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农女有田有点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饭团开花

    想着要将金花拘在家里,养上几年,养得白嫩些,等出了孝,就能寻摸人家,准备嫁妆了。

    王永平和柳小桥如今手头宽裕,尤其是柳小桥,嫁到王家来,用她亲娘的话说,那真是嫁到了福窝里了。

    婆婆和小姑子都是明事理的人,还大方,又早早的分了家,自己做主。

    如今小姑子还将婆婆给带到了县城,男人又疼她,事事都听她的,谁家闺女能嫁得这么顺心

    也就是如今还在守孝,没个孩子,略有遗憾了。

    柳父则叮嘱柳小桥,婆家这般好,男人又争气又疼她,让她更要对婆家好,对男人好才是,可不能从此就翘了尾巴,行事张狂起来。

    柳小桥心里知道,别看王永平对平日里千依百顺,可若真她张狂,对婆婆和小姑子不恭顺,恐怕自家男人是不会依的。

    因此心中一直告诫自己,对婆婆和小姑子恭敬,自己才有好日子过。

    尤其是这次金斗婚事,柳小桥知道婆婆估计对自己心里有些想法,这段时间都特别的小心。

    这张婆子和王永珠要去县城,柳小桥忍不住就松了一口气,她回去冲子沟,柳母就偷偷跟她说过,现在王永平偏心自己娘和妹子是正常的,等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等出了孝,得赶快怀个孩子才行。

    不管王家人怎么想,王永平这张婆子第二天一大早就被王永平驾着马车送到了镇上。

    等到了荆县,先回自家院子。

    因顾子楷退了房,杨宗保已经请人来将前后院都打通了。

    杨宗保也都搬到前院去住了,两进院子间,留了一道月亮门,因着这几个月那爬墙的蔷薇长势极佳,又请那董老三来修整过,一眼看去,就好像是用蔷薇搭了一扇门一样。

    丁婆子和吴婆子见王永珠和张婆子回来,喜出望外。

    一面将东西搬进来,一面又去烧水,做饭。

    王永珠和张婆子还有谷雨这一路也都累了,随便吃了点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张婆子和王永珠就带着新收的山货去了杜太医家。

    杜太医见到王永珠,先是一惊,接下来脸一板,就将王永珠揪到书房里去考她去了。

    张婆子也被齐夫人给请到了后院,看着带来的大包小包,嘴里嗔怪,心里却是高兴,虽然都是些山货,可这越发证明张婆子和王永珠没拿他们当外人。

    两家这样才越发亲近不是

    后院张婆子和齐夫人聊得开开心心,前院书房里,王永珠被杜太医考得怀疑人生了。

    好歹她在家也没荒废,只要是书本上的问题,基本都没出什么错。

    就是辨认药材的时候,认错了两样。

    还好杜太医似乎忘记了当初说的认错一样,就要尝那些名字听起来很美,实际都是动物便便的药材的事情。

    王永珠自然也不会主动提起来,只当没发生这件事情。

    考完后,生怕杜太医还记得这事,忙转移话题,将跟历九少说好的事情跟杜太医一一都说了。

    杜太医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挥手让她去见齐夫人去。

    王永珠忙拔脚就去了内院,被齐夫人搂在怀里好生心疼了一番。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顺利
    到了中午,齐夫人还舍不得,留两人吃了饭,又跟张婆子约好过几天再聚,才放人两人回家。

    到了晚上,杜太医才将王永珠说的开胭脂铺子的事情跟齐夫人说了。

    齐夫人顿时眼睛一亮,倒不是为了那两成的分红,她出生矜贵,打小就是富贵乡里长大,嫁人也是十里红妆,就没缺过钱。

    如今她名下的庄子、铺子不少,都有专人打理,每年进项都足足的。

    这回到荆县后,说实话,荆县这边能陪她说话的人太少了,那些官宦家眷们,也说不到一起去,她也懒得跟他们打交道。

    每日闷在家中,确实无聊。

    成亲前接受了家中的培养,成亲后就是杜家的当家主母,对于齐夫人来说,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

    这跟着杜太医回到荆县后,嫁妆大部分都在京城附近,又不用管着一大家子,每日里闲得恨不得扣脚玩。

    正琢磨是不是在这附近买个庄子,再弄两个铺子打发时间,听得自家老爷这话,那精神一下子就来了。

    当下就道“这事你别插手,交给我了”

    一面就急忙叫心腹丫头进来,嘀咕着,要在这城里买个院子当作坊,又念叨着,那几十亩的花田也不知道够不够,要不再买上个上百亩

    一面又在心里谋算,既然要开到京城去,是不是得传信回去,京城附近好像也有花田,只是都供贵人郊游取乐的,如今让陪房是不是该买下一些田地来了

    杜太医看着自家夫人,那真是有了事业就不要男人的架势,摇摇头,知道这一晚上,只怕自家这夫人不拿出个章程来是睡不着了。

    老老实实的抱着被子去了书房。

    齐夫人压根没在意,倒是心腹丫头看不过去了“夫人,老爷是不是生气了自己个抱着被子去书房了,您要不要去看看这生意又不会跑,咱们明儿个再商量也来得及啊”

    “傻了不是你家老爷不会跑,这生意要是不抢时间,才会长腿跑呢别废话,快跟我一起合计合计”齐夫人啐了自家丫头一口,又开始埋头算起帐来。

    心腹丫头只得无限同情的看了自家老爷一眼,就被夫人给抓去,再也分不出心思来了。

    杜太医倒是没咋生气,当年他还是太医的时候,也要在宫里轮值,两夫妻好几天不碰面也正常。

    自家老妻的性子,他还不了解本就是能干的,跟着自己回到这小县城,也是憋屈坏了,他本来还发愁,是不是要给自己夫人找点事情做。

    没想到这徒弟就自动送上门来了,要不然以他怕麻烦的性子,说什么也不会掺和。

    只要夫人心情舒畅,睡书房算啥

    杜太医倒是十分能苦中作乐

    有了齐夫人的加入,事情格外的顺利。

    很快就在杜太医住的隔壁的买下了一进院子,也是恰好,这家主人是个老秀才,多年不中举,早就死了这个心,近日来,他以前的同窗给他来信,说给他寻摸了个很不错的坐馆教学的差事,银钱十分丰厚,就是要离乡背井。

    他也颇为心动,只是去外地,要盘缠不是这些年他家以前虽然家资不错,可供他读书,已经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唯一值钱的就是这房子了。

    就琢磨着将这院子给卖了,拿着银子钱到那边去。

    他上面还有两个年纪大了的爹娘,却死活不肯买房子,要守在荆县。

    还是齐夫人三言两语说得当娘的动了心,给的价格合适不说,还让带了一封信,那老秀才坐馆的地方,她那边也有铺子伙计,到时候帮忙给那家买便宜合适的房子。

    这才将房子给买了过来。

    这作坊挨着杜太医家,再好不过。

    至于需要的其他材料,杜家本就是医药铺子,上好的不掺水分的材料一说就能送来。

    至于需要的花朵,王永珠的那花田如今正好能用上。

    齐夫人最是雷厉风行,让心腹丫头去找人牙子,挑了些手脚勤快,做事仔细的十四五岁的小丫头,都买成死契,放在隔壁院子里干活。

    比如挑选花瓣,清洗,还有研磨之类的,也不需要多少技能,只需要细心即可。

    这些丫头都是贫苦人家出身,被买进来,穿得暖,吃得饱,做事又不累,只需要细心就好,谁不念佛干起活来,一个个都卖力的很。

    这些丫头分开只做一个个步骤,最后的配置,自然是王永珠和杜太医。

    事情步上正规后,齐夫人又闲了下来。

    倒是从跟王永珠合作这些日子里,看出来王永珠还真是个做生意的料子,有想法,胆子大,顿生爱才之心。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跟杜太医两人商量着,一人上午教医术,一人下午就教如何打理生意,如何做一家主母。

    如果宋重锦这次能中举,将来也十分可期,这一家主母,对内打理家务,对外夫人手帕交际,都十分重要。

    张婆子这个生母,虽然出身乡村,可眼光做人倒是十分符合齐夫人的眼光,只是毕竟在乡下见识得少,教导王永珠肯定有欠缺。

    未免将来王永珠出错被人嘲笑,齐夫人干脆将王永珠自家儿媳妇一般,细心教导。

    而且还将张婆子请过去,一边教导王永珠,一边跟张婆子解释为啥要这样。

    不仅王永珠受益匪浅,就连张婆子旁听了几回课后,回来都拉着王永珠的手叮嘱“闺女啊,你这师娘教给你的可都是好东西,她可没藏私,这份心意,你可得记在心里。”

    王永珠自然明白,“娘,你放心吧,我都记在心里呢”

    每日里早出晚归,忙得倒在床上就能睡着。

    直到过了几日,到了杜太医府上,就看到杜太医和齐夫人难得都在等她,而且看上去笑容满面的。

    看王永珠进来,齐夫人先忍不住了,眼圈都红了“永珠啊,老天保佑,重锦这孩子也争气,他秋闱第三名,中了亚元他亲娘要是有灵,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什么秋闱第三名亚元王永珠一时有点晕。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亚元
    不过马上就清醒过来,露出笑容来“可是真的”

    齐夫人连连点头“这邸报走官船,今日一早才送到我们手上的。想必重锦应该也是这两天就该到家了这可是大喜事,大喜事啊”

    杜太医乐得嘴上的胡子一翘一翘的,可还强作镇定“不过才是会元,明年春闱那才是最要紧的,现在有什么好得瑟的要不骄不躁才好”

    齐夫人懒得听杜太医那废话,拉着王永珠就商量,要怎么大办一下才好,是买鞭炮回来放,还是大宴宾客才好

    王永珠忙按住齐夫人“师娘,这事且不着急,宋大哥还没回来呢咱们略等上两日,等宋大哥回来,看他是个什么章程再说。”

    一面又没忍住笑“师父,师娘,我今儿个先告个假,要回去告诉我娘这个好消息去。自从宋大哥去了州府,我娘每天就跟菩萨祷告,要是知道这个好消息,肯定也得乐坏了。”

    这是自然的,杜太医和齐夫人都没拦着,大方的点头同意了。

    王永珠匆匆回到家里,张婆子正盘腿坐在蒲团上,正在跟菩萨祷告“菩萨啊,这我女婿都考完了,我也给您老人家烧了小一个月的香了吧您老人家知道不知道,这香我可是买得十个大子一束的,费老多钱了。”

    “您老人家就显显灵,保佑保佑我那女婿,那第一名第二名啥的咱也不想,让我女婿考中就行要是考中了,以后我天天供着您老人家,你看行不行”

    正祷告着,就听到自己闺女的声音“娘,娘”

    张婆子记不清多长时间没听到自家闺女这么失态的声音了,吓了一跳,也顾不得菩萨来,爬起来连衣服上的灰都来不及拍,就从屋里往外面跑。

    还没出去,就迎面碰上自己闺女跑进来,眼圈都是红的,跑得一头的汗,顿时心一惊,闺女哭了莫不是

    就听到闺女道“娘,宋大哥考中了,他如今是举人了,还中了亚元”

    张婆子不懂啥是亚元,只听说中了举人,就松了一口气“这可是大喜事,大喜事啊,闺女你哭啥”

    说着伸手去给王永珠擦眼泪,说着说着,自己却忍不住也流出泪来。

    天可怜见的,自家女婿这是熬出头了七里墩这么多年也终于多了一个举人老爷了。

    当初她听王永安为了哄他们供他读书的时候可说过,这中了举人,就能当官了,比不得秀才只有一个名声好听,和见官不跪这点子福利。

    中了举人后,不仅朝廷发俸禄,而且名下还能免除人的徭役,就这一条,就有不少人,哭着喊着要将自己家的田地挂在举人的名下。

    每年就这个,就能衣食无忧了。

    要是碰到机会好,还能在朝廷大挑的时候,入了上面的眼,给个小官做做,比如教谕或者县令都有可能。

    以前就曾有举人出身,后来居然能爬上知府位置的。

    没混上大挑的,要是会钻营,也能弄到举荐,当个中下等的小官吏是没问题的。

    相当于那是一只脚已经踏入官场了。

    这么想着,张婆子又高兴起来,不管怎么说,现在她家永珠可是名正言顺的举人娘子了。

    母女俩对看了一眼,都笑开来。

    张婆子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匆匆的转身就往屋里跑,王永珠跟着进去,就看到张婆子虔诚的跪在蒲团上“菩萨显灵啊谢谢菩萨,多亏您老人家保佑,保佑我家女婿中了举人了”

    “菩萨,你放心,我说话算话以后我每天给你上香,给你上好香,这十个大子的香哪里配得上您老人家我明儿个起就给您老人家上二十个大钱的香您老人家继续保有我女婿,要是明年中了进士,我给您老人家上五十个大钱的香”

    王永珠

    原来这就是自己亲娘每天都祷告这么跟菩萨讨价还价的她要是菩萨,估计得气乐了

    还有宋重锦,要是知道自己辛辛苦苦考上举人,在丈母娘这里,都是菩萨保佑的功劳,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因着这大喜事,王永珠决定给吴婆子她们发双薪,也让她们沾沾喜气。

    吴婆子三人感激不尽,不说这月钱,就说以后,她们可就是举人老爷家的下人了。

    谁能知道她们居然能有这等造化

    尤其是吴婆子,捏着荷包里的铜钱,看着捧着荷包发呆的谷雨,提醒道“你这丫头,这可是主人家的大好事,也是咱们的大喜事,你不带着笑,发什么呆”

1...457458459460461...6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