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为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贰蛋

    他以前虽是出自大富之家,没吃过什么苦,但在大庾城,总也见过民间疾苦。

    那时候江南西路还在元军的霸占之下,赋税极重,且元军还常常纵兵做虐。大庾城县令又是个欺下瞒上的贪官。大庾城的百姓能够不饿死都已经算是不错,而能穿着颇为体面的,那都是十足十的有根底的家庭。街道上到处都是穿着打满补丁的破衣服的百姓,哪能像现在这样,个个都还算穿得体面。

    这看起来事小,但全国范围内都能发生这样的转变,就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如果不是赵洞庭的分田制,如果不是他拓展海运,引进新品种农物,且极力鼓动各地商业、农业、畜牧业等发展,大宋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十年内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或许,数十年都未必能够达到。

    光从民生上来说,现在的南宋,怕是较之南北两宋时期最为鼎盛的时候都不差分毫了。

    顾俊英和葛再新两人都是在旁边点头,顾俊英道:“这都是皇上的功劳,社稷能够出现皇上这样的明君,是天下苍生之福。”

    朱海望重重点头。哪怕是现在再回想起赵洞庭在御书房内的那些奇思妙想,他也仍旧感觉到惊讶佩服。

    那些点子,怕也就皇上能够想得出来。真不知皇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当然不知道赵洞庭是从后世穿越而来,许多政策,沿着后世照搬便是。

    虽后世和这个年代天差地别,但无疑还是有许多政策能够适用的。

    边走边瞧。

    不知不觉便又出靖州内城。

    到外城。

    外城的范围较之内城要大许多,而繁荣景盛,自也不如内城。

    内城到底汇聚着靖州城内的大多数富贾,内城里面的店面也要较之外城的体面许多。

    这倒不是靖州城内官员们的发展方式有问题。而是城池的发展必然是由内而外的,哪怕是赵洞庭处的后世也是如此。

    这年代的子城、内城、外城,甚至再有卫城等等,其实就相当于是后世的一环、二环、三环的差别。

    每个城市都会有其相对繁荣的地段,往往都是内城。

    只外城虽然不如内城那般古色生香,阁楼花样繁复,但看起来也还算不错。

    如果说内城相当于是后世的古镇,那外城,大概也就相当于人丁较为兴盛的古村落。

    地面上都是以青石板铺着。

    朱海望等人的战马踩在街道上,马蹄铁和地面撞击发出咚咚咚的声音,颇有节奏。因马速慢,也显得颇为悠闲。

    街道上的百姓瞧见他们的军装以后,都很自发的向着街道旁让去。眼中,并无什么惧色。

    这些年,大宋禁军在国内的风评可谓极好。不能说没有将士为虎作伥过,但那些将士其后多数都没能脱罪。

    朝中有军情处、天网、监察省,军中也有监察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洞庭对大宋禁军的待遇极好,管理也相对极为严格。他们是被当做真正的专业士兵在对待的。

    现如今是鲜少能见到有大宋军人在街上横冲直撞的,更莫说强抢民女之类。

    而百姓们的这种带着些微敬佩的眼神,自然也让得朱海望、顾俊英等人心里颇为舒坦。

    这种尊敬,是他们用血与泪在前线拼杀出来的。是他们,在捍卫大宋的国土。

    到外城东侧。

    这里有郎芙蓉江从城旁穿过。

    远处有大山。

    刚出城便可见到在大山脚下直绵延到大宋腰部的镇南军区。

    白墙黑瓦将整个偌大的军区都围绕起来。

    朱海望看到这幕,眼中隐隐露出几分激动之色。

    镇南军区有着几万士卒,这座诺大的军区,看起来和城池都没有太大差别了。

    有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镇南军区之内。

    那是大宋的国旗。

    顾俊英颇有些自豪地指向军区,对朱海望道:“朱军长,那就是咱们镇南军区了!”

    朱海望点头,忽的拍马,向着镇南军区驰去。

    而离着镇南军区越近,便越会为这座诺大的军营而感到惊讶。

    这倒不是说镇南军区较之以前的军区就要大许多,而是看起来实在是要威严不少。

    军区大门以大理石堆砌而成,十余米宽,上面刻着镇南军区四个大字。

    &n




1091.军中隐患
    他倒是没有想到上面竟然这么快就会派遣将领下来。

    不过他对军长之位也本没什么盼头,很快便回神,对着朱海望道:“末将荣富参见军长。”

    朱海望下马道:“荣团长有礼了。”

    然后便又放眼向着军中看去。

    军中的将士们此时只是在列队站着军姿。

    这也是赵洞庭传下来的。

    黄色的土地,黑色的甲胄和黄色的军服。虽然天究军新组建,但也可见淡淡的杀气。

    朱海望瞧着,心中自是颇为满意。

    葛再新、荣富将这些将士操练得还是不错的。想来自己接手以后,也不至于为之焦头烂额。

    “朱军长要不要给将士们训训话”葛再新在旁边问。

    朱海望点点头,向着校场前的高台走去。

    葛再新刚要跟上,却是被荣富轻轻拽了两下,便也就放慢脚步。

    顾俊英瞧着,只是微笑,跟朱海望往高台走去。

    他知道荣富和葛再新定然是有些话要说的。

    朱海望也只是故作不见。

    很快,葛再新、荣富两人便落后了数十步。

    荣富道:“这位便是在邕州大败越李军和大理军的朱海望朱副帅”

    葛再新揶揄笑道:“可不就是。比你想象中要年轻许多吧”

    荣富的年岁较之葛再新还要大些,闻言不禁苦笑,“的确,让我真感觉自己老了。”

    葛再新道:“现在皇上的科举制度日益完善,以后比我们年轻却比我们更有本事的将领只会越来越多。你啊,到时候再服老吧!”

    荣富耸耸肩,声音忽的变得低些,“可我听说朱军长以前从未带过兵,他能将天究军管理好么”

    “怎么”

    葛再新揶揄道:“你难道还想让元帅将你调回天孤军”

    “这倒不是。”

    荣富道:“我第五团的将士都跟着我到了这天究军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怎会舍得离开他们。只是若是朱军长不会治军,我也好做心理准备。咱们两个都这样的年纪,好不容易拼杀到这团长的位置,总不能到退休之前让人看笑话吧”

    他这是说的心里话。

    葛再新闻言也不再揶揄,颇为严肃道:“这你放心。朱军长跟在皇上身边几年,治军只会比你我两人更为厉害。”

    荣富微怔,然后深以为然地点头,“这倒也是。”

    他的脸色变得轻松不少。

    大宋禁军能有现在这副模样,都是出自皇上之手。论治军的方法,整个大宋都无人能和皇上比肩。

    哪怕是军机令文天祥,也较之皇上要相差甚远。

    朱海望跟在皇上身旁耳濡目染的,想来即便没什么带兵经验,对如何治军却也应有着许多见解。

    说着说着,两人接近高台。

    而这个时候,朱海望已经是向着高台上走去。

    葛再新、荣富两人连忙小跑追上。

    三人上高台。

    顾俊英只是在下面微笑看着。

    刚在台上站定,校场内的将士便都是向着葛再新、荣富两人看过来。

    队列中也有十余位将领跑到前面。

    他们是各团的暂代团长。其中有镇南军区老将,也有原本的大理降将。

    葛再新看着台下,大声喊道:“诸位将士,本将身旁这位,乃是皇上亲封的军长,朱海望朱军长!”

    台下众将都是露出微微愕然之色。

    朱海望、朱河琮在邕州打出名气,哪怕是他们,这些时日也听说过邕州的事。

    当初的邕州之战,是大宋打得最艰苦,却也是最为辉煌的战役。

    柳弘屹、朱海望、朱河琮,还有范云鹏、朱茗鍇等人,现在可谓个个都成为大宋家喻户晓的英雄。

    虽朱海望年轻,但他们这些个团长,对于他淡担任天究军军长之职自也没什么意见。

    想来若是自己也能打出在邕州时那般的漂亮仗,也可以被封军长啊!

    仅仅数秒,十余个将领便都单膝跪倒在地,拱手施礼道:“末将参见军长!”

    然后后面的大军也跟着黑压压地跪倒下去,“参见军长!”

    朱海望脸上隐露豪迈之色,挥手大喊道:“诸位将士请起!”

    众天究军将士齐齐站起身子。

    朱海望又道:“本将初来天究军任职,本以为新组建的天究军会是乌合之众,但你们让本将感受到了惊讶。虽是初建,虽是以原咱们大宋禁军将士和新投诚于我们的大理的将士们组合而成,但本将在你们身上却仿佛能看到日后精锐之师的影子。精神抖擞、杀气凛然!本将很高兴能够来到这样的军中担任军长,以后,便请诸位和本将齐心协力,将咱们天究军打造成虎狼之师,为咱们大宋保边疆、卫国土!”

    “保边疆!”

    “卫国土!”

    军中响起这样的喊声。哪怕是那些大理降卒,也有很多人喊得极为大声。

    到现在,他们中间有些人可能都在为投降于宋而感到庆幸。



1092.星皇到长
    大宋的将领们看不起大理那些降将,这太容易让得那些大理将领心生不满。

    虽眼下在军区内他们或许不敢有什么动作,但以后到大理可就很难说了。毕竟大理是他们的地盘。

    朱海望心想着,自己总不能永远不给大理这些降卒派发甲胄和神龙铳吧

    只要等到朝廷的军械派发下来,自己以后总是要发放到他们手中的。

    而若是到时候那些大理将领忽然哗变该怎么办

    这世上有些人是极能忍的,讲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们表面上大概不会表现出来,但出手,往往都是杀招。

    朱海望绝不愿意看到那样的事情发生。

    而且,他在离宫之前,赵洞庭都已经提点过他这事。当时,赵洞庭是用的杨帆举的例子。

    那位守护率领义军投诚于朝廷的少年英杰最终选择投降也速儿,当然是因为野心太大,但同时,也未免没有在军中受到足够的礼遇这种可能。那时候的赵洞庭还没有现在这么成熟,并未怎么和杨帆打过交道。

    要不然,兴许可以避免当初的梧州之殇。

    每个人都是从娘胎里落下来的,哪怕是乞丐,也希望能够受到人礼待。

    没谁想做受气包似的小媳妇。

    哪怕那些极擅长阿谀奉承的人,他们的目的其实也是想要居于人上,以至受人尊敬。

    朱海望不可能明言让那些大宋将领莫要瞧不起那些大理将领,纵是明言也没用。眼下,当然是需要想个妥当的法子。

    不知不觉中便回到了镇南大元帅府内。

    张珏等人还在正堂里坐着。

    朱海望刚到,张珏便笑问道:“贤侄可见到天究军将士了感觉如何”

    朱海望笑着答道:“挺好。葛团长治军有方,那些降卒都训练得不错。”

    张珏闻言笑得更为爽朗,“你满意便好,可莫要怪伯伯交了个烂摊子给你。”

    朱海望只是赔笑。

    这时候早已到吃饭的时候,张珏也不多说,只摆手让众人入席,再不吃,饭菜便都凉了。

    席间众人闲谈不提。

    宴席过后,余飞航、段实、钟健等人都是被府中下人带到客房内住下。

    唯有朱海望没走,跟着张珏又回到了正堂内。

    刚刚在正堂内落座,张珏便意味深长道:“想来贤侄也是发现些许不对劲了”

    朱海望苦笑着轻轻点头,“咱们大宋的将士比我想象中的要骄傲些。”

    “哪里是骄傲!”

    张珏并不掩饰语气中的不满,道:“他们在那些大理降卒面前简直就是骄纵。”

    朱海望微怔,然后疑惑道:“那张伯伯您就没有施以对策”

    张珏只道:“总要留些事给你们这些新军长做的。”

    朱海望又是苦笑。

    感情张珏将这也当做锻炼他们的机会。

    到底是镇南大元帅,这远见和眼界就不是他朱海望能够相比。
1...448449450451452...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