在遭受旱灾的秦国都不如了。
虽然早有准备,饥荒来临时,秦国境况仍然不太好。
国力越强盛,人口越多,就意味着粮食需求量越高。秦国除了蜀郡以及靠南的几处疆域之外,广大北方地区几乎全都陷入旱灾之中。
大旱之后,秦国又将迎来蝗灾,出于谨慎考虑,嬴政向楚、韩两国,提出了借粮的要求。
秦国要借粮,楚、韩两国也趁机漫天要价起来。
韩国势力小,所提条件不过是秦国在三年内莫要攻打韩国。
楚国提的条件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他们提出玉容公主在咸阳等候已久,如今秦王过了十七岁,不如将两人的婚事办了。
嬴政刚登基时,各国都送来了公主及美人,在太后赵姬和相邦吕不韦的支持下,他一个都没有纳。
眼下秦国遭了灾,怎么这时候提出两国联姻,还真不是趁人之危,用雪中送炭形容更贴切一些。
于是乎,朝中有不少呼声,支持秦王迎娶玉容公主的。
但是之前还有些犹豫的太后赵姬和吕不韦,此时都有些松动。秦国楚系势力一时半会儿也清除不了,秦楚联姻更是历来的惯例。
秦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个时候能得到楚国的支持,自然是极好的。
几乎在所有人都倾向于秦楚联姻的时候,嬴政
第780章 一代妖精征服千古一帝30
(本章三千字,所以订阅钱多)
君王也是人,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想当然。
他们以己推彼,认定嬴政总有一天会沉迷于美色之中,却不知他克制七情六欲,一心要统一天下。
玉容公主没能回成秦国,秦王有自己的主意,他坚决不从,联姻的事儿也搁置起来了。
这其中又出了一件事儿,嬴政不愿和楚国联姻,那边公子成蟜不知怎的动了心思,求着夏太后说和,想要娶了玉容公主。
嬴成蟜比嬴政小上三岁,如今刚满十四,这个年纪,谈起婚嫁来未免过早了些。
夏太后出身韩国,成蟜生母韩夫人又是她亲自挑选的。先前,韩夫人因为秦王被刺杀之事受牵连,早早的撒手人寰,她心里更加疼爱成蟜,对他的请求哪有不应允的道理。
除了夏太后外,秦国韩系势力,以及支持成蟜的宗室,也在极力促成这门婚事。
玉容公主隐约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太过荒唐,她年纪与嬴政差不多,算起来也要比成蟜大上三四岁,何况他还是白身,两人如何匹配婚姻。
秦国律令森严,哪怕是公子公孙,若是没有立下军功,就不能有爵位和封地。
玉容公主未出嫁时,尚能在秦国享受公主待遇,要是嫁给成蟜,难不成还要与他住在宫中,一起寄人篱下不成。
她也打听过,成蟜此人文不成武不就,连秦王十分之一英武都不敌。
成蟜一厢情愿,想要成了这门好亲事,私下千方百计的寻玉容公主献殷勤。
那边夏太后与华阳太后及赵太后商议,接连碰了两个软钉子。秦国韩系势力在朝中说不上话,夏太后替成蟜筹谋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闹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成蟜心中一百个不愿意,秦王政四年还是这样姗姗的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