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苏东坡两颊泛红,醺醺欲醉,看样子已经喝得有点多了,所以才会目光和表情都显得很是呆滞,至于李清照这位酒场超人,仍旧目现精光,只是两颊晕红,眼波流转之间,浑然没有半点的醉意。

    “夫君你可回来了,你若是再不回来,妾身都不知道该怎么招呼苏伯父了……”看到了王洋迈步进入到了前厅,李清照赶紧把杯中的美酒一口抽干,这才起身相迎。

    “……唔,也是,你要是再继续这么灌下去,说不定苏伯父今天就别想走出咱们家了。”王大官人一脸黑线地打量着那位摇了摇发晕的脑袋,正在缓慢地将视线投向自己身上的苏东坡,一面小声地嘀咕道。

    “瞧你说的,妾身可是你的妻子,有贵客登门,自然是要诚心接待,难道这也有错不成”李清照忍不住撇了撇性感红润的朱唇,一副委屈的可怜模样。

    看得王大官人哪里还能忍得下心说上半句重话,只能赶紧连哄带骗的,总算是把李大酒仙给忽悠得转嗔为喜,这才意犹未尽地朝着苏伯父告辞之后,留下了王洋和那正在猛灌醒酒汤的苏东坡。

    “清照这大侄女,实在是太实诚,唉,想不到千杯不醉的老夫,也不是她的对手……”灌下了一大碗的醒酒汤,又让人弄来了湿毛巾擦了好几把,这才恢复了三分清醒的苏东坡真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无奈与感慨。

    “就您呵呵……”王洋很轻蔑地口气,直接把苏东坡这位老司机惹得雷霆大怒,虎躯一震。

    “臭小子,你那是什么口气,难道你能喝得赢我大侄女不成。”

    “她是我妻子,我干嘛非要以短击长”王洋嘿嘿一笑,一副五十步笑百步的架势。“好了,您老也别忙着发火了,想不到年余不见,您老还是这么的老当益壮,精神抖擞。”

    “废话,老夫现如今吃得好,睡得好,喝得好……自然身强体健的。不过话说回来,想当年老夫,绝对是千杯不醉,唉,奈何如今年事已高……”

    看着这个死要面子的苏老司机,王大官人无可奈何地揉了揉额头,就自己这种久经高度酒考验,三斤高度酒都还能够自己骑单车回家的超级酒豪,面对李清照这位娇憨动人的真千杯不醉,也只有跪下唱征服的份。

    就苏东坡那也就别这个时代一般人好一点的酒量,也就是吹吹牛逼,君不见在陕西之时,每次跟自己喝酒,苏东坡哪一次不是被灌得都险些钻案桌底下,要么就是尿循为借口逃跑,王大官人早就已经看穿了苏东坡的嘴炮人品。

    不过嘛,好歹他也是尊老爱幼的优秀青年,自然不会去揭苏东坡的老脸就是了。

    跟王洋叽叽歪歪嘴炮半天,酒意渐渐散去的苏东坡总算是想起了正事。“陛下今日很不高兴啊……”

    还没等王洋有所反应,苏东坡下一句话让王洋的脸直接就黑了。“说起来,指使人去那四位官员府邸泼洒污物的人,到底是不是你”

    “我说苏伯父,你这话什么意思唉,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王某自认清白如水……”王洋闷哼了一声,心情很不愉悦地道。

    “看来跟你果然有关系。”苏东坡这个老油条仔细地打量着王洋的表情,果然寻到了一丝破绽,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

    “苏伯父,小侄我可是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




第1141章 朝庭居然舍得下那么大血本(第二更)
    第1141章

    王洋不由得咧了咧嘴。“那四个倒霉蛋自己窜上来找抽,那是他们自找的,他章惇若是不得罪小侄也就罢了,若是他想要替那四人主持公道,呵呵……”

    “春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王洋很吊的吸了吸鼻子,然后抄起了酒杯一口气抽干慷慨激昂地道。

    看到王洋依旧是那副斗志昂扬的模样,苏东坡张了半天嘴,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地翻了个白眼。“罢罢罢,由着你小子,反正老夫已经提醒了你。”

    “多谢伯父提点,小侄自然省得,小侄一向谨守持正,不会去主动得罪人,可若是别人若是犯了我,若是不反击回去,岂不是显得小侄我也太好欺负了。”

    王洋呵呵一笑,既然那个叫章惇的家伙虽然没有明着跟自己对着干,但是督促开封府严查那些泼污之人,然后在朝堂之上,把市井流言也宣扬出来,这些手段,还不一样是处处针对自己

    “现如今出了这件事情,对你的授官,怕是要暂且缓一缓,等过了这阵风头再说,陛下担心你有想法,所以特地让老夫过来跟你支会一声,莫要胡思乱想。”

    “这点王某自然省得,还请伯父转告陛下,臣多谢陛下的一片苦心。”王洋点了点头。“反正小侄也才刚回到京师,正好借着没有入职的机会好好筹备一二。”

    “你想要筹备什么”苏东坡不禁好奇地问道。

    “当然是利国利民之事。伯父您瞪我干嘛真是利国利民之事,我还想着明日再跟那端王殿下去一趟城外的那些军器监作坊,看看咱们大宋的各种武备有没有改良改进的地方。”

    听得此言,苏东坡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这方面,倒真是你的强项,说来,我大宋能够夺取陕西北路六州之地,你所研发的那些武器装备着实功不可没啊……”

    “如今陛下已经下令,各路各州不再新铸铁甲,他们将只会负责维护修理之责。由军器监督负责督造元祐甲,以更替过去的陈旧铠甲。”

    “这一年多来,诸多边镇,已经都在陆陆续续的更新装备,还有那元祐弩……”

    说起这些来苏东坡便不由得精神大振,是啊,自打王洋鼓捣出这些发明之后,业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大宋内外,当然不仅仅只是那些武器装备。

    还有许多有利于民生的东西,已然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当中,那些瓷砖,还有马桶,还有水泥这样的优秀建筑材料。

    现在,开封汴梁通往长安的水泥直道早已经通车,通往太原府的水泥直道也已经接近完工,而通向真定府的水泥直道也一直在加紧施工当中。

    等这宽阔而又笔直的水泥直道修通之后,日后,大宋的禁军便能够在收到军情的十日之内,进抵到真定府城下。

    而若是骑兵的话,一天两百五十里完全没有压力,这条八百多里长的水泥直道,骑兵轻轻松松便能够在五日之内抵达。相比起过去,从开封出兵,到抵达真定府需要花费至少近二十天的光景,已然是便捷了太多太多。

    而随着水泥直道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朝庭这边,也越来越重视水泥直道的建设,不论是那些旧党人士,还是旧党中人,都认可了水泥这种建材对于大宋的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促进作用。

    还有就是那元祐印刷术的出现,更是让天下读书人赞口不绝,有了这元祐印刷术的出现之后,已经让书籍越发地变得物美价廉。

    让无数的读书人得以受益,这件



第1142章 机床才是核心技术与根本(第一更)
    第1142章

    “每个零件,都是相同的尺寸,最大的差距,也不会差到两线,也就是您所说的一毫米的十分之二。”赵佶拿起了几枚零件,摆到了一起,随手又从旁边拿来了一个用钢铁制作的游标卡尺交到了王洋的手中。

    王洋接过了这柄游标卡尺,打量着上面那蚀刻整齐的厘米、毫米,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殿下你这几年来,可真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啊。”

    所谓的一线两线,指的便是零点一毫米和零点二毫米,现如今,最小的计量单位,便是陕西北路所产出的棉线。

    十根棉线并列为一毫米,十毫米为一厘米,这是王大官人制定的工匠所用的长度计量单位。

    而这些指头粗细的零件之间的差异,果然如赵佶所言一般,差距仅仅只是在一线或者两线之间。

    “先生说笑了,小王做的这些,不少可都是因为得到了您的提点。比如这游标卡尺,没想到东汉末年之时,便已有之,这等测量利器,却不知为何,居然消失了数百年。”

    “还有先生您所设计的这种机床,若是没有这东西,咱们如若是用手工打磨这些零件,怕是这样一枚螺丝,需要一位老练的工匠,耗时数日光景。”

    “而正是有了机床,每日每台机床所能够生产出来的螺丝已然以千枚计算。”赵佶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的机床笑道。

    王洋踱步走了过去,这些机床,与其说是机床,倒不如说是人力踩踏式缝纫机的改良版本。

    缝纫机是用来缝制衣物的,但是现在,用来制作那些小零件倒也相得益彰,至于大型的零件,旁边还有数台水力机床,专门切割与制作大型的金属零件。

    在王洋的眼中,不论是元祐弩,又或者是元祐抛石机,哪怕是这些东西被敌国拿到了手中,进行仿制,王洋也不会有多心疼。

    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些机床,机床,才是王大官人心目中机械工业的重要结构部份。这东西是专门用于制作机器的机械。

    也就是工作母机或者是工具机,利用人力或者水力不仅仅可以用来制作螺丝,又或者是进行齿轮加工,或者是进行内圆磨……还能够进行各种金属的加工与切割,未来的火炮,也需要这种机械的助力。

    机床技术才是现如今大宋得以超越周边诸国的根本与核心技术。

    “先生放心吧,这些东西,都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件流落出去的,每一件工具,都有编码,甚至都还铸刻有这些使用者的姓名。”

    “另外,这座军器监工坊,是绝对不允许有外人进出的,所有的生活物资,都会交由禁军直接送进工坊城塞,然后按需分配……

    这才建成不到一年的功夫,死在城内外的细作,已经超过了一百之数……”

    随着赵佶的解说,王洋频频颔首不已,这座不足两里方圆的小小城塞,居然动用了五千精锐的禁军把守,能够做到这样周密的布置与戒备森严,足以证明了天子对于这些事物的重视。

    城塞内的每一个坊,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如此一来,方能最大程度的杜绝了就算是里边的工匠潜逃出去,给大宋带来的损失,至少也只是一个点,而非是整个面。

    例如这些使用机床的工匠,他们只负责使用,而制作和维修机床的则另有其人。每台机床的四面,都用铁板严密的封死,只有等到工匠们的工作结束之后,才会有负责维护机床的人入场进行维护和修理。



第1143章 是因为朝庭动了他们的蛋糕(第二更)
    第1143章

    想想那些什么瓷砖、状元马桶等物,还有那什么内衣啥的,就更别提了,哪一项都是赚大钱赚到令人手软的生意。

    话说回来,现如今主要心思都放在了专研学问上的赵佶早已经把赚钱只当成了一种兴趣,因为这几年来,跟随着王洋前期进行的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已经多到令人发指。

    足足花了近一个时辰,这才把里边的诸多工坊一一逛完,随后,二人又前往距离这里约五里路,但是更加的隐蔽的军器监火器局。

    火器局是建在了一处临水的山谷之中,地盘并不大,而且里边的工匠也不多,也就是一二百人的模样,但是守备这里的禁军则足有千人。

    毕竟,火药武器这玩意的威力实在太过惊人,经过了陕西路的征战,亦让人们意识到了火药武器的重要性。

    而火药局的工坊主要还是以生产火药为主,制作火药武器为辅。当王洋听闻这座数百平米的大院子的地下,居然已经屯积了超过五万斤火药时,王洋的脸色都不由得变了。

    若不是为人师表的高贵品格,还有不能在人前丢人现眼的骄傲,总算是让他维持住了颜面。

    只不过,当有火药局的工匠头目兴冲冲想要抄起火把带王洋与赵佶下到地窑去参观时。王洋十分坚决地否决了这个极度危险的提议。

    “禁火烛,严禁火烛,你们居然还想拿着这玩意带我们去下面参观,万一有人不小心将火药撒在外面,被意外点燃,别说是咱们几个,就算是整个火药局连同附近的一千禁军都得升天。”王洋黑着脸一把夺过了火把,唾沫星子直接把这名工匠头目给喷了一头一脸。

    #####

    “大人,您就放心好了,咱们那些地窑里边都是水窑,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旁边的驻军将领干咳了一声之后,朝着王洋一礼敬畏地道。

    王洋王巫山的大名,在那些文官的眼中,被视若仇寇,可是在大宋军方这边,好感值和声望值绝对是崇拜级别的。

    就算是昔日大宋的那些名将,能够与王洋王经略的功勋相媲美的,怕已然没几个了。更何况陕西一带这几年来的征战,连战连捷,大振大宋的军心士气,更是让这些将士们对王洋视若神明一般。

    今日能够在这里看到王洋,这位将领还有一干禁军将士们那一副比面对上官还有恭敬崇拜的模样,着实让王大官人有些受宠若惊。

    “水窑”王洋一脸懵逼地看向跟前这帮子家伙。“你们把火药放在水窑里边”

    “对啊,咱们之前想了各种办法,减少事故的发生,后来还是一位老工匠想到的办法,就是利用那个有水的天然窑洞为火药储存之地。然后用东西将火药的器具都搁置在高处,另外,火药都是按斤用油纸袋子包装好之后装入到了火药坛子之中。”

    “而且还在那些油纸袋子上标注好日期,如此一来,最大程度的杜绝了火药发生事故的危险……”

    王洋终于半信半疑地跟着到达了地方之后这才明白过来,这是一个十分内部空间很大的窑洞,而是洞底,则有水流潺潺而过。

    而洞内,则是利用水泥和木板,修造出了一条可以供数人并肩而行的通道。而是洞壁上,则是分成了好几层。

    每一层都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容量约为五六十斤的大坛子。王洋随意地打开了一个坛子,从里边拿出了一包火药,外面被油纸给精心



第1144章 这么做岂不是有与民争利之嫌?(第一更)
    第1144章

    “没错……”赵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就是这个原因,才会让那些朝臣和地方官员纷纷上书,认为现如今我大宋经历了大战之后,西夏实力大损,不足为惧,而北辽如今北方边患连连,怕是许多年之内都不会对我大宋的北方边境构成威胁。”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大宋就不应该像过去那般穷兵黩武。而应该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民生建设上面,而且如今,不少的地方官员都纷纷上书朝庭希望由他们地方上来主持水泥直道的建设,而非是继续由着工部慢吞吞的一条一条的建设……”

    听着赵佶的这些诉苦,王洋的脸色越发地阴沉了下来,这帮子家伙的无耻程度,实在是让人无奈。

    “不过陛下一直都没有动摇,不过也因为这个,导致了先生您之前的许多想法和新点子都暂时没有办法实施,例如将我大宋诸边的床弩改良之事……”

    “还有那元祐抛石机,现如今的产量根本不敢提高,毕竟此物原本就是个耗钱的大项目。”

    王洋点了点头。“也着实难为陛下了,不过,如果不增加经费,王某想着要为咱们大宋再增添几样大杀器的想法,怕是只能暂时先搁浅了……”

    “大杀器,难道还能够比元祐弩、元祐甲又或者是那元祐抛石机更厉害”听到了王洋这话,只当是这位老司机吹牛逼的赵佶忍不住笑道。

    王洋看到了赵佶的表情,不禁缓缓地摇了摇头。“那些东西,呵呵,若是王某真的能够把那几样大杀器研制出来,这些东西与其相比起来,简直就像是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一般。你说厉害不厉害”
1...450451452453454...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