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弃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双木道人
而在这个时候,有士兵在鲁肃的耳边说了句话,鲁肃的脸色很是阴沉!
看孙权不说话,鲁肃更是走上前去,语气冰冷地说道:“侯爷,请问你来此之前在房间烧掉的书信,究竟是什么书信呢?麻烦侯爷您解释一下!”
n.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倒霉催的孙权
炸锅了!
鲁肃的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给吸引了起来。
这里面有着好多种含义啊。
首先,孙权在来这里之前烧掉了书信,还偏偏就是潘璋要进去搜查的时候烧掉的。那岂不是说那些书信是不能够让潘璋搜查到,外人知道的东西么?如此一来,孙权就是心里有鬼才会这么做的。
另外的就是,鲁肃刚才听到一个士兵说了几句话就这样质问孙权,也就是说他可以肯定孙权做了这样的事情。孙权做这种事情一定是不想让人知道的。鲁肃这边的人为何能够知道,那就显而易见的了。鲁肃在孙权那里安插了人手啊。
孙权终于明白了自己家中有奸细了,内心是气得想要爆炸了。他真的万万没有想到鲁肃居然那么大胆,在自己的家中安插奸细,那不就是说鲁肃对自己完全不相信了。
其实孙权是冤枉鲁肃了。
鲁肃之前在孙策这边,官职不大不小,负责的也不是情报这边的工作。在孙权家中安插奸细,是周瑜的干的事情。不单单是孙权,还有其他人家中都有周瑜安排的奸细在里面。除了孙权、孙翊等孙策的家人,周瑜没有告诉孙策之外,其他人都是向孙策汇报过的。
而鲁肃上位之后,周瑜就慢慢地将自己手中掌管的相关情报交给了鲁肃。
如今周瑜昏迷不醒,鲁肃自然成为情报组织的头头了。
“敢问鲁大人,你需要本侯给你什么解释!”孙权的语气已经展现了他的不高兴。
孙权为自己家中与奸细的事情而不高兴。
鲁肃很是冷静,他知道现在的情况,孙权是打死都不会承认任何的事情,于是说道:“侯爷的话就是解释,在下明白了。”
鲁肃多聪明的一个人,他立刻把孙权变成了被动局面。无论孙权说什么,我都当成是你的解释。解释就是掩饰。
孙权被鲁肃这个语气给弄得很是郁闷,鲁肃这是吃定他了。
张昭和张纮倒是忽略了孙权家中被安插奸细这样大的事情,毕竟他们现在的关注点在于孙权是不是真的是配合神武朝廷把孙策和周瑜给害了。
“侯爷,您这边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么?”张纮语气看来很柔和,却隐隐有强硬之色。
其他人都是盯着孙权。特别是那些武将,一个个都是气愤不已。武将们现在终于想明白了,原来鲁肃他们怀疑孙权是谋害自己哥哥的奸细。
若是真的这样,这些武将不介意和孙权拼命的。毕竟孙策和孙权之间,他们都是忠于孙策的。
孙权若是可以证明自己清白的话,早就说了。
本来孙权是想要说实话的。但是他之前的所作所为把他想要说出来的解释全部瓦解。
既然黄可半夜潜伏进侯府逼迫孙权配合,那孙权为何得到安全之后,又没有第一时间追杀呢?还为何要烧掉那些什么书信来掩人耳目?不就是孙权本身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才会有这样心中有鬼的举动!
“诸公,今日之事,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是神武朝廷的奸计。吾是百口莫辩!”孙权说了句实话。
的确,孙权现在是什么话都说不清楚。
但是这并不足以让其他人满意。
要是真的没有干,你孙权为何不说个清楚呢?
如果孙权不是孙策的亲弟弟,或许张昭他们立马就将孙权给拉下大狱了。
“诸位,在下以为武昌侯暂代大权之事,还需再议!”鲁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没错,现在孙权无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那么鲁肃就不能够让孙权暂代权位,这样会使得局势更加麻烦。
孙权心里有了决断,在这件事情上,他不能怪鲁肃他们,要怪就怪刘玉对他的算计。
孙策和周瑜同时被刺杀,而又有一封要命的证据来证明孙权是奸细。聪明人一眼就看出其中有问题。但是谁也无法保证这是刘玉的算计。要是孙权真的是这样的人,那后果就非常的严重了。
“此言大善!”张昭和张纮也同意了鲁肃的提议。
“那么侯爷,还请您先回侯府。”张昭恭敬地对孙权说道。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孙权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
孙权对吕蒙使了一个眼色,准备带着他一同离开的时候,鲁肃在甘宁耳边说了一些话,甘宁就站在了孙权的身前。
“侯爷,还是末将送你回去吧。”甘宁笑呵呵地说道。
说得好听是送,说难听点就是看押了。
孙权心中大怒,他什么时候遇到过这样的待遇。
吕蒙大怒道:“甘兴霸你什么意思!?”
“侯爷息怒!”鲁肃立马就站出来,说道:“这不是刺客逃脱了么?为了预防万一,免得被刺客有机可趁,侯爷身边必须要有人防卫着。甘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保护侯爷是绰绰有余。”
这个借口很充分,名义上是保护孙权,实际上就是要监视和看管孙权。
张昭也出来说道:“侯爷,如今情况比较敏感。为了侯爷的安全起见,侯爷还是不要外出的好。”
现在张昭都把话给说清楚了,就是想要软禁孙权。
孙权心中哪怕有滔天的怒火,此时也要隐忍下去。暴起是对孙权没有任何的好处。
“多谢诸位的考虑。本侯会好好地呆在自己的府邸!”孙权当然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就这样,在甘宁的看押下,孙权和吕蒙给送出了孙策的府邸。
孙权的事情暂且告一段落。然而后续的麻烦事还没有解决完。东吴必须要立刻决定一个主事人出来。否则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最好的结果就是孙策可以苏醒过来。只是谁也无法确定孙策究竟能不能醒过来。
“主母!我等本来想要保护大公子,然出现这样的变数。只能让大公子以年幼之身,暂代主公之位。”张昭和张纮来到大乔的身前说道。
孙权身上不干净,孙翊又是暴躁之人,现在只能让孙绍来承担这个责任了。
无论从什么方面上讲,孙绍继承孙策的位置,是最符合的规矩的。
只是当前的情况对东吴而言,选择孙绍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现在东吴的臣子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大乔擦干了自己的眼泪,说道:“一切均由诸公决定吧。”
一个妇道人家,根本作不了什么决断。大乔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夫君能够康复过来。
其实让孙绍暂代孙策之权也有好处。孙绍年纪小,能力不足,但他不会胡乱行事,对于臣子们来说,可以放开手脚来施展才华。而且一旦孙策有个万一,孙绍立马就成为东吴之主,少了很多麻烦。
唯一要担忧的就是刘玉那边会不会对孙绍下手了。
“诸公需要商议大事,我一个妇道人家也该在此久留。绍儿,你留在这里。”大乔知道自己是时候离开了。
对于大乔的选择,在场的东吴臣子都很佩服。这才是母仪天下的存在。
孙绍有点不舍,但他知道自己现在不是撒娇的时候,扛起责任才是他的首要任务。
接下来,东吴的臣子们在孙绍的面前提出了好几个建议。
一个是加强防御,以防止神武朝廷的袭击。
二是大力搜查境内可疑之人,把逃走的刺客给抓起来,查出真相。
三是搜寻名医,为孙策和周瑜治病。
四是东吴的臣子们立刻就推举出文臣的首脑和军方的首脑。文臣这边一直都是张昭为首、张纮为副。东吴二张的地位没有变动。而军方这边就比较敏感。军中武将一直都是以孙策为核心,周瑜为智囊。现在两大主心骨都昏迷,这打击有点大。
在前三个,孙绍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在第四个提议之中,孙绍就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诸位,吾以为鲁子敬、陆伯言,可当军方之首脑。”
一句话,让所有东吴的臣子都震惊了。他们本来也是想要推举鲁肃和陆逊的。毕竟他们二人一个在军中威望不俗,一个年轻且有智谋。两人联合起来,绝对可以保证东吴军队的稳定。谁也没有想到这是年幼的孙绍说出来的话。
鲁肃和陆逊都被孙绍的话给震惊到了。其他人也是一样。
众人陷入沉默,孙绍还以为自己没有说出理由,于是说道:“吾曾经听父亲和周叔叔提过,鲁子敬刚猛雄壮、沉稳内敛,陆伯言足智多谋、慧眼独到,是我吴国不可多得的人才。故而吾以为两人最为合适。”
孙绍口中的周叔叔,就是周瑜了。
众人均心服口服。孙策和周瑜都看好鲁肃和陆逊,那别的话就不用多说了,立马就赞成了孙绍的提议。
鲁肃和陆逊内心激动不已,他们二人这才知道孙策和周瑜对自己是多么的信任,时不时在孙绍面前提过,这是绝对的信任啊。孩童口直心快,说的话不会是假的。鲁肃和陆逊发誓自己要为东吴付出一生。
决定好鲁肃和陆逊为军方的正副人物之后,接下来就可以立刻展开对神武朝廷的防御了。
然而无论是孙绍也好,东吴的臣子也罢,他们都希望孙策和周瑜可以苏醒过来。因为神武朝廷这个庞然大物,不是在场这些人可以比拟的。
在商议了很多布置之后,鲁肃和陆逊离开了孙策的府邸。
两人并肩而行。
“子敬,吾以为侯爷是被冤枉的。”陆逊之前一直不出声,等到只有鲁肃一人的时候才说出来。
鲁肃看了陆逊一眼,而后沉着地说道:“吾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侯爷他想过成为我吴国之主!而这一点就足够了。”
东吴现在的情况比起什么时候都要特殊。如果操作不当,东吴就会被刘玉有机可趁。
现在只能委屈一下孙权了。
陆逊默不作声,他不知道神武朝廷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
而孙权被甘宁押送到了侯府。
甘宁二话不说就将整个侯府所有的护卫全部给更换了。
“甘兴霸,你这是干嘛!吾的人,你居然敢插手!”吕蒙看着自己的手下一个个被赶出侯府,心中的怒火再也忍受不了。
“吕子明,你要清楚一点。本将是在为了侯爷的安全着想。这些混账东西连一个个如同废物一般,怎么可以保证侯爷的安全,这样的工作就让本将来负责吧。”甘宁可是按照鲁肃的命令去办。
吕蒙一下子暴起,想要和甘宁硬碰硬,但是孙权阻止了,说道:“子明,咱们进去吧!”
孙权都这么说了,吕蒙有百般不愿意也只能作罢。
有了孙权的妥协,甘宁很快就接手了武昌侯府的防卫,从实际上把孙权给软禁了起来。
吕蒙和孙权走进了孙权的书房,吕蒙很是抱怨地说道:“主公,他们这是摆明了冤枉你,这是软禁啊!”
“本侯知道!可什么办法呢?”孙权无奈地说道。
吕蒙一直想要知道一下是不是神武朝廷的人来和孙权接触,而他却不知道,于是疑惑地说道:“主公,难道他们说的是真的?”
孙权当然知道吕蒙问的是什么。
如果不好好地说清楚,可能连吕蒙都不相信孙权了。
孙权解释道:“在吾去兄长府邸之前,一个黑衣人趁着吾熟睡之际潜入了吾的房间,吾连一点反抗都没有。此人自称叫黄可,拿着一封书信说要来和吾商议。而商议的内容就是刺杀兄长和公瑾,神武朝廷会封吾为公。情况危急,吾不得不虚以委蛇。等那人走后,吾就烧了那么封信。谁知府中居然有他人的奸细在。”
孙权说的话很是简略,只是一个大概而已。
然吕蒙就明白过来了。这样的大事发生,孙权没有告诉他是正常的。这样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吕蒙知道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多,小命越是危险。这是孙权对自己的爱护。
“主公,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吕蒙清楚真相之后,对未来并不抱有好的期望。
孙权一脸的平淡,说道:“以不变应万变。神武朝廷很快就会动手了。”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东吴开始布局?
孙权之前在众人面前没有说出一个重要的消息。
那就是刘玉要御驾亲征东吴!
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消息,可孙权就是没有开口。
本来孙权是想要说出来的,但是看着张昭他们要把自己给软禁了。孙权鬼使神差之下就没有说出来。
就算孙权说出来,只能让别人更加怀疑他,或许还没有人愿意相信他呢?
盘算之后,孙权还是决定不说出来,以不变应万变。
好多时候,人总有私心,会影响到做任何的决策。就算孙权想要做些什么,也没有办法去做到了。
甘宁已经把孙权身边所有的人都给遣散了,孙权身边现在就剩下一个吕蒙了。你说让他怎么办啊!
孙策和周瑜遭遇刺杀并且昏迷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江东。
以张昭、鲁肃为首的东吴文武,很快就放出政令,安抚百姓,表明孙策和周瑜的确是遇到了刺杀,但是没有生命危险。于此同时,东吴官府不断地搜寻名医,并承诺了千金的待遇。
这种操作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骗骗无知的百姓是可以,东吴的世家就没有那么傻了。世家大族们已经从各种渠道得知了相关的情况。包括孙权被软禁的消息!
这可是非常震撼的!
孙权是因为什么原因被软禁不得而知,但绝对与孙策、周瑜的刺杀脱不了干系。
而整个东吴内部不断地谣传着就是孙权想要篡夺孙策的权威,勾结了贼人来刺杀孙策和周瑜。
有板有眼的谣言,让官府大为震惊。鲁肃立马就让人镇压,把谣言给压下去。
而始作俑者,当然是“暗部”了。
东吴看起来平静,但是内部却是暗流涌动。
镇守会稽的孙翊收到孙策和周瑜的信息,急的想要反悔吴郡。
然张昭和鲁肃觉得一旦孙翊回到吴郡,那么交州士燮就会产生异心。为了新臣服的交州安稳,张纮自告奋勇地前去会稽安抚孙翊,希望他能够以大局为重,继续镇守会稽。
张纮到了会稽之后,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费了不少的口水,终于把孙翊给说服了。
孙翊虽然暴躁,但不代表他没有脑子,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
张纮把所有的情况都和他说了。孙绍暂代孙策之位,而孙权则是被软禁,一点都没有隐瞒。
对于孙绍,孙翊是一点意见都没有。毕竟孙绍是孙策的儿子,哪怕是全部继承孙策的权威也是应当。可把孙权给软禁了,孙翊就有意见了。孙翊是打死都不相信孙权会为了权威去谋害孙策。
张纮好说歹说,才让孙翊明白软禁孙权的重要性。
最终,孙翊被说服,安心镇守会稽。
东吴的情况当然是传到了司马懿和庞统两人的耳中。
一听说孙策和周瑜都中毒昏迷,两人立马就乐坏了。
“哈哈哈,孙策小儿,周瑜小儿,你们也有今天啊!”庞统就差开了宴会来庆祝了。
司马懿倒是冷静得多,他明白这是朝廷对东吴下的狠手。
“为了天下一统,陛下也不要脸面了!”司马懿明白这一点之后就感觉到一股危机。
刘玉为了尽早拿下东吴,连派出刺客暗杀对方首脑的下三滥手段都做了。如果司马懿迟迟不能做出成绩,那刘玉还会念旧情么?
司马懿记得当初自己装傻,刘玉让典韦狠狠地揍了自己一顿,还差点让自己去吃大粪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司马懿还记得那惨烈的一幕。要是司马懿再拿不出成绩,估计这一次,刘玉会对他动手。包括庞统在内!
没错!为了天下一统,刘玉连最基本遵循的潜规则都放弃了,哪里还会和司马懿、庞统谈感情啊。
司马懿能够想到的,庞统自然也能够想到。相对于司马懿,庞统的危机感更强。
本来由庞统主持征伐江东事宜。可庞统因为大意被孙策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孙策还称公了。这前后的差距,归根到底就是庞统最开始的失误啊。
庞统现在就希望自己可以立下大功,一雪前耻!
日后在诸葛亮等好友面前抬起头来。
庞统已经收到消息,徐庶已经加入到了神武朝廷这边,接替卢植成为了勋贵子弟的校长。
看起来徐庶是一点权力都没有,天知道刘玉会不会让徐庶当上某个职位。
如果最后庞统连后加入的徐庶都比不上,那庞统这张丑脸就无地自容了。
既然东吴现在是这样的情况,司马懿和庞统当然不会客气了,当下就发动了对东吴的猛烈进攻。
之前东吴上下靠着万众一心打退了刘军的进攻。而现在由于孙策和周瑜两人的昏迷,使得军心慌慌,司马懿和庞统终于有了大突破,各自从东吴的手中拿下了两座城池。
东吴守军的防线差点就被司马懿和庞统联手之下给攻破了。
在此关键时刻,陆逊带领甘宁、蒋欣等武将,及两万兵马及时赶到。与司马懿打了一场面对面的恶战。鲁肃让周泰带领水军袭击庞统。
经过一场战斗,双方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又重新回到了对峙的局面。而被刘军拿下的四座城池,东吴却是夺不回来了。
此战对东吴来说绝对是大大降低了士气,他们拼尽了力气才保证防线不失,要是刘军再猛烈进攻一次,那东吴这边都不知道能不能守住。
刘军也这边是拿下了两座城池,刘军士气备受鼓舞。然而刘军的损失也不小啊。
庞统和司马懿盘点了之后,发现他们要想发动像之前那样的猛烈进攻,是不可能的了。有鉴于本身的损失,司马懿和庞统相互沟通了一下之后,选择了暂且修整。
至于东吴,应该说是乌云密布了。
之前周瑜发动了很多的力量去调查一下曹操为何被押入死牢的消息,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原来是刘玉想要御驾亲征东吴,身为太尉的曹操当场反对,而刘玉气不过,找了一些由头把曹操给关进了死牢。据闻曹操在天牢之中还大骂刘玉昏君呢?
嗯!这样的消息当然是刘玉让人主动透露出去的。
一听到刘玉要御驾亲征!东吴上下都吓坏了。
孙策和周瑜在没有昏迷之前,最为担心的就是刘玉御驾亲征。孙策和周瑜知道那样的话,东吴将要蒙受巨大的损失。而凡事都有好坏两面。好的一面就是东吴如果扛得住刘玉的御驾亲征,那么东吴将有好多年的安定期。
假设孙策和周瑜都还主事,那么东吴抗住刘玉御驾亲征的成功率很大。
可是现在呢?作为主心骨的孙策,智囊的周瑜,都昏迷不醒。在这个时候,刘玉要是来一个御驾亲征,东吴就十分的危险了。
结合孙策和周瑜的刺杀,还有收回的消息,可以百分百证明这是刘玉对孙策和周瑜的暗杀了。
孙策的心腹自然是把刘玉给骂得半死了。
身为一个天子,不求光明正大的进攻,却用这样阴险毒辣的下三滥招数,这还是天子么?简直就是一个小人啊!
骂得再多,也无法改变现在这个事实。
以张昭、张纮、鲁肃为首的东吴文武们,立刻就展开了行动,不断地征召兵力,打造一大批的防御器械。
消息是曹操反驳刘玉御驾亲征,不代表刘玉一定御驾亲征。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就已经证明刘玉百分百会御驾亲征了。
就算不是,多点兵力和防御器械,也是一件好事。
一天晚上,鲁肃和陆逊两人就坐在了一起,研究着现在的战局和未来的局势。
今夜大雨倾泻,天地之间一片泥泞。鲁肃和陆逊两人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伯言,局势对我吴国十分不利啊。”鲁肃很是忧虑,他看到了东吴的未来十分不妙。
陆逊当然明白情况严峻,否则他和鲁肃也不用商议了一天都没有一个结果出来。
在原来的历史上,陆逊是一个比较牛逼的存在。比方说在夷陵把刘备几十万的部队一把火给烧掉了。
可是现在的陆逊虽说是名声响亮,但要面对那么强大的神武朝廷,他就有点抓瞎了。
从各种方面分析,神武朝廷对东吴都具有强大的优势。
充足的兵力、强大的武将和谋士集团,都不是东吴可以比拟的。
东吴唯一能够抗衡神武朝廷只有长江天险了。为了把神武朝廷的水军进军东吴,周瑜之前就用了铁索横江的缺德计策。刘军的水军根本没有办法顺江之下,东吴的防线只要固守西北郡县就可以了,兵力十分的集中。
可是要是刘玉御驾亲征,向进攻益州那样进攻东吴,陆逊和鲁肃都不知道东吴能够坚持多久。
那时候刘备占据益州,整个东吴上下都认为刘玉要想拿下益州,花费的时间一定是要三年以上,兵力、钱粮的耗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最后又怎么样了?刘玉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让孙策和周瑜都没有想到的速度拿下了益州。那可是益州,国险民富的益州!刘备又不是像刘璋那样的蠢蛋,是经历过无数年厮杀而剩下的枭雄人物。拥有这样条件的刘备都被打败了。像东吴这样混乱的局势,能够挡住刘军多久呢?
1...599600601602603...7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