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为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贰蛋

    这是元朝之殇。

    也是他桑哥之殇。

    正如忽必烈所说,他们两人是君臣,同时也是兄弟。

    “你先下去吧……”

    忽必烈见着桑哥露出这副模样,轻轻叹息,又摆了摆手。

    他不愿意看到兄弟这副悲伤的样子,因为这更是让他觉得自己时日无多。

    “臣告退。”

    桑哥缓缓退出屋去。到屋外,又将屋门掩上。

    只他抬头看着天,却是迟迟没有离去。

    这元朝,怕是也要变天了。以皇上雄姿都尚且压不住那些藩王,太子真金性子柔软许多,能压得住么

    到时候大元还有精力去对付宋国这个外敌么

    直过去许久,桑哥才离去。只他的身影在这刻,好似也是显得有些老迈沧桑起来。

    他径直离了宫,去了周兴言的大宋使臣府邸。

    宋元议和之事,对他们而言越早达成定论越好。因为,现在在北疆,他们的大军实在是不占据优势。

    要是再迟迟不议和,大军没能够撤回来。宋帝反悔,后果将会难以预料。

    到了周兴言的大宋使臣府邸。

    桑哥再度见到周兴言。

    周兴言刚在大堂内见到他,便是笑问道:“总制院使已经和贵朝皇上商议过了”

    “嗯。”

    桑哥点头直接道:“我朝可以不要求贵朝定下和平期限,只除去议和之外,令想将明珠公主嫁给贵朝皇帝为妃。”

    “这……”

    周兴言瞬间诧异。

    以他的角度来想,自是很难理解桑哥和忽必烈的这种条件。

    又割地、又嫁公主,这算什么

    多送些好处

    只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周兴言不用脑子都可以想得到,忽必烈要将明珠公主嫁给皇上,绝对不是什么对宋朝有利的事情。

    忽必烈绝对不是那种昏庸的人。

    但这到底是为何呢

    甚至,周兴言不禁在想,难道元皇是想让明珠公主嫁到大宋以后行刺皇上

    不过这种可能性也不大吧!

    赵洞庭武道修为不俗,这在天下间并非是什么秘密。

    最终,周兴言仍是没能揣摩清楚忽必烈的意图。

    自然而然,也就不敢轻易答应桑哥。

    沉默过后他只说道:“此事,我需得先行请示我朝圣上才行。”

    桑哥点点头,“好。”

    然后便就起身,直接告辞离去。

    周兴言在大堂内发了会呆,亲自书信一封,让人飞鸽传书长沙。

    ……

    大理石城郡境内。

    经过三天的跋涉,刘诸温、苗成还有张红伟率着大军就已是剧烈石城郡城不远。

    傍晚时分,夕阳洒落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这个年代的水总是清澈见底。

    大理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大军就在湖边上扎营。

    那无数的白色帐篷蔓延到极远处去。

    刘诸温、苗成和张红伟、洪无天等人难得的闲情逸致,在湖畔垂钓。

    脸上各自有着笑容。

    从自杞到这石城郡外,他们经过夜苴部、普么部两部地界。而这两部便好似没有发现他们似的,只是任由他们过去。

    “嗖!”

    一身线越水而出的响声。

    一尾银光发亮的鱼被张红伟直接提到岸上。

    张红伟哈哈大笑两声,道:“这里的鱼是真不错。单论风光,我们大宋境内还真稍有地方能够和这大理相较。”

    苗成在旁也是发笑,“放心,等过些时候,这大理自然是我们大宋土地。到时候,你天天想在这里钓鱼都可以。”




1042.攻石城郡(上)
    稍显幽暗的房间内,段麒麟的眼神深邃且时刻在变幻着。

    这足以说明他的内心在进行剧烈的挣扎。

    以双方军卒的战斗力来算,四万禁军怕是很难挡得住刘诸温等人那两万多宋国禁军。

    也就是说,留守皇城首先就是个冒险的举动。甚至连他段麒麟也可能永远留在这里,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

    而挡住宋军……

    大理禁军怕也免不得两败俱伤的下场。

    “唉……”

    终究,段麒麟的眼神黯淡下去,轻轻叹息了声。

    即便他是鬼谷学宫、破军学宫两宫中不世出的奇才,此刻也是感觉有些无力。

    因为哪怕他走运覆灭刘诸温、张红伟等人率来的这些宋军,他皇城兵力也必然空虚。到时候,连镇压那些部族都做不到。

    而谁又敢断言那些部族不会趁火打劫呢

    他们段氏称霸大理这么长的时间,想来那些部族首领也是早早就蠢蠢欲动,想要试试这皇位的滋味了。

    段麒麟站起了身子,走出了房间去。

    就在这夜,他传令皇城禁军统帅,准备率军前往蜀中。

    然后一夜过去。

    仅仅在翌日上午时分,段麒麟就率着皇城之内诸多文武百官及其家眷们,离开大理皇城,沿东北方向往成都府方向去。

    人群纷纷拥拥。

    若是加上那些跟在大军后面的百姓,怕是有超过十万之众。

    段氏在大理这些年,在皇城内自然还是有些威信的。有不少百姓愿意跟着他们离开。

    每个皇朝,都绝不缺这样的百姓。除非是硬生生惹得天怒人怨的那种。

    段麒麟和他娘亲坐在龙撵之内,旁侧有无数禁军护卫。他时不时地回首向着皇宫看去。

    若非万不得已,他真是舍不得就这样舍弃大理。

    “唉……”

    大理太后在旁幽幽叹息了声,道:“本宫在皇宫之内生活二十余年了,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要离开。”

    段麒麟在旁边露出些微愧疚之色,“孩儿无能,请母亲恕罪。待到蜀中,孩儿必再为母亲建皇宫,等些时日,孩儿更会从宋国手中夺回大理!让母亲再回到这大理皇宫中居住。”

    太后柔和笑着,摸了摸段麒麟的脸,“这些都不重要。本宫只需得你平平安安的就好,我和你父皇,这辈子最亏钱的就是你了。”

    段麒麟眼眶泛红。

    这大概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他或许可以不计较士卒的死活,更不会计较其余国家将士的死活。甚至,连鬼谷学宫、破军学宫中的人对他来说也只是棋子。

    而唯独,逝去的父亲段兴智,还有近在眼前的母亲,是他心中最为在乎的人。

    他之前是怨恨过不错。

    但他现在作为大理皇帝,却也是明白当初段兴智的无奈。将亲子送往蜀中流浪,段兴智和这大理太后心中是承受着无尽痛楚的。

    段麒麟没有再说话,只是心中对自己说:“我这辈子,必将拿下宋国!”

    连绵极远,连尽头都看不到的人群终是出了大理皇城,且离着皇城越来越远。

    原本极为磅礴的皇城,在远处看,也就不那般让人感到震撼了。

    人群中无数士卒、百姓流连忘返。

    若是无可奈何,谁愿离开故土

    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故土便是根。离开家乡,纵是有再多的财富、再大的成就,也只能是无根漂萍。

    ……

    鄂州、隆兴府以及建宁府仍旧是两军对峙的局面,元主帅巴哈拉尔以及真金等人虽得知江陵府、福州败报,但并未就此率军撤退。他们显然是在等待,等待两朝彻底议和的消息传出来。这件事不尘埃落定,两朝争锋便就不算真正完结。

    只在隆兴府外,真金将指挥权交给军中副帅以后,便率着军中十余供奉悄然出营去了。

    他收到皇城来信,得知忽必烈卧病在床的消息,真是半点都不敢耽搁。

    且先不说这是否和孝心有关系。而是忽必烈卧病的消息若是传扬开去,他这个太子又远在边疆,那将会让皇城内暗流涌动。

    毕竟他真金虽是太子,但皇城之内却还有着太多人对着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虎视眈眈。

    要知道,忽必烈光是儿子就是十个。

    除去长子朵儿只早逝以外,其余的八个兄弟不管有没有实力,都可能有抢他真金太子之位的想法。

    作为太子的真金自然是不得不慎重。

    刚出营,他便率着众供奉以极快的速度直接绕过潘阳湖,向着江南东路境内而去。

    他只需直接到得原大宋都城临安府,便可以从临安府直接登船到元大兴府境内沿海处。届时,到中都便无需多长时间。

    这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最为安全的方法。

    &



1043.攻石城郡(下)
    连张红伟都在旁边感慨,“的确是有些可惜。”

    这时,张红伟却是忽的拍马向着军前而去。

    虽明知道几乎不可能,但他还是想要试试。

    洪无天和剑十四两人连忙拍马跟上。

    三人直到军前,然后又到得离城头不过百余米处,就在护城河侧。

    城头,柏正信微微眯起了眼睛。

    只最终,他还是并没有下令士卒放箭。眼神,只是盯着穿着墨甲,带着披风的刘诸温。

    从甲胄样式上就看得出来,刘诸温在大宋军中地位不低。

    刘诸温也望城头,对着柏正信喊道:“我军破城已是大势所趋,柏大人何必负隅顽抗”

    柏正信却并没有答话,因为他抱着必死之心,已然觉得根本没有和刘诸温多说的必要。

    刘诸温又喊道:“难道柏大人心中只有忠义,却不将城内的百姓们性命放在心上么何苦拉着他们也为段氏效死想来我朝皇上仁政爱民柏大人也是有所耳闻,在下乃是大宋天闲军军长刘诸温,愿在此替皇上立下誓言,若柏大人率众投诚,我大宋禁军必不破坏城内一草一木。若违背誓言,我刘诸温以性命相偿,如何”

    柏正信止不住微微皱眉。

    刘诸温这话的确是说到点子上了。

    柏正信其实是真正不愿这些百姓也跟着在城头抵挡宋军的。只是,他之前却是没能将这些百姓给劝说下去。

    而在城墙上,石城郡守备军以及百姓中,动容者更多。

    若能活,没谁想死。

    大宋这什么军长都立下这样的誓言,在他们想来,其实投降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要宋军不屠城,管他谁做皇帝,他们还不是该怎样生活便怎样生活

    以前张珏率镇南军区攻大理,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荼毒百姓。这在大理国内可并非是什么秘密。

    这些守军和百姓们觉得刘诸温说的这些话应当不是假的。

    在柏正信沉默的时候,有守军中将领对着他迟疑说道:“郡守大人,要不然咱们……宋国皇帝并非是暴君,也许……”

    柏正信的眼神陡然变得凌厉起来,怒视这将领,“不忠不义之徒!你作为将领,食君俸禄,又有和资格说这样的话”

    他眼神扫过城头上的百姓们,“你以为你和这些乡亲们相同么”

    但紧接着,他却是忽的将长剑横在了自己的脖颈上。

    一剑划过。

    长剑跌落到城下,显得是那般凄凉。

    “郡守大人!”

    柏正信的身体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向着地面软软栽倒。

    投诚,他对不住大理皇室。不投诚,他对不住城头上的百姓们,所以柏正信做了如阿术那样的选择。

    他自裁,将选择的机会留给城头上的人。

    他心中其实已经是选择偏向于投诚了。只是以他的性格,却又不容许自己投诚。

    只大概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的走向却是超乎刘诸温和柏正信两人的预期。

    刘诸温虽在柏正信自裁的刹那间露出惊讶之色,但心里,也是大概能推测得出柏正信为何要自尽。

    他以为,柏正信自尽,城头守军再无心理压力,必然选择投降。
1...428429430431432...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