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弃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双木道人
“我说士元啊,你能不能冷静一点,别动不动就拍太尉的马屁。太尉这也听不到啊!”司马懿对于庞统的话有点不满意了,能不能好好说话啊。
庞统立马惭愧地说道:“仲达,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这不,咱们已经按照太尉的旨意去完成了。估摸着很快太尉就要接见咱们了。吾这几日想着,日后不能够在太尉面前大大咧咧了。还请不要在意啊。”
庞统成为了庞家的家主之后,就开始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好好回想了一下之后,庞统发现自己有时候真的不会说话,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在刘玉面前的时候,庞统很少会拍刘玉的马屁。更加深入的一点去回忆,庞统发现诸葛亮有时候会不动声色地奉承刘玉,而刘玉却是十分的享受这种感觉。
所以,庞统明白了,自己不比诸葛亮差,而是不会说话。自己和诸葛亮差距,就是在这一张嘴巴上。庞统决定日后要好好地拍刘玉的马屁,弥补一下以前的错误。看看刘玉身边最红的心腹李贵,哪天要是没有听到李贵奉承刘玉,那真的就见鬼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了自己的前程和庞家的未来,庞统不得不去改变了。曹操和刘玉交好,又是这一次的主帅,庞统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在曹操面前表示一下友好。
可司马懿觉得庞统完全是想错了。作为帝王是喜欢听好话,但有时候更加青睐有才之人。就打个比方说,李贵拍马屁的次数是神武朝廷之最,有些人以为李贵就是靠着拍马屁上位的。其实不然!若李贵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他还能够受到刘玉的重视。再说了,身为太尉的曹操,却不是一个喜欢被拍马屁的人。庞统千万不要拍到马腿上了。
哪怕庞统往着错误的方向去做,司马懿也不会去纠正他。大汉一统,可能就是这一次大战。之后,大家伙都是竞争对手了,没有必要为他人着想了。
“对了,士元,听说孟起给陛下上书,说我们软禁他!”司马懿急忙岔开话题。
庞统点点头,有点无所谓地说道:“是的。吾也是收到了这个消息。这个马孟起真是不知好歹,吾等要不是为了他好,会让他好好养伤?真是好心当做歹意。等着吧,陛下英明神武,肯定会狠狠地痛骂马超一番的。”
司马懿和庞统真的是好心,不想让马超有什么意外。说句难听一点的,马超要是有个万一,司马懿和庞统都脱不了干系。
而且庞统这次说对了,刘玉果真就是下了圣旨让马超好好地养伤。马超收到刘玉的旨意之后,就怂了,不再闹事了。
解决了马超这个问题,司马懿内心一松。他也不想得罪马超,但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士元,你我还是按照太尉的命令去执行了!”司马懿建议道。
庞统没有反对,此时也不是浪费时间的时候。不过庞统打定主意要在曹操面前好好地表现一番。
随后,司马懿向庞统告别,在一支骑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大军。这一次两人带出来的都是步兵,司马懿接到的命令是带领水军,而水军正都在柴桑城的港口等候命令呢。
庞统在司马懿离开之后,接下了全军的指挥权,随即命令大军对鄱阳郡的东吴军防线进行了猛攻。刘军的攻势很是迅猛,让东吴守军苦不堪言。陆逊不停地调动兵马。陆逊虽然年轻啊,还真的有点本事,在他的指挥下,东吴军的防线没有奔溃,依旧很稳定。
用了半天的时间,司马懿回到了柴桑城,带领柴桑城的刘军水军直扑皖口方向。在出发之前,司马懿给江夏的荆州水军传达了让他们来柴桑的命令。柴桑城的长江边的一座要塞。假如司马懿出兵之际,东吴水军趁虚而入,那损失就大了。
其实不用司马懿安排,曹操早就已经让人去通知江夏的刘军水军了。
在司马懿离开之后不久,江夏城的水军就到了柴桑,接过了长江上游的防务。
司马懿带领大批水军扑向皖口,首先震动的就是鄱阳湖的东吴水军主力。刘军要攻下皖口,使得豫章和庐江连成一片,是天下共知的计略。
可现在丹阳郡有吕布孤军深入,庞统在豫章牵制了陆逊,其他大将都在维持防线。在这个情况下,若是皖口还有什么损失,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于是乎,东吴水军派出一支主力立马冲出了鄱阳湖,往皖口增援,想要消灭司马懿为首的这支刘军水军。东吴水军不敢全部都派出去,必须要顾及一下在鄱阳湖南边的庞统。
不是东吴水军痴心妄想,而是他们有着这样的实力。在水军方面,东吴有着绝对的优势。
东吴之中有名的武将陈武就是想要长江上让刘军见识一下东吴水军的厉害。
东吴水军的实力比起刘军的实力要强,加上有强弩这样的利器,刘军水军还是和吃亏的。
两支水军在长江上面相遇了。
东吴水军在陈武的带领下,率先发动了对司马懿的进攻。
而司马懿却是采用且战且退的方法,来和东吴水军来纠缠。
陈武担心司马懿是在引诱他们深入,不敢有所大意,与刘军水军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司马懿的名头,陈武虽为武将,也是听说过的。智谋很高,是神武朝廷最受重用的年轻人。与这样的才智之人对战,不小心一点,被人算计了都不知道。
司马懿从容地在舰艇上找了一个地方躺着。曹操给他的命令是震慑,而不是让他拿下皖口。这个刘军水军一出动,皖口肯定受惊。连鄱阳湖的东吴水军都出动了。司马懿觉得自己已经很完美的完成了曹操的命令。司马懿清楚,他和庞统都是曹操计划中的一环!有些时候不用那么操心!
“来人啊!给本官倒来茶水!”司马懿躺在躺椅上,十分的轻松惬意。
偷得余生半日闲,司马懿可是一个会享受的人。
对于陈武来说,他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了,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两军的交战情况。
两方主将的区别就是两军最大的区别。
司马懿自己觉得若是他在陈武的位置上,估计刘军水军早就被他给灭了。
“一个蠢材!”司马懿默默地喝了一口茶,轻轻骂了一下对方的武将。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计策全是为了偷偷运兵
“差不多了!撤了!”司马懿在两支水军交战了一个时辰之后向部下下令。
随着令旗的摇晃,刘军水军上下都收到了相关的命令,缓缓地向后撤退。
见到刘军水军后撤,东吴水军这边就不知道要不要追上了。
陈武有点茫然,看刘军后撤,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阴谋诡计。在出发之前,陈武就想过要把刘军水军给灭了。然而两军一遭遇,刘军就直接采用了且战且退的作战方式。陈武都不知道究竟这支水军要干嘛了?司马懿智力高超,陈武还真的担心追上去会被对方给算计了。
司马懿轻轻松松地退了回去,陈武害怕中计,所以就没有追上去。
等真正看到司马懿完完全全地撤退,陈武才松了一口气。毕竟要是有个万一,东吴的实力就会被刘军给削弱了。陈武觉得自己死了倒是无所谓,他吃的是东吴的俸禄,早就有为东吴牺牲的准备。然而东吴本来就不多的实力,千万不能因为他的原因而削弱了,那对东吴来说是致命的。到时候,陈武一家老小都搭进去也偿还不了这个罪过。
“退兵!”陈武在司马懿退兵之后,他也选择了退兵,把时间浪费在这里也不是一个办法。
司马懿为首的刘军水军退了回去,最为高兴还是皖口的蒋欣和吕范。
在得知刘军水军从柴桑杀出来后,蒋欣就惊恐不已。
要知道皖口的东吴守军就是靠着江面上有水军的强弩才能够使得张辽不敢靠近。若是刘军水军杀到,蒋欣就必须使用水军与其对抗。那么张辽肯定就会杀过来,把皖口给夺了。
蒋欣都快愁死了。
好在陈武及时发现军情,果断地出兵,才使得蒋欣的心稍微安稳了一下。
如今司马懿没有继续靠近皖口,蒋欣就放心多了。在皖口的东吴军也都是大松一口气。
最为高兴的就是吕范。作为武将,吕范可能在武艺上无法和他在神武朝廷中同姓的吕布相比,但在眼光上,还是可以拿出来一比的。吕范可是非常担心皖口会被两面夹击,那么皖口一定就会守不住。
所以吕范都开始琢磨着要不要投降了。可蒋欣在皖口,吕范要想投降就必须过问他。蒋欣对孙策忠心耿耿,怎么可能会投降?不杀了吕范就是蒋欣仁慈了。但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有些时候有些事都必须去做。吕范开始要做点事情去保住自己的小命了。
不过还没有等吕范有所动作,司马懿就退了。
吕范就高兴了,他不用去冒着生命的危险去逼着蒋欣去投降。因为蒋欣的武力高强,加上东吴军士兵大部分都是听蒋欣的,吕范要做到自己心中所想是很困难。
吕范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完全一副忠于孙策爱东吴的忠良之辈。
浑然不知道自己要被别人所害的蒋欣开始着手准备着皖口的防御。蒋欣知道司马懿已经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再来的。皖口属于要地,刘军必须拿下。蒋欣相信刘军不会放过皖口,司马懿既然出兵了一次,那么就会有第二次。司马懿可以耗得起,东吴这边可是耗不起啊。不多做一些准备,蒋欣没有一点点的安全感。
而且不远处的张辽都不知道搞什么,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这使得蒋欣心中很是担忧。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的确,张辽和郭嘉的确是有阴谋的。
“奉孝先生,听闻司马仲达刚才带领水军向皖口奔去,为何我等却是按兵不动?”张辽询问郭嘉道。
郭嘉故作神秘地说道:“呵呵,司马懿这小子肯定会有第二次的,咱们等会再杀出去,好好地吓一下皖口的东吴鼠辈。”
吓一下?
是的,郭嘉就是想要虚张声势,让皖口的东吴守军紧张。
张辽都快无语了,这些智者的脑子究竟是想着什么的啊。
“文远将军,吾让你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么?”郭嘉询问道。
为了执行曹操安排的任务,郭嘉来到了张辽的身边,之后郭嘉让张辽做了一些准备。
张辽肯定地答复:“先生放心!末将已经安排下去,已经准备完毕,就等先生一声令下。”
郭嘉微笑地说道:“很好!让将士们准备一下,待会要好好忙一下了。”
张辽拱手一礼,下去安排了。
果真被蒋欣和郭嘉给算到了,司马懿本来带着水军撤退了,可这一会又杀了回来。
还没有进入鄱阳湖的陈武气得半死,于是带着水军再次折回。
司马懿饶有兴趣地看着远处的东吴水军,淡淡地说道:“向皖口靠近,东吴水军一来,且战且退!”
又是之前的套路。
皖口的蒋欣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真的是好的不灵坏的灵了。
更加让蒋欣无语的是,张辽带着大批刘军从陆地上杀向了皖口。
整个皖口的东吴守军瞬间紧张了起来。
但是张辽却是在距离皖口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不停地在皖口外叫骂,让蒋欣出来送死。
蒋欣有点明白刘军的用意了,他们就是要牵制蒋欣,让蒋欣不能轻易离开皖口,这样的话,司马懿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和陈武他们进行对战了。
无论是东吴使君还是皖口的东吴军,都认为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司马懿又一次退兵了,还是且战且退的作风。而司马懿一走,张辽也不在皖口之外叫骂了,果断地撤走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啊?”皖口的蒋欣和江面上的陈武都发出了巨大的疑问。
所有的东吴水军都是一头雾水。
“将军,末将明白了!张辽是想不停地骚扰咱们,以乱我军阵脚,让咱们军心涣散!”吕范来到蒋欣面前说道。
蒋欣觉得非常有可能,于是夸赞之前被自己呵斥的吕范,说道:“吕将军高见!”
同时陈武也明白了司马懿的用意,就是要慢慢拖死自己,好让自己白费兵力和体力。明知道是圈套,可陈武也不敢大意,所以他把水军停留在长江上,以防司马懿又一次再来。
就算蒋欣和陈武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却阻止。主动权是掌握在刘军手上,他们要是疏忽大意了,那真的就玩完了。
可以说,接下来还会有第三波的。
这是东吴所有人都会这样想的。
可是过了一个多时辰,无论是张辽和司马懿都没有再次出现。
蒋欣和陈武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张辽和司马懿不会再出现了?
当两人将要放弃的时候,张辽从陆地上出现了,而司马懿的船影也出现在了江面上。
蒋欣和陈武不约而同地骂了一句脏话,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可能的攻击。
但这次一次,张辽带领大军出现没有多久,就又离开了蒋欣的视线之中。蒋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同样有相同情况的,也有司马懿的水军,他们也后撤了。
陈武是一脸的懵逼,心想司马懿是在耍他玩了吧。
天色慢慢黑了下来,此时无论是东吴水军还是皖口的守军都是饥肠辘辘。他们都坚持了快大半天的时间,肚子都快饿坏了。
“将军,咱们还是先埋锅做饭吧。将士们都快饿坏了。”吕范在蒋欣身边建议道。
蒋欣也知道将士们腹中饥饿,但是在东吴军做饭的时候,刘军又杀来了,那该怎么办啊。
不过很快的,蒋欣就让将士们做饭了。
因为蒋欣看到张辽营地的上空冒出了不少的炊烟。很显然,刘军是在埋锅做饭了。
忙了一天,谁都想好好地吃上一顿。蒋欣也不例外。
蒋欣还是很会做人的,他让士兵多做了一些,给江面上陈武他们送去。陈武倒是坚决,他不敢赌司马懿会不会再来,所以战船一直都没有回鄱阳,一直守卫着皖口。
这个恩情,蒋欣不得不放在心上。总不能让自己的战友饿着肚子给自己做防备吧。几艘小船为陈武他们运来了珍贵的干粮。
得知这是蒋欣安排的,陈武心中一阵温暖,心想:真是战友情深啊,能够想到这一点,不枉吾为了他们大费周章。
陈武美滋滋地收下了蒋欣的好意,同时向送来食物的士兵转告蒋欣,就说他陈武多谢了。
蒋欣最后也收到了这个回应,脸上为之一笑。
都是为了主公和东吴,没有必要这样的。
即便是隔着长江,蒋欣和陈武都能够感受一股浓浓的战友之情。
夜色慢慢暗下来。
无论是蒋欣和陈武都没有放松警惕,他们很担心刘军会有所动作,命令士兵们一定要打起十分的精神,绝对不能被刘军有机可趁。
在张辽的军营之中,张辽让士兵们在营地中摆放大量的稻草人,留下一支部队在巡逻,以此来迷惑他人。而张辽和郭嘉则是带着所有的刘军士兵,悄悄地分批离开了这里。
张辽和郭嘉去哪里了?
他们现在就在距离皖口有十里之地的一处江边上。从江夏到皖口,要么是悬崖峭壁,要么就是暗礁甚多的危险地带,根本无法停靠船只。
郭嘉之前让张辽准备了好多艘小船,而且派人悄悄地和司马懿联系。
而现在就是计策开始的时刻了。
张辽让士兵一个接着一个上了小船,总数有四十多艘小船,一次可以运送五百人左右的。而剩下的士兵就等小船回来之后再上。
司马懿派出了好几辆运兵船,偷偷地来到了距离张辽他们不远处的江面上。
这就是为何在白天的时候,司马懿和张辽会不断地来回出现的原因了。就是要让蒋欣和陈武两人都以为刘军在骚扰他们,使得全神贯注在防备上,完全忽略了张辽会借用司马懿的战船偷偷地渡过长江。
郭嘉和张辽率先登上了小船。江面下暗流涌动,也不知道有什么危险。张辽作为主将,觉得自己要先去为部下排除危险。张辽是主将,责无旁贷,而郭嘉要率先登船,那是因为郭嘉不怕死。嗯,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郭嘉想要装逼而已。
四十多艘小船,撑着船桨,慢慢地来到了司马懿准备好的运兵船。
“文远将军,好久不见啊!”司马懿见到张辽,马上上去问好了,完全忽略了被张辽挡在身后的郭嘉。
以郭嘉那个小身板,站在张辽身后,不仔细看还真的没办法看到。
张辽拱手对司马懿说道:“司马大人,好久不见。”
司马懿看着不少的士兵登上运兵船,脸上挂着微笑,说道:“将军真是一代智将,连在下都没有想到将军会知道在下是在威慑东吴狗贼,趁机和在下联系,麻痹东吴鼠辈,趁着夜色过江!”
之前张辽派人和司马懿联系,可没有提到郭嘉,而司马懿也不知道郭嘉是在张辽身边,也不知道这是郭嘉的谋划。
“大人过誉了!其实这并不是末将所为,而是奉孝先生的谋划。末将是听从奉孝先生的安排而已。”不是自己的功劳,张辽是不会无耻到认下来的。
司马懿一听说是郭嘉,脸色顿时一惊,询问道:“郭….奉孝先生在哪里啊?”
要说世上有人让司马懿忌惮的话,郭嘉算是一个!
郭嘉是忍无可忍啊,自己就站在一边,司马懿眼睛瞎了啊,这么久都没发现!
“咳!”郭嘉咳嗽了一声,故作高深地说道:“仲达是在寻吾么?”
司马懿顺着声音看了过去,才发现郭嘉就站在张辽的身后,心想自己算是把郭嘉给得罪了!这该死的张辽,为何把郭嘉给挡住了啊。
张辽知道的话啊,一定会大呼冤枉的,他也没有想到司马懿会看不到郭嘉啊。
要说什么人不可以得罪。郭嘉算是一个。
“在下司马仲达,见过先生!”在郭嘉的面前,司马懿的姿态放得很低。“先生大才,在下佩服不已。”
郭嘉的脸色稍微好了一点,谦虚地说道:“不必多礼。也辛苦仲达了。”
司马懿对郭嘉询问道:“先生,不知接下来要如何?”
“不急!”郭嘉轻轻地摇着头,装着逼。
司马懿有点尴尬,看来郭嘉是真的生气了。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曹操的套路太多了
司马懿一阵尴尬,只能站在一边,等着。
不多时,司马懿带过来的几艘运兵船就装满了。当然也只能装下三千刘军士兵而已,还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兵马没有上船。
这事情不用着急,还有些时间可以操作的。
于是司马懿和郭嘉、张辽就驱使着运兵船前往柴桑。
一路颠簸,运兵船终于到了柴桑。张辽所部兵马下船之后,张辽又上了运兵船,再次回去到原来的地方把剩余的将士们都给运回来。而司马懿则是派出一支水军前去护卫,免得东吴狗贼发现了,导致张辽他们遭遇攻击。
如今,司马懿和郭嘉就能够单独地聊上一聊了。
“先生,在下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解惑!”司马懿很是谦虚地问道。
郭嘉扬了一下眉毛,从袖口中拿出一个牛皮袋,解开封口,喝了一口之后,说道:“说吧!有什么事情不懂的,你尽管问。”
郭嘉就是这么洒脱的一个人。
难听点就是放荡。
司马懿听说过郭嘉的为人,这人要是正经起来那才是奇怪了,于是老老实实地说道:“不知太尉是如何劝住陛下停止御驾亲征的?”
“哦?你早就知道主公代替陛下主持大局?”郭嘉饶有兴致地说道。
司马懿老实地说道:“本来不知。但前段时间从寿春下达过来的军令中,有一股淡淡的酒味。可见写这份军令之人好酒,甚至饮酒的时候书写。我等猜到是先生所写。”
“这又如何能够证明是陛下不在军中?吾的名字早就在出征名单之中了。”郭嘉轻笑道。
司马懿正色道:“先生取笑了。先生素来好酒,天下共知。然先生可敢在陛下面前,喝着酒书写军令?”
郭嘉沉默了,的确,没有一个人敢在刘玉面前放肆。
“所以在下推断,能够准许先生一边喝酒一边写军令的人,只有曹太尉!不知在下此言可否?”司马懿说完之后有点小得意。
郭嘉轻轻点头,说道:“仲达聪慧,也难怪陛下当年拍典将军将你请回来啊。”
在“请”字上,郭嘉用了重重的语气,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司马懿脸色一囧,他以前装疯卖傻的事情,看来是被郭嘉给知道了。
郭嘉不动声色地看了司马懿一眼,让你小子嚣张!
“在孙策称公之后,陛下龙颜大怒。主公为了整个大汉着想,拼着被陛下责骂的危险而进言。至于主公怎么劝说陛下,这个吾就不知道。吾只知道陛下答应了主公。并且和主公设计了一波押入大牢的好戏。”郭嘉简单地回答了司马懿的问题。
司马懿明白曹操用整个大汉的利益来劝说刘玉。刘玉乃是皇帝,要是发生了什么意外,那整个大汉就危险了。所以司马懿猜测曹操一定是在和刘玉据理力争了很久才说服了。可以说,整个灭亡东吴的行动与计划,全部都是曹操谋划的。
司马懿现在对于曹操算是服了,果然是能够和当今神武皇帝对抗的英雄啊。连他们这些智者也是后知后觉发现刘玉不在的。更别提现在混乱成一锅粥的东吴了。那帮人现在还不知道刘玉不在军中呢。
对于整个大局,司马懿现在都看不透曹操究竟在谋划着什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