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兵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沧月傲天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鲁西南局势
鲁西南游击支队的指挥部非常的简陋,只有一处两进的院子,加起来只有五六间屋子。前院是作战指挥部,供部队制定作战计划以及开会所用,而后院则是李政和黄旭等人的住处。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周卫国等人在抵达李政等人的落脚之处之后当即换上了八路军的制式军装,因此进入指挥部之后双方的穿着打扮倒是相对统一,没有了刚才的违和感。
尽管已经深夜十一点多了,但是大家伙的心情都很不错,一别经年,异地相逢,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为了为周卫国等人接风洗尘,李政当即命令厨房准备吃食,不一会鸡鸭鱼肉以及盐水花生等美食就被送进了指挥部。
看到这些吃食周卫国就放下心来了,有这些美食在,说明鲁西南游击支队的处境还算不错,比之当初鲁南的八路军要好太多了。
吃饱喝足之后,一行人跟着李政等人来到了鲁西南游击支队的会议室!
说是会议室其实就是一个摆了一张长条方桌和几张长板凳的屋子,里面也没有电灯,只放了两盏煤油灯。
昏暗的油灯下,众人围着桌子坐好了之后,周卫国当即起身说道:“同志们,大家都是自己人,也都认识我,自我介绍什么的就免了吧,我先说说此次前来鲁西南的目的!”
接着周卫国继续说道:“四个半月前我奉命调任山东纵队司令员,并带人抵达鲁南。经过这几个月的发展,鲁南的八路军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在沂蒙山区站稳了脚跟,刚刚部队打退了日军针对沂蒙山区的六路围攻,趁着部队休整之际我决定带人到鲁西南以及鲁西等地看看,而你们这边是第一站。”
话音刚落,李政便当即起身说道:“我代表鲁西南游击支队所有军政干部欢迎首长莅临视察!”
周卫国点了点头说道:“原本你们鲁西南游击支队就是隶属于山东纵队,但是出于保密的原因,我南下山东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山东本地的部队,而当时鲁南敌我实力相差悬殊,抗日形势严峻,因此也没有和你们联系。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你们鲁西南游击支队不再是孤军奋战了,欢迎归建!”
李政和黄旭当即起身,向周卫国敬了一个军礼,齐声说道:“首长好!”
“坐吧,对于鲁西南的形势我本人还不是很了解,先说说你部的整体实力吧!”周卫国道。
“报告司令员,我们鲁西南游击支队现在下辖四个游击大队,每个大队有精兵一千两百人,此外还有8个独立的游击中队,每个中队各有兵员200多人,加上支队部的非战斗人员,整个支队总兵力为6624人。”李政回答道。
“兵力不少,武器装备如何”周卫国再次问道。
“报告司令员,我部共装备有长枪4823支,轻重机枪32挺,迫击炮8门,九二式步兵炮4门,37战防炮2门,山炮和野炮各6门,但是真正能用来作战的只有那8门迫击炮,剩余的火炮都因为缺乏弹药而只能藏起来。另外我部还装备有372匹战马,骑枪和马刀若干!”
周卫国点了点头说道:“武器装备不算差,粮食和弹药储备如何,能坚持多长时间”
“报告司令员,这些倒也不缺,由于我们的防区紧靠着铁路线,还有专门的铁道游击队,所以可以通过劫火车来补充物资。但具体有多少库存,又能坚持多长时间的消耗我还真不大清楚,这事儿得问老黄!”李政回答道。
话音刚落,黄旭便起身说道:“司令员,我部现在库存有粮食88万斤,大约可以消耗四个多月,等到秋粮下来之后还能囤积一批,度过今年应该不是问题。”
&n
bsp; “至于弹药的话,我部现在还有128万发步枪弹,212万发机枪弹,手榴弹也有2万多枚,只是炮弹少了点,加起来也不到200发,但是省着点用也能坚持几个月的时间!”
然而却看到周卫国摇了摇头说道:“弹药储备太少了,尤其是步枪弹和炮弹,步枪弹平均到每条枪还不到250发,也就只能打一到两次硬仗!”
&nbs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抵达梁山
周卫国等人在鲁西南游击支队待了一周的时间,在这一周内周卫国等人不但视察了游击支队的四个大队的驻地,还深入微山湖的湖心岛查看了李政等人的老巢。
整体上来说鲁西南游击支队的实力还算不错,虽说兵力只有六千多人,但是老兵的数量却占到了七成以上,整体战斗力还算不错。
只是相比而言,游击支队的活动半径有点小,目前仅仅只是微山县、沛县以及薛城、枣庄一带活动,影响力也非常的有限。
不过现在李政和黄旭等人到来了,想来局势应该有所改变。
利用这几天的时间周卫国还和八路军总部取得了联系,在征得总部首长的同意之后,决定将鲁西南游击支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鲁西南军分区。
新成立的鲁西南军分区下辖四个团的野战步兵,同时还下辖骑兵、炮兵以及工兵等技术兵种,另外鉴于鲁西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周卫国还单独让他们成立了一支铁道游击队,专门打鬼子的铁路桥梁,要知道历史上有名的铁道游击队的作战地点就是在枣庄一线。
关于军分区的军政人员的任命,周卫国在召开了两次会议之后,决定任命李政为军分区司令员,黄旭为政治委员,原游击支队的第一大队长徐洪为参谋长,而四个主力团长也都是原鲁西游击支队的主力大队长担任。
鉴于鲁西南军分区现在缺额严重,周卫国便命令他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军备战,对日作战的方向尽量向枣庄一线靠拢。
原因吗也很简单,因为现在鲁南军分区的发展方向也是向枣庄发展,如果两边同时用力的话,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两大军分区就能连到一起。
将鲁西南的情况理顺之后,周卫国便按照原计划继续北上,这一站他的目标便是最终目的地鲁西。
为了避人耳目,从鲁西南军分区出来之后,周卫国等人再次换上了日军的那身行头。
虽说小鬼子的这身黄狗皮穿起来令人恶心,但是却很好用,毕竟枣庄以北可就是到了大运河地区,这里人口稠密,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是日军在山东的统治中心,到处都能看到小鬼子的路卡,没有这身黄狗皮还真不好办。
但即便是如此,这一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至少有两次差点被小鬼子识破,好在都有惊无险的蒙混了过去。
从微山县到梁山县有两百多公里,以周卫国等人的脚程,足足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抵达,主要是这一路上到处都是路卡,有些地方还必须的绕道,所以速度才会这么慢。
7月29日晚上八点,周卫国率领蛟龙突击队等一行一百七十多人来到了梁山县以北的小安山镇。
早在10天前,李政所部的五十多名情报人员就已经抵达了这一带,只不过为不引起日军的注意,所以他们都是分散开来收集情报,心中非常的隐蔽。
这一路上走来,周卫国明显感觉到鲁西的日伪统治力量非常的强,远比鲁南的要强的多。
其实想想就能明白,鲁南从1938年之后这里一直不缺乏中国的反抗力量,尤其是国民的苏鲁战区,其规模最强悍的时候曾经囊括了鲁南十几个县区,可以说日军除了占领了临沂和日照等几个有名的大城市外,从来都没有彻底的征服过鲁南。
但是鲁西却不一样,鲁西自1938年韩复渠不战而逃之后,**就基本上丧失了对这里的控制,尤其是在徐州会战之后,日军已经彻底的控制了这里。
而日军在攻占鲁西之后,很快就建立了完善的日伪统治,经过几年的发展,这里的日伪军已经渗透到了鲁西的方方面面。
刚到小安山镇,周卫国就和李政所部的情报负责人袁洪畴接上头了,准确的说在周卫国等人抵达小安山镇之前,袁洪畴就带人在这里等着他们了。
在接上周卫国等人之后,袁洪畴直接带着周卫国上了不远处的安山!
安山位于小安山镇的东北,是一座海拔五百多米的小山峰,虽然不是很高大,但是却非常的险峻,而且山上林木茂密,非常的适合藏人。
&n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谋划鲁西
笔趣阁 ,最快更新抗日之超级兵王最新章节!
基本上摸清楚了鲁西的形势之后,周卫国便考虑如何迅速的在这里开展工作,毕竟他来这里可不是游山玩水的,而是想要拉起一支精锐部队。
周卫国之所以放着鲁南不待,非要到鲁西来是有他的考虑的,除了因为鲁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连通冀南和平津地区的重要节点外,更重要的是鲁西也是山东八路军的一个短板。
此时八路军已经在鲁南、鲁西南以及日照沿海站稳了脚跟,胶东军分区的兵力正在向胶东半岛渗透,事实上已经对大半个山东形成了包围之势,唯独在鲁西还没有一支部队可以呼应他们。
一旦周卫国此行顺利的话,那么山东纵队的兵力可就等于占据了山东的外围地区,接下来从外往里发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将整个山东渗透干净,这是周卫国夺取山东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设想。
不过具体该如何的发展,这个问题需要周卫国仔细斟酌一番,毕竟现在的形势是敌强我弱,甚至于是敌我实力相差悬殊,一个不慎就可能被小鬼子吞掉。
思之再三,周卫国还是决定以眼下的梁山为起点,逐渐的向聊城方向发展,直至控制整个聊城。
周卫国之所以要向聊城发展也是有原因的,聊城是鲁西最重要的城市,比之菏泽和德州更加的重要,这主要体现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战略资源方面。
聊城这座城市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无论是经济还是农业都很发达。
这里是后世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这意味着只要占领了这里,部队最起码不会挨饿,当地有足够的粮食养活大量的军队。
同时,聊城境内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而且聊城境内也有许多高矮不平的丘陵,地势虽然不是很陡峭,但是还算得上是复杂,十分适合八路军的发展。
最让周卫国看中的还是聊城的地理位置,聊城地处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很重要。
而且聊城靠近冀南,在这里发展必要时可以得到冀南八路军的援助,或者是可以支援冀南的八路军。
同时,聊城距离李甫君、刘浩等人的防区不是很远,中间就隔了一个冀南,如果有需要的话,周卫国完全可以从晋绥察军区调运所需的人员和物资,不至于让鲁西的部队孤立无援。
其次周卫国看重聊城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里的老百姓革命积极性很好,他们很乐意帮助八路军打鬼子。主要原因是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以及日军人侵,他们给聊城的农工商各业造成了极大破坏的同时,也培养了聊城人民的革命积极性。
历史上,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便成为抗日的前沿。据战后相关资料的统计,从这个时候开始,单单在聊城及其周围地区活动的抗日武装就足有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在这个过程中,聊城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聊城人民踊跃参军,有的是参加了八路军,也有的是参加了**,毕竟在冀南一带也有大量的**活动,短短几年间,参加国共双方的抗日部队的人数超过了十五万人,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兵力资源,这也正是周卫国所看重的。
也就是说,如果周卫国能在鲁西站稳脚跟,这15万兵力资源都是他的。而有了这这15万人,加上山东其他地方的部队,周卫国有信心彻底将小鬼子赶出山东。
而且周卫国也知道,解放战争时期聊城就是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当时聊城就有3.7万人参军人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大量的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
第一千零八十章:王富贵
王富贵是个汉奸,这是整个梁山人都知道的事情,这个狗东西不但是整个最梁山有钱的地主老财,同时还兼任着梁山的维持会长。
王家在寿张集镇甚至于整个鲁西都非常的有名,之前驰名整个鲁西的王氏布业就是王家的产业,早先年王家发迹之后就搬到省城去住了,只留下几个老仆看着老家寿张集镇的宅子。
37年抗战爆发后,省城济南被日军迅速攻占,当时马良、唐仰杜等一大批汉奸恬不知耻的开城迎敌,将日军迎进了济南城,当时王富贵的老爹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王老头虽然是其中的一员,但目的并不是升官发财,只是想要保住老王家的这点家业。
但是很可惜,棉纺织业本身就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产业,其中日本人在青岛开始的纱厂就是王家最大的竞争对手,以前日本人拿王家没办法,现在可不行了,有了军队的撑腰,日企山田大盛纱厂直接要出低价抢夺王氏家族的棉纺厂。
王老头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随即将厂子出售后,变现了所有的产业,带着一家子妻儿老小回到了老家梁山的寿张集镇。
但是好景不常,在短短半年之内,山东全境陷落,除了偏僻的山村野镇疙瘩地外,诺大的一个山东再也没有一块净土了。
38年1月日军的由济宁出兵攻占了东平、梁山等地,寿张集镇也随即沦陷。
鉴于王家在整个鲁西的巨大影响力,日军希望王家老爷子能够出任鲁西维持会长,但是被王家老爷子是个明白人,他自己已经黄土埋了脖子了,眼看着没有几年好活了,一旦当了这个维持会长那可就真是晚节不保啊!
更重要的是,前些年因为感叹乱世没有兵权难以立根,所以王老头将自己的4个孙子中的3个全都一股脑的送到了军校,其中两个孙子已经毕业,并且都在中央军任职,自己要适当了汉奸,孙子们可就完了。
有鉴于此,王老爷子婉拒了日本人的要求,不管日本人开出什么条件,甚至于让王老头主政聊城,但是都没能打动王老爷子。
然而日军贼心不死,见王老头宁油盐不进,便决心除掉他,换个人来当傀儡,而被日本人看中的是王家的老三王富贵。
王富贵是王老头的三儿子,今年38岁,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大哥已经52岁了,此时掌管着王家的全部家业,二哥则是在一所学校当校长,唯有这个王富贵从小被娇惯坏了,不学无术。
年轻的时候倒也没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富贵学的越来越不堪,可把王老头子气坏了,知道把家业要是交给小儿子恐怕没几年就败了,因此一直让大儿子掌管家里的绝大部分生意,小儿子王富贵每个月仅仅只能从家里领取几十大洋的生活费。
因为这事儿王富贵心里非常的不满,在他看来自己的大哥吃香的喝辣的,不管动用多少钱老爹都不说什么,而自己每个月却只有这么几个钱,不公平!
这日积月累的,使的王富贵对于自家老爹以及大哥都充满了怨恨。而这事儿恰好被日本人注意到了,于是他们就故意找人接近王富贵,并且引诱他除掉自家的老爹和大哥,夺取整个家业。
而这王富贵也是一个狠人,由于心里得不平衡,再加上那段时间刚刚赌输了一大笔钱正被人追债,又听说日本人会全力支持他的计划,一咬牙一跺脚便干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