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边子白很宽厚的笑道:“方法很简单,你只要对着每一个路过的宫人喊:内史令边子白是个好人!喊满二十个,我就相信你是真的没有在后背胡乱编排边某人的黑历史。”
“边子白是个……奸佞!”
句容那张脸黑黢黢的臭脸,拦住了一个吓得尿都快指出来的小太监,喊了半句,就说不下去了,他能够为了少麻烦,违心的用模棱两可的话搪塞,但绝对无法说出如此厚颜无耻的话来。这有悖于他一个史官的尊严。
这真不能怪边子白,谁让句容自己撞上来的,他都给了对方机会了,还不知道珍惜。难道说几句好话,恭维人的话,就仿佛让他高洁的名声受到了污染似的,既然如此,他还真不能让句容这么消停下去。
边子白站在台阶上,俯下身子,居高临下问句容:“端木方现在还不是内史令吧”
“虽然你将官舍的印信交给他了,但是在国君没有正式任命之前,他还不是。”句容是个讲道理的人,只不过是迂腐了一点,对付这样的人,和他摆事实是最好的办法。
边子白欣喜道:“那么国君也没有撤销我内史令的身份,本官现在内史府的事还能管”
“端木方是署理,并非任命,内史府你自然管得到。”句容已经有点不好的念头了,可惜,正直的个性不容他撒谎。
边子白玩味的看着句容,突然阴阳怪气的问:“那么我还是你的上官喽。”
已经能够预料到边子白接下来会干什么了,句容倒是光棍,闭上眼睛,干脆道:“唯(是的意思)!”就打算是扛到底,不准备说话了。
边子白拉住句容,不让他有逃跑的机会,对身后的官舍喊道:“点齐府人,去史官府库查验。”
“你不能这样!于理不容,于理不容啊!”
句容被一群受到边子白恩惠很久,一直没办法报答的属下们扛着去了史官的府库。而看守府库的府人(最低等的小吏),根本就不敢阻拦边子白这位如日中天的大人物。没等丰富,就将府库的大门打开,然后一团灰蒙蒙的气体从大门口吐了出来。
边子白顿时傻眼,看着堆积如山的竹简,还有上面厚厚的一层灰尘,他坚信这些竹简上根
第358章 国书
“卫公!”
“鲁公!”
“宋公!”
面对一群国君,即便是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小国国君,公子梁也不敢怠慢,一一行礼之后,在最下首的位子落座。
如今的秦国,日子很不好过。国内矛盾尖锐,秦国摆明了架势就是和封君们不妥协,就连营造数百年的国都雍城,因为雍城周围都是封君势力,人狠话不多的赢师隰干脆连国都不要了,一家老小都搬到了栎阳这个在潼关附近的小城邑之中。
可怜秦国的公子们,从小打大,连像样的宫殿都没有住过。
以至于,公子梁看到卫国的宫殿群,满是震撼和羡慕。当然,秦公也不是没有力量建造宫殿,他是国君,用国君的权力向封君摊派一部分钱粮,征辟百姓费三年之功,一座不太奢华的宫殿还难不住他老人家。可赢师隰就是这么硬气,既然没有宫殿,他就干脆住到兵营里。
于是,秦国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局面,封君们控制了实际上的国都,而国君落魄的如同是个客居秦国的落魄公子。
说起来,秦公难受。
在雍城的封君们更难受,眼睁睁的看着赢师隰脱离了他们的控制。
虽然他们在实力上加起来要比秦公强大,但是毕竟他们是臣子,已经不被国君信任、甚至怀疑的地步,只要没有造反弑君的念头,基本上就是架在火上干烤着的境地。虽说封君们有将国君推翻的实力,但真要推翻了嬴姓赵氏之后,他们就该头痛了。国君只有一个,但是封君有很多,最大的甘氏和苏氏来说,任何一家当上国君,另外一家肯定要起兵。
凭什么大家本来都是臣子,现在你当国君了,我还是臣子
老子不干!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封君们将秦公彻底推翻,驱逐公族子弟,然后迎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主,封君们还是当臣子,结果傻到没有朋友。软弱的国君不要,非要找一个强势的主子,到时候惹怒了新主子小命不保也是常有的事。再说了,投靠别国之后,他们还能把持朝政吗降臣的地位有多尴尬,就不用多说了,处处避嫌,还要警惕新主子找机会对付他们。与其如此,还不如弑君造反来得痛快一点。
封君们也不傻,他们也知道秦国需要赢师隰在明面上,他们的目的是架空国君,而不是取而代之。
而赢师隰绝对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连机会都不会给这帮有异心的臣子们。把生死放在臣子的手中,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君来说,都是耻辱。大部分国君,他们连亲生儿子都不会相信,更何况会相信哪些劣迹斑斑的封君的人品,这是天真,而天真是国君最大的弱点。他在魏国躲避了三十年,要是回到秦国之后连自己的性命都无法保障,这个秦公的位子他宁可不要。于是双方就僵持了起来,秦公不让,因为任何谈判结果他都不会满意;封君们也不让,是因为他们退无可退,总不能将自己封地的土地和人口让出一部分给国君,获得其谅解吧
结局就在雍城闹僵了,赢师隰搬到栎阳。而且他眼下的情况是根本就不敢离开栎阳,除非带着所有他能控制的军队。
毕竟,一旦他离开了秦国,只要自己蓝田大营被封君们控制,自己半生的心血将付之东流,而带着几万军队离开秦国……
知道的他是国内政局不稳的缘故,将唯一的一支军队放在国内,一旦他这个发号施令的人离开了,军队受到攻击,将失去指挥,结局恐怕不是被歼灭,就是投降。可带着几万军队游行列国,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出兵进攻中原呢。
出于这种原因,赢师隰根本就不敢轻骑出关,只能派遣自己的儿子出关,参与中原事务。为此,每次见到中原诸侯,公子梁就不得不解释一二:“诸位君上,家父无法脱身,只能由小子出面,还请诸位海涵!”
“不碍事!”
卫公摆摆手,虽说秦公在场自然要更好一些,至少谈判的时候可以立马拍板,但是公子梁能到,也是一个意外之喜。毕竟秦国已经上百年没有出现在中原事务之中了,甚至连结盟也不参加,而中原也几乎没有使团去秦国联系,双方连保持起码的沟通都没有。眼下秦公能够派遣公子梁出现在帝丘,对在场的几位诸侯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这也是鲁公当时对韩国很不满,却从来想没有想到过让秦国出手的原因。因为秦国在很早之前就被边缘化了。
要不是边子白提醒,他甚至还对韩国束手无策,甚至一度考虑过让楚国介入其中。但是楚军出现在中原,对其他诸侯来说都会引起很大的恐慌,还不如找秦国,这个快被中原遗忘了的西北豪强用起来更加顺手。
毕竟,如今的秦国就差跪在魏国面前喊爸爸了,铁定是以魏国为盟主的盟友,大家都是同一阵营的的盟友,找盟友办事,有那层关系在,自然好办一些。
姬颓是上了年纪的人,他对秦国的印象不深,但对于赢师隰还是有点了解的,秦国公子,被叔叔霸占了国君的位子之后,不得不在臣子的护送下去了魏国,这一离开就是三十年。想起自己当年的遭遇,也是被叔叔霸占了国君的位子,在齐国潜伏近三十年,姬颓有种和秦公同病相怜的情愫冒出来,叹气道:“秦公入主秦国也有十多年了吧”
“是啊!”公子梁有点摸不着头脑,不是说好了谈合作,一起去欺负韩国吗怎么说道了他的父亲赢师隰
姬颓有点激动,明明是储君,却因为被叔叔截胡,不得不离开故国客羁他乡,这心头的苦楚,也只有同病相怜的人才能体会到。尤其是三十年,这件事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要将所有的耐心和希望都要磨灭的漫长时间,简直让人奔溃:“想当年寡人也是因避祸而在齐国,三十个春秋,无日不想着故土。而秦公也算是苦尽甘来,听说当年魏侯资助秦公武卒一万,为什么如今秦公还如此困顿”
在姬颓看来,一万魏国武卒,只要手段恰当,赢师隰坐稳秦公不成问题,还能扫清所有对国君权威造成的障碍。
可是赢师隰没有做到,这让他很奇怪。
公子梁叹气道:“魏侯当年资助我父,但我父客居魏国近三十载,重入雍城,刚刚报仇,奈何想着和国内的封君表达善意,但是让他老人家最后失望的是,贪婪让人已经不再尊重国君的威仪了。至于魏国的武卒,仅仅是保护我父,而非听命于他。三年后,这支一万人的魏国武卒就离开了秦国。”
“可算是苦尽甘来,寡人在齐国时也是如此,每每想到故土,泪如雨下。”姬颓也是说到了伤心处,有点不能克制。
突然,鲁公姬奋也开口道:“寡人祖父漂泊在外二十年,最后客死他乡……”
宋公似乎也有所感:“寡人之父,被韩人掳掠至韩地,死后才回国安葬。”
……
公子梁似乎感觉有点不太对劲,这哪里是什么联盟会议,而是诉苦大会,最后大家组建一个复仇者联盟。
可是彼此的仇人又不太统一,麻烦了!
似乎也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鲁公干巴巴的笑起来,摆手道:“不说这些了,寡人今日约见公子,与卫公、宋公在高台上商议秦国出兵之事,不知道边大夫告之公子”
公子梁躬身道:“边大夫和盘托出,秦国虽然处于苦寒之地,但国人好义,军国善战,自然无法睹视韩人行不义之举,灭诸侯社稷之过。且郑人无错,韩屡次以贪念进攻郑国,此乃不义之战,非君子不能忍,非良善不能举;秦人虽困,然见义不能彰,见过不能罚,实乃如炭火焦心,五内俱焚矣。”
“善!”
鲁公姬奋兴奋地挥拳,似乎有种天下大势,尽在掌握的气势。
而宋公搓着双手,也有跃跃欲试,上前助拳的意思,笑道:“不日四国联合起兵,剿灭韩国精锐,还天下一片安宁。也助郑人复国,此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韩人自食其果矣。”
倒是卫公体现出最大的谨慎,他不是鲁公,也不是宋公。都是国君里头的新人,打仗这种大场面,都没有碰上过。
倒是宋公子辟遇到过,他在站产上亲眼看到老爹前宋公被韩人俘虏,臣子们架着他从战场仓皇逃跑。
那一幕,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只记得他当时心跳快的似乎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似的。
姬颓思量着试探道:“
第359章 凶残的萌娃
“某没有打算回去,在下和诸位国君说的是让我大哥回去!”
公子梁固执的表示想赶他走人,门都没有。赖在别人家里吃住,从来不会不好意思。这是他老秦的传统,发挥最好的就属公子梁的老爹赢师隰,这位是能够在少梁一住就能住上快三十年的主,吃魏国的小米,睡魏国的美女,眼瞅着有股子要让魏侯养老送终的架势,是个主人恐怕都忍不住。然后在十多年前魏侯魏击实在忍不住了,对他说:“你丫可以回秦国了。”
潜台词就是,你都熬死了自己的亲叔叔,还把自己的弟弟给熬死了,再不走,你恐怕就要熬死在魏国了。不要以为这不可能,赢师隰很硬气的表示,活得长,就是胜到了最后。他已经熬死了两任秦国国君,继续下去,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刚登基的秦公才两岁,小孩子活到成年挺不容易的,要是他这侄子死了,他叔叔简公一脉就断绝了子嗣。赢师隰根本就不需要魏国费一兵一卒,甚至不用宫廷政变就能回到秦国当秦公。
面对魏侯的催促,赢师隰表示安啦,语气很稳的说道:“不着急,再等等!”
可想而知,魏击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糟糕。你丫都已经熬死两个秦国的国君了,眼瞅着第三个……这个肯定赢师隰没有信心熬死。对方登基的时候才两岁,而赢师隰都已经是四十来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排到糟老头子的行列。
月余之后,魏击见赢师隰没了动静,该吃吃,该喝喝,在少梁活地好不自在。实在忍不住,第二次又去找赢师隰去了,告诉赢师隰道:“寡人给你一支军队,然后给予足够的财货让你可以去拉拢秦国的封君们,眼下是你回到秦国最好的机会。等到如今秦公长大之后,你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赢师隰还是很稳当的开口:“不着急,再等等。”
在魏击临走的时候甚至还嘟哝了一句:“都已经吃习惯了安邑出产的小米,恐怕秦国的小米已经吃不惯了。”
眼瞅着赢师隰这货要砸在手里,魏击也是急了,过来几天,再一次不信邪地找到了赢师隰,并告诉他:“寡人将答应给你的好处和军队翻一倍,你回去不回去”
赢师隰其实觉得都等了三十年了,这一两年的时间,着什么急
可每当他开口,作为主人魏击根本就没有当初好客的意思了,扯着嗓子告诉赢师隰:“你要是不回秦国,寡人原本答应你的条件,什么都没有了。”
无奈之下,赢师隰只能答应下来。
就算是拿到了足够的好处,赢师隰愣是吃上了魏国当年的新米才上路,走到一半,还不走了。不得已,魏侯亲自去送,好说歹说才把赢师隰送出了国门,可见当时的魏侯有多么心累了。
得悉秦国公子因为在帝丘城内没有官舍可以借住,处于主人的礼貌,边子白将公子梁请到了家里住着,想着等夏祭结束之后,也用不了多少天,到时候该嬴渠梁回秦国了。身为魏国国君的魏击为此还嘲笑过边子白,需要警惕秦人不走的可能。
而事实正朝着魏击经历过的那种可能无限靠近,这让边子白有点始料不及。但是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公子梁死赖在他的家里不走,而是这家伙心有点大啊!放着可以奠定他储君地位的功劳不要,愣是准备在卫国长期发展,这算是什么路数
是高风亮节的礼让
再说了,秦国虽然不讲究庶出可嫡出,不像是宋、卫等诸侯,庶出公子就已经失去了成为国君的机会。除非有另外一种情况,国君夫人没有诞下子嗣,只能从庶子之中选拔。
秦国眼下的公子们年纪都不大,除了公子虔已经承认,其他几个公子都没有成人,国内也争储到白热化的程度,公子梁更没有争储失败之后逃亡列国的任何迹象。毕竟,赢师隰还活的好好的,一顿饭能吃小米三斤,肉一斤的主,秦国的几个公子,恐怕也没有心思在眼下争夺储君之位。但要是能够在秦公诸多的子嗣之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加分,对于一个公子来说,也是难以放弃的诱惑。可是,边子白听公子梁说话的意思,这家伙竟然要放弃
“公子,你难道不知道让你大哥公子虔回到栎阳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吗尤其是带着联军给予的武器和铠甲,还有出兵中原的机会,明面上你说秦国无疑染指中原,但这是对秦公竖立在国内威望最好的契机,他不会罔顾这份天大的功劳。加上可以一下子组建五千甲士的装备,对于秦公眼下的情况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储君之位,只要不出意外就是那个送国书回去的公子获得别告诉我,你对储君之位一点都不动心。”
公子梁笑道:“储君当然好,可是和聆听先生的教导……”
边子白除暴的打断了公子梁毫无气节的恭维,沉声道:“说人话!”
“好吧,秦国苦于封君之害久矣,而我大哥公子虔很像我父,性格刚毅,行事果断,且有万夫不当之勇……梁以为,他做国君对秦国可能会更好一些。”公子梁觉得这么说没有多大的问题。
可边子白却一句话将公子虔说的什么都不是:“他没脑子!成为秦公,秦国崛起无望。”
要是有脑子,在历史上,公子虔也不会因为受到身边人的怂恿,让太子去杀人。要知道这是用自己的兄弟之情,却挑战弟弟秦孝王的国君权威。结局就很悲剧了,公子虔将商鞅架在了火上,要是他不处理太子,秦法就不能通行。要是处理太子,储君都弄死了,要秦法有毛用只能硬着头皮对太子的老师,也就是对公子虔下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