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雪在烧
傅华笑笑说:“他提出来了,我也不好拒绝,再说我也正想约你出来玩呢,这下子省了我找借口了。”
郑莉说:“关键是他肯定会带周娟一起来,我还要应酬她,很烦啊。”
傅华笑笑说:“你们总是一家人嘛,热络一下也不错啊。”
郑莉笑着说:“我看是你想见那个年轻貌美的丈母娘吧”
两人就嘻哈一会儿,郑莉最终还是答应了一起去。
玉泉山位于颐和园西,五六里。这座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在山之阳,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因这里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山就因此得名。乾隆爷认为,玉泉山盖灵境也。虽亭台点缀,时有晦明;而山水吐纳,岚霭朝暮,与造物相始终。故一时之会,前后迥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因此是非常喜欢这里,这里的泉水也成了宫廷专用的泉水。
郑坚果然带着周娟来了,小烨还小,不太适合爬山,就没带来,郑莉和傅华陪着郑坚和周娟一起爬山,一路上傅华并没有觉得这里的风景有怎么样秀美,加上这里并不完全对公众开放,很多地方只能远观,因此更是感受不到乾隆爷所谓的玉泉十六景的美好。
郑坚想来的,只是山脚下的一家叫做食居的私家餐馆,食居门前有三棵老槐树,古意犹存,老槐传承着文化,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岁月的沧桑感。这树在京城最多,一是自周代起就是皇宫里种植的树,有宫槐之称。京城的故宫至今还有很多古槐。二是自古以来,槐树就为公卿大夫之树,周礼中就有三公面三槐的说法。据说槐树是贵人之树,周朝的大王听政大殿前面,左右两各种有九丛刺棘;中间正对路门的地方,则栽种三株大槐树。百官上朝前立在丛棘下等候入朝;级别最高的官员为太师、太傅、太保三位大员,当时又被为三公。三公就立在大槐树下等候入朝。久而久之,槐树就成了三公的象征。三是由于槐树有行道树之王的美誉。自元代建大都城时,国槐就成为了北京行道树的当家树,到明清两代北京的行道树基本上都是槐树。
进入食居,里面的装饰更是体现了一种厚重的文化感,堂屋的匾额是一块写着进士的杉木,杉木已经有了裂缝,一看就是有些年月的感觉,傅华笑着问郑坚:“叔叔,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郑坚笑笑说:“朋友带我来吃过,感觉好不错,就带你们来了。”
内部的装饰更是给傅华一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字画条幅随处可见,家具也是仿古风格的。坐定之后,就由郑坚点了几道招牌菜,其中一道蒜煨黄瓜仔,口味清新,郑莉和周娟都赞说好吃。
争论没意义
穆广说:“我认为这人肯定是我们海川市政府的人,而且级别还不会低了,不然的话也不会对我们跟冯氏集团达成的框架协议知道的这么详细。”
金达摇了摇头,说:“这点就不好说了,现在外面很多人都知道我们跟冯氏集团达成了框架协议的,没办法就一定说是级别很高的人。”
穆广说:“不会,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我们跟冯氏集团达成了框架协议,可是能像帖子上面一样把细节描述的那么清楚的就不多了,我认为发帖人肯定是参与过谈判的人,这不会错的。”
确实是,外面的人对市政府跟冯氏集团的框架协议只能知道个大概,而真正能把细节都知道的这么清楚的,应该是参与谈判的人,这范围就缩小了很多了,不过还是无法确定是哪一个人,金达看了看穆广,说:“老穆,那据你看这个人会是谁呢”
穆广看了看金达的脸色,金达已经有些愠怒的意思了,这突然出现的帖子实际上搞得海川市政府左右为难,很是难堪,金达对这个发帖人肯定是很愤恨的。
穆广说:“我有一种直觉,这个发帖人可能就是那个最初反对这个项目的人。”
金达愣了一下,穆广这是在说傅华,最初在他们二人面前反对这个项目的就是傅华,随即金达摇了摇头,说:“不会的,别人我不了解,傅华我还是了解的,他不是背后搞小动作的那种人。”
穆广笑了,说:“金市长,这人哪,你很难看透的。”
金达还是摇了摇头,说:“我相信傅华绝对不会是这种人。”
穆广说:“我可不相信他,我相信如果想办法弄清楚最初帖子是从哪里发出来的,肯定就能证实我的想法。”
金达心中起了一些疑问了,他说:“那你认为这些帖子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穆广说:“后面的我就不敢说了,但是最初的帖子我肯定它们是从北京那边发出来的,这我只要找到网站的管理者就能弄得清楚。”
金达也想弄清楚究竟是不是傅华搞的鬼,便说道:“你有办法能弄清楚吗”
穆广说:“这个简单,我可以通过关系去弄清楚发帖子的人的ip地址。”
金达说:“那你就想法去查一下,如果顺便能把帖子删掉就更好了。”
穆广说:“行啊,这件事情我去办。”
穆广就离开了,金达坐在办公室,很长时间没动,他望向窗外,心中想到,穆广这么言之凿凿,难不成这个发帖人真的是傅华吗
金达对傅华的信任已经开始动摇了,这一次出现反对对二甲苯的帖子看似很随意,可是却并不是毫无章法的,帖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引起了海川市民的主意,说明发帖人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其目的就是针对海川想要上的这个项目。海川市政府上了级别的官员中能有这样的头脑的人不多,不幸的是傅华就是这不多的人当中的一个。另外帖子的内容确实像穆广所说的那样,细节详尽,而且表达的很精准,这种风格也符合傅华的做事方式,严谨、精确。
事情这是怎么了,难道傅华跟自己走上了对立面了吗如果真是他,他为什么要反对自己呢自己其实一直拿他当做朋友的,他怎么能这么对待自己呢难道,他跟**勾结到一起去了
金达记起傅华陪同冯氏集团来海川考察的时候,有人跟他汇报了傅华跟**见面的事情,他当时找来傅华想要问清楚他们见面谈了什么,他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了解一下而已,傅华当时却反映强烈,甚至差一点跟他翻脸。当时他为了维护两个人的友谊,先缓和了下来,同时基于他对傅华为人的相信,他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往深处去想,现在再把这件事情拿起来想想,其中包含的意思就很耐人捉摸了。
金达知道**对他是有看法的,这倒不是说两人在私人利益上有什么矛盾冲突,而是他和**在很多的工作理念上是不一致的。金达因为感激郭奎对他的知遇之恩,就很想在海川这里早一点干出点成绩,因此难免就在工作上表现出一些激进的态势。而**呢,则倾向于稳重保守,难免有时会对金达的一些冒进行为提出批评,再加上**似乎觉得在徐正时期维护过金达,某种程度上认为金达是应该感激他才对,因此在态度上也有些凌驾于金达之上的意味,这自然让金达心里很不舒服。再说工作上金达也觉得他是为了海川经济好,**应该支持他才对,而并非掣肘,心中自然是很不满意的。
两人就此算是有了心结,虽然表面上见了面还很客气,可是心里却躲在警惕着对方。
说真话
**说:“金达同志说的也是有道理的,不过呢,网上既然有这么多议论,市政府方面是不是做一下宣导工作,就市民们担心的环境问题做一些公开的解释,这样就可以消除市民们对这个项目的疑虑不是”
金达看了**一眼,心说解释什么,这一切不都是你在幕后操弄出来的吗我现在就在跟你解释,你可相信了一点吗你能就此偃旗息鼓吗显然是不能的吧
金达笑了笑说:“张书记,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网上出现的这些帖子根本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搞出来的,是针对这我金达和这个项目来的,我们就算解释的再多,也无法让那些人相信的。 幸好这些居心不良的人只是少数,并不能代表广大海川市民。”
“再说我们市政府也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市政府的同志们都认为不存在网上渲染的那些危险,我们这个项目是经得起检验的,我们问心无愧,根本就不需要还向那一小撮人去解释。”
金达的言辞激烈了起来,于捷和**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他们都感觉无法劝服金达,这件事情本身又基本属于市政府的权利范围,两人也不好干预的太多,也就不再跟金达争执下去了,会议转向了其他的议题。
会议结束后,金达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抓起电话就打给了穆广,说:“老穆啊,你查到发帖子人的ip地址了吗”
这一次会议下来,金达越发确信帖子就是傅华发出来的,心里就急于拿到证据,一来可以去质问傅华,二来也可以就此对**于捷展开反攻,说明这些帖子根本上就是内部人搞的鬼,而不是什么市民们的意见。
穆广笑了,说:“发生什么事了金市长”
金达也觉得自己有些毛躁了,笑了笑说:“我早上又被**书记和于捷副书记质问了一番,就好像我上了对二甲苯这个项目之后就会变成海川的千古罪人是的。哎,他们也不想想这个项目会给这个城市带来多少好处老穆啊,现在干点事情真难啊。”
穆广笑了,说:“是啊,金市长,我们这些不想碌碌无为的干部是要准备承受一些有的没的的责难的,我早就习惯了这一点了。您也不要太过于跟他们认真了。ip地址的事情我已经托朋友去沟通了,不过者沟通也是需要时间的,您再耐心等一下,我很快就会给您答复的。”
金达说:“最好是快点,花点钱也是可以的,我现在真的是很想知道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的,查出来我饶不了他。”
金达这么说,让穆广心中暗自窃喜,看来他已经成功的勾起金达的怒火了,下一步就等着拿到发帖子的ip地址,只要这个地址来自北京,傅华就肯定是这个发帖子的人啦,那时候金达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他呢。
其实帖子一在那家国内著名的论坛上发出来,穆广就猜到这个帖子是与傅华有关的,因为他在心中盘点了一下海川市政府这边的人,能有这种责任感和头脑的,除了傅华,不作第二人想,自己倒是有这种头脑,可是自己不会故意跟自己捣乱的。
穆广也是真心希望这个项目落户海川的,这不光对金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政绩,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政绩,他现在是金达的主要协助者,也是能够跟着沾光不少的。再说,金达如果因为这个项目获得升迁,自己也是会跟着水涨船高的。穆广也想早一点查出是谁在背后搞鬼,好早一点把问题解决掉,让项目顺利上马。
因此傅华破坏的不光是金达的好事,也是穆广的好事,穆广自然心中是很生气的,加上傅华前段时间还把他跟关莲之间的关系泄露给了别人,穆广心中本来就恨上他了,也正好可以借这件事情报一箭之仇,最好是让金达把傅华的驻京办主任给撤换掉,把傅华赶出海川政界,也去了自己一个心腹大患。
穆广笑了笑说:“我知道了金市长,我会督促朋友赶紧把这件事情弄清楚,尽快给您一个答复的。”
金达说:“反正你抓点紧,这件事情能够必须赶紧解决掉,时间长了还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金达担心的是目前虽然有了框架协议,可是双方并没有最后敲定项目一定会落户海川,事情闹大了,怕是会对冯氏集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因此也不敢拖延下去。
穆广也明白其中的厉害,便说:“我马上就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催促他赶紧去办这件事情。”
北京的傅华也时刻在关注着网上这些关于对二甲苯的帖子,虽然最初的帖子是由郑坚发出来,可后续的跟帖都是自发的,他和郑坚现在都是旁观者。
 
死灰复燃
傅华苦笑了一下,说:“姬社长,你让我说什么啊我在这件事情上可是跟市里面一个立场的,你要问我的意见,我的意见就是这个项目的风险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姬川笑了,说:“小傅啊,我还不知道你是这么一个会伪装的人,现在市里面对你都在议论纷纷,说这个项目是你带回来不假,可是你最初的态度是反对这个项目的,现在网上冒出来这么多帖子很可能就是你发出来的,因为很多的观点基本上都是你当初反对的意见当中的。”
傅华后背冒汗了,他虽然是反对这个项目,却还不想挺身到第一线上去跟金达穆广们抗争,市里面出现这些议论明显对他是很不利的,毕竟他还有一层身份是海川驻京办主任,是隶属于海川市政府的干部,他做这种事情明显是不合适的。
傅华赶忙否认:“姬社长,我想他们都误会我了,在这件事情上,我是坚定支持市政府的。”
姬川笑了,说:“小傅啊,你是信不过我了你放心啦,我不是想来试探你的立场的,我也不想管你的立场是什么,我只是想问一下,你觉得这个项目究竟是不是会危害我们海川市的环境。”
姬川表明了这个态度,傅华松了口气,他对姬川还是有一定了解,这个人算是一个耿直的人,不会跟你玩什么花花肠子。
傅华说:“姬社长,你问这个干什么”
姬川说:“现在网上说各方面的都有,支持的和反对的都有一大套理论,我也弄不清楚究竟是有害呢,还是无害呢因此就想问一下你这个始作俑者。”
傅华笑了笑,说:“姬社长,叫我说算了吧,你就问清楚了又怎么样你应该清楚你我在这件事情上的是不方便表什么态的。更别说去改变市里面的决定了。”
姬川说:“小傅啊,我觉得你这个态度就是不对了,什么叫不方便表什么态市政府的决策就不能出现错误了吗出了错误,我们就应该敢于给他指出来。我跟你说,如果这个项目对海川市环境有害的话,我姬川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傅华虽然为姬川的热心环保感动,可是他并不很想让姬川卷进这件事情当中去,他们都算是官员,也还都有一定的级别,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市政府的决策,影响会是很大的,到时候政府会怎样来对付姬川,就很难说了。
傅华说:“姬社长,我劝你还是算了吧,你这个年纪,再过些日子就可以退休颐养天年了,没必要去招惹政府方面,对吧”
姬川笑了,说:“小傅,我知道你是为我担心,可是如果每个人都不挺身而出,那市政府就算犯了错误,也没有人阻止,最终受害的是海川的市民。政府的决策是要以民意为基础的,我们这些干部不为民众去争取,就会让政府犯下更大的错误。再说正因为我很快就要退休了,我更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更可以仗义执言了。”
傅华有了些惭愧的感觉,他也是对这个项目反对的,可是他却无法站到第一线上去反对,他苦笑了一声,说:“姬社长,跟你一比,我都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其实这件事情应该怪我,我起初并不想把这个项目带回海川的,我在接触这个项目不久,就知道这个项目某些方面是对环境有着很大破坏的,就想放弃,可是有些人把这个项目的情况先于我跟市政府方面汇报了,穆广副市长就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直接就找到我,询问这个项目的情况,我不得已就把这个项目汇报了,不过对于项目存在的危害性,我也跟穆广副市长讲了,可是市政府方面只注重了项目可能带来的效益,根本就对项目的危害忽略不计,我也没办法啊。”
姬川说:“这么说这个项目确实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了”
傅华说:“化工项目哪有对环境没有危害的。姬社长,这个情况你知道了就行了,不要再有什么动作了。”
傅华实在很担心姬川会因此做什么,从而遭致报复。
姬川笑笑说:“小傅啊,我已经是这么大岁数的人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放心吧,我不会把你牵连进来的。”
傅华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担心你。”
姬川笑笑说:“我没什么好担心的,谢谢你给我提供的这些情况。”
姬川就挂了电话,傅华在电话这一边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他知道姬川绝不会就是问问而已,姬川一定会有所行动的,可是
夸大其词
穆广说:“金市长,我们不能就这样认输的,我们上这个项目是没有错的,反对项目的这些人都是别有用心的,尤其是报社的姬川,他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算是什么意思啊,要跟我们政府对着干吗他忘记了自己也是一名市里面的干部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