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弃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双木道人
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成都四门守将传回的信息,没有发现刘玉出城。只要在成都城内,李贵就安心多了,花点时间总是可以找到的。
然李贵觉得自己必须要尽快找到,以免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冒犯了刘玉。
探子们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在刘玉和诸葛亮、徐庶走出学堂的时候,他们就发现了。探子们二话不说就立刻给李贵汇报。
得知刘玉和诸葛亮和一个不知道是什么人在一起,李贵立马就根据探子们的汇报,飞奔而来。
一路飞奔的李贵,引起了路边百姓的鄙视,走得那么快,是赶着去投胎啊。
李贵终于见到了刘玉,急忙让探子们都散去,自己上前给刘玉请安。
“陛下!”李贵舔着脸,独自一人来到了刘玉的身边。
刘玉一看李贵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疑惑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臣听说陛下外出了,这身边总不能没有人侍候啊,于是臣就私自来找陛下了。”李贵的嘴巴还是很甜的。
刘玉一眼就看穿了李贵的用意,不就是担心他乱跑么?李贵的出现,意味着这四周都有探子们在,刘玉想要继续逛街都会被人监视着,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不爽了。
“孔明,这个相貌十分猥琐之人,是何人啊?”徐庶询问诸葛亮道。
诸葛亮悄悄地说道:“他可是陛下的心腹,李贵李仲允!”
徐庶呆住了,他听说李贵是刘玉的心腹,手里头有着很大的权力,没有想到见到真人,居然是如此的歪瓜裂枣。
“咦?陛下,诸葛大人身边的这位是?”李贵还是对诸葛亮身边的徐庶产生疑问。
刘玉平淡地说道:“你不知道么?这就是以前刘玄德的军师,孔明和士元等人的好友,元直啊。”
李贵有点震惊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徐庶会躲在成都城。李贵的智商不低,很快就想到了徐庶早就在成都城了,而他让“暗部”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寻找,却没有想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更让李贵没有想到的是,最终还是刘玉把徐庶给找到了。
“徐军师,久仰大名啊!”李贵很有礼貌。
徐庶恭敬地说道:“不敢!李大人过誉了,莫要用军师称呼草民。”
“好了,先回去吧!有什么话等以后再说。”刘玉打算了李贵和徐庶的谈话。
李贵和徐庶当然是遵旨行事。
就这么地,刘玉带着诸葛亮他们往成都州牧府而去。
一回到州牧府,陈宫和沮授、贾诩就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探子也向陈宫他们汇报了刘玉即将回来的消息,当然也有徐庶的消息。
三个老家伙真的想亲眼看看帮助刘备数次崛起的徐庶究竟是何人物!
当真正见到徐庶之后,陈宫、沮授、贾诩不由得暗自称赞。徐庶相貌英伟,身材挺拔,眉眼之间有股英气。比起诸葛亮来,徐庶的气质更偏向于一个武者。三个老家伙都是人精级别的存在,眼力极高,用最初的印象就可以分辨出一个人的底细了。
徐庶也是用柔和的表情向陈宫三人行礼。
刘玉看到陈宫三人都站在大门口,心中很是不满,他就是出去了一会,有必要这么紧张么?又不是去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陈宫他们不是担心刘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而是担心刘玉性子一来,四处瞎跑,朝野上下就担惊受怕了。
如同众星拱月一般,刘玉走在最前头,大步走进了议事大厅。
刘玉坐在了主位上,其余人等分位而坐,徐庶就坐在边边上。
“今日朕很高兴。微服出巡,却是寻到了元直,乃是这次御驾亲征以来,朕最高兴的一天。仲允,安排下去,朕要和诸位好好的痛饮一番。”刘玉的心情是不错的。
其实不用刘玉吩咐,李贵早就让下人们去安排了。
“恭喜陛下!”陈宫等人自然是迎合着刘玉。
“陛下,草民事先说好了,绝对不会在朝中任职的。”徐庶却语出惊人。
陈宫、沮授、贾诩都是震惊,这徐庶的胆子太大了吧。可徐庶说出这样的话,那就是说刘玉并没有把徐庶给征辟了。
刘玉有点埋怨地说道:“大喜的日子,元直你说这些干嘛?朕金口玉言,说了就算数。你不愿意入朝为官。朕自然是成全你的。”
徐庶感激地说道:“谢陛下体谅!”
两人的对话,让陈宫、沮授、贾诩很是疑惑,这刘玉究竟要怎么安排徐庶呢?
其实徐庶那么无礼,实际上是要表示自己的态度和位置。之前诸葛亮都说了,朝野现在对荆州人士很忌惮了。若是徐庶加入朝廷中,任职高官,那么朝野对荆州人士的打压会更加严重。在刘玉面前表现得放浪不羁,也可以让陈宫、沮授、贾诩等朝中大佬安心,荆州士人的势力没有继续扩大。
智者行事,一步三思。徐庶知道自己逃不出刘玉的魔掌,那么他就必须以最小的代价去帮助诸葛亮他们。刘玉说是让徐庶当什么贵族子弟的校长,实际上徐庶还不是照样要为刘玉出谋划策,只是平时比较自由一些而已。
刘玉也明白徐庶这人的性格,如果强求徐庶去做什么,那他可是会暴起的。徐庶就是吃软不吃硬的主。
“今日得元直,朕在益州的时间也该结束了。公台、公与、文和,朕让你们三人商议益州后续之事,可有腹稿?”刘玉感觉自己在益州也没啥事了,是时候离开了。
陈宫、沮授、贾诩三个老家伙听到这话,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其中最为兴奋的陈宫,把腰挺直了,高声说道:“陛下,臣等已经商议好了,此乃我等三人商议之方案,请陛下御览。”
陈宫把一份奏章举起来,李贵过去拿来而后递给了刘玉。
刘玉细细看了起来。
陈宫、沮授、贾诩三人的方案有几点。第一,设立刺史。由法正法孝直当然益州刺史。益州乃是天府之国,若是设立州牧,时间一久,不知道州牧肯定会生出野心,所以设立专管民政的刺史是再好不过了。至于为何要让法正来当?无非就是看法正和益州世家都成为世仇了,有这样的人在益州,保证不会和益州世家同流合污。别看益州世家被刘备、刘玉接连祸害了一番,可这底蕴还在,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恢复了。
而另外的,陈宫他们更是建议把张任和严颜的官职提上一提,任命为左、右将军,共同掌握益州军权,同时防止法正做大。
而法正的好友,益州的地头蛇张松,则是被举荐为御史中丞。
还有其他民生、军事、教育等环节,不再多表。
刘玉看完之后,对于陈宫等人的建议很满意。能够避免益州脱离朝廷掌控,又能够稳住益州局势,这样的人选很不错。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法正。刘玉一直都在谋划着把世家给铲除了,有法正这样的能人在,益州的世家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很好!朕觉得不错!就这么办!”刘玉直接做了最后的拍板。
陈宫、沮授、贾诩率领诸葛亮等人急忙领旨。
三个老家伙摸透了刘玉的心思。看起来,三人为了益州的局势着想,实际上却是在打压益州士人。益州方面只有一个张松到了中枢。别看御史中丞权力挺大,可以直达天听。可偏偏神武朝廷多了一个军机处。张松的权力都被分散了许多。而且法正归根到底不是益州人,他可是关**身的。有他在,益州的士人就无法翻身了。
诸葛亮和徐庶最后得知是如此的安排之后,二人都是心中惊讶不已。朝堂上,果然没有一个人是容易对付的。
朝廷的任免很快就昭告了整个益州。
得知刘玉要返回洛阳,朝廷大军除了镇守益州的之外,都开始动了起来。
百姓们也在准备着,他们想着要在刘玉离开益州的时候,好好地欢送一番。因为刘玉可能是最后一个来到益州的当朝天子了。
益州的士人们都担惊受怕起来。朝廷任免什么人不好,偏偏把和世家大族有仇的法正给留下来当刺史,这日后,世家大族的日子要怎么过啊。
法正就是兴奋多了,他脸上的笑容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之前在益州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如今成为了益州的大佬,可以光明正大的收拾以前的仇人,心胸狭隘的法正不高兴就怪了。
而且刘玉更是私底下找了法正,表明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益州世家大族继续膨胀,需要法正多用手段。法正当时就差跳起来亲刘玉一口了。要是法正敢这么做,刘玉肯定会把他拉出去砍了。
奉旨报仇!多么爽利的事情啊!法正感觉自己踏上了人生的巅峰了。
有点失落的就是张松了。
其实张松很想留在益州,然而朝廷并不愿意看到张松继续在益州壮大,把他调到了洛阳。
“御史中丞?还不如军机处的一个郎官来的实在啊。”张松清楚自己以后可能会被冷落了。
最无奈的就是孟达了。
刘玉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起孟达。孟达感觉自己好受伤啊。同样都是为了刘玉谋划益州,张松和法正都受到了重用,而孟达就是官职加了一级而已。
孟达内心感觉有点不平衡了。
好在法正念在孟达是自己人的份上,留下孟达以作为自己的臂助,这才使得孟达心中好受了一点。
张松没有去找法正和孟达,他知道从今天开始,他们三人就要各奔东西,说不得日后要成为路人。
天下没有无不散之筵席。张松清楚,法正和孟达也清楚!
或许若干年后,他们三人再次相聚,彼此之间都发生了无法预估的变化。
三人曾经并肩作战的友谊,只能永远藏在他们的心中。
三国之弃子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江东鼠辈不过尔尔
两天之后,神武皇帝刘玉为首的朝廷大军正式开拔,返回天下的中枢,洛阳城。
官道两边,百姓们夹道欢送,一个个依依不舍。
百姓们真的恨不舍得刘玉离开。天子在益州的这段时间,用雷霆手段把益州给稳住了,各地的官吏和以往的不一样了。以往都是横征暴敛,好一点的捞点油水,给百姓办事就压根没有。刘玉狠辣地宰了好多个官吏,吓得其余的官吏安心办差,简直就是清廉如水一般啊。更别提刘玉下旨让朝廷承受了刘备之前收刮民间财富的坑,让百姓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了天子的仁德。
百姓们都是实在人,谁给他们活命,他们就认定谁。在益州百姓的心目中,刘玉就是千古第一明君。
自刘玉之后数代天子临朝,益州的百姓依旧想念着神武皇帝的好。百姓们更是在刘玉过世之后,修建了一座祠堂,专门供奉。
这些事情,刘玉当然是不知道的。
世家大族和士人们的脸色都不好看。刘玉是走了,他们的压力少了很多。然而法正作为益州刺史,他们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
法正已经走马上任,穿着朝廷刺史的官服和张任、严颜一起拱手刘玉。
“孝直啊!益州虽是天府之国,然战乱之后民生凋零,又有南蛮威胁,这副千斤重担,朕就交给你了。”刘玉临走之前还不断地叮嘱法正。
“臣一定不忘陛下教诲!”法正拍着胸膛表示自己的决心。
对于法正的能力,刘玉是认可的。而“暗部”也不会忘记继续监控益州。不过益州“暗部”分舵的舵主曹毕就跟着朝廷大军回去洛阳。
曹毕在益州的身份已经暴露了,继续留在益州也没有什么意思。而曹毕自己也不想呆在益州。他还想着到洛阳,到中原去发展他的事业。李贵作为首领,自然有所安排,让一个心腹和曹毕交接,把曹毕一同带回洛阳。
曹毕的目标就是让世人都知道,青楼是一项非常为大的事业。
真是一个被青楼耽误的情报头子啊。
终于,在一阵阵欢呼声和音乐声中,刘玉踏上了返回洛阳的官道上。
而此时,荆州南部的局势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司马懿到达桂阳之后,全军直接压上,摆出架势要和孙策死磕。
孙策回到长沙和周瑜汇合,两人的兵力合在一处,应对司马懿的攻击还是挺从容的。
但孙策很快就发现,司马懿的方略和庞统的不一样。
庞统是一心要迅速拿下长沙,急迫的心理影响下,会产生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就屡次被周瑜给抓住,不断地击退庞统。然而司马懿却是谨慎不已,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拿下一个城池之后就停留下来,等候援军到来,把周边隐患都给铲除了之后,再继续进军下一个城池。
进攻虽然是缓慢,但是却直接打在了孙策的软肋上。
兵者,诡道!然诡道亦怕阳谋。
司马懿在对付长沙的孙策,表面上用的就是堂堂正正碾压过去的阳谋,靠着巨大的实力,一点点地积压着孙策的空间,逼着孙策去冒险。
司马懿断定,只要孙策被逼急了,那么他就会铤而走险。到那时候,司马懿就很有机会来弄死孙策了。
司马懿和庞统已经相互之间不断沟通,分为南北两部,夹击着长沙郡。
庞统依旧是以往的风格,急迫且攻击迅猛又狡诈,把长沙郡北部的江东守军搞得鸡犬不宁。
孙策派出大将蒋欣、丁奉联合出击,相互配合,才堪堪稳住了长沙郡北部的局面。可这一招却大大的分散了孙策的现有兵力。
兵力就是孙策最大的软肋!
之前孙策只是面对一个庞统,庞统又要分兵护住柴桑和庐江不失,兵力上吃了大亏,又着急着要夺回长沙郡,屡屡遭受周瑜和孙策的算计。孙策才可以安心地南下进攻桂阳。可惜啊,桂阳太守赵范和桂阳守将伦直两人拼死抵抗,给神武朝廷和荆州创造了巨大的时间,扭转了局面,现在就是孙策苦恼的时候。
有了司马懿数万兵马的加入,整个荆州对付孙策的兵力直接反过来。
孙策不是没有努力过,他加大了对长沙郡兵员的征召,也命人回去江东求援。可一时半会,孙策是无法扭转兵力的巨大差距。
数量存在差距,而战力更是存在巨大的差异。
司马懿这边的士兵可都是刚刚经历过益州大战的精锐士兵,战斗力可比江东兵的精锐士兵在陆地上要强上一点。而江东在长沙郡的部队并没有全部都是精锐。
孙策现在是有苦难言啊。
情况越来越不利于江东,孙策的心情也变得急躁起来。
“可恶!司马懿居然如此狡猾!像只带刺的乌龟一样,一点点爬过来!”孙策在周瑜等人的面前很是无奈,不停地骂着司马懿。
听着孙策大骂司马懿,周瑜等人心中感觉到惭愧。
在拿下长沙郡之后,孙策的心情一直都是很好。可桂阳久战不下,孙策的心情是一天比一天差。
今天一天下来,孙策都骂司马懿已经超过十次了。
作为江东的军师,周瑜认为自己必须要负很大的责任。
“公瑾,你可有什么对策,把司马懿给击退了?”孙策一脸希翼地看着周瑜。
现在这个情况,也只有周瑜才能够想到对策了。
不单单是孙策,其余武将谋士都看着周瑜。
“主公,从目前的局势看,实在没有对策可击退司马懿。”周瑜要是有对策的话,早就说出来了。
孙策有点失望了,连周瑜都没有什么办法,那该怎么办啊。
其他人心中一痛,难道他们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拿下来的长沙郡,就要这么一点点的被神武朝廷夺回去?这也太不甘心了啊!
“主公,末将以为此时不宜在长沙郡久留!宜尽快撤回江东!”太史慈站出来说道。
“什么!”太史慈的一句话引起了众人的喧哗。
周瑜也是眼睛一眯,细细品味着太史慈的这句话。
孙策的亲叔叔孙静大为不满,他对着太史慈呵斥道:“太史子义,你知不知道,长沙郡乃是我孙家崛起之地,吾兄弟几人均在长沙扫荡贼寇,闯下大大的名声,孙家也因此而崛起!兄长更是战死在长沙城,岂能说放弃就放弃的!”
孙静和孙坚关系不错,他依旧记得自己的兄长死的那一天。现在能够夺回长沙,孙静都不知道多高兴。如今听到太史慈要放弃,孙静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太史慈义正言辞地说道:“幼台将军,末将知道长沙对主公和将军的意义。然,局势对我军不利,司马懿和庞统已经算准我军会固守长沙,所以才用了步步为营的策略。等他们连成一片,我军想要从长沙撤离也无法撤离了。将军,一时的转移不是失败,而是为了更大的收获!”
“我军在长沙郡尚有兵力数万,长沙军民百姓支持伯符,又有江东本营支援,司马懿和庞统又能够如何?”孙静还是听不进去。
太史慈正想要继续说,可看到孙策的脸色不悦,他立马就闭上了嘴巴。
孙策对着太史慈说道:“子义,你的意思长沙守不住?”
孙策已经听出太史慈的意思了,长沙虽好,但要守得住才行。
“主公,末将看不出长沙有守住的可能!”太史慈回答道。
说出这样的话,太史慈是不甘心的,但作为忠心于孙策的武将,太史慈不能说谎。一切都是为了江东,为了孙策。
对于太史慈,孙策是一百个相信。只是太史慈说出这样动摇军心的话,孙策有点难堪。孙策和孙静一样,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长沙。孙策也记得自己父亲在长沙死去,那股记忆一直都在孙策的脑海深处。
“公瑾,你怎么看!?”孙策有点举棋不定,于是询问自己的好基友。
周瑜趁着这个太史慈说话的这段时间,已经快速想了一下,而后说道:“若是陆伯言拿下交州,而长沙无忧!此时陆伯言依旧无法突破。从江东驰援长沙,战线太长了!”
江东的南下之策在经历了开头的顺利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了和交州僵持的阶段,陆逊虽然得到了孙权的支援,却也没有把交州一举拿下。
如果江东可以把交州连成一片,那么对付荆州就容易得多了。
孙策叹息了一下,说道:“战线太长!归根到底还是实力的问题!”
虽然江东可以支援长沙,可这样会给司马懿和庞统他们有可趁之机!孙策暗恨自己无能,江东的实力这么多年了都没有增长多少,反而让神武朝廷一步步吞并天下,现在好了,就剩下他一个诸侯仅存了。
“刘玉也不是一个好东西,手段黑着呢?不好!庞统和司马懿一定是准备断了江东来长沙的支援!”孙策大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所有人都被孙策这个举动给吓到了。
“伯符,你说什么?庞统和司马懿要断了江东往长沙的支援?”周瑜的心快速跳了起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长沙郡就危险了。留在这里的江东军更是危险万分。
在这个时候,大厅之外一阵喧哗。
孙策等人放眼看过去,不多时,武将徐盛灰头土脸地跑进来,跪在孙策面前,惭愧地说道:“主公,末将有罪!”
“徐将军,你不是回去江东接应么?难道遇到敌军了?”周瑜询问道。
“回主公、都督,末将带领数百人返回江东,中途发现敌军袭击从江东赶往长沙的援军。末将急忙过去查看,却发现敌将马超带领不知其数的骑兵正在截杀我军援军。末将心知不敌,急忙撤退。马超发觉,带兵一路追杀,末将所部几乎全军覆没!”徐盛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
临阵胆怯,还被敌人杀得全军覆没,徐盛这罪名挺大的。
然而孙策和周瑜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于马超。
“马超带领大批骑兵截杀我援军!”孙策刚才的预判得到了证实。
在场所有人都知道马超,也知道马超麾下的骑兵乃是天下精锐骑兵之一的西凉铁骑。遇到这样的敌人,江东步兵就是送菜。
“伯符,撤吧!”周瑜痛苦地说出了这句话。
孙策闭上了眼睛,马超四处出击,江东再多的支援都会被牵制住。除非孙策派出大军去截杀马超。但是马超麾下是骑兵,来去如风,孙策又能够奈何马超如何啊?
“撤吧!”孙策下达了命令。
孙策果断,现在的他不会因为一时之气而葬送整个江东。
听到孙策下令,众人都知道这次之后,长沙将永远都夺不回来了。这或许就是天命。
在长沙郡的某一个地方,马超带领着西凉铁骑袭击着江东来的援兵。
为首的江东武将苦苦地扛着马超的进攻。
马超轻轻松松地把对方武将玩弄于股掌之间。马超的确是在玩弄他,要不然以马超的武艺,这名武将绝对挡不住他十招。
“好了!不玩了!”马超一提长枪,瞬间结果了江东的武将。
可怜这个武将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来,有点死不瞑目的感觉。
马铁骑着战马来到马超面前,说道:“兄长,这次斩杀的江东贼子有一千人,一个都没有逃脱!还有大量辎重,要如何处理?”
“江东鼠辈不过如此!来再多,也是吾马孟起的枪下亡魂!把这些辎重带走!”马超说道。
马铁却是说道:“兄长,带着这些东西,会拖累咱们的速度,小弟看,一把火烧了吧?”
“不!留着!孙策那边要是失去了辎重,很有可能会前来抢夺,咱们正好把他们给大杀一通。”马超有着自己的打算。
“那要是孙策不出来呢?”马铁问了一个比较白痴的问题。
马休在一边笑道:“不出来,咱们就把这些辎重收了呗!享受着从别人手里抢来的东西,不香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