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经历以上一连串的事,李璋也怀疑自己这两年是不是命犯太岁,所以就给女儿取了“安然”这个名字,安然这两个字出自《后汉书》,就是平安、宁静、祥和、安全的意思,这也是李璋对女儿的期望,做为父亲,李璋希望自己的女儿一辈子平平安安,不要遇到什么危险。

    “安然,给爹爹笑一个!”李璋抱着小安然坐在床边,说一句这小家伙就笑一次,看着女儿可爱的笑容,李璋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化了。

    青织斜躺在床上看着李璋父女乐此不疲的玩着这种无聊的游戏,脸上也带着甜蜜的微笑,自从安然出生后,李璋就一直呆在家里陪着他们母女,而且李璋对安然极其疼爱,这段时间几乎是抱着不撒手,看着丈夫与女儿相处的模样,她也感觉十分的幸福。

    “大哥,让我玩玩!”正在这时,只见狸儿快步闯了进来,看到安然立刻上前就抢,狸儿虽然已经不小了,但却还是小孩子心性,自己的侄女在她看来就像是个好玩的大玩具似的,每次见到都要和李璋抢。

    “轻点,你可别伤到她!”李璋不敢用力,主要是怕伤到女儿,于是只能让给狸儿,不过还是一脸心疼的叮嘱道,他总担心狸儿不小心把自己的女儿摔了。

    狸儿却没理李璋,抱着安然哼着歌,结果安然竟然十分喜欢听,竟然再次咯咯的笑了起来,说起这个小家伙还真不一样,除了刚出生后哭了几声后,接下来竟然很少哭,反而很喜欢笑,特别是有人逗她时,更是笑个不停,笑的时候一双大眼睛眯的都快看不到了,十分可爱。

    “启禀老爷,宫里来人了!”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侍女前来禀报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上次宫里大火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进过宫,一方面是想多陪陪青织和女儿,另一方面是暂时不想掺和宫里的事,特别是刘娥这段时间的心情应该十分恶劣,所以他也不想触霉头,不过现在看来还是逃不过啊。

    “夫君去忙吧,家里的事不必担心!”青织看到李璋似乎有些烦恼,当下出言安慰道,她从来不主动询问李璋在外面的事,当然如果李璋愿意说的话,她也会仔细倾听。

    “嗯,娘子你安心休养,我去去就回。”李璋对青织点了点头,随后又看向旁边正逗着安然的狸儿道,“小心着点,等下安然要睡觉了,不要老抱着她!”

    “知道了,大哥真啰嗦!”狸儿正玩的高兴,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白了他一眼道,她发现自从有了安然后,李璋变得有些婆婆妈妈的了。

    李璋没理狸儿的抱怨,当下又摸了一下女儿嫩嫩的小脸,这才出了房间,然后迈步来到前厅,结果让他意外的是,这次宫里来的人竟然不是刘娥派来的,而是赵祯派来请他进宫。

    自从刘娥掌权之后,赵祯就很少主动与宫外的人联系,李璋每次被召入宫,几乎都是刘娥有事找他,至于赵祯那里,他则是有空了就去坐坐,可是这次赵祯竟然主动派人来找他,这可就有些奇怪了。

    当下李璋乘着马车进宫,景福殿已经被烧毁了,短时间内肯定无法修复,所以赵祯现在也搬到了皇帝的寝宫福宁殿,这里也是赵恒以前住的地方,赵祯之所以不愿意搬进来,主要就是怕睹物思人,可是现在也不得不搬到这里居住了。

    李璋来到福宁殿,却没想到这里除了赵祯外还有一个中年妇人,大概四五十岁的模样,脸上虽然有了一些细纹,但依然能看出她年轻时定然是个风华绝代的美人。

    “参见太妃!”李璋看到这个中年贵妇当即也上前行礼道。

    这个中年贵妃正是杨太妃,她是刘娥在宫中的闺蜜好友,自从有了赵祯后,刘娥因为要帮助赵恒处理政务没时间照顾赵祯,于是就让杨太妃代为抚养,可以说她才是赵祯真正的养母,平时赵祯称刘娥为“大娘娘”,称杨太妃为“小娘娘”,而赵祯登基后也尊她为皇太妃,在宫中的地位仅在刘娥之下。

    “不必多礼,之前我听陛下讲了那天着火的事,如果不是你拼死相救,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说起来本宫也要多谢你了!”这时只见杨太妃也十分客气的道。

    “太妃客气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李璋也同样客气的回道,他虽然见过杨太妃几面,但并不是很熟,所以双方说话都十分客气。

    “听说你做父亲了”这时杨太妃忽然露出几分感兴趣的表情再次问道,她和刘娥一样,都是一辈子没有儿女,所




第四百三十四章 心态的变化
    赵祯很兴奋,这是李璋在与赵祯聊了一会后,脑子中忽然出现的直觉,虽然赵祯在谈话时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但却瞒不过对他最熟悉的李璋。

    自从刘娥掌权后,赵祯的心态出现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就是不甘心,特别是随着他年纪的增长,慢慢的对刘娥产生了不满,毕竟他才是皇帝,但大权却被刘娥独揽,为此他也曾经想要争过,但却根本没用。

    后生经过李璋的劝说,赵祯慢慢的从不甘心变成了接受现状,甚至开始放任刘娥掌权,反正他可以慢慢的等,这种平和的心态也是李璋最欣赏的。

    不过现在赵祯平和的心态已经被打破,而是变得十分兴奋,以李璋对他的了解,绝对不会看错,当然这并不是赵祯有什么秘密,而是他应该感受到了刘娥和朝堂上的变化,特别是上次大火后,吕夷简的表现,以及刘娥的衰老,这些都让赵祯有种熬出头的感觉,心态发生变化也很正常。

    中午李璋陪赵祯一起吃了午饭,然后这才告辞离开,不过他刚出福宁殿,就被罗崇勋拦住,然后被带到了垂拱殿,只是当李璋见到刘娥时却吓了一跳。

    只见刘娥全身佝偻着坐在书案后,苍老的脸上也没有任何的神采,大殿里的光线本来就比较暗,而且刘娥也没让人掌灯,使得刘娥的脸皮看起来有些灰暗,显得十分不健康,就好像是大病初愈一般

    “太后身体可好”李璋上前一步关切的问道。

    “哀家没事,陛下召见你做什么”只见刘娥这时缓缓的摇了摇头,随后略带阴沉的目光也盯着李璋问道,只不过她嘴上虽然说没事,但声音中却带着几分嘶哑,眼圈也有些发黑,就算没病恐怕也没有休息好。

    “陛下得知我生了女儿,所以就问了一下我家里的事,另外还因为那天着火的事特意向我道谢,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闲聊了。”李璋十分坦诚的回答道。

    “就说了这些”刘娥似乎有些不信,语气也带着几分怀疑的问道。

    李璋看到刘娥怀疑的表情也不由得暗叹一声,看来之前拱宸门的事对刘娥的打击远超他的预料,至少现在刘娥的心态已经崩了,因为以前她绝不会对这种小事而怀疑李璋说谎,可是现在刘娥连这个自信都没有了。

    “刚才我在陛下那里见到杨太妃,如果太后不信的话,可以去问一下杨太妃!”李璋沉默了片刻这才再次开口道,刘娥真的老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衰老,同时连心理上也老了,连这样的打击都已经让她承受不了了。

    听到李璋将杨太妃拿出来作证,刘娥也终于信了几分,脸色也缓和起来,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道:“上次你救了陛下,哀家还没来得奖赏你,刚巧你又有了女儿,哀家也让人准备了丰富的赏赐,过两天会派人到你府上宣旨!”

    “谢太后!”李璋立刻再次行礼道。

    看到李璋依然对自己十分恭顺,刘娥似乎有些满意,随后又犹豫了一下这才再次道:“另外你之前出使辽国做的不错,哀家十分的满意,现在使团已经安置妥当,你也不能一



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月同道
    明道,日月同道,当初武则天给自己取名为武曌,据说“曌”这个字是武则天自己造的,意思是日月当空,女主江山,而现在刘娥效法武则天,取日月同道之意,其野心几乎是昭然若揭了。

    对于刘娥改年号为明道这件事,朝堂上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但并不是这些人心中没有想法,而是他们都知道,刘娥的身体不行了,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刘娥只是垂死前的挣扎,他们根本没必要和刘娥计较这些,只要耐心的等待就行了。

    当然这些大臣也心存顾忌,他们也担心刘娥万一身体好转,然后重新振作起来,到时反对的人肯定会倒霉,当然就算刘娥的身体没有好转,但大权依然在她手中,与她公然做对肯定没有好下场,因此他们只需要以不变应万变,也许所有人希望的某一天很快就会来临。

    想到刘娥现在的处境,李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虽然他没有经历过,但那种周围大部分人都盼着自己死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也幸亏刘娥这辈子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否则换成一般的人话,恐怕早就顶不住压力崩溃了。

    如果放在以前,李璋和刘娥之间还不像现在这么疏远时,他也许会出言劝说一下刘娥,让她早点交出皇权,这样日后也能体面的退场,同时也不会得罪太多的人,可是以现在的情况,如果李璋敢开口,肯定会被刘娥怀疑他和赵祯勾结在一起,到时不但他要倒霉,连赵祯也要受到牵连。

    这天一早,李璋吃过早饭后也让家里人准备马车,然后去了青织那里和她们母女告别,因为昨天下午刘娥下旨,让他再次回到武学任职,今天他打算去武学看看。

    说起来这段时间李璋也时常关注武学的情况,呼延必显偶尔回家时,也会来他这里坐坐,所以李璋也能打听一些武学内部的情况,相比他离开时,现在的武学除了规模扩张了几倍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连学监的位置都还给李璋留着,朝廷曾经数次想派新的学监,但都被曹玮给拒绝了。

    不过曹玮这段时间的身体却不太好,实际上他回京本来就是养病的,其中最严重的老寒腿在李璋的提醒下,倒是缓解了许多,但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有其它的病,几乎都是当年在战场上落下的病根,以他的年纪根本不可能根除,只能缓解病情,可是之前李璋一走,武学的担子全都压到曹玮身上,自然让他有些吃不消。

    告别了妻女后,李璋乘着马车赶往武成王庙,说起来他也将近两年没来这里了,当来到武学时,发现这里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哪怕站在外面,也能看到里面多了许多的房舍,而且武学中喊杀声震天,如果不知道的人,恐怕以为这里是座军营,其实这里本来也和军营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守门的士卒还认得李璋,看到他进来也立刻行礼,李璋点了点头走了进去,武学中的学员多了几倍,主要是每年都招收新学员,老的学员还没有毕业,教员自然也随之增长,不过算起来明年第一期的学员就要毕业进入军队了,到时武学未来的前途如何,就要看他们在军中的表现了。

    李璋没急着去找曹玮,而是自己在武学中转了转,虽然大部分都是生面孔,但偶尔也能见到一些熟人,他们见到李璋时也纷纷上前打招呼,李璋也笑着与对方聊几句,最后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后面的校场。

    “咦”就在这时,李璋忽然在校场的操练队伍中发现一个有些奇怪的人,只见在一群面孔稚嫩的年轻学员中,竟然夹杂着一个满脸大胡子学员,刚开始李璋还以为他是教员,可是看他和学员都穿着统一的号服,也在教员的口号下一板一眼的操练,应该就是个学员。

    “难道是军中来的学员,不过这长得也太老成了吧”李璋这时摸着下巴自语道,军中选拔的学员一般都要求在二十五岁以下,这些学员一般家境贫穷,从小吃过不少的苦,又在军中摸爬滚打多年,长的大都比较老成,但像这个大胡子学员这么老成的,李璋也是第一次见。

    不过这个大胡子也只是引起李璋一时的好奇,很快他就离开了校场,然后来到了曹玮办公的房间,当他敲门时,里面也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道:“进来!”

    李璋推门走进房间,一眼就看到了正伏在书案上处理公务的曹玮,只是相比两年前,曹玮也已经满头白发,这让他也不由得有些感慨的道:“山长,好久不见!”

    曹玮听到李璋的声音也立刻抬起头,当看到他也一脸惊喜的道:“李璋你总算来了,快快请坐,上茶!”

    随着曹玮的一声吩咐,立刻有



第四百三十六章 武将集团
    “你想收复燕云”曹玮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看着他,这还是他第一次从一个年轻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毕竟大宋这些年一直被辽国打压,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收复燕云的想法。

    “不错,本来我以前还不敢这么想,可是经过这次辽国之行,我却发现辽国内部矛盾重重,军事实力也在下降,只要我们抓住机会,一举突破辽军的封锁,收复燕云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李璋这时露出信心十足的表情道。

    只见曹玮听到这里也露出凝重的表情,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道:“辽国可不是那么好打的,哪怕当初太祖皇帝横扫各国,最后却在辽国手下吃了大亏,至于后来真宗皇帝就更不用说了,澶渊之盟我们几乎全程处于守势,现在就算是辽国实力下降,但想要收复燕云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是这件事迟早都要去做,山长您是军中老将,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燕云对咱们意味着什么,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咱们大宋就只能在边境驻扎重兵,光是每年花掉的军饷就不计其数,大宋已经是不堪重负,再这么下去的话,迟早都会把咱们大宋的财政拖垮!”李璋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十分痛心的表情。

    北宋三大弊政:冗兵、冗官、冗费。其中冗兵和冗官是直接原因,正因为兵员和官员的数量太多,才导致财政的压力太大,否则以大宋的财政收入,也不会每年都让三司感到捉襟见肘,而冗兵除了国内的厢兵等情况外,庞大的边军也是一大问题。

    听到李璋这么说,曹玮也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道:“你刚才说辽国两宫失和,会导致内乱,以你看来,这种内乱会达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可能大幅度削弱辽国的实力”

    “绝对会,萧耨斤这个女人好利无义,目光极其短浅,除了手段狠辣外,我实在看不出她有什么优点,等到她当政后,肯定会在辽国掀起一场极大的动荡,到时如果趁机出兵,极有可能一举夺回燕云!”李璋十分肯定的道。

    萧耨斤这个女人也真是心狠手辣,据历史上记载,她刚掌权就杀了几十个辽国贵族,而且还把当年萧太后与耶律隆绪在辽国的改革全部废除,这对辽国才是最致命的,导致内部的矛盾更加严重,实力也再次倒退,甚至萧耨斤一度想废弃掉耶律宗真,立自己另一个儿子为帝,结果最后反倒是被耶律宗真算计,最后被囚禁一生。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到时也许是个好机会,不过对于这样的国战,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曹玮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当下也再次开口道,他毕竟年纪大了,不像李璋这种年轻人这么激进,但他说的也没错,毕竟这可关系到大宋的国运。

    李璋也理解曹玮如此谨慎的原因,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熟悉后来的历史,所以在曹玮见到辽国大乱之前,他也不敢确定是不是有收复燕云的机会,不过这没有关系,萧耨斤应该快要掌权了,相信她的表现肯定不会让大宋失望。

    聊完了辽国的事,曹玮顺便又问了一下前段时间宫里大火的事



第四百三十七章 满门忠烈
    武学连年扩招,现在光是学员就有一百两百多人,李璋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希望从曹玮这里得到什么准确的答案,毕竟他也只是一时的好奇,那个满脸大胡子的学员怎么看都不像年轻人。

    不过出乎李璋意料的是,曹玮听到他的询问先是一愣,随后就就开口问道:“你见到的是不是一个满脸大胡子,看起来足有三十岁左右的学员”

    “没错,对方是不是军中来的,现在军中招募学员的年龄放宽了吗”李璋也有些惊讶的点头道,看样子曹玮竟然还真认识对方

    “算是吧,不过他不是边军中选拔出来,而是从禁军中主动要求来的。”曹玮说到这里时,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赞赏的神色,看样子他不但认识对方,而且还十分熟悉。

    “禁军”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惊讶的神色。

    所谓禁军是指驻扎在京城一带的军队,当初大宋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全国最精锐的军队都编入禁军驻守在京城,而禁军也是各军中待遇最好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久不上战场的禁军早已经不堪大用,反而是西北与河北的边军越来越精锐。

    不过禁军虽然战力低下,但却是个铁饭碗,特别是将门中的子弟,一般都喜欢安排到禁军中任职,即安全又有丰富的军饷可拿,而且升职也快,有这些人在,禁军能打仗才是怪事,所以武学在军中选拔学员时,都是直接在边军中挑选有功之士,这也算是对边军一种变相的奖励,所以禁军中的人应该不会来到武学才对。

    曹玮也看出了李璋心中的疑惑,当下开口解释道:“这个人你可能不知道,但他的祖父和父亲你应该听说过,那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杨无敌,以及让辽军闻风丧胆的杨延昭……”
1...181182183184185...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