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弃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双木道人
杀了对方大将,那可是大大鼓舞整个东吴的士气。
然而这样的好事,只能留在想象中了。
蒋欣能够给吕范好脸色就奇怪了。
吕范低着头,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算是白费了。蒋欣是东吴数得上号的武将,战后定然会上报给上峰的,吕范觉得自己要想保住现在这个职位,就需要好好地讨好一下蒋欣。
这就要看蒋欣吃不吃这一套了。
蒋欣的五千兵马进入了皖口,无论怎么样,皖口现在算是保住了。进入皖口之后,蒋欣看到了守军的士兵,一个个如同丧家之犬一般。蒋欣算是能够理解吕范为何不追击的原因了。像这样被打怕的士兵,出去追击的成功率很低。
蒋欣二话不说就登上了最高处,看向了远方。他发现张辽在距离皖口五里地驻扎,完全没有放弃攻打皖口的打算。
“敌军人数众多,皖口迟早要丢,要如何是好?”蒋欣内心不断地盘算着。
东吴的援军进入皖口,张辽只能退守,然后驻扎起来。
“可恶的东吴!可恶的蒋欣!”张辽坐下来之后,久久无法平息自己的怒火。
一边是煮熟的鸭子飞了,皖口没有拿下来。另一边是张辽从寿春出战,一路上势如破竹,没有多少的伤亡,偏偏在皖口这里损失了那么多的兵力。经过盘算,蒋欣的一两波弩箭,居然杀掉了张辽整整一千多的士兵。张辽想想就觉得心疼。
沙城征战,难免有死伤。要是正面对战,或者攻城战,张辽倒是不会心疼那么多。现在连对方一个毫毛都没有伤到就被对方给干了一千多一点的人马,张辽心中很不舒服。
“传本将军令,修筑投石机,严防皖口敌军偷袭!”张辽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皖口不是有水军支援么?那张辽就把皖口用投石机砸了个稀巴烂,看东吴的水军还敢不敢继续留在江边。
张辽的对策很有用,大家都是用远攻的,就看谁的射程比较远。皖口完整与否,对于刘军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东吴却是很重要,那是一个关键的据点。
“可有曹子孝将军的消息?”张辽对自己的亲兵询问道。“”
亲兵立刻回应道:“回主公,我等暂时未收到曹将军的任何情报。”
“嗯?太尉让曹将军带领三万兵马前来,为何迟迟未有动静?难道有什么变故不成?”张辽很是疑惑。
“报!”一个士兵冲进了张辽的军帐,跪在地上说道:“禀报将军,曹子孝将军已经进入庐江城,派来使者询问战况!使者已经到了帐外等候。”
“好!快快有请!”张辽有点高兴,曹仁的兵马到了庐江,要是前来支援他,皖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很快一个穿着普通士兵的身影走了进来。
张辽一开始还不在意,可看清楚对方的样貌之后,顿时站了起来。
对方却轻轻地摇头,让张辽莫要惊讶。
“你们都出去吧!任何人都不得靠近军帐三丈之内,违令者斩!”张辽下达了一个很严肃的命令。
军帐中所有人都走出去,完全按照张辽的命令办事。
张辽走到来者身前,恭敬地说道:“郭祭酒怎么来了?怎么这副打扮啊?”
来者居然是郭嘉!
“在下来此,当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事情了。穿成这样,当然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吾的到来。”郭嘉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坐在了一边。
郭嘉今日奉了曹操的命令,悄悄地跟随在曹仁的军中,到了庐江城后又乔装打扮一番,来到张辽这里。而如此颇费周章,无非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可见所图甚大!
张辽见状也是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郭嘉拿出一份军令,递给了张辽,而后说道:“此乃太尉大人之军令,请将军过目。”
张辽恭敬地接过来,而后看了几眼,神情变得十分震惊。
“郭大人,太尉大人真是看得起末将啊。这个计策很是冒险。”张辽有点感慨地说道。
郭嘉点点头,说道:“是极!太尉觉得这个计策让文远将军去办是最合适的。不过就是看文远将军有没有胆子这么干了!?看样子,将军有点畏惧了!”
郭嘉用了一招激将法。
张辽双目圆瞪,直接站了起来,说道:“末将会没有胆子?既然太尉大人看得起末将,末将义无反顾!”
“好!在下就知道文远你绝对有胆子做这件事情。不过你放心,在下会和你一起前往的。为你出谋划策!”郭嘉说出了一句让张辽震惊的话。
张辽嘴巴都张大了,说道:“郭大人,你也要去?”
“那是当然!否则在下为何穿成这个样子。”郭嘉摊开了双手说道。“你也不用太担心,这是太尉安排的,在下也是奉命行事。”
有郭嘉参与,这个计策的执行倒是有了更多的把握,张辽随即就答应,说道:“既然是太尉安排,末将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
见张辽答应,郭嘉也露出了笑容。曹操专门给张辽布置了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危险性很大,但成功的话,那收获是巨大的。
“在下有一个要求,不知道将军可否满足?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而已。”郭嘉的笑容有点坏坏的,他开始要做一点私人的事情了。
张辽不知所以然,于是说道:“郭大人有什么要求大可直说,末将尽量满足。”
有张辽这句话,郭嘉就满意了,随口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在下向来喜欢喝点小酒,这军中禁酒之事,在下能不能是一个例外啊?要是为难,就不用了。”
郭嘉是一个酒虫,好不容易从曹操身边出来,这酒瘾当然是要每天都得到解决的。
张辽听完之后就呆了,好在郭嘉说要是为难就算了,于是说道:“军法深严,是不容许任何人…..”
张辽的话还没有说完,郭嘉立马就插嘴道:“文远将军,你刚才可是说尽量满足的,在下就这么一点点的要求,难道就不能满足么?”
郭嘉可不会给张辽说出完整话来,这样一来,他喝酒的意愿不就完蛋了么?
“这个?末将以为….”张辽实在是无语啊,他实在是为难啊。
军法是针对每个人的,一旦郭嘉有了例外,张辽就无法服众了。将士们也会有意见的。
见张辽真的为难了,郭嘉随即说道:“在下保证不在士兵面前喝酒,这可以了吧?难道就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文远将军都满足不了?”
张辽想了想,这样也是一个权宜之计,盘算之后,说道:“那好吧。郭大人绝对不能够在士兵面前喝酒,否则末将只能按照军法处置了。”
丑话说在前头,张辽也不想自己太过难办,该对不住郭嘉的时候,他还是会去做的。
“哈哈!在下相信与文远相处,一定很愉快的!”郭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心情不知道多美了。
张辽只能苦笑了,他都怀疑自己这个决定,日后会不会让他后悔呢?
张辽会不会后悔,郭嘉不知道,反正他都已经得到他想要的了。
以前曹操总是管着郭嘉喝酒,这一次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去,那还不好好地喝个痛快啊。
当然了,郭嘉相信自己肯定不会因为喝酒而误事的,这点自控力,他还是有的。
说完话之后,郭嘉就拿起一个小葫芦,打开之后,就美滋滋地喝了起来。
是个人都知道这葫芦里面是酒了。
张辽真的开眼了,郭嘉真是不客气,刚说完可以喝酒,就当着他的面喝起来了。
“文远要不要来点?”郭嘉询问道。
“不用!”张辽谢绝了。
“真的不用啊?那就算了。这可是寿春城最好的酒,那在下只能自己享用了。”郭嘉美滋滋地喝了起来。
张辽非常无语地看着郭嘉,看来郭嘉真的是一个酒鬼。
“啊!真香!好酒啊!”郭嘉赞叹道。
张辽咽了一口口水,他也是好酒之人,别人喝着,他没得喝,真是难受。张辽心想:难怪人人都说郭嘉是浪子,这人真的没一点正经的,当着别人的面喝酒,还喝得那么香,真的很过分,好不好!
“来人!”张辽实在是忍受不了,对着账外叫道。
一个亲兵走了进来,拱手问道:“将军有何吩咐?”
见到有外人进来,郭嘉就把自己的小葫芦给藏了起来。答应了张辽的事情,郭嘉还是可以做到的。
“给这位先生安排一个军帐,另外安排两个机灵一点的侍候着。”张辽安排道。
“是!”亲兵立马领命,随即对郭嘉说道:“先生请!”
“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郭嘉微笑地对张辽拱手,而后大步跟着亲兵走了出去。
四下无人之后,张辽重新看了一下曹操给他的军令,脸色变得很坚毅。
“如果真的可以成功,那吾就是灭亡东吴的第一人了!”张辽心中激荡不已。
张辽也有一个雄壮的野心,他也想成为神武朝廷武将中的第一人。当然张辽有自知之明,在武艺上,无法和现在的第一人吕布相比。甚至连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可能都无法完全取胜。但若是在战功上,张辽就想要靠着自己的能力去拼上一把。
“不管怎么样,这次算是拼了!”张辽给自己鼓舞道。
而郭嘉被安排到了一个军帐,并且还真的有两个士兵侍候他。
郭嘉就让他们在外面守候,没有他的命令不得进来。
走了一路的郭嘉找了个地方躺下,拿出怀中的小葫芦,美滋滋地喝了一口酒。
“东吴,孙策,周瑜?鲁肃、陆逊?称公建国?一个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吾郭奉孝到要看看,你们究竟有多少实力可以和朝廷对抗!”郭嘉脸上很是不屑。
在郭嘉看来,东吴最好的结局就是果断地归顺朝廷,投入到当今陛下的怀抱之中。这样的话,孙策可以保证自己一家的荣华富贵,子孙后代享用不尽。像周瑜、鲁肃、陆逊等人也可以受到陛下的重用。可惜东吴这些混账东西实在是太过自大了,自大到连郭嘉都看不下了。
要知道强大如曹操,有着郭嘉和荀彧等顶级谋士,曹仁等大将的存在,拥有刘协这样的王牌,也有可以和刘军对抗的骑兵,兵力雄厚,到最后还是归顺了朝廷。
东吴算什么,一个仗着有地利的势力,屡次冒犯朝廷天威,朝廷一时间腾不出手来才会使其嚣张起来。哪怕孙策趁着朝廷虚弱之际称公,完全不给朝廷任何的余地,当今陛下也是一点犹豫都没有,直接就出兵了。
郭嘉现在都觉得刘玉在这次的作法,非常符合他的口味。为了欺骗东吴,昭告天下御驾亲征,自己又不来,把事情交给曹操。为了让曹操可以方便行事,连斩蛇剑都给赐下来了,也不怕曹操居心不良。如此不要脸,也敢用人,郭嘉是非常的欣赏。
“如果当初我效忠的是陛下,那会是怎么样呢?”郭嘉不由得多了一份猜想。
实际上当年郭嘉还在袁绍麾下做事的时候,刘玉还是一个十分弱势的皇子。对于汉室,郭嘉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偏偏就是这样的内心印象,使得郭嘉做出了另外的选择。
不过现在也好,郭嘉同样也是在刘玉麾下做事的。
“这酒还是没有洛冰泉好喝!”喝完了葫芦里面的酒,郭嘉开始嫌弃了。
就像后世一些单身狗一样,对着电脑某些进口动作视频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之后,就会开始嫌弃了。
过足了酒瘾之后,郭嘉闭上眼睛睡了过去,他要养足精神,接下来的日子里,可能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老将到来不服老
张辽这边已经被曹操派来了郭嘉,安排了一个任务给他。
东吴这边估计都不知道会有这么一个变化。
而在濡须口这边,于诠则是成功挡住了徐晃的进攻。
为了给自己的弟弟报仇,于诠算是用了吃奶的力气去和徐晃在濡须口相互攻防。
在濡须口的兵力能够保证港口不被徐晃攻下,却不能主动出击和徐晃决战。
之前,于诠的弟弟于轩就胆子很大,出城和徐晃决战,最终成为了徐晃的斧下亡魂,狠狠地打击了东吴军队的士气。
于诠再有恨意,也不能拿整个部队来冒险。更何况,出城决战就是死路一条,于诠还想多活几年。至于亲弟弟的死,于诠只能放在心中了。
战事还在濡须口进行着,徐晃又一次发动了对濡须口的进攻。
“顶住!援军很快就来了!不能让刘军攻进来!”于诠不断地走动,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鼓舞士气。
东吴的士兵在于诠的鼓舞下,奋力抵抗着刘军的进攻。于诠为了提高将士们的抵抗之心,许下了很多承诺。当然,东吴的士兵们也明白,于诠说的承诺有多少水分是清楚的,但他们也知道一旦濡须口给刘军攻下,他们就是俘虏,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徐晃则是十分冷静地看着自己的部队进攻濡须口。
“濡须口的守将叫于诠?”徐晃对自己的亲兵问道。
亲兵马上拿出一份情报,说道:“回将军,的确如此。之前被将军斩杀的武将,是于诠的弟弟。”
“那个废物是这个守将的弟弟?同一个妈生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啊。”徐晃不由得感慨了起来。
之前那个有胆子出来和徐晃决战的于轩,身材很是雄壮,架势摆得勇猛无比,徐晃一开始是很重视的,使用了全力,谁知道是一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徐晃轻松就解决了对方。速度之快,连徐晃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虽然于轩报了自己的大名,可是徐晃到现在都不记得被杀的于轩叫什么名字了。
快速干掉对方一个武将,刘军的士气提升了一个档次,更加迅猛地进攻了起来。
而徐晃倒是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十分谨慎地开展对濡须口的进攻。徐晃相信东吴方面莽撞的武将不会那么多的,对方可能会利用刘军士气大涨导致轻敌而算计他们。
徐晃谨慎地行事,让准备算计他的于诠仿佛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于诠是不想出城决战,但他可是准备很多攻城器械来对付徐晃。徐晃却是先用羽箭加火攻把于诠的器械给摧毁了,再用步兵和弓箭手,一点点地和濡须口的东吴军消耗。
于诠不得不忙于应对。
徐晃刚才还想到用劝降来拿下濡须口。毕竟镇守濡须口的于诠能够挡住徐晃那么久,徐晃也起了爱才之心,想拉他入伙,一起为朝廷效力。
可是看到旗号是一个“于”字和得知于诠姓名之后,徐晃就多问了一句。
结果就是徐晃就放弃劝降了。
自己都把人家的亲弟弟给宰了,虽然各为其主,但终究是仇人啊。想要于诠投降,那是非常的困难。就算于诠投降归顺,徐晃也不敢冒险啊。天知道是不是诈降或者找机会替自己的弟弟报仇啊。
只不过徐晃对比了一下于诠和于轩,两人的性格一个是沉稳,一个是莽撞,两兄弟一人一个性格,真是诧异太大了。没有本事就敢出来和徐晃决战的于轩,不是莽撞是什么?
“可惜了!”放弃了劝降的徐晃失去了一个完美解决濡须口的办法,心中很是遗憾。
徐晃只能靠武力来解决濡须口了。
由于徐晃没有操之过急,看起来给足了濡须口喘息的时间,可也在关键时刻救了刘军士兵的性命。
“报!启禀将军,江面出现大量的船只,是东吴的水军!”一个斥候飞快地来到了徐晃的面前进行汇报。
徐晃抬头看向江面远方,果真发现有大量的东吴水军向他们杀过来。
曾几何时,孙策和曹操算是盟友,彼此之间有点了解。徐晃知道东吴水军之中有强弩这样的利器,杀伤力极强。
“敌军增援到来,速速后撤。”徐晃大声下令。
得到命令的刘军一点点的往后撤退,这一退就是两里地。
刘军的撤退让于诠松了一口气,刘军若是再坚持多一个时辰,那么濡须口就坚持不住了。同样的,刘军能够自主撤退,那就是意味着不是什么计谋,而是援军已经到了。
最终的结果应证了于诠的想法。
黄盖带着五千水军赶到了濡须口。濡须口的东吴士兵都松了一口气。有了援军,敌军退去,濡须口算是保住了,他们也可以松一口气,好好地休息一番了。
如果不是周瑜的铁索横江之策,或许黄盖早就到了濡须口。虽然是铁索横江,可是却也有路径可以通过。只是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黄盖很担心濡须口丢失,所以不停地命令战船加快速度。
这就可怜了那些撑桨的士兵们,差点就累死了。
好在横在江面上铁索一直存在,黄盖才稍微放心了一些。
一旦濡须口被攻占,刘军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摧毁铁索在江面的支点,到时候,就会有大面积的铁索掉进江水之中。
这样的情况没有出现,黄盖就明白濡须口还没有丢。
“末将于诠参见黄老将军!”于诠一身狼狈地出来迎接黄盖。
黄盖从战船上下来,看着一身都是灰尘的于诠和稳如泰山的濡须口,心中对于诠的能力表示了肯定。
黄盖在孙坚在的时候就是军中大将,当得于诠一句老将军称呼。黄盖满头白发,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很多的伤痕。那么大的岁数还在为东吴操劳,可见东吴的人才凋零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于将军不必多礼,情况如何?”黄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询问情况。
于诠拱手说道:“敌将乃是徐晃,末将只能死守,有老将军在,刘军立马望风而逃了。”
于诠说的是实话,也表示了自己对黄盖的尊敬。
黄盖听多了这些奉承话,警示道:“大敌当前,就不必如此说话了。嗯,老夫听闻你弟弟是你的副将,素来勇猛,不知何在?”
于轩的勇武在东吴的军中算是有点名头,打起仗来不要命,在扫荡贼寇的时候打出了威风。但是在东吴可以威风,遇到了刘军大将就只有死路一条。
黄盖知道东吴的人才越来越凋零,所以对于有点能力的年轻武将都比较上心,这次想要亲眼看看于轩,好好地点拨一下,为东吴的未来培养人才。
于诠心情一暗淡,强忍着悲痛,说道:“吾弟带领兵马与徐晃野战,被徐晃所杀!”
于诠算是比较委婉了,没有说自己的弟弟于轩被徐晃轻松斩杀在马下了。
黄盖一听,心中甚是可惜,感叹道:“苍天不公啊!汝也不要太过悲伤,总有一天,吾等一定会报仇雪恨的。”
白白损失了一个人才,黄盖能不可惜么?
于诠很感激黄盖的宽慰,也听进去了黄盖的劝说,随后醒悟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隆重地邀请黄盖进入濡须口。
进入濡须口之后,黄盖就开始和于诠进行了一对一的商议。
“于将军,你我加起来有一万多余的兵马,据情报得知,徐晃就只有八千兵力,经过攻防,现在兵力肯定少于七千,若是我军主动攻击徐晃,你觉得胜算如何?”黄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直留在濡须口防守,对于东吴来说只能是被动挨打,久而久之,士气就大大的降低。
黄盖可不想打这样的窝囊仗。
于诠老实地说道:“徐晃为首的刘军兵力虽然不多,然而无论在士气和战斗力上,都比我军要强很多。而且完全看不出是有疲倦的迹象。我军兵力雄厚,主动进攻徐晃不是不可,但末将发现徐晃麾下有不下一千之数的骑兵,我等没有与其对抗的骑兵,很有可能被其冲散阵型,导致大败。”
于诠说到了最关键的一点。打仗不是仗着人多就行。刘军人数虽少,但后勤足,士气旺盛,还有在陆地上几乎碾压一切的骑兵。骑兵一直都是东吴的弱项。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黄盖点点头,认可了于诠的说法,同时说道:“徐晃的名头,老夫也听说过,为人冷静,但却有一个弱点,受不起激将法。这一点,就是咱们胜利之机!若是老夫前去挑战,你说徐晃会不会出战啊?”
“老将军,万万不可啊!徐晃刚猛无比,吾之亲弟也葬身他手,要是有个好歹,末将承受不起啊。”于诠的情商低暴露出来了,变相说黄盖老了。
黄盖心中黯然神伤,自己要是年轻个十岁,也不用被一个小小的武将如此说了。
年纪大也是事实,黄盖倒是没有怪罪于诠,更是微笑地说道:“老夫这一把年纪了,也不怕什么生死。反倒是可以用此来刺激徐晃,咱们在设计把徐晃给宰了!”
“老将军真有办法?”于诠发现黄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里有点希翼,毕竟他的弟弟给杀了,他也想报仇雪恨。
“来!你我如此这般,这般如此!”黄盖在于诠的耳边把自己的计策说了出来。
于诠听得直点头,对于黄盖的计策表示了认同,随后说道:“老将军,此计甚好!末将愿听老将军差遣。”
“很好!”黄盖欣慰不已,接着说道:“于将军,老夫希望你每次称呼老夫的时候,不要加最前面的那个字。”
“末将知罪!”于诠尴尬了,自己倒是忘记了这一点,老将军前,老将军后,不是在讽刺黄盖老了么?还好,黄盖不是很在意。
黄盖当然在意了,人是不服老的,“老将军”这三个字,黄盖听得很不舒服啊。
黄盖在谋算着对付徐晃的时候,徐晃这边也是在观望着濡须口的动静。
“来者是东吴老将黄盖!此人倒是有点难对付。”徐晃观察了一阵之后,心中有了一个大概。
1...608609610611612...7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