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军官也颇为无奈:“您看这马车,这花纹,还有这华盖,关键是您看这拉车的马匹,您老是否觉得多了一点”然后给了司马予一个你也懂的眼神,意思再简单不过。拥有这等豪华马车,能是普通人吗尤其是拉车的是三匹马,能是普通人的座驾吗甚至连城守大人都不及家身份高。他一个小的不能在小的乡下农兵的首领,敢拦这等大人物家眷的车,不要命了
司马予一阵迷糊,他自从来到卫国之后,就觉得自己的智商似乎在一直往下掉。尤其是卫人说话的方式让他无法理解。这家伙明着说不好吗非要转弯抹角的说一堆没有用的,然后让他去猜测。
“大个子!”
“大个子司马!”
&nb
第392章 大军安在?
自从知晓了赵国要进攻卫国之后,戚邑的百姓也好,商人也罢,甚至连地方官员都有种切身的体会——没有安全感。
赵人一旦南下,对于戚邑来说,没有友军的帮忙,绝对不可能保住家业,甚至连小命都危在旦夕。这种情况下,身为城守大夫的康庆也只能躲在城守府,天天祷告神灵,最忌一段时间内,只要他听说哪位神灵法力通天,他都会千方百计的请回来。
至于说城防加固,农兵训练
这些事情都是控制在南氏族人手中,在南哲没有回到戚邑之前,恐怕他就是有心干一番事业,也不会有人支持他。毕竟这牵扯到偌大的一笔开支,康庆虽然是公族,先祖是卫国之祖康叔。但问题是,他不是南氏族人,在需要动用大笔财货的时候,他也无权染指。
当然,康庆也不是干一番大事的主,他之所以成为戚邑大夫,主要是和南氏沾亲带故,仅此而已。
康庆在城守府的后堂祭拜了一阵神灵和他老爹之后,匆匆跳上了他的墨者,一个劲的催促驾车的奴仆:“快些,再快些!”
看着道路两旁不少店铺的伙计都没有心思叫卖,往来的商队,多半是出城的,只有极少数进城,但也只不过是路过的商队。城内唯独刀剑铺子和酒肆的生意红火异常,卫国的武器天下闻名,工艺精湛。但是平日里卫人基本上都不怎么会去舞刀弄枪,街上也鲜有陪着剑的武士,倒是拿着简牍的读书人不少,一般的家里都没有防身的刀剑。
卫国男人虽然不善于争斗,但是刀架在脖子上的危急时刻,手里有一柄剑,一支戈,还是能够给他们增加不少安全感。一时间,戚邑城内的武器生意红火之极。而且卫国国人富庶,基本上每一个家庭家都能承担一柄铁剑,或者一支戈的支出。
甚至有不少戚邑的百姓还弄到了一张猎弓,没事就在院子里乱射,煞有其事的站在院子里,惹得家人抱怨不说,准头还不行,经常有脱靶后箭在院子里横冲直撞之下,打破了居家过日子的瓶瓶罐罐,引起女主人的强烈不满。要是往常,男人做错了事,多半不会声张。可是如今,戚邑城内的卫国男人一个个都抖了起来,脾气见涨,就算是做错了事,也有万般理由等着对方:“某家练武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保护你们娘俩的安全。要是等赵人来了,被掳了去,谁知道会将你卖到什么地方去”
女主人顿时吓得脸色煞白,低声问:“可万一你要是被赵人杀了,可咋办”
“呸呸呸,你个贼婆娘,老子要是死在了赵人的刀兵之下,你要改嫁咋的”男人有种被同类欺负的屈辱感,从内心深处升腾起来。
女主人气骂道:“你个死鬼,你要是死了,老娘还能落着好说不定被赵人抓住之后,就被卖到邯郸的女闾去了,到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男人弱弱道:“就你这长相,卖到了女闾也不会有人来光顾,岂不是让主人破财”
女主人顿时不乐意了,高声叫骂道:“老娘就是长的丑,嫁给你你是否觉得委屈了”
……
而刀剑铺子前,更是人头涌动,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
“我先来,收我的钱。”
“你的钱是钱,某的钱就不是钱了吗”
争吵在所难免,但是在卫国,君子之国,劝解者也大有人在:“大敌当前,你们还想着私斗,可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之说”
争吵的双方顿时面露愧色,作揖道:“兄台,见谅,小弟之错。”
“贤弟勿怪,在下恐家人遭赵狗屠戮,心急了一些。”
“既然疙瘩解开,不如庆祝一番,走,骂赵狗,喝酒去。”
“同去,同去!”
这也是为什么酒肆会特别受到欢迎的原因了。还有一些就是担心赵人来了,钱没有花完,反正都要被抢,还不如先花掉。
虽然赵国经常南下欺负卫国,但从来没有打到过戚邑。
以往的赵人都是在卫国边境沾一点便宜,就已经撤退了。没想到这一次的胃口竟然如此之大,想要一口吞下戚邑。
戚邑在中原都是数得着的大城邑,真要是被赵人一口吞下之后,对于卫国来说,原本两条腿走路的健康人,一下子就被打断了一条腿,成了个残疾。
更严重的还在后面,拥有戚邑的卫国至少还能维持三个军的军队,一旦失去戚邑,至少一小半的军队给养就要落在了帝丘的头上。按照国都百姓一个个都是心高气傲,谁也不服谁的心境,国君想要加税,门都没有。
而作为国君呢
拥有中军一万多军队的实力,可是对战国都百姓,基本上输面很大。
卫国也不是没有遭遇过这等羞辱的国君,正规军打不过如同乌合之众的国人。究其原因就是,正规军也是人,也是有爹生妈养,十月怀胎,十多年养育之恩,感念父母之恩的普通人。要是对阵的国人阵营之中有人喊道:“昌啊!我的儿……”
丫,过不过去
身为人子,自然应该过去,怎么可能用手中的屠刀去残害自己的亲人。然忠孝不能两全
第393章 行军
“卫人实在难以预料!”
就算是公子虔见过大风大浪,遇到了如同死鱼一般的盟友,还要考虑对方的心情,这种感觉太奇妙,以至于他这辈子都不想再来一次。
康庆一再坚持表示要犒劳秦军,并已经在杀羊杀豕,保准每个秦军都能吃上肉,而且还能吃撑了。甚至一咬牙,一跺脚,发狠道:“不能让盟友来我大卫让人觉得怠慢了。”
“伯涣!”
“来了,姐夫,什么事”
来的就是那个城守府训练农兵的首领,当然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康庆的妻弟。就见他顶着一脑门子的热汗,跑到了康庆的面前,热的如同一只追着一只兔子跑傻了的大狗,长着大嘴喘着粗气。
康庆目光呆滞,摆摆手道:“去把牛也杀了!”
“姐夫,牛能杀吗”伯涣有所担心道。作为下属官僚,要是在其他诸侯国,根本就不敢质疑上司的决定。但是在卫国情况所有不同。再加上这位还是康庆的妻弟,自然说话不用斟酌再三。保护耕牛对于任何一个诸侯都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主要是耕牛的使用对于农业来说,效率太高。以至于任何一头牛,都是非常珍贵的生产工具。杀牛,在卫国不是大罪,但是也算是触犯了法律。
就见康庆有气无力道:“秦国的勇士远道而来……总不能连牛肉都没有吃过就上战场吧!”
好家伙,这是把自己和他带着的两千秦军说成了死人,不吃一口牛肉要死不瞑目咋的当然康庆的所作所为应该算是好心,要是秦军知道了卫人如此盛情,跟定会很感激。这一点公子虔根本就不用细想就知道。唯独让他很难受的额是,卫人似乎太软弱了一点。
很快他琢磨出来,应该是自己带着人太少,对方心里没底了。
可公子虔也是有苦说不出口,他一开始来可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替代自己的父亲来卫国参加盟会,当然一开始是他兄弟公子梁。正因为公子梁派人去了一趟秦国之后,才让他出了函谷关来到了卫国。他要是带着三万大军出来,岂不是让所有中原诸侯都心中难安别说卫国韩国了,就算是魏国这等盟主霸主,都无法承受三万秦军通过国内腹地的情况发生。除非是结盟联合攻打赵国,齐国之类的军事作战。但行军路线肯定会被魏国规定的死死地,不准变换。应该只能在大河上坐船而下,甚至连小城码头都不能停留。
再说了,就算是组建了四国盟军,卫、宋、鲁、秦,这四个诸侯结盟了,可是这四个诸侯结盟的目的是去压制韩人,可不会帮着卫国去驱赶赵人。当然了,如果按照四国联盟的话,卫国在半年之后,可以动用的军队数量就大了。
应该可以突破达到十万规模的军队。
但是主要方向还是在韩地。至于在戚邑的防御兵力,一个都不会增加。倒是帝丘在战争期间拥有不弱于四五万左右的联军拱卫,可以说,卫国在戚邑以北的战场,虽然是以寡敌众,但是没有了后顾之忧,对于上军在战场上的灵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虽说帮忙防御的军队是鲁国和宋国的,比不上秦军的勇猛。但至少在卫人心目中,这两个诸侯的军队不算太差。至少比卫军或许还能强一点。至少鲁军和齐国也经常打仗,有输有赢,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至于宋军,装备一直很好,属于中原诸侯之中的装备党,战斗力的话,和卫国在伯仲之间。
看着六神无主的卫国城邑大夫,公子虔也挺不落忍的,在他看来,卫人还不错,挺热情,也大方。不像是魏国,蹭着那么多的家底,却经常嘴皮子上过瘾,假大方。于是,突然发善心的公子虔改口道:“我大秦今年还会出兵三万,不过不会路过戚邑。”
秦军当然不会路过戚邑,他们会去阳翟,会直接堵住韩人胖揍一顿。
但是这句话对于康庆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的稻草一般神奇,霎那间,他仿佛服用了灵丹妙药一般,如同濒死的惨象大大改观,也有了血色。虽不敢说红光满面,但至少不是那种病怏怏的虚弱,这等变化之快,让公子虔也是始料不及。
可戚邑大夫康庆似乎还不太满意,主要是秦军人太少,担心挡不住赵军。迟疑这表示:“三万秦军,恐怕……”
“姐夫,不少了,秦军强壮,非赵人可比。”伯涣连忙拉住了康庆,他也知道自己这位姐夫最近肯定是魔障了。
这年头,诸侯之间打仗。基本上瞒不住人,有时候几个月前就会泄露。
主要是征召军队,委任将领,不用密探,商队都能把敌军的情报反馈回来。这也导致,经常战争还没有发动起来,对方就已经知道了敌人的作战意图。一方面,这是一种很好的威慑。对于实力占据战场主动的一方,肯定有心里优势。
另外,经常可以看到战争没有开始,将要交战双方的使团往来于列国之间,拉拢盟友,结交联盟。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打消这种不仁义的打算。
之所以卫国提前知
第394章 大魔头公孙鞅
“什么有失计较”
南卓被冷落久了,就喜欢和人抬杠。见公孙鞅上套了,顿时口连珠似的说道:“你去车外看看,如此大的太阳,士卒们都已经走了超过一舍(三十里)的路了,怎么可能还要在傍晚的时候抵达戚邑,这都快是平日上军快三倍的日行军量了,也太强人所难了。”
当然,上军也有特殊情况,行军速度用风驰电掣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是那比较丢人,是逃跑的时候。
要是在之前,公孙鞅没有进入过军队,恐怕真要被南卓给说服了。
因为在他看来,一天走三十里,这是兵法中有的规定,属于正常表现。只要卫军能够做到正常的表现,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甚至应该嘉奖。
可是进入军营之后他才发现,兵法说的也不见得是对的。人是有潜力的,只要不断的挖掘,人的潜力虽然有一个极致的壁垒,但真要无限靠近那个高度,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支军队,都能到达一种让瞠目结舌的水准。
不得不说,上军的变化之快,这里面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孙鞅的功劳。毕竟他军中执法官大魔王的身份,对于任何一个上军士卒都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威慑力。
只要他在路边一战,靠近的士卒就算是累成死狗一般,也会装出精神饱满,脚步有力且行动迅捷的样子。
这就是他这些天的收获。
公孙鞅发现,法,能够让人变得勤快起来,太奇妙了。
这是之前公孙鞅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可是当他发现,法度一旦被实施了之后,人人自危可以让人懂得规矩;面对法的威严和严厉,每一个人的效率都会提高。就连懒散的上军,也变得不一样起来。这种变化,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变化。
应该就是那个杀人的夜晚。
酷法的效率之高,让公孙鞅为之着迷。
可以说,如今的公孙鞅已经是钻牛角尖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将他拉出来,除非他自愿。公孙鞅已经不是那个在帝丘温文尔雅的君子,完全变成了一个崇尚酷法的凶神恶煞。但南卓还是将公孙鞅当成之前的公孙鞅,抱怨着说道:“公孙兄,你也不下车去看一看,士卒们累成什么样了,如今天正热。在往年,这样的气候,只有在清晨才会行军。”
“南兄不必担心,士卒们还有潜力。鞅以为,还可以更快一点。”公孙鞅用简牍的角抵着额头上的头发轻轻的来回磨蹭着,天气热就是这一点不好,头皮总是会痒,挠也不是,不挠也不是。
南卓惊诧的看着公孙鞅,有点不敢相信,这还是那个在帝丘做老好人,见谁都给笑脸的公孙鞅吗
怎么像是还了一个人似的,可是看外表,完全么有两样。
只不过装束变了,因为在军队之中,戴的是皮弁,是一种用皮革制作成的冠,一般在军队之中,士大夫会选择佩戴这种轻便的冠。一来佩戴起来方便;其二,就是这种冠不会像爵弁那样,很高,很容易碰到弄歪了冠,经常需要正冠。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为这种冠不透气,捂在脑袋上,很难受。尤其是天气很热的时候,更是如此。
南卓能不担心吗
他老爹要是觉得自己来也不见得有什么大用,早就赶来了。万般无奈之下,才让南卓跟着上军一起走。目的就是要时刻追踪上军的训练结果。万一真要是打起仗来,成了一盘散沙,也好让他有所准备。就这点小心思,真瞒不住人。
公孙鞅撇了一眼南卓,挑明道:“南兄,上军在南氏手中,都惫懒了,人都是贱骨头,要是宽容能够将子弟培养成有才干的人,为什么还需要家法严苛呢”
“别看上军似乎是第一次远距离行军,但是你可知道,上军每日的训练量一点也不比今日行军的少。鞅相信将主肯定有办法在战争爆发之前,让上军的战力得到一个显著的提升。甚至在战场之上,战胜赵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公孙鞅撇着嘴,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说道:“上军的训练还刚开始,别看行军的速度有点严苛,但是你不懂人心。在一切严罚之下,所有人都会爆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再说了,就算是中间出了差错,也不要紧,反正是行军,不管是将主也好,各师的将帅也罢,都能有所准备,调整过来。避免将来在战场上出现差错,岂不是美哉!”
“美哉!”南卓气愤道:“你就不怕士卒因为恶疾,而损失大半”
“不用担心,将主和各师将帅都试过,只要加入了一些食盐和饴糖的水,作为行军的饮水,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行军途中出现意外。再说了,行军之中士卒减员,古来有之,哪里有打仗不死人的道理再说了,午时已经休息了一个半时辰,现在的太阳已经偏西,天气将不会再热,只会越来越凉爽,怎么就不能行军了”公孙鞅理所当然道,似乎死一些没用的家伙,没什么打不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