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饭团开花
不过却没有松口,只是问道“要学医术,能吃苦吗认字吗”
王永珠有种回到过去课堂上,接受老师问话的错觉,老老实实的回答“能吃苦认识一些字,不多,但是可以学”
王永珠的前身本来就因着偷懒不想干活,而跟着王永安学过,倒还真是将千字文,百家姓什么的也都能认全。
再者如今不是还有宋重锦吗跟宋重锦成亲后,宋重锦为了给王永珠解闷,也偷偷捎带回一些杂记之类的书,两人到了晚上,宋重锦读经史子集,王永珠就看游记杂书之类的。
碰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的意思,王永珠也没啥不好意思的,十分虚心的求教。
宋重锦最是喜欢这样晚上独处的时光,彼此不打扰,却又互相陪伴着。
因此格外的热心,想到书中所说的红袖添香,也忍不住拉着王永珠磨墨,见王永珠虽然认字,可写出的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倒是每日都给王永珠布置任务,描红练字。
王永珠也知道自己的短板,这以前都是打字,写字的机会本来就少,钢笔字都只是普通,更别提毛笔字了,倒是老老实实的每天都练上几张大字,如今的字比以前很是顺眼一些了。
杜太医听王永珠的回答,倒是有一点点意外,没想到县城女子,居然还识字
一时兴起,顺手拿起一本医书来递给王永珠“随便翻开一页念给我听听看。”
第八百五十三章 胭脂铺
王永珠一看,是一本黄帝内经,随便的翻开了一页,缓声念出声来“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念到这里,杜太医就示意王永珠停了下来,摸摸自己的白胡子,好半天才道“这样吧,学医术这事得看天份看你在一片孝心的份上,你先把这本汤头歌给背熟了,再来找我。”
王永珠一听,这就是有戏,当下也不多说,只接过汤头歌道谢。
杜太医见时候也不早了,吩咐了一声,一会就有一个药童将一个瓷瓶拿了进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杜太医面前。
杜太医随手将瓶子丢给了王永珠“这里面是一个月的分量,每天一丸,晚饭后服用,用姜水冲服。一个月后带来复诊,再调整一下方子”
王永珠诚心诚意的谢过了杜太医,留下了礼物,带着丸药告辞了。
等王永珠出了门,里屋的帘子一动,走出来一个年纪略微有些大的妇人来,出来就道“今儿个倒是舍得,连天王补心丹都给了”
杜太医早上起来,着急见人,都没吃早饭。
此刻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就着温茶,顺手就将王永珠带来的几样礼盒给打开了。
顿时愣住了,除了几样点心外,端端正正的在礼盒里放了一包茶叶。
看那包装,跟昨儿个拿出来的一样。
杜太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先是将茶叶给揣到了怀里,才一本正经的道“我这不是看她有点慧根,点拨一二么”
那妇人本是杜太医的夫人,太了解自己的夫君了,爱茶成痴,什么发现先来的那个小姑娘有慧根分明是看到人家有茶叶才对
不过她倒是挺欣赏这个小姑娘的,能说出那番话来,心胸气度格局就不一般你。
当下只叮嘱一句“若那小姑娘真有天份,你也多提点提点,才对得起这茶叶不是”
杜太医呵呵装傻,笑着糊弄过去了。
王永珠带着丸药和汤头歌,又根据杜太医先前改过的方子重新配了药,拎着就要回家。
走到半路,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牛夫人,您慢走,要是用得好,下次来我还给您这个价格”
扭头看去,就看到路旁一家胭脂铺子前,赫然就是那天张秋菊身边跟着的那个小媳妇。
正在热情的跟顾客道别。
那顾客满脸都是笑容,旁边的小丫头手里拎着好几样包装好的脂粉。
送走了那位牛夫人,那个小媳妇站在门口,看到衣服穿着鲜艳的女人就招呼“各位夫人小姐,我们店新上的从府城那边的新胭脂,颜色又好,气味芬芳,今儿个买咱们店还送刨花油”
这招呼声,倒是吸引了不少大姑娘小媳妇进店。
王永珠站在了半天没动,张秋菊的那个儿媳妇本来是笑眯眯的看过来的,看到王永珠,愣了一会,脸上的笑就僵在哪里,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这位妹子,咱们又见面了。”
王永珠本就想知道张秋菊一家如今在哪里,看这个架势,这胭脂铺子恐怕就是那张秋菊家的本钱了。
当下微微颔首,冲着那女人道“这可是你们家的胭脂铺子看起来生意不错啊”
张秋菊的这个儿媳妇,是老二的媳妇,方氏,因着她嘴角伶俐,能说会道,嫁过来没多久,就被安排到了胭脂铺子里帮忙。
方氏在这铺子里招待来的女客,每个月张秋菊给老二这一房多一百个大钱的零花钱,算是方氏的月钱。
就这一百个大钱,可把老大和老大媳妇羡慕坏了。
老大媳妇是个嘴笨的,不仅嘴笨,特别不会说话,属于那种聊天开口就能聊死那种。
自然不能做接待客人的活计,便被安排在家里做饭洗衣服,每天累得跟狗一样,身上头发上全是油烟味,为了怕弄脏衣服,成天都是灰扑扑的。
相比较老二媳妇方氏,为了接待客人,要涂脂描粉,打扮得光鲜亮丽,越发衬得老大媳妇跟烧糊的卷子一般。
老大媳妇没为这个少说酸话。
方氏一看这跟大嫂之间的对比,越发的珍惜在店里干活的机会。
听王永珠这么一问,忍不住就道“还好,托大家的帮衬,生意还过得去妹子要不要试下我们家的胭脂,我跟你说,我们家的胭脂是整个荆县最全的。经常有州府和京城那边的时兴货过来。价格又公道,买一盒胭脂还能送一瓶刨花油。妹子,你这般好颜色,要是涂上我们家的胭脂,那真的是可以美若天仙了,要不要进去看一下”
王永珠唔了一声,也没拒绝,跟在方氏的身后就进了店里。
这胭脂铺子不大不小,一进去,就看到柜台后面的货架上,摆满了各色的胭脂水粉,桂花头油什么的。
不少客人正在柜台上打开盒子闻着香味,或者试用,铺子里弥漫着脂粉的香味。
柜台里有几个小伙计,跑得脚不沾地,麻溜的给客人拿各种脂粉。
方氏跟在王永珠后面介绍“这种胭脂就是今年刚出的,从青州府那边兴起的,说是涂了之后显得气色好,皮肤白里透红,又香又润。还有这个宫粉,又细又白,配合胭脂使用,效果最好。买过的都说好,咱们店如今卖得最好,要不要试一下”
王永珠摇摇头,继续往前走,看到柜台后确实琳琅满目,有各种香味的头油,胭脂,宫粉,还有画眉毛的黛石。
耳边听着方氏的解释,心中就开始计算,东大街附近的铺子,可不便宜,这样两间铺子,如果是自己的铺子,那可值不少钱。
要是租的,租金也不会便宜。
看这店铺的生意,再听店里伙计报出来的价格,那所谓青州来的胭脂,卖得最贵,一盒要五钱银子,再加上所谓的宫粉,还有头油什么的,这一套买下来,得花费二三两银子呢。
王永珠又不动声色的套了几句话,方氏也就顺口吐露出来,这胭脂铺子就是他家的,还说这铺子就是当初发家的铺子,当初他们田家就是靠着卖胭脂水粉才起家的。
如今虽然也有了别的生意,可胭脂铺子,是田家的根本。
第八百五十四章 长见识了
不说别的,就田家如今的当家,当初的那个货郎,现如今还隔三岔五的到胭脂铺子里来转转。
教育两个儿子,也都是说不能忘本,不能忘了当初田家若是不靠着卖胭脂,只怕在这荆县就呆不下去,要收拾包袱滚回乡下去了。
更不要以为,这胭脂铺子赚的是小钱,没什么意思。
要知道这胭脂铺子,看着不起眼,铺面不大,可每月关帐的时候也不比其他铺子赚得少。
尤其是在荆县,大姑娘小媳妇只要是买胭脂,都想着要到田家的胭脂铺子来买,因为他家的货时兴,紧跟着府城和京城的流行趋势。
只要京城和府城流行啥东西,过不了两个月,就能在田家铺子里看到。
这让荆县的太太小姐们,走出去都觉得倍有底气,紧跟京城潮流,从来没有落伍过。
王永珠一边听着,一边附和,偶尔说两句,越发让方氏说得更多。
等到王永珠了解的差不多了,她才略微点一下头“我都知道了,今日还有事,先走了,改天再登门拜访。”
说着就要告辞。
方氏本来还以为自己滔滔不绝,将自家的胭脂铺子吹得这么厉害,换个谁家的大姑娘小媳妇,就是那老成些的夫人,也忍不住要动心啊
可王永珠看起来不是很有兴趣的吗一直附和自己说的话,还问了好些事情,一听就是对胭脂铺子很感兴趣的呀
怎么轮到要买了,就变了个人一样难道是出不起银子
看王永珠一身的打扮,虽然是素净的布料,看得出还是很不错的,不比她们身上穿的差。
又看她手上拎着一包药,还有几包点心,那点心的包装可是荆县有名的老字号的,就他们田家,也是逢年过节,当婆婆的才舍得买几包给大家尝尝鲜。
看着不差钱,就是不买,方氏心里嘀咕着,莫非是还记恨自家婆婆
不过这样有钱的顾客,倒是不能轻易放走。
因此也不见恼,只拉住王永珠的袖子不放“瞧妹子你说的,你要是真喜欢,姐姐送你两样先回去试试,要是好用,你赶明儿再来”
田家胭脂铺本来就有一些香粉之类的给人试试的,方氏拿出两样来,一样香粉,一样胭脂,小小的,瞧着倒是挺精致可爱的。
死活要塞给王永珠。
王永珠自然是不要的,推攘了一会,方氏有几分恼了,声音也大了些“我说这香粉和胭脂是我送你的,又不要你银子,别不好意思”
这一嗓子,就惊动了店铺里的人,本来两人推攘那么一会,就让不少人侧目了。
此刻听到说话,都看了过来。
王永珠被这么多人看着,十分淡定,没有半分不好意思,语气十分平静“因为我不需要不要钱我也不需要”
本来还有几分鄙夷的看着王永珠的眼神,看到她这么淡定,不急不恼,也没见羞涩,只是很平静的陈述一个事实。
让不少女客不由得多看了两眼,有那年纪大一点的,立刻就看出来了,顿时看着方氏的眼神就变了,小声的跟身边的人嘀咕了几句。
旁边的人经过提醒,立刻就看明白了,再看方氏,那眼神就不对了。
方氏不傻,她十分敏锐的感觉到了顾客们态度的变化,有些摸不到头脑。
还是胭脂铺的掌柜,在这胭脂铺干了快二十来年了,一看这架势不对,立刻从柜台里面走出来,略微一打量王永珠,立刻就明白了。
马上上前,堆起来笑脸赔罪“这位小娘子,实在是对不住了这是我们的疏忽我给您陪个不是,对不住”
掌柜的本来想要方氏上来赔罪的,可毕竟这是东家的儿媳妇,好不好的,也轮不到他们说,只得自己上前。
王永珠只冷笑一声“我听着里面铺子的这位娘子,一直说你们铺子的胭脂如何好,几十年的老店,可没曾想到,感情这几十年的老店的口碑就是给带孝的人硬要塞脂粉可真是长见识了”
这话一出,方氏脸色一白,看向王永珠的衣襟和袖口,果然看到了白色的镶边。
旁边看不下去的客人纷纷开口了“可不是,这拉客人进店好歹也看看啊,人家小娘子还守着孝也被拉进来了。那么明显都看不出来,这也是个心大的。”
“可别说了,这可是田家掌柜的二儿媳妇,才嫁过来没两年,就到铺子里帮忙了,他家二儿子最受那田掌柜的偏心,这是明摆着要把胭脂铺子给老二呢”有那好事者还头头是道的分析着。
旁边听到人忙点头,田家这家里,都是疼爱老二,老大就跟捡来的一样,时间久了老大自己越没了上进的心思,干脆在家混吃等死,也不管自己婆娘孩子在家过的什么样的日子,反正是彻底的放松了。
“倒是老二两口子,一个精明,一个嘴乖,哄得田货郎,如今很是看重老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只怕这田家就是老二的了。”
因着有靠山有底气,两口子在田家那是过得可比老大一房潇洒自在多了。老大和他媳妇被分配着只做些力气活,或者洗洗涮涮的事情,这一对比就出来了。
本来两兄弟,一个得意,一个失意。
尤其是田货郎经常带着老二出去应酬,穿着的衣裳料子那也是好的,才体面。
可老大一家天天在家做不完的活计,还总是被张秋菊挑出各种不是来痛骂一顿。
长此以往,老大两口子在家跟隐形人一般,被老二一家映衬得黯淡无光,如同影子一般,无声无息。
因此这田家上下,尤其是铺子里的那些人精掌柜,自然知道这田家谁能得罪,谁不能得罪。
尤其是方氏,看着是到店里帮忙的,大家谁不清楚,这就是如今田货郎精力不济,不能看着胭脂店了,让他儿媳妇来监督来了。
店里的伙计面上奉承方氏,实际一个个都恨得牙痒痒的。
伙计们卖胭脂水粉,图得是个啥,田货郎开得薪饷又不高,勉强能糊口而已。
第八百五十五章 我就是找茬的!
就图运气好,碰到个大方的顾客,给点跑腿费什么的,一天碰上这么一两个,一个月的收入就很是能过得去了。
说来都是十几岁的大小伙子,长得都是干干净净的,手脚麻利,殷勤备至,穿得体体面面清清爽爽的,站在那里就招人喜欢。
碰到来买胭脂水粉的是未出阁的大姑娘,红着脸说上几句话,也不好意思多开口,看到喜欢的也就买了,丢下银子都不要找零的。
更有那已经成亲的小媳妇,那都泼辣着,嘴里荤素不禁的,天天往这胭脂铺子里跑,不图别的,就图跟这些小伙子打两句嘴仗,抛个眼神过去,逗得那些小伙计们面红耳赤,她们也就能开心一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