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弃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双木道人
“曹将军莫要多礼!”李贵没有太过托大,毕竟曹操的面子比较大,而且李贵也想和曹昂这个未来的曹家接班人打好关系。
“李大人,怠慢了!里面请!”曹昂对李贵很是抱歉地说道。
李贵莞尔一笑,说道:“没事!某也是来得急,还是先说正事吧。在下是来传达陛下的谕旨。”
曹昂急忙要行礼,李贵却是把他给阻止了,说道:“陛下说了,不用多礼。”
曹昂坚持说道:“礼不可废!”
李贵就由着他了,毕竟刘玉不让曹昂太多礼仪,曹昂坚持,那也没有办法。
“陛下谕旨,孟德之事,乃是朕与其共同谋划,着曹昂、郭嘉、荀彧,立刻准备征伐江东事宜。”李贵说完之后就把一卷圣旨交给了曹昂。
曹昂急忙接了过来。
李贵接着说道:“军机处已经下了政令,陛下批示。征伐江东之策刻不容缓,还请三位速速开始谋划。”
有了这份圣旨,曹昂的顾虑就一扫而空,立马拱手道:“李大人放心,我等必然不负陛下期望!”
“那在下就告辞了!”李贵拱手一礼之后很干脆地离开了。
郭嘉看着李贵的背影,对荀彧说道:“这个李仲允,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可是心狠手辣之辈。”
“奉孝,背后说人,可不是君子行为啊。”荀彧提醒道。
他们二人说的就是当年李贵的哥哥李富投靠了曹操,并且一手建立了曹操的情报组织黑冰台。然而被刘玉得知之后,李贵亲自出手,将自己的亲哥哥给了断了。当年曹昂还小,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两位先生,在说什么?”曹昂不知道郭嘉和荀彧在说什么。
两人沉默不语,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让曹昂知道的好。
有了刘玉的旨意,郭嘉和荀彧按照军机处的计策开始布置。
曹操以前的部将,比如徐晃、曹仁等武将都收到了消息,让他们枕戈待命。
神武朝廷的兵力也在慢慢地集中,粮草辎重也在不断地汇集,而方向就是豫州!
另外一边,支援司马懿和庞统的援军早就已经到了。
司马懿和庞统兵分两路,司马懿带领三万兵马从长沙出来,杀向豫章郡。庞统带领水陆两军兵马两万,进入柴桑郡,进攻东吴。孙策称公之后,建立吴国,江东就变成了东吴了。
只是刘玉还是坚持称孙策的势力为江东而已。
司马懿和庞统两人觉得这次一定要东吴好好地领会一下他们的厉害,对战斗很是用心,用计很是谨慎毒辣。
可是现实却打了司马懿和庞统两人的脸,两人两面夹击,居然没有打破东吴的防线,反而被东吴占了一点便宜。
不是庞统和司马懿不用心,而是东吴上下太过拼命了。
孙策称公之后,对于整个东吴的士气鼓舞是巨大的。
而周瑜和鲁肃为首的东吴智囊团,不断地向东吴将士宣传神武朝廷一定会攻打江东,然而神武朝廷无论在兵力和粮草等因素,都无法再次凝聚起像进攻益州那样庞大的规模。
周瑜坚信只要撑过神武朝廷的这次攻击,那么接下来就东吴的时代了。
周瑜和鲁肃等人相信东吴绝对会在孙策的带领下迈向更高的巅峰。只是无论是周瑜也好,鲁肃也罢,都清楚东吴只是多坚持一些年月而已。
孙策也给了东吴全军承诺,从即日起,吴国实行军功赐爵。
孙策也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真正地去执行了。
一直以来,东吴都是按照大汉的察举制来执行官吏任免。有时候这个官职还能够世袭。比方说孙策就是世袭了孙坚的官职。现在实行军功赐爵,虽然只是说在军中,没有涉及到全部的官员,但也给了东吴官员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特别是东吴本土世家出身的官员,他们就非常反对这项改革。因为他们家族中有很多人就是在军中任职的。如果按照军功赐爵来执行,那很多本土势力出身的武将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升迁了。
东吴世家出身的武将,在大战的时候,经常选择明哲保身。保住自己的实力,不为孙策卖命。
以前的制度没办法奈何他们,孙策需要他们的支持。现在他们要是继续选择明哲保身,那就不要怪孙策不客气了。
实力得到巨大提升的孙策,已经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世家大族要是敢给他添乱,那么孙策一定会将他们给全部宰了。
世家大族不满的声音没有出现。
被孙策屠杀了那么多次,世家大族们也都老实了。只能把不满藏在了心里。
反倒是孙策的弟弟孙权去和孙策说了几回,觉得眼下不是改革的良机。
孙策很霸气地让孙权回去好好地读书,仔细想想才来和他谈这个。
东吴的初步改革得到了巨大的收获。这一次成功将刘军的猛烈进攻给击退了就是改革成功的体现。
庞统和司马懿郁闷得不行。有了援军都攻不进东吴,那就是他们的能力问题了。虽然他们不承认,但现在东吴完好无损就是证明了。司马懿和庞统不得不选择暂且休战,和东吴对峙。
反观东吴这边,士气更是高涨不已。
得知司马懿和庞统两军加起来数万兵马都被自己的部队给打得不得寸进,孙策是高兴不已。
“哈哈,孤实在是太高兴了。”孙策非常高兴地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聚会,说道:“孤好久没有这么痛快过了!”
所有孙策的心腹都到了。连一直都在养伤的周瑜到了。
在一边的张昭则是恭贺道:“将士们上下一心,可见主公的革新乃是顺天应民,天命所归!”
孙策笑得合不拢嘴了。
鲁肃站出来说道:“主公,司马懿和庞统并未退兵,我军首要之选,还是御敌于国外。”
“自然!”孙策知道一个安定的国线对于东吴来说有多重要。
军功赐爵,孙策是参考了战国时期秦国的方略。其实这个典故,所有的读书人都知道。但为何不去做呢?无他,只有利益二字也。
孙策决定自己就是拿着刀子,逼着改革下去。只有不断地革新,东吴才有和神武朝廷继续战斗下去的资本。
“主公!好消息啊!”甘宁大大咧咧地从门外跑进来。
孙策一看甘宁这个模样,高兴地问道:“兴霸,你给孤带来什么好消息?”
甘宁拿出一份卷轴,欢天喜地地说道:“主公,末将在江边巡视,咱们在北方的探子送来了一个好消息。刘玉和曹操发生了矛盾,曹操被刘玉押入了死牢!等候审判!”
“还有这样的好事?”孙策惊喜不已。
病恹恹的周瑜闻言也来了精神。
孙策亲自接过甘宁手中的卷轴,打开看完之后,脸上的笑容更盛,说道:“好!曹操和刘玉乃是世间两大豪杰。孤早就知道刘玉容不下曹操,如今不正是刘玉对曹操动手了?”
“恭贺主公!”在场所有人都对孙策表示了恭贺。
曹操不是一般人,他手下有很多人才,哪怕是归顺了刘玉,那些人才也是忠于曹操的。一旦刘玉对曹操下手,那么曹操的手下就会爆发叛乱。如此一来,神武朝廷内部就会动乱。敌人的不利,就是对自己的大大有利。
孙策自然是很高兴。
唯有周瑜有点疑惑地说道:“这曹操和刘玉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矛盾呢?”
周瑜的话虽然轻,却穿透力十足,一句话就把孙策的热情给浇了冷水。
其他人的热情也被浇灭了。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孙策和周瑜的对话
“公瑾,你觉得其中有诈?”孙策听得出周瑜话中的意思。
“咳。”周瑜咳嗽了一声,说道:“不,只是感觉到奇怪而已。”
上次的受伤,给周瑜的伤害很大,到目前为止周瑜都没有痊愈。
“奇怪?”众人都是思索了起来。
陆逊突然站起来,对孙策说道:“主公,卑职以为,曹操和刘玉之间关系密切,天下人共知。刘玉怎么可能会把曹操给押入死牢呢?”
孙策觉得也是,仔细看了一下手中的情报,其中也没有写明曹操究竟是什么原因被押入死牢的。
“以卑职愚见,主公需要谨慎。加强边防,以防不测!”陆逊建议道。
周瑜点点头,对孙策说道:“伯言所言甚是。此事太过巧合,若不调查清楚,恐有异变!”
周瑜只是心中感觉有点异常,但他说不出一个所以然,还是调查清楚比较好。
“嗯!”孙策点了一下头,对着鲁肃说道:“子敬,边防之事就交给你了!”
鲁肃拱手回应道:“卑职领命!”
“伯言,你着手调查曹操被关入死牢之事。务必详细!”孙策对陆逊也有了安排。
陆逊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甘宁有点郁闷,自己是来传达好消息的,搞得现在大家伙都没有什么心情了。
的确,孙策也没有什么心情喝酒了,这样酒宴就这么散去了。
孙策最后留下了周瑜。
“公瑾,你认为刘玉会倾尽所有来进攻我国?”孙策询问周瑜道。
周瑜沉声说道:“天下纷争就只剩下我东吴和刘玉了。刘玉想要成为大汉中兴之君,他必须将我等灭亡。吾最为担心的却是刘玉暂且休兵,等休养生息之后,倾其全力来攻。”
没错,现在的东吴最怕的就是刘玉不鸟他们,等恢复之后再来打。在体量上,东吴就是弱者,而现在的神武朝廷就是一个比较虚弱的强者。等强者恢复过来,就没有东吴什么事情了。
“以你的意思,咱们要主动出击,以攻为守了?”孙策瞬间明白了周瑜的含义。
周瑜点头说道:“没错!只有不停地进攻,让刘玉的实力得不到恢复,才是我等的生机!”
目前的情况下,东吴只有不停的主动进攻才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孙策叹气道:“想要反攻何其困难。我军的实力如今只能自保。”
东吴的实际情况,孙策十分清楚。要想组织更多的兵力北上很是困难。
周瑜说道:“之前吾认为伯符你提出的军功赐爵是一项良策。伯符可传给各世家一个信息,只要他们愿意出兵,攻下来的领地,境内的缴获以兵力占比来划分。”
世家大族在意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周瑜看出这一点,所以愿意给这些世家一些好处。
“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若是世家出兵比吾多,那岂不是都要送给他们?”孙策对这个提议有点不满意。
周瑜笑道:“伯符,我军现有兵力十余万。若是世家大族能够出动十余万兵力,那对伯符你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刘军的战力可不是那些世家能够比拟的。分点利益给他们,绝对会让他们去拼命的。”
世家大族在东吴境内有着巨大的实力。虽然孙策独霸东吴,但是世家大族闷声发大财,实力哪怕被孙策削弱了不少,但还能够左右到东吴的发展。一旦这些世家经不起诱惑,那么无论损失与否,都会孙策大大的有利。
拿下了城池领地,都是孙策的。孙策损失的只是一些战利品。如果失败了,岂不是帮助孙策提升了在东吴的掌控力?世家一旦大规模对外展现自己的实力,那么在东吴的根基就会动摇。孙策就可以不费多少力量,将整个东吴给重新整顿一边。
这买卖怎么算都是对孙策有利的。
“对啊!吾怎么没有想到呢?这些世家大族一个个唯利是图,拼命都是正常的。要不,咱们这样,谁主攻某个城池,拿下之后,吾就将这个城池的太守给他当!”孙策是听出来了,还加多了一个大招。
“很不错的建议啊。”周瑜也觉得这个好。
世家大族就算是拿下了神武朝廷的城池,可他们守得住么?守得住也好,那也是帮助东吴开疆扩土。如果守不住,那就不要怪孙策不好意思了。
“咳咳咳!”周瑜咳嗽了几下。
孙策走过去扶着周瑜,关怀地说道:“公瑾,你没事吧?”
“你的眼睛没瞎啊!我现在肯定有事啊。”周瑜还有心情和孙策开玩笑。
孙策看到周瑜能够开玩笑,就知道周瑜的伤已经慢慢在好转了。
“真想给你一拳!”孙策笑骂道。
“伯符,其实有件事情,吾很想和你说,就是不知当讲不当讲。”周瑜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看周瑜如此严肃,孙策不得不变了脸色。
“你想说的是仲谋吧。”孙策轻轻地说道。
周瑜脸色一变,他万万没有想到孙策可以一下子就说出他想要说的人是谁。
“想来伯符你也知道。仲谋最近和几个世家走得比较近。”周瑜有点担忧地说道:“若是…”
接下来的话,周瑜就不敢说了。
从孙策称公之后,周瑜就一直派人监视着孙权。而孙权的举动让周瑜很是担忧。
孙策轻笑道:“仲谋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吾作为兄长,总不能还把他当成小孩子吧?”
“伯符,万一仲谋有了野心,对吴国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周瑜还是希望孙策可以先预防一下。
“不必了!仲谋为人,吾非常清楚。他并非去和世家靠拢,而是世家向他表示善意。在大是大非之前,吾相信仲谋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孙策对于自己的判断很有自信。
“好吧!”周瑜叹息了一声,他就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孙策是听不进去的。孙策和两个弟弟兄弟情深,他也是重情义之人,也只有周瑜这样说孙权才没有使孙策大怒。
要是其他人,估计脑袋都人头落地了。
:。: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孙权的野心
孙策在和周瑜商议了一些事情,就着手安排周瑜回去休息了。周瑜是东吴的顶梁柱,孙策可不想他有什么意外。
送走周瑜之后,孙策回到了自己的后宫,来到了大乔的房间。
孙策的儿子孙绍和大乔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见到孙策进来,孙绍急忙跑过去,给孙策行礼道:“孩儿拜见父亲。”
大乔也满脸笑容,行了一礼,说道:“夫君!”
“都起来吧!都说了多少次了,不用那么多礼。”孙策笑呵呵地说道。
孙策对自己的妻儿不像对外人那样霸气,加上他为人洒脱,夫妻、父子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
大乔急忙让侍女给孙策拿来茶水,侍候孙策坐下。
孙策坐下后喝了一杯茶,柔声地说道:“刚才说什么事情那么开心啊?”
大乔很是温柔地说道:“绍儿说二叔送了很多礼物给他,有很多稀奇古怪之物。绍儿特意来这里显摆了。”
“母亲,孩儿不是显摆啊。孩儿是拿来献给母亲的。”孙绍辩解道。
孙策一听,笑道:“哦?什么东西啊?给吾看看。”
孙绍飞快地跑向了一个角落,拿出一堆东西出来,说道:“父亲,这是二叔送给我的,好多东西,都是孩儿没有见过的。”
孙策一看,原来都是交州的一些特产,用翡翠、琥珀等制作而成的小玩具,很是珍贵。
这些都是珍贵之物,孙策感觉孙权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孙绍有点不合适。知子莫若父,孙绍性格和孙策差不多,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些东西大都会损坏了。
“这些东西珍贵,但容易损坏。你可要注意了。出去吧,为父有些话想和你母亲说。”孙策倒是没有往多处想,叮嘱孙绍注意安全。
孙绍开心地应了一声就跑出去了。
大乔看到孙策眉眼之间有点忧虑之色,于是问道:“夫君,看你有忧愁之色。”
“是啊!称公建国之后,刘军司马懿和庞统带领大军进攻我国。我军上下一心将其击退了。然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接踵而来。”孙策叹息道。
身为一国之主,孙策肩膀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大乔十分温柔地给孙策按摩了肩膀,孙策很是享受。
“也唯有在你这里,吾才能够真正的放松。”孙策说了句实话。
作为枕边人的大乔,自然能够明白孙策的难处,温柔地说道:“伯符,有时候你也不要太过紧张了。”
“嗨,其实吾也知道这次称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孙策在大乔面前说出了实话。“日后一旦有什么万一,你和绍儿立刻离开这里。”
“伯符,你说什么呢?”大乔很是紧张,孙策说这样的话很不正常。
孙策坚定地说道:“为夫总有一个不安的预感。所以一旦出现什么万一,你和绍儿绝对不能够留在这里。”
其实孙策一直都在为大乔和孙绍做后路。从称公之后,孙策就隐隐有种感觉,自己将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大乔和孙绍则是无辜的,他不想让自己的妻儿遭遇危险。
“什么都不要说了。”大乔也是坚定地说道:“你我夫妻一体,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大乔自从嫁给了孙策之后,就明白作为一个英雄的女人是非常艰难的。别看大乔柔弱,性子也是刚烈的。
孙策温柔地把大乔搂在了怀里,心中很是温馨。
吴郡的武昌侯府中,孙权刚刚和虞翻等世家家主相互告别。
孙策的改革,已经触动了世家的利益,世家大族们对孙策已经失望了,他们把目标投向了为他们说话的孙权身上。
这段时间,世家家主经常来拜见孙权,表达了他们的示好。
示好这东西,当然不是嘴巴上说说的。世家大族都送上了不少的“土特产”。
只是世家大族那么明显的举动,会不会很不合适呢?这样岂不是让东吴上下都知道世家大族选择了孙权?悄悄地进行,这不香么?
不,东吴的世家都决定了,这事情一定要光明正大地进行,就是要搞得东吴所有人都知道。
为何?
东吴一直以来都是孙策的一言堂,他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换做以往,孙策杀多人,收了多少税,都动摇不到世家大族的根基。
现在好了,来了一出军功赐爵。以后东吴所有的将士官职爵位提升,都是按照功劳来算。
这种方式在刘玉那边是很正常的。但在东吴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东吴的军队构成是孙策的嫡系,加上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的私兵组成。
而孙策的嫡系,自然是按照能力官职大小来进行升迁。可其他的就不一样了。所谓私兵,就是个人或者家族私有的,和孙策只是名义上的归属,实际上,孙策连给他们发军饷都没有。
为了防止世家大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孙策早年间就规定每一个职位能够统领多少兵马。要是违背了这个,孙策就直接发兵灭了他。世家大族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地盘,财力也有限,当然不会违背孙策这个原则。再说了,日后等自己发展起来,再向孙策要官职就可以了。
现在倒好,一个军功赐爵,导致平时打酱油的世家大族出身的武将们都没有了上升的空间。
想象一下,别人的官职那么大,自己原地踏步,这滋味不好受。
而且世家大族都看出来了,孙策现在可以搞出这样一个改革,就是为了拉拢一些中立的世家为他卖命。而后孙策肯定会继续改革的。到时候,世家大族的利益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害。
在这一点上,世家大族非常默契地达成了一致。当然了,除了陆逊所在的陆家没有参与进来。东吴的世家大族已经把陆家当成了他们中间的叛徒。
光明正大向孙权示好,一是为了让孙权知道世家大族对他的支持,二则就是希望孙策知道后,能够和孙权发生巨大的摩擦,陷入内斗。孙策就没有其他心情去做改革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就能够保住了。
世家大族压根就不怕孙策会对他们怎么样。如今朝廷大军正在边界和吴军对峙,孙策现在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哪怕世家大族不支持他,孙策也不想出现太大的动乱,以免被刘军有机可趁!
这个就是世家大族的如意算盘。
孙权送走了虞翻,笑呵呵地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中。
看着世家大族送来的“土特产”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孙权脸上的笑容愈加红润。
“主公!”吕蒙从门外走了进来。
吕蒙是孙权的心腹,孙权对其很是友好,说道:“子明,你来了啊!坐!”
吕蒙不卑不亢地坐了下来,拿出一份卷轴,打开后说道:“主公,加上虞翻,这段时日前来拜见的官员,已有十九位,他们送来的礼物,总共有…..”
“好了,不用多说,本侯知道。”孙权打断了吕蒙的话。
吕蒙把卷轴给合了起来,而后严肃地说道:“主公,属下以为此时和这些官员公开接触,对主公而言大大不利。主公需要谨慎对待,这帮家伙没安好心。”
作为孙权的心腹,吕蒙对孙权很是负责,提出了劝谏。
“哈哈!十九个官员,送出这么多的礼物,吾当然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思。”孙权微笑地说道:“无非就是兄长的改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现在团结起来,想要利用本侯作为靠山,保住他们的利益而已。”
吕蒙眉头大皱,说道:“主公,属下认为这帮人的行为,会引起公爷的不悦。主公到时候麻烦不断!”
一提到孙策,孙权的脸色有点僵,但他的城府极深,很快就恢复过来,说道:“你放心吧。兄长知道这些世家的用心。我兄弟三人,血脉同胞,相互信任。”
吕蒙要是相信了就有鬼了。
1...595596597598599...7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