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第三天,大家伙勉强地挣扎着站了起来,晃着宿醉的脑袋,又来到了王洋处,哟嗬,又换人了,今天陪酒的帅哥变成了高俅李迵等人。再一次把这十五名年轻官员灌翻下

    第四天,大家都快要绝望了,但是听闻,今日居然是苏东坡这位大宋第一名士即将登场,为了能够一睹东坡居士的风采,一帮子年轻人强撑着身体,再一次前来拜访。

    席间,苏大学士的翩翩风彩,实在是让大伙眼界大开,更别提苏大学士与王大人一唱一和,当场作诗,更是羡煞一干自负才学的年轻官员们。

    最终,又再一次全员阵亡在酒桌之上

    我说王巫山,这帮子家伙怎么那么不顶事,该不会,这几日一直没清醒过吧?苏东坡虽然是第一次跟这帮子年轻才俊见面,但是好歹也听到了一些传闻。

    无妨,都是年轻人,挺得住,毕竟大家的事情都挺多的,也挺忙的,所以小侄也只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让他们能够与咱们相互熟悉起来。

    重要是的,伯父你难道没看到吗?现如今,这帮子家伙,都至少已经懂得在酒桌上同进共退了都。王洋一脸坏笑地道。

    苏东坡无可奈何地翻了个白眼,然后又美滋滋地砸了口酒。对了,你那些东西,老夫全都看完了,不得不说,此法,要胜过昔日青苗法百倍。

    不是老夫贬低介甫先生,而是介甫先生虽然是盖世奇才,可是,有不少的新法,在老夫看来,新法虽良,但要看是什么样的人去做。

    王洋默默地听着苏东坡这位经历了神宗变法的老司机讲述着过往,亦将他与王安石从一开始的挚交好友,因为对于变法的观点和理念不同,导致最后两人势同水火。

    不过,双方倒都是君子,只是针对于政治理念,但是,政治理念上的冲突,自然也会让他们的关系渐行渐远。

    但是好在,二人都没有将对方视为敌人,哪怕是乌台诗案发之后,王安石听闻了朝中那些新党人士意欲要致苏东坡于死地时,还特地上书天子神宗皇帝,为苏东坡说话。




第1012章 王巫山这货就是个大染缸(第一更)
    第1012章

    对于过去,回忆唏嘘一番之后,苏东坡总算又把注意力拉回到了现实。端起了酒杯,跟王洋碰了碰一口抽干,这才显得有些落寞地道。

    可惜,再过几个月,老夫就要离开这里了,能够帮得上你的地方也不多。

    王洋摇了摇头。伯父您说的哪里话,其实您留在这里,对于小侄的帮助也不会有更多,毕竟如今这六州之地,已经成为了陕西北路。

    所以,哪怕是陕西经略安抚使换了人,想要掣肘于小侄,那也得看天子乐不乐意,也还得看小侄乐不乐意。

    所以啊,您回到了京师之后,倒应该好好的休养生息。何况,陛下之前曾经来信,似乎有意要将刘相派来接替您的职务,空悬出来的首相重担,怕是十有**,将会落在您的肩膀上。

    老夫来担任大宋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东坡的眼珠子直接就鼓了起来,一脸震惊的表情看向王洋。

    这是自然,应该就是在几天之前小侄刚刚收到的消息,想来,这几日朝庭的正式消息,应该就会传到您的耳中才是。王洋点了点头答道。

    陛下,陛下这是想闹什么妖蛾子?苏东坡咧着大嘴,又连灌了两大口酒,这才省过神来,不过仍旧是一副难以接受的表情。

    听得此言,王洋忍不住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我说苏伯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这样的好事情你还不乐意?

    不是不乐意,只是只是陛下怎么就会把老夫给安排到那个位置上去呢?苏东坡抚着长须,显得有些吞吞吐吐地道。

    老夫是自家知自家事,我这脾气你小子又不是不清楚。最是揉不得半点的沙子,而朝中主政的那帮子家伙,跟老夫互瞧着不顺眼。若是真的成了当朝首相,怕是没两个月,呵呵

    王洋看到苏东坡那副模样,不禁劝道。这有什么,怼了就怼了呗,再说了,您乃是坦荡之士,向来都是对事不对人,难道陛下还能够站到那些犯了错漏的朝中大臣那一边去不成?

    再说了,如今我大宋朝堂之上,正是的缺少像您这样谏诤为心,公忠体国的治世忠臣

    王洋的马屁拍得啪啪直响,总算是让苏大学士不再像一开始听说自己即将担任首相时那般满脸嫌弃和头疼模样。

    也罢,听你这么一说,老夫倒也觉得,既然陛下愿意把这个重担交予老夫,那么,我就试着担上一担。

    就是嘛,您虽然身在旧党,但是您并未与那些私心甚重的人同流合污,至于新党那些人,重新还朝之后,心中对旧党之恨意汹汹。若非陛下弹压,怕是两边的纷争,不知道会闹腾成什么模样。

    而您老人家挟涛天之功,入主朝堂,怕是任谁都得先避让三分。如此一来,您老人家

    苏东坡满脸愕然地看着跟前这位表情鬼鬼崇崇,说出来的那些意见,无不是老谋深算,老奸巨滑之徒才能够想得到的办法和招数,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王巫山,你小子上哪学来那么多的损招?这么蔫坏蔫坏的。

    王洋不由得一阵气苦。我说苏伯父,你说话别那么难听好不好,小侄自打听闻您要入主朝堂,已成首相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在为您筹谋划策来吧,没想到到了你这里,怎么我就变成不是好人了呢?

    苏东坡看到王洋那副恨不得掏心挖肺以剖白内心赤诚的模样,倒让这位老司机有些不太好意思起来。

    好了好了,老夫给你赔个不是,刚刚不过就跟你这小子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

    王洋闷哼了一声,决定懒得跟这个厚脸皮的老司机计较。反正小侄所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至少您老人家愿不愿意用,那就看您自个了。

    那自然是要用的,老夫总不能白白辜负了贤侄的这一片苦心才是。苏东坡嘿嘿一笑,又恢复了他老油条的架势。

    不得不说,自打这位老司机跟王洋这货相熟时间越久,就越发的没有了过去的那种饱学之士,为人师表的模样,倒更像是老滑头跟小滑头。

    看样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还真没说错,或者应该说王洋王巫山这货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染缸?唔这么形容似乎有些夸张了。

    不过,但凡是与其接触久了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沾染此人的习性,这一点,倒是陕西路诸文武共同的心声。

    就连高世则这位谨守持正的死板官员,现如今也懂得使诈耍滑,就能够看得出来,学好十年难,学坏十日快。

    经历了连续几日的酣然大醉之后,这十五位年富力强的年轻官员几乎都垮掉了,对于这样的官场应筹,着令让他们身心俱疲,还好,王大官人再亲自探视了这帮子可怜人之后,决定让他们好好的休息两天。

    到得第三日,终于在王大官人的率领之下,把他们领到了一间宅院里边,而一位个头不高,眼睛特别大特别亮的锦袍男子正在这里迎候他们。

    这位是本官的挚交好友,同时也是京师凌云蹴鞠社的后台东家经过王洋简单的介绍之下,一干人等,都进入到了屋中,围坐在那温暖如春的铁炉子跟前,静待王洋开口。

    诸位,想必你们前往陕西北路之前,陛下应该已经着人与你们谈过话了吧?不知诸位对于既然所要面对的工作,有什么想法或者是看法没有?

    王洋目光扫过这十来位年轻的官员,虽然都有官身,但问题是,都从未授予实职。这正好适合王洋对于公务员的构想。

    他们有官身,但是却又不是真正的官员,毕竟他们要干的是金融企业,而非是像官府那样的政府机构,自然需要有所区别。

    我等大多都是算科出身的,如今工部和户部那边并无空缺实职,所以已经在家中闲了快两年了,我们也很希望能够用毕生所学为朝庭效命。许昌第一个站起了身来,朝着王洋一礼道。

    陛下派人来与下官谈话,但是并未言明要让我们做何官何职,只是询问了下官以及一干同僚对于财物计算之事的见解



第1013章 他们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驱者(第二更)
    第1013章

    许昌此人倒也算是头脑灵活之辈,而且他说话条理分明,而且经过了这几天的交道,大部份人都以他为首,足以得见,此人至少在交际,还有才学方面,应该算是这十五人之中的佼佼者。

    就算是太学派的这哥仨虽然不舒服这货抢答,但是听了他的话后,也都面露出了赞同之色。

    嗯,许大人说的没错,其实你们来到了这里,你们所需要从事的行业,是一个崭新的行业,虽然是直属于朝庭,但是不属于官府机构。

    不属于官府机构?却又直属于朝庭?太学三人组之中的包贲忍不住瞪大了两眼好奇地道。

    余下的十四人表情也显得十分的迷茫,似乎也搞不明白王洋这位老司机到底是啥子意思。

    诸位,都请先看一看这份资料吧这个时候,蹲在王洋身边屁也不吭一声的万彬终于出场了,拿出了十多份厚实的关于大宋金融法草案,以及银监会和银行的策划书,向在场的这十五位年富力强的年轻官员们分发下去。

    诸位可以先在这里慢慢的看,也可以讨论,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向我咨询,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们最好是先把交给你们的这些资料全部看完,再发问会更好。

    随着王洋的吩咐,十五名年轻官员开始详细地起了各自手中的资料,果然,当他们读明白了里边的内容之后,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这么早就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会不会扔下了这帮子家伙在铁炉子边上资料。万彬则把王洋给拉到了屋子另外一边坐了下来说起了悄悄话。

    无妨,这些东西,迟早都要让他们看到的,而且,他们都是已经经过了陛下的挑选,每一个人可都算得上是品学皆优的才俊,相信他们都肯定会有干出了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虽然这金融行业不是官府机构,可是,他们这些人所学的,正好都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杂科算术,他们到金融机构来,这才真的算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材。

    许昌等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些资料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新奇,第二个念头就是震撼。

    没有想到,王洋和陛下,居然是要搞大事情,哪怕是现如今,只会在陕西北路试行。但是,如果试行成功了呢?那推行向全国,怕也是必然之事。

    虽然,这金融机构不属于官府,但是当地的官府却不能把金融机构当成他们可以插手的地盘。

    就像王大人在资料里边所写的一般,专业的事情,要有专业人士来做,杜绝了官府插手的可能性,同时,又要受到官府和大宋监察系统的双重监督,以防止金融系统内部的**。

    不得不承认,王洋王巫山不愧是名震天下的栋梁之臣,这样大胆的想法与创意,既解决了过去百姓们无处借贷的难题,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上杜绝民间的非法高利贷。

    不过,他们也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疑问,只是记得王洋之前的交待,耐下了性子,将这些资料看罢之后,开始向王洋请教。

    王洋自然不会吝啬,仔细地倾听他们的疑惑,并且对他们的疑问一一的作出了详尽的解答。

    王大人,下官觉得,若是这大宋金融机构筹备委员会真的能够做成,于国于民,皆有大利,只是,需要我等做些什么呢?

    这里边,当然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你们来做,例如,金融系统里边,必然要有银监会这一监督机构,另外,还需要有一个金融储备机构,这两个机构,都是国有的。

    毕竟,成立银行,他们是需要上缴银行准备金的,所谓的银行准备金,就是需要在设立银行之初,向银监会上缴一定比例的财物,以保证储户的提款需求

    而且,也为了防止银行放贷过多过滥之后,导致储蓄金额不足,导致储户无法提取

    足足花费了近一天的光景,王洋这才与这十五年年轻官员勾通完,最终,所有人都同意留下参,成为大宋金融机构筹备委员会的成员。将会为这一项崭新的事业,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驱,贡献他们的绵薄之力。

    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搭框架,设立银监会的各个监督监察部门,建立标准的进出帐目。另外还有就是,都在王洋的亲自指导之下,开始学习准备用应用到银行系统的借贷记帐法。

    幸好他们都是算学强人,借贷记帐法的难度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借贷记帐法能够十分明晰的标记出经济往来。

    除了这些之外,就是设法的找漏洞,找那金融法的漏洞,以便于在金融法实施之前,尽量的完善这项新法案。

    随着万彬召集来的二十多名经验丰富的帐房先生抵达了洪州之后,工作的进度又陡然的加快了许多。

    而天子赵煦一直都十分密切的关注着陕西北路的金融机构建设和筹备工作,使得陕西北路到东京汴梁的这一条通讯渠道往来是越发的显得频繁。

    几乎每天都会有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从陕西北路发京师,而京师这边也同样会有书信从宫中发出,前往陕西北路。

    而太皇太后高滔滔一开始还想着置身事外,可是当天子赵煦经常拿着问题找上门来之后,高滔滔越发的觉得,随着问题的深入和着这个金融机构的建设,终于可是查觉出了这玩意的不简单。

    甚至明白了,这所谓的金融,如果只是在陕西北路一地出现也就罢了,可若真是一旦要推行全国,那么,很有可能会改变现如今大宋的经济局面。

    哀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少也能够感觉得出来,为何王巫山会显得如此小心谨慎,而且,哀家也能够看得出来,这银行业,若是真的能够办成的话,怕是天下的工商业,都将会成为银行的客户

    如此一来,这银行,必然会成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庞然大物,若无监管,怕真不好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皇祖母言之有理,一开始,孙儿还觉得那王巫山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总是一个劲的蛊惑朕最好先恩准他在陕西北路成立一间国有银行,不能光让私人银行出现来着。



第1014章 培养专业性人材正当其时(第一更)
    第1014章

    现在看来,他这可不仅仅只是与民争利,而是为了让我大宋朝庭,能够把控住这个金融系统才是。

    官家所言极是,看来,这王巫山的目光之远,眼界之高,的确是超人一等啊,未虑胜而先虑败,未雨绸缪至此,此事焉有不能成功之理。

    连皇祖母您都这么说,那孙儿我可就放心多了。说实话,孙儿对于王巫山要搞的银行倒也算是了解了,可是这金融行业,还是一知半解,看来那句话还真没说错,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由专业的人士去做。

    没错,只可惜,我大宋的读书人,几乎大多都去读四书五经,而杂科的读书人却是极少。太皇太后高滔滔有些感慨地道。

    咱们大宋,太过于重视四书五经了,反倒是将君子六艺几乎搁下了大半,这样可不好。天子赵煦也不由得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看来,的确是要重视其他技艺的时候了,正好,李格非李卿家如今正担当着国子监祭酒,此事,倒可以提醒他一二,也好振一振国子监诸学的学习风气才是。

    李格非是君子,而且是真正的君子,意思就是这位王大官人的岳父绝对是君子六项全能冠军的有力竞争者,君子六艺他都掌握得十分的熟练。
1...401402403404405...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