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总之一句话,情况比较复杂,怕是不是那么容易让那些惊魂未定这才赶到了京师汴梁附近来讨生活的流民们再辗转数千里。

    听了王洋耐心的解释,天子赵煦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是朕疏忽了,的确没有考虑得那么周全……”

    “其实,想要安置下他们,其实倒也不是什么难事,莫说是数千,便是数万人,也是可以的……”这个时候,王洋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来,让天子赵煦与端王赵佶都满脸错愕地望向了他。

    “殿下可还记得,开封东南方向的那黄龙泽”王洋朝着端王赵佶笑了笑问道。

    “黄龙泽,小王自然是知道的,那里是仁宗年间,因为……”赵佶有些犹豫地看了一眼天子赵煦之后,这才鼓起了勇气继续说道。“因为黄河缺口,而形成的一片泽地……”

    “黄龙泽因为地势低洼,黄河缺口河水灌入之后,中间位置是一块方园近二十里的湖泊,而周围皆是泥泞的沼泽之地。因其时湖水黄浊,谓之黄龙泽。”

    “那里距离开封城东南角不过五十多里地,正好处于开封与陈留之间。”

    那附近原本也是有人烟的,可是自打仁宗朝的时候,妄图以人力改道黄河,导致了黄河多处决口,而这黄龙泽就是其中的一处决口,至于了这里淹没了大片的良田,形成了一片湖泊和沼泽。

    虽然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可是水却一直未退去,而这里,也随着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的离开,变得荒芜起来。

    “莫非王巫山你是想要迁徙那些流民去黄龙泽”天子赵煦皱了皱眉头,朝着王洋询问道。

    “不错,不过这个念头,在微臣第一次经过那黄龙泽之时,便已经有了,那么一大片的土地,任凭其如此荒芜,着实浪费。”王洋点了点头解释道。

    “我说先生,之前我也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可是沼泽,沼泽之地,岂是那么容易能够化作良田的”赵佶不禁有些蛋疼地朝着王洋提醒道。

    “没错,正因为那里是沼泽,所以,若是想要让百姓自己自发的去开拓清淤,自然是很困难,可是,若是数千,乃致上万人一同齐心协力,想要让那烂泥塘变成良田,也不是什么太过困难之事。”王洋呵呵一笑,扬了扬眉头解释道。

    “王卿,你真的有把握”天子赵煦目光落在了王洋那自信的脸庞之上,良久之后,这才询问道。

    “这是自然……”王洋点了点头,王洋又目灼灼地看向天子赵煦。“臣以为,再编厢军的口子,一定不可以再开。”

    “大宋的军队,只能够越来越精悍,而不能够再如过去一般越来越臃肿而又缺乏战斗力。”

    天子赵煦吸了一口气,微微颔首。“黄河之患,由来已久,两岸泛滥之地甚多,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若是真的能够清淤出良田,就近安置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朕明白了,太好了,没想到朕的心事,一下子就让王巫山你给解决掉,朕就先回宫了,来日再来跟你秉烛长谈……”

    天子兴奋地搓着双手快步而去,王洋看着兴奋得有些忘乎所以的天子,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哪怕是已经干了几年的皇帝,可是偶尔还是会泄露出他那急脾气的真性情来。

    &n




第1182章 忙着瞎激动根本没来得及问……(第一更)
    第1182章

    “住口,兵者,国之大事也,如今大宋诸路之军械工坊皆尽裁撤,军械生产尽归于军器监,若是军器监的款项用于救灾,那么一旦有事,该当如何”

    “你这么提议,是何居心”

    “章枢相,下官可是一片拳拳报国之心,为国分忧,不知章枢相你为何要指责下官”这货倒也硬气,脖子一梗,仿佛他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耿直忠臣。m.x

    “够了,你口口声声是为了朝庭着想,为了天下万民着想,若是我大宋武械短缺,一旦边境有事,到了那个时候,失土丧民之责你可担待得起”

    “章枢相,方才下官不也解释了吗西夏已经退至兴庆府一带苟且残存,而北辽内乱不宁,正是因为他们都无暇南顾,所以下官这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难道很过份吗”

    “不错,章枢相,我大宋连年新制武器军械不知凡凡,这么多年下来,除了陕西北路一带战乱频频之外,其他诸路边军,总是有些积蓄才是……”

    “暂时将那军器监的款项挪来扶助民生,治理清淤,亦是功德无量之事,亦可让百姓感受陛下之恩泽……”

    天子赵煦阴沉着脸,看着那些臣工们在下面打擂台,心里边简直就如同吡了狗一般,真是恨不得抄起鞋底子抽过去。

    那帮子文臣明着似乎是在忧国忧民,实在就是变着法子还想要继续削减军费。而朝中的武臣不多,大多数也是缺乏发言权,嘴皮子也没有那些文臣利索,自然是落在下风。

    天子赵煦很清楚,如今大宋的军费,已经因为削减了数十万厢军,节约出来了数百万贯,可是,那些臣工们总是能够找到理由又把钱给花掉。

    而收回了各地军械工坊,已然又节省了大量的军费,统一交给军器监开支,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大臣们居然连点钱也不想放过。

    如此让天子不恼怒万分,但问题在于,那些官员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叽叽歪歪一大堆,说得有理有据,重要的是众口烁金,天子也没办法敢拍胸口担保接下来大宋今岁无大灾无大害。

    结果自然就是僵持了下来,苏东坡与章还有一干武臣为首的大臣都认为不应该动军费。

    但是,不动军费,难道就真的靠那省口挪肚节余下来的三百万贯吗要知道,大宋数十年来,经常都是入不敷出为多。

    好不容易他天子赵煦刚刚化负数为正数,结果又要把钱给扔进去,从内心而言,赵煦也着实不太情愿。

    #####

    “娘娘,陛下过来向您问安来了……”轻手轻脚地步入到了春秋宫中的徐得功看到那戴着老花镜,正在练习书法的太皇太后高滔滔,想了想又低声添了一句。“陛下似乎心绪不佳。”

    “想来必是因为那些流民之事吧……”太皇太后高滔滔终于停笔,仔细地审视了一番自己今日所抄录的这篇《金刚经》,满意地点了点头,搁下了手中的紫毫笔,摘下了眼镜,这个时候,天子已然撩起胆襟迈步进入到了屋内。

    “孙儿见过皇祖母。”看到了太皇太后高滔滔站起了身来,天子赵煦赶紧快走数步,行了一礼之后,恭敬扶住了高滔滔的胳膊。

    “陛下怕是又遇上了什么烦忧之事吧,看你神色郁郁的,可见心绪不佳。”高滔滔笑眯眯地拉着天子的手坐下之后,仔细地打量着天子的表情一面问道。

    “皇祖母,孙儿的确是有些烦闷,那些流民的安置之事,实在是让孙儿现如今有些手足无措。”

    “方才哀家还在想着这事,看来,朝中的大臣们,并没能替陛下分忧。”

    “分忧,



第1183章 王巫山你终究是太年轻了……(第二更)
    第1183章

    “皇祖母圣明,孙儿的心思,果然唯有皇祖母才明白。”看到已然是心知肚明的皇祖母在这里自说自话的为自己遮掩。

    天子赵煦自然是赶紧打蛇随棍上,表示您老人家说的都对,孙儿当时就是这么想滴……

    “既然,现如今,没能够想到足够稳妥的办法,那孙儿意欲诏那王巫山问策。”天子朝着太皇太后一阵吹牛拍马之后,准备起身要走。

    高滔滔却示意天子不用离开。“哀家思来想去,也着实没能想到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正好想听一听,那小子能够有什么样的高见。”

    “是,孙儿明白,马尚,速速去传王巫山入宫觐见。”天子赵煦朝着马尚吩咐了句道。“快去快回。”

    接到了天子令谕,小马公公自然不敢怠慢,提溜着前襟一阵疾跑,窜出了宫城,翻身跃上了马背就径直往那王洋的开国郡公府窜去。

    没花太多的时间,便赶到了昔日天子的潜邸,而今王洋的府邸。听闻天子与太皇太后诏自己,正在化学试验室里边进行试验的王洋只能无可奈何的再一次把手中的化学试验交给了许昌和王烈继续。

    前往皇宫的路上,马尚倒也不隐瞒,径直把二位大佬之所以诏见王洋的原因告之了对方。

    “……咱们满朝文武吵了数日,也没能够拿出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弄得陛下甚是头疼,不知您可有良策解决”

    王洋扫了一眼身边的马尚,不禁笑了起来。“王某还当是什么事呢。”

    “难道这还不是大事”看到王洋那副笑得无比嚣张跋扈的表情,看得马尚直想打人,这特么的不是大事,还有什么能是大事

    “这可是事关数百万贯,数万流民安置之大事。”

    “我说小马公公啊,这就说明你的眼界不够,事情,不能永远只看到眼前,而是应该考虑长远……”

    王洋这货跟小马公公吹牛打屁忽悠半天,就是不说答案,可把这位马总管可憋的两眼翻白,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这时候,也已经赶到了春秋宫处,王洋拍了拍马尚廋弱的肩膀。“一会你就会知晓,此事的处理到底有多简单……”

    “那咱家可就拭目以待,希望王大人您自个把牛皮吹破才好。”让王洋给忽悠了半天的马尚很是不满地闷哼了一声,快步跟上。

    #####

    待王洋行礼之后,天子便抢在了太皇太后高滔滔之前开口。

    “免礼,坐下吧,朕那日,听了王巫山你所献之策,朕欲与满朝文武一同商议对策。奈何,朝中诸位臣工,各有想法,不少人私心甚重,商讨数日,却还是没能够拿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来驱使流民以治理黄龙泽……”

    嘴快的天子自然把朝臣们争论的几个要点,都一一点明,比如说那节余的三百万贯,是不可能一下子都拿出来投入进去。

    毕竟大宋太大,谁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什么灾害发生,留点备用的家底,好歹心里边能够安稳一些。

    另外就是,那些朝臣们现如今居然把心思都

    打到了军器监的军费上,这让天子很生气,却又着实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此事。

    “三省六部,都把自己的钱袋子看得极紧,朕都还没开口,一个二个的就在向朕拚命的哭穷,弄得朕着实想不到能够解决眼前的困局,又还能够不缩减军器监的军费,唉……”

    天子今天叹息的次数,可是比平时都要多上数倍。

    “其实依臣



第1184章 朕所敬者,先生之风骨气概也(第一更)
    第1184章

    王洋倒是很清楚,大宋不禁土地兼并,也不禁百姓们自由迁徙,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如此繁荣的大宋王朝。

    可是却同样也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弊端,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哪怕是大宋有数的清正廉名的官员们,也同样大肆的兼并土地,据为已有。

    毕竟相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他们的行为十分正常,只是没有像那结品质道德败坏的那些士绅一般用下三滥的手段去兼并而已。

    正是因为土地兼并在大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阻挡的风潮,所以,大量失去了土地的百姓们,为了生存下来,要么就是成为佃户,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

    要么,就是进入到了城镇之中,依靠着卖力气或者是卖技术生存,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到了其他行业,才使得大宋的工商业如此的兴旺发达。

    并且大宋的工商业所带来的税赋,已然稳稳地超过了农业所带来的收益。王洋可是记得,宋太宗时期,全国的商税征收数额约为四百万贯。

    而到得仁宗庆历年间之时,业已经暴增至两千两百万贯之数,占到了当年国家岁税收入总额的五成六,业已经超过了半数。

    好吧,王洋承认自己的思维发散又过度,而导致了歪楼。现如今,不是考虑那些经济常识的时候,而是应该考虑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局。

    王洋倒真没有想到,自己原本考虑得很是周全的办法,而且是利国利民的良策,居然连太皇太后这一关都过不去。

    那就更别提还需要经过那些满朝文武臣工的讨论了。

    “王巫山,哀家知道你的心思,你的策略,的确是为国为民。只是,如今朝中情况太过复杂,而且那些大臣们各怀私心,唉……”太皇太后高滔滔看到王洋那副模样,不由得感慨万千地长叹了一声道。

    天子赵煦阴沉着脸,负着双手在殿中缓缓踱步。“如此利国利民,两全齐美之良策,却因为那些臣中重臣的阻挠而导致不得实施……”

    最终,突然一顿足,恶狠狠地道。“实在不行,朕就颁写中旨。”

    “官家万万不可……”太皇太后先是一惊,旋及赶紧出声劝道。“中旨一颁,那必然会群情汹涌,到了那时候,非但没有臣工愿意出来接下这个重担,更重要的是,对官家你的清誉有损。”

    “皇祖母,孙儿不是不清楚,可是,难道朕就必须要屈从于那些臣工的意志,而放着真正有益于朝庭与百姓的良策不用”天子赵煦心有不甘地道。

    “娘娘、陛下,其实臣倒是还有个想法,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沉默了半天的王洋,再一次抬起了头来,朝着太皇太后高滔滔和天子赵煦道。

    “还有办法”高滔滔与天子赵煦居然是异口同声地喝问出声来。

    王洋重重地点了点头。“不知黄龙泽的土地,是属于私人的,还是属于朝庭”

    “自仁宗年间,那一带被黄河水泛滥之后,原有的百姓皆已迁徙移往他处,那一带的土地已成无主之地,自然可以算是朝庭的,王巫山你想怎么做”太皇太后高滔滔反应倒是很快。

    “臣想花钱买下黄龙泽一带所有的无主之地。”王洋想了想之后,然后吐出了这么一句让太皇太后与天子赵煦都目瞪口呆的话来。

    “你小子疯了!”太皇太后高滔滔下意识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似乎又觉得这么说人太伤人心,干咳了一声之后,努力地挤出了一个显得慈祥的笑容。“王巫山,莫要着急,办法终究是人想出来的。”

    “娘娘,



第1185章 你想要买下整个黄龙泽?没问题(第二更)
    第1185章

    “能有你王巫王助朕,这天下,朕还有何惧哉”天子赵煦笑得有些肆意,有些癫狂。

    太皇太后看着那高大英伟,目光如电的王洋,而天子肆意而笑,意气风发的模样,似乎觉得一切都那样的理所当然。

    这个时候,太皇太后这才突然省过回来,他们,都还如此的年轻,如此的朝气蓬勃。

    不禁又想到了那篇令王巫山名震天下,最终金榜夺取魁首的文章《少年中国说》……
1...460461462463464...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