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主宰漫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度方

    于是赵昱便打发两个下山历,嘱咐二人若至朝歌,便去投杨戬、申公豹。

    得闻可以下山,陆离和寅护皆大喜过望,当即听了嘱咐,一并下山去了。

    而赵昱在不久之后,也离开了天台山。却是要去访友。

    随后的近十年时间里,一直到人王帝乙驾崩,赵昱泰半时间,都在访友中度过。或峨眉山,与赵公明论道,观摩赵公明的定海珠,交换以一些炼器之法。或东海之上,三仙岛、蓬莱岛、十绝岛、九龙岛一一逛过,与截教众仙谈玄论道,各得其然。

    自截教众仙处,赵昱所得甚多。或一些法门秘传,或借法宝观摩,取其真,去其假,一一化为己用。不知不觉,道行便已越过地仙桎梏,直入大成。

    而一身法力,早已滔天。所修神通,皆臻至愈发高深之境。举手投足,已有大气象。

    又去金鳌岛,与那多宝道人谈过道,论过玄,还下东海见了龙王,这才回转神州。却也不曾返回天台山,也不曾去见弟子,竟奔那各处名山大川而去。无论阐教、人教,亦或各路散仙,见之则访。

    阐教仙家大略已知赵昱,多不给脸色。赵昱见之,也不以为忤,擦身而过即可。只玉鼎真人金霞洞盘桓了一阵,叙了叙旧。随后便是三山五岳各路散仙,比如那西陲深处的万寿山,五庄观中的镇元大仙,也是一位厉害人物。论法力神通,只在几位教主之下,与那玉帝也不差分毫,甚至还要高出一线。

    比如西昆仑金母,亦是一位得道高人,只在镇元子之下。




二十五章 大幕拉开
    “人道王气如此鼎盛,啧,实难见改朝换代之象啊。”

    这道人生的枯瘦,却神色一派慈和。

    “若任凭如此,大势将变,怕有顺逆。可若出手,未免遭人话柄。”

    他目见千里,落在那帝辛身上,细细观摩,片刻后露出微笑:“倒是贫道担忧过头了。”

    却便转身,已消失无踪。

    下方女娲庙中,香火升腾,正是祭祀之时。虚空中凤銮驰来,当头一个女仙,金眉金冠,驾驭青鸾。銮架珠帘霞光异彩,其中一道浩瀚气息若隐若现。

    “可是到了”

    雍容之声,正如母亲一般,听之感怀温暖。

    “回娘娘的话,到了。”

    珠帘掀开,显出一尊母性包容,伟岸到极点的女仙。说不出有多雍容,说不出有多华贵,说不出有多慈祥。

    正是那天外娲皇宫,圣母女娲娘娘是也。

    銮架停在上空,女娲娘娘垂眼俯瞰,良久突然叹息:“也是个好孩子,只可惜性有瑕疵,只可惜众教争锋啊...”

    而这时,女娲庙中。

    帝辛以人王之尊主持祭祀,良久毕了。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掀起了娘娘神像的珠帘,露出绝世母性的容颜。帝辛不经意一看,竟觉真人当面,顿时心神失守!

    他道:“这便是女娲娘娘”

    申公豹和闻仲等重臣在旁侧齐声道:“正是造人的圣母,娲皇宫的娘娘。”

    “竟是这般美貌”

    帝辛这句话脱口而出。

    顿时之间,大风歇止,庙里鸦雀无声。

    闻仲反应过来,面显怒色,把住腰间打王金鞭,喝道:“大王安敢如此胡言!”

    闻仲怒喝一声,拱手朝娘娘神像一拜,道:“圣母乃人祖,无圣母便无人也。大王乃圣母子嗣后裔,怎敢如此亵渎!”

    帝辛见闻仲大怒,面色一变,露出惧色,连忙把心中涟漪压下,道:“是寡人失言,太师莫怒,莫怒。”

    一旁申公豹微微皱了皱眉,心中叹息,没有言语。

    帝辛又道:“祭祀已毕,当还朝。”

    他扯开话题,道:“请丞相与太师前往主持。”

    闻仲见帝辛告饶,也不好多作呵斥,只好与申公豹出了神庙,传令整队还朝。

    而帝辛在庙里,不禁又多看了珠帘之后的女娲神像几言,旁侧有两个侍从察言观色。其中一人道:“大王英明神武,何不留下墨迹已作纪念”

    帝辛一听,觉得有理,便令左右取了文房四宝,在那墙上作了一首旖旎之诗,这才志得意满走出庙宇。

    左丞相比干这时进来,忽见墙上诗句,顿时面色大变,连忙道:“来人,速速将这刮去!”

    心中暗道帝辛怎如此不晓事暗暗恼怒。又向娘娘神像一拜:“娘娘勿怪,帝辛...帝辛年幼...”

    风儿卷起,珠帘叮当,仿似回应。

    高天上,女娲娘娘为之叹息,谓驭架女仙道:“帝辛虽有天赋,力强且聪慧,但心志不坚,其肆无忌惮又好大喜功,偏听佞臣之言,大商看似烈火烹油,却一个不慎就要崩塌呀。”

    女仙面有恼怒:“帝辛逆乱,罪该万死。”

    女娲娘娘摇了摇头:“回宫罢。”

    隐隐传来一声:“如他们所愿便是。”

    不多时,回到天外娲皇宫,令童儿彩云拿金葫芦一晃,取出招妖幡在宫外一摇,几日后有轩辕坟三妖到宫外谒见。

    这三个妖物,一个是九尾狐狸,一个是九头雉鸡,一个是玉石琵琶,皆生的妖媚动人,见之惑人心神。

    娘娘在宫内传音道:“帝辛不当人子,尔三个且设法去朝歌,惑他一惑,若能抵住便回轩辕坟,若敌不住魅惑,且凭尔等所愿。”

    三妖闻言,面面相觑。但娘娘再无言语,只好转身而走。

    &n



二七章 急转直下
    这边赵昱钻研斩仙葫芦,陆压一头扎入赵昱书房不出来。那边大商,却正是风将起时。

    女娲娘娘诏令,轩辕坟三妖之中九尾狐第一个出世,先就到了冀州。正逢着北疆糜烂,闻太师大军尚未收拾妥当,有大股北狄兵马杀入冀州,苏护领兵征讨,给了九尾狐可趁之机。

    苏护也是修行中人,虽然修为不高,但他府上却有好些位客卿供奉。这些客卿都是仙家中人。若苏护不走,客卿不去,九尾狐要有所作为,便也为难,稍不注意就要露出破绽。

    苏护领兵出征,因乱贼军中也有修士,自要将府上客卿带上,九尾狐趁机附身苏妲己。

    未等苏护归来,苏妲己便已被帝辛使臣接走,入朝歌去了。

    等到苏护班师回城,见老妻叹息,才知妲己已去。只便以为帝辛欺人太甚,不与他招呼一声,便把小女带走。他在外为帝辛征战,帝辛却如此待他,一时怒火按捺不住,竟至于要反叛大商。

    帝辛得闻,惊怒无比,却又思忖妲己可人,思来想去便万里加急,令闻仲设法劝解。

    闻仲无奈,只好将兵立寨,自己腾云驾雾往冀州去劝解苏护。不去不行啊,冀州是他大后方,冀州若是不稳,谈何镇压北海

    好在闻仲德高望重,苏护经一劝,便也不提反叛之事,只是心灰意冷,令闻仲也颇为叹息。

    若是寻常时候,说不得闻仲又要逮着帝辛一番训斥,可如今将兵在外,对朝中事详细不曾了解,劝慰道:“大王年轻,行事不免急躁了些,你是老臣,总要体谅体谅。再则妲己入宫,也是一番喜事,何必哀哀如斯”

    一番劝解,闻仲再回北疆征伐叛贼不提。

    却说妲己入宫,其妖孽本相百姓不知,但朝中有所感应者比比皆是。不说申公豹这等修成法象将至于元神之境人物,大商朝中,修士实不可计数。便如比干,就是一位修士。帝辛两位兄长,微子启,微子衍,也皆是修行中人。王宫中供奉,数十人,都是修士。

    后宫妖氛浓重,怎能不知

    然帝辛维护,只道是诋毁者皆无好下场,教满朝文武无可奈何。

    申公豹虽是丞相,却也束手无策。何况他国事重责一肩担,方方面面要考虑平衡,等闲不能擅动。便是比干、商容等人,也叫申公豹不要妄动。闻仲领兵在外,申公豹就是朝中唯一一根顶梁柱。若因冲撞帝辛而遭贬谪,大势去矣。

    只是一些小官,在默许之下屡屡进言,于是屡遭贬谪。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数年时间,帝辛愈发昏聩。大商在申公豹勉力维持之下,虽然看似蒸蒸日上,内里却迅速开始腐化。秉正直言忠臣从小到大一一被贬谪、诛杀,替代是阿谀奉承小人、佞臣,并以费仲尤浑为首,在帝辛支持下,迅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力量。

    其间,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一一实现。

    摘星台也在帝辛坚持之下,开始修筑。

    佞臣当道,帝辛昏聩,有识之士出走,朝中变得愈发黑暗。

    这天,一个道人来到朝歌。

    这道人丰神隽秀,一身云纹道袍,径自来到王宫外,要见帝辛。

    仙家修士地位非凡,人王历来也不怠慢。卫士连忙入宫禀报,帝辛虽不耐烦,却也按捺住不耐在宫中接见。

    “仙家是哪里来修士”

    帝辛问他。

    道人打了稽首:“贫道终南山云中子。”

    “原来是云中子上仙。”帝辛见云中子一派仙家风范,不由笑道:“不知真人履足红尘,所为者何”

    云中子笑道:“好



二八章 婚书
    “大王日益疏远,不知哪天小师兄便可能会被调走。”

    师兄弟两人在书房中屏退左右,申公豹微微叹道:“我作了丞相,你又执斧钺,他不放心。”

    “只叹他听信小人谗言。”杨戬嗤笑一声:“这朝歌群魔乱舞,他想留我我还不愿呢。你今日叫我来,莫不只此事耳”

    师兄弟两人,一个是当庭执政梁柱,一个是宿卫帝丘将军,一文一武,一内一外,若说权势,怕也只太师闻仲能比得上。帝乙在时信重二人,自不忌讳。但帝辛如今愈发昏聩,朝中小人搬弄是非,欲要夺权,此间申公豹早有察觉,不是下次朝会,便是下下次,左右近在眼前,必定要把杨戬调走,将师兄弟二人权势分割。

    申公豹微微摇头:“此小事也。你我修士,凡间权势说到底不过虚妄,百年转瞬而已。我执政近二十载,若大王英明,我也认了。只是愈发昏聩,我也心神疲敝。但不愿多年努力一朝化为灰烬,心有不甘。大王若要下诏,要么令你将兵去北海,襄助闻太师。要么令你去东夷,稳定当地局势。”

    “那你是个什么想法”

    杨戬听着点了点头。他未出错,帝辛要将他从现在职位上调走,便须得一个理由。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叛乱,闻太师领兵征伐已数年且未定,这是个好理由。另则东伯侯姜桓楚不久前上书帝辛,言道东夷不稳,这也是一个理由。

    申公豹道:“北海有闻太师,虽叛乱未定,却并无大碍。东夷有东伯侯,虽不稳,但以东伯侯能力,暂时无忧。我意将你去三山关。三山关扼守神州中、西要道,西北是甘州,西南便是西岐,小师兄坐镇三山关,一可扼守军事重镇,二可守望甘州申城,令我无忧。”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面有忧色:“去年谣传凤鸣岐山,甚为喧嚣,虽是传闻,然空穴未必来风。西伯侯虽已被大王禁足于朝歌,然...”

    “师弟担心西岐”

    杨戬听了,不禁细细斟酌,片刻后道:“倒也有些道理。这些年来,西岐发展甚速,屡屡遣人来朝歌习符箓道纹之术。虽有师弟前车在先,但师弟之后遍地诸侯也就只西伯侯有这等眼界。师弟之心我知之,自不叛商,然西伯侯便说不定了。一方诸侯有此雄心,重视符箓道纹之术堪比先王,果然野望深远。”

    他沉吟着,片刻后又道:“如此看来,三山关非得镇住了不可。否则一旦西岐发难,夺了三山关,关后便一马平川,兵锋可直抵朝歌。不过师弟,三山关总兵乃邓九公,此人坐镇三山关超过三十年,威望深重。我这一去,他怕不愿罢”

    申公豹笑了起来。

    笑杨戬莫名其妙。

    就听申公豹道:“小师兄也是个明白人。西伯侯之心,我与比干、商容早有谈论。此人不是大贤,便是大奸。只是他贤侯模样,无有瑕疵,令人不好下手,便是大王如是昏聩,也只把他拘禁而不杀他。但他越是如此,我便越能断定他野心。不过西岐毕竟一隅之地,只要能守住三山关,任凭他蹦跶,也休想坏了我二十年心血。”

    又道:“至于小师兄担忧邓九公,却是不必。他迎你还来不及,怎又会不愿”

    杨戬道:“师弟何出此言”

    申公豹哈哈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帛书递给杨戬:“小师兄一看便知。”

    杨戬疑惑接过帛书,打开一看,顿时目瞪口呆:“师弟,你...”

    他指着申公豹,一时恼羞成怒。

     



二九章 贬谪
    比干、商容皆为之叹息。

    比干道:“大王肆意如此,如之奈何”

    杨戬嗤笑一声:“左右不过几只妖怪而已。你们这些大臣若能下定决心,举兵入宫,以兵谏之,还怕不能扫清妖孽”

    “四夷不稳,若朝歌再乱,岂非堕了大商正统,令叛贼耻笑”比干哀叹一声:“若北海平安无事,东夷稳定自如,我如何不敢下定决心且...”

    说到这里,比干欲言又止。

    申公豹面无表情道:“大王虽昏聩,却并非不知事。大商供奉数十位仙家,皆被大王拉拢,若举事兵谏,先不说成与不成,怕一战下来,整个朝歌就要成为白地。”

    杨戬怔滞片刻,摇头失笑:“我有一言。”

    他看着送行几位朝廷梁柱,正色道:“若信我,我自单枪匹马杀进宫中,那数十供奉,几个妖孽,皆插标卖首之辈,不足道哉。如此,一时三刻则定。若不信我,我自去三山关,朝歌事再与我无关。”

    听到此言,比干等面面相觑。

    “不可”

    商容陡然道:“我知杨将军神通广大,然大商王室威望堕不得。否则威望一失,四边诸侯必起异心。杨将军好意我等心领,此事万万不能操之过急大王两位王子已少年时,再过几年能担事时,我等再设法...”
1...357358359360361...5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