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超级兵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沧月傲天
老蒋叹了口气说道:“日本人很看重汪逆,我们一点机会都没有!”
不用其他人提醒,老蒋也知道干掉汪逆确实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毕竟死人可组建不了伪政权。
事实上汪逆等人逃出重庆之后,老蒋晓得这件事的发展将对他十分不利,但他除了用开除党籍、口诛笔伐之外,别无其他有效措施,随即决定对于汪逆集团骨干成员进行重点清除,由军统局的那些特务们执行,第一个对象就是林柏生。
林柏生此人是汪逆集团重要骨干,陈璧君的干儿子,此时在香港主持《南华日报》,而《南华日报》自发表汪逆的《艳电》之后,汉奸色彩日浓。
为了打击汪逆集团,戴笠亲赴香港,决定以陈璧君、林柏生等为狙击对象,给汪逆汉奸集团以警告。
然而由于英国统治者对香港华人带枪限制极严,军统有人无枪,同时考虑到枪声大,容易引起注意,而使打手不易逃掉,因此决定用斧头,在闹市中砍杀林柏生。
1939年1月17日,在林柏生漫步皇后大道时,突然被人用斧头在头上砍了两下。林立即倒地,凶手亦终被获。幸亏林柏生头上带着软质薄绒帽,伤口不深,不久治愈。
军统特务在香港狙击林柏生之后,老蒋又使出软的一手,派谷氏三兄弟中之最小一个谷正鼎,秘密往河内见汪逆,进行游说。
老蒋教谷正鼎对汪说,汪如对国事发表主张,写写文章,发发电报,任何时候都很欢迎;如果有病需要赴法国等地疗养,可先送旅费50万元,以后随时筹寄。但不要去上海、南京,不要另搞组织,免得为敌人所利用,造成严重后果。汪对于这一引诱,断然拒绝了。
谷正鼎游说失效,老蒋切齿痛恨,大动杀机。在这之前,戴笠已奉命亲率特务往河内,从收买法国方面勤务人员入手,对汪逆实行严密监视。此时戴笠受命即电令河内军统特务,寻机刺汪。
汪逆当时住在河内郊外一座位于小山上的避暑别墅中,1939年1月28日,突然有十几个身分不明的人从汪逆住的山下向上攀登,汪逆得报后紧急下山。
此后汪逆搬入人口稠密的河内市内的高朗街27号一幢西式三层洋楼居住,并向法国殖民当局申请保护,但法国当局只是派一个警察在门外象征性地站岗。
1939年3月21日凌晨,四名暗杀者越墙攀上三楼走廊,劈开位于三楼正中的主卧室之门,刺客在黑暗中对准睡在床上的一对男女乱打数十枪,以为汪逆必死无疑。然而被刺的不是汪逆,而是汪逆的秘书曾仲鸣。
曾仲鸣早年留学法国,1925年回国后,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同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时,汪逆任主席,曾仲鸣任秘书,从此一直相随左右。
高朗街暗杀对汪逆来说已是第二次遇刺了,但汪居然又大难不死,亦可谓天意。
曾仲鸣死后汪逆极度悲愤,亲笔写了悼念曾仲鸣的《曾仲鸣先生行状》,又在《南华日报》上发表了《举一个例》的文章,作为对老蒋暗杀行为的抗议。
而发
现蒋已经对汪产生了杀心之后,日本方面也紧急出动特务组织暗中保护汪逆,可以说此次已经失去了刺杀汪逆的机会。
“委座,劝不回来有杀不了,难道我们眼睁睁的就看着汪逆倒行逆施吗”
“是啊,现在局势如此危险,当过本身就如履薄冰,一旦汪逆竖起大旗公开组织伪政权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谁说不是,必须阻止他们!”
老蒋清咳一声,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说道:“汪逆组建伪政权已成定局,
第九百三十章:群妖乱舞闹沪海
第九百三十章:群妖乱舞闹沪海(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汪精卫这个人虽说没有多少骨气,但是能在民国政坛上搅风搅雨,其本身还是很有实力的,尤其是对于中日之间的博弈看的很清楚。
他明白日本人的最终目的,也知道日本人现在所面临的困境,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日本人 不过是在利用他分裂中国政府,但是却没有想到汪逆本人虽然在民国政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还是国民党的二号人物,但是却没有效忠自己的私人军队,所以他的实际影响力有限,都比不上滇军统帅龙云这样的地方军阀。
再加上抗日是民心所向,汪逆这种叛国卖国之人根本就没有人响应,日本人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
当然了,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日本人并没有诚心和汪逆合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死不松口,最终坑了汪逆。
但是现在日本的情况非常的不好,这主要表现在日本经济方面,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日本全国的整体发展。
众所周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包括美英法日等国都没能幸免,全都受到了重创。
在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候,各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比如美国是通过罗斯福新政来摆脱经济危机的,而德国和日本则是选择了对外扩张,利用战争来摆脱危机。
很多人不了解战争怎么能摆脱经济危机,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经济危机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就是供需发生了失衡,简而言之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一般是供大于求。
因此战争一旦打响,必然会带动国内诸多行业的需求,比如说农业生产,毕竟打仗是需要军粮的,再比如说钢铁、橡胶以及军火生产等等,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就会减少农业生产的劳力,这样一来吃饭的人多了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缺少了,粮食产量下降,粮价必然提升。
此外通过对外战争还可以掠夺被侵略国家的财富和物资,弥补国内的不足,振兴国内的工农业生产,而日本和德国就是利用这种方式解决经济危机的。
然而日本好容易从经济危机的困境中走出来,就爆发了这场抗日持久的战争,一下子又给日本正在恢复的国力踩了一脚紧急刹车。
原本他们想速战速决,但是却发现中国人也不好惹,中国政府宁愿与他们打的头破血流,但是依旧坚持到底。
而随着中国人的坚持,日本人发现作为进攻的一方,他们竟然坚持不下去了。
由于军费激增,政府的赤字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数字,根据内务省做出的统计,如果两年内解决不了中国战局,那么不用其他人进攻,日本就会因为经济问题而不战自溃。
到时候日本必然会发生所有战争都会发生的后遗症,即国内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军队缺乏给养以及作战所需的军械弹药,而后彻底溃败。
因此日本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与中国的这场战争,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这已经不是谁胜谁负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了日本的生死存亡。
而想要解决中国问题,所有人都知道不容易,因为摆在日本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另一条则是彻底的将中国打败。
谈判解决问题日本人已经试过了,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最后不了了之,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将中国人打败,所以战争还得继续下去。
然而内务省的报告却令日本高层很是吃惊,也让日本人一下子惊醒了,原来他们心中强大的大日本帝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
nbsp; 原本他们还以为就这样打下去,那怕伤亡惨重一点,代价大一点,但是一定可以彻底占领中国,没想到结果很可能是被中国拉入深渊。
根据内务省的报告,只要中国人在战场上再坚持两三年,强大的大日本帝国就必须主动撤军,不然的话整个国家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
吃惊之余,日本高层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裕仁天皇
第九百三十一章:重工业基地与防控预警体系
第九百三十一章:重工业基地与防控预警体系(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日本人忙着的时候,周卫国这边也没有闲着。
周卫国知道晋绥察军区的短板在那里,与日军相比,晋绥察军区最大的短板就是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即便是最普通的武器弹药都无法满足部队的作战所需,更不要说是重装备了。
而限制八路军发展重工业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资金因素,发展工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钱,毕竟不管是购买设备还是雇佣工人都需要大量的钱,而八路军最缺的就是钱,因此即便是八路军占领了整个陕甘宁边区,但是依旧没有多少工业。
其次是各种设备,不管是钢铁还是采矿再或者是其他制造业,都需要大量先进的工业设备,而这些很多都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技术,八路军方面读过书的人都不多,更不要说懂工业的人了。
然而此次攻克北平和天津,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首先是缴获了大量的金银钱物,此外还从日本人手里敲诈了一百几十万大洋,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其次是从日伪军控制的各个厂矿企业中拆卸了大量的工业设备,包括冶金、采矿、制造、纺织等行业,按照后勤部门的估算,所有的设备都安装起来之后,可以直接弄起一百五十多个厂子。
最后就是人才,此次从天津等地带回来大批的知识分子,其中不乏各个高校的教授以及高材生,有了这些人才,技术什么的那还叫事儿吗
万事俱备,随着周卫国的一声令下,晋绥察军区很快就在包头和达拉特旗以及五原一带开始建厂,根据周卫国的设想,他要在包头地区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基地。
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包头的工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现在一下子新建一百多个厂子,必然可以让这座北方小城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随着周卫国的命令,大批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被集中到了绥西地区,而后一个个大中型工厂就被建立了起来。
而在建设绥西工业基地的同时,周卫国也没有放松对部队的建设,尤其是现在绥西工业基地初具规模,必然会遭到日军的疯狂破坏,可以想象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日军战机前来轰炸,八路军必须未雨绸缪。
对此周卫国也有自己的考虑,事实上对付日军的航空兵,最好的便是是让自己的航空部队与之对战。
但是很可惜,他们虽然也组建了自己的航空部队,但是不管是从战机还是飞行员方面都没办法和小鬼子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可以自己建造飞机,而他们却不行。
这打赢了还好,一旦被日军击落那可就没有机会补充,到最后只会越打越少。
所以根据周卫国的构想,八路军的航空部队在没有获得完整的补充途径之前最好不要与日军的航空兵死磕,因此对付日军的航空部队还得靠陆军。
为此周卫国当即在全军抽调了一万八千多人组建了三个防空旅,同时在晋绥察军区控制的地盘中建立防空预警系统。
要说周卫国的防空预警系统还得感谢一个人,一个美国人——陈纳德!
此时的陈纳德说起来可能没有多大的名气,毕竟现在大名鼎鼎的飞虎队还没有建立,但是在中国空军方面,陈纳德的大名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
陈纳德出身美国空军,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飞行员,1936年国民政府空军的毛邦初上校邀请陈纳德到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担任飞行教官。
随后,陈纳德得到了中国空军实际掌权者蒋夫人的赏识,
蒋夫人任命他为中华民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 之后陈纳德参加国民党最高防务会议,参与制定中国空军作战计划,但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
抗战爆发后,陈纳德接受蒋夫人的命令,在柳州筹建中国航空训练学校,后该校迁往昆明,训练中国空军和建立地面空袭预警网,之后又组建了飞虎队,帮助中国人对抗日本空军,对中国的空军发展做
第九百四十五章:抵达莒南(求月票)
经过一周的准备,周卫国终于将晋绥察军区内部的事情安排妥当了,与此同时,三千名跟随周卫国南下的战士也集结起来了,南下正式提上日程。
1940年4月10日傍晚,归绥机场,三千余名战士已经集合完毕。
这三千人都是周卫国从军区总部抽调的精锐,包括两千名步兵,两百名骑兵,两百名炮兵,一百名参谋和后勤人员,一百名情报人员以及两百名特战队员,几乎囊括了晋绥察军区所有的兵种,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多面手,既可以当炮兵,也可以开汽车,总之全都是晋绥察军区的精英。
而军官方面,周卫国带上了军区总部直属警卫旅旅长陈建中、绥西军分区政委郭亮、绥中军分区参谋长杨树林、五纵参谋长王永波、电讯主任黄雅莉、情报副主任巩兴荣等人。
机场前的小广场上,这些部队全都换上了八路军土灰色的制式军装,整体列队。
尽管有三千多人,但是却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交头接耳,所有人都像标枪一样站着,一看就知道是百战精锐。
这些士兵都是这两天被陆陆续续从各个部队抽调出来的,不是一个一个的抽调,而是以连为单位,一个连一个连的抽,然后被集合起来训练了五六天。
今天突然间接到命令,要他们立即到机场集合。
虽然所有人都不清楚生了什么事,但是都快速执行命令,没有询问为什么。
军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军人,就是因为他们一旦接到命令可以不问为什么就知道怎么做,这一点晋绥察军区的战士们无疑做得非常好。
不过尽管如此,大家都还是发现此次任务肯定不同凡响,因为经过这几天的训练,大家都知道身边的这些人都是各个团的战斗骨干连队,军区总部将他们这些人集结起来肯定是要交给他们什么重要的任务。
部队列队完成不久,就看到跑道上几架大型运输机被牵引了出来,而后战士们就看到前几天训练他们的教官命令他们立即登机。
没有任何犹豫,所有人都迅速登上运输机,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关于此次南下,周卫国做了详细的规划,首先是兵力不会太多,但是诸兵种必须齐全。
其次是时间必须要快,不然等小鬼子将占领区消化完了,他们去了可就不好开展工作了。因此周卫国没有选择陆路南下,毕竟从归绥到山东少说一千三百多公里,徒步行军的话太危险不说,还很慢,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别想顺利抵达山东,所以周卫国决定利用水路南下山东。
当然了,到山东最快还是乘飞机,但是很可惜八路军在山东并没有机场,而且绝大多数的士兵并没有学习过空降,因此只能乘飞机将部队运输到秦皇岛,然后从秦皇岛乘船南下山东,时间不会超过三天。
深夜十二点,运输机在秦皇岛机场降落,机场外一支车队已经静静地等着他们了。
下了飞机之后,战士们全都等车,然后赶往港口。
抵达港口之后,战士们就看到港口停泊着十多艘武装商船,而后他们便被命令登船。
随着几声汽笛声,船只离岸。
看着逐渐远去的港口,周卫国心里有一丝不舍,也有一些伤感,五味杂陈。他很清楚此次南下的危险性,尽管之前他说的很轻松,但实际上虎穴这种事情永远都是不成功便成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