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来到文华殿内,朱由检准备说服内阁,让内阁尽早通过扩大海贸的章程。

    只是进入殿内,朱由检打量了一眼四周,便眉头微皱道:“钱谦益呢怎么他不在殿内”

    黄立极道:“回陛下,我等亦不知钱谦益今日何故缺陷本次内阁会议,但臣已遣人去催促钱谦益前来开会了。”

    朱由检闻言心里有丝不祥的预感,但并未深思,只是摆摆手道:“先不管钱谦益了,对于朝廷扩大海贸的政策,尔等怎么看”

    黄立极斟酌了番语句,委婉劝道:“陛下,如今大明国库空虚,扩大海贸能增加国库收入,稍微缓解大明的财政危机,此举非常有必要,臣等并无异议。

    只是朝廷一次性开放五大港口,且未对船只数量做出限制,恐怕一时间会生出混乱,不利于朝廷管理。

    不如先以泉州港口作为试点,并限制一定船只数量,呃……不妨暂时颁发三十张船由给海商们从事海贸,如此方不失为稳妥之策,百官亦不致强烈反对。”

    施凤来也赞同黄立极的意见,附和道:“首辅之见不失为老成谋国之言,如今百官们反对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皆因开海政策过于激进,如果先以泉州港作为开海试点,想必百官更容易接受一些。”

    其他阁臣们也并未意识到大明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皆认为黄立极的缓图之策更为稳妥,纷纷赞同黄立极的意见。

    然而朱由检却打断了阁臣们的一派和谐,冷冷的道:“朕召开本次内阁会议,是叫你们来通过扩大海贸章程的,不是否决朕的扩海政策。

    要说试点,本次开放的广州、泉州、上海、青岛、天津五大港口便是第一批试点港口,待五大港口起效之后,朕下一批还将开放十多座港口城市,让海贸成为大明国库主要进项之一。

    总而言之,大明每年海贸仅仅十多万两收益是朕绝不能接受的,朕的开海政策,只会更加开放,大刀阔斧,而不是如同迈不动步伐的小脚妇人一般,小手小脚步履蹒跚,不敢越雷池一步。

    朕早就跟你们说过,如今的大明已经病入膏肓,非猛药不可拯救大明,任何有利于扭转大明局势的政策皆可大胆尝试,尔等胆子不妨再大一点,步子再大一点!”

    朱由检的当头棒喝,顿时让诸位阁臣安静下来,虽然他们总是觉得皇帝未免过于危言耸听,大明的危机并没有皇帝说的这般严重。

    但皇帝总是在他们耳边不断强调大明的危机,话说千遍,还是对阁臣们有所触动的。

    而且通过借贷记账法的统计,阁臣们对大明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总算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认为大明虽然还未到生死存亡之际,但也感觉大明确实已经进入王朝统治末期,再不革新求变,灭亡势必成为定局。

    看到阁臣们若有所思的模样,朱由检知道自己的话他们已经听了进去,便语重心长的道:“响鼓需用重锤,重症需用猛药,也许诸位觉得大明最多只处于王朝末期,即使要亡,那也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诸位早已入土,与诸位何干

    然则诸位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子孙后代着想吧。以朕看来,如果大明当真要亡,拜大明以文制武的政策所赐,灭亡大明的绝非流贼军阀,而是关外崛起的建奴。

    建奴一旦入主中土神州,我汉人子孙必将重演前元故事,皆为下等奴才,祖宗留下的土地白白便宜建奴,成为建奴贵族的铁杆庄稼;子孙娶来的娇妻美妾,亦必须先由建奴贵族尝尝鲜,方可嫁入家门。

     




第一七零章 反客为主
    紫禁城外,一百多位气势汹汹的文武重臣昂首挺胸,人人作慷慨激昂状,胸中激荡着正义之气,充满着参与历史的自豪感。

    从燕京大学赶来声援百官的数百士子门同样昂首挺胸,一脸崇敬地看着那一百多位“为民请命”的百官们,恨不得以身代之,参与其中。

    崇祯虽然紧急下达了戒严令,但宫外尚有数千百姓围观,指着文武百官和数百士子议论纷纷。

    在如此气氛感染下,王守履不免有些飘,在没有任何人授意的情况下,他站了出来,高声喊道:“诸君,此番我等定要力谏陛下诛杀张朝忠,并要求陛下向天下颁布《罪己诏》,然后将朝政还于懿安皇后!”

    陆澄源不甘人后,站出来附和道:“王大人说得对!陛下登基前读书太少,即使登基后重开经筵,却常常以年节为由躲避读书,不敬大儒,如此少不更事,管理国家大事岂非太过儿戏尔!”

    钱谦益听了不由皱起了眉头,感觉王守履、陆澄源还是太激进了,还没见着皇帝,怎么就把本次叩阙的最终目的轻易道出呢

    本次东林党之所以能组织起一百多名文武重臣前来叩阙,皆因他们对外宣称本次叩阙的目的的是力谏陛下诛杀制造徐州血案的阉贼张朝忠,可并未向文武百官宣称要逼宫陛下,把朝政交给懿安皇后啊!

    果然,王守履、陆澄源自以为慷慨激昂的发言起到了反效果,文武百官们顿时炸了,皆议论纷纷起来。

    “这到底怎么回事”

    “让陛下还政于懿安皇后这不是逼宫吗!”

    “陛下虽然重用阉党,鲜纳谏言,可毕竟年纪还小,即使有错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咱们身为臣子,多多斧正陛下便是了,可怎么一言不合就向陛下逼宫呢,这恐非臣子之道吧”

    “是呀,陛下虽然有错在先,可并未失德,逼宫未免有些过分了啊!”

    听到群臣议论,王守履、陆澄源恨不得自扇耳光,暗骂自己为何如此多嘴,出这个风头

    文武百官明明已经忽悠过来了,只要皇帝不肯诛杀张朝忠给百官一个交代,百官必定和皇帝爆发激烈冲突,届时他们只要稍微引导一下,就能裹挟百官一起逼宫皇帝,那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如今还未跟皇帝爆发激烈冲突,百官们就得知此次叩阙是为了逼宫皇帝,提出几乎等同于让皇帝退位的过分要求来,百官们当然要迟疑不前了。

    不仅百官迟疑,士子们也开始踌躇不前,当初张溥、张采说得好好的,他们之所以前来声援百官叩阙,是为了力谏陛下铲除阉党,可如今却要把目标直接对准陛下,这显然跟他们所接受的君为臣纲的儒家教育互相冲突。

    东林党人不由暗骂王守履、陆澄源真乃猪队友也,不过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跑出宫门,向大臣们行了一礼,道:“陛下宣诸位大人入宫觐见,请诸位大人随小的入宫吧。”

    百官闻言,皆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皇帝此举实在太出人意料了,原本众人皆以为皇帝初闻百官叩阙,盛怒之下必急不可耐出宫与百官对峙理论的。

    在宫外,百官们有数百士子声援,又有数千百姓围观支持,可谓占尽了主场之利。

    可如今皇帝却宣百官们入宫见驾,无疑反将了百官们一军,把主场之利抢夺过来。

    的确,朱由检原本是想出宫收拾百官们的,但他率领内阁辅臣们向宫外走了几步便渐渐冷静下来了。

    他很快便意识到自己若是出宫与百官对峙,就好像后世足球比赛球队到客场参加比赛一样,只会处处落



第一七一章 那便杖毙吧!
    君臣沉默了半晌后,朱由检道:“今日并非常朝召开之日,诸位卿家如此兴师动众,到底所为何来”

    说罢,朱由检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视而过,尤其是扫射到钱谦益、王守履、黄道周等东林党人身上,目光格外阴冷,令东林党人不寒而栗。

    这道阴冷目光,无疑便是朱由检对东林党人的无声警告,倘若他们能及时悬崖勒马,偃旗息鼓,朱由检或许会网开一面。

    可若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非要跟朱由检作对到底,那可就不仅仅是警告这么简单了,非得出人命不可。

    百官们在朱由检的目光扫视下,不少大臣都不自觉地把头颅低垂下来,可之后又感到一股羞怒之情油然而生。

    他们今天搞出这么大的阵仗,不就是叩阙宫前,逼迫陛下诛杀张朝忠吗

    怎么到了现在,他们反倒更像是理亏一方呢!

    王守履向来就是东林党人的急先锋,而且在入宫之前他说了错话导致百官心生裂痕,以致于被朱由检抓住机会反客为主。

    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误,王守履虽然知道自己冲在最前面说不定有性命之危,但箭在弦上,他不能不发了。

    王守履施施然从人群中走出,一脸视死如归的神色,向朱由检行完大礼后,他昂首挺胸,扬声说道:“臣有本奏!”

    好戏来了!

    “唰”的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王守履,朱由检面无表情的道:“王卿家有事尽管奏来。”

    王守履一脸大义凛然的道:“陛下,微臣身为朝廷命官,享受民脂民膏供养,当仿效唐代魏征直言进谏才是。

    是故,臣今日要冒死向陛下进言,还请陛下诛杀祸乱朝纲,捏造冤案,屠杀徐州无辜士民一千七百人的张朝忠,将张朝忠凌迟处死,从此安居宫内,垂拱而治,做一个士民百姓皆交口称赞的仁义之君!”

    朱由检道:“你控诉张朝忠祸乱朝纲,制造冤案,可有证据”

    话音落下,朱由检神色变得前所未有地严厉起来,从未在他身上显现过的天子威仪骤然绽放,向着王守履铺天盖地压迫而去。

    显然,如果王守履拿不出什么有力证据来指证张朝忠,那皇帝可就要发飙了。

    百官们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强势的皇帝,不少人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

    这一刻他们总算是意识到了,他们眼前的这位少年乃堂堂的大明天子,是可以对他们生杀予夺的君王。

    向来懦弱胆小的钱谦益心中更是产生了丝丝悔意,心道如果他果真带领百官向皇帝逼宫,会不会被当场打死

    王守履心中也是一惊,不过他自持有百官支持,又想到东南士绅遮天蔽日般的庞大势力,顿时生出无穷勇气,竟直视天子双眼,昂首说道:“徐州血案天下士民皆有公论,何需证据!还请陛下立即诛杀张朝忠,并下罪己诏承认错误,向徐州枉死臣民道歉,给天下士民一个交代。”

    朱由检心中滔天杀意沸腾,可面上却是不显,只轻描淡写的道:“哦若是朕说不呢”

    王守履直抒胸臆,朗声说道:“倘若陛下不听臣之良言,那便是不纳忠言的昏君!”

    王守履如此胆大妄言,连黄立极都忍不住了,当场喝斥道:“王守履大胆,你如此污蔑天子,眼里还有君父吗”

    朱由检怒急而笑道:“朕不听你之谏言,便成了昏君了,朕倒要问问你,你算个什么东西!”

    王守履此时已经热血上头



第一七二章 杖毙便宜你们了,斩首!
    卧槽!

    崇祯你特么好毒啊!

    钱谦益简直要骂娘,他虽然称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皆可杀之,但那只是一种向崇祯表示忠诚的说辞而已,可却被崇祯故意歪曲利用,变成了钱谦益向崇祯建议说要处死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三人。

    这锅特么太大了,老子真背不动啊!

    钱谦益一脸吃翔的表情,想要跟百官们解释,可一时之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毕竟“皆可杀之”这句话当真是出自他之口,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事实,根本不容狡辩。

    百官们同样脸色大变,眼前的形势绝对出乎他们的预料,钱谦益的反水,以及崇祯的强势,都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局势已经完全失控了。

    不过百官们虽然已经阵脚大乱,可他们却知道,事情绝对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否则此次叩阙逼宫不但将以失败告终,钱谦益的反水还将引爆东林党的分裂,这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原本阉党就已经占据了内阁的五个席位,孙承宗又是东林党里的异类,可以说东林党唯一根正苗红的种子就只剩下钱谦益一人了。

    可若是钱谦益当真背了处死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三位东林核心的锅,那么东林党绝对会第一时间分裂掉。

    如此一来,内阁七位阁臣中,东林党将全军覆没,朝廷大事将彻底和东林党绝缘,这即使是对东林党极力打压的天启朝,也未曾出现的局面啊!

    倪元璐原本想加入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的阵营,一起向皇帝逼宫的,可钱谦益的反水以及崇祯要杖毙王守履三人的命令让他改变了想法。

    这并非倪元璐贪生怕死,而是他想到如果连自己也要被皇帝下令杖毙,那谁来拯救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性命呢

    倪元璐当即向着朱由检跪下,求情道:“请陛下三思啊,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虽然言语无状冒犯了陛下,可他们皆对陛下忠心耿耿,仅仅只是几句妄言,陛下便要杖毙他们,岂不是寒了天下所有正直君子之心!”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朱由检登基至今,从未因言杀人,百官们当然想继续维持下去,倪元璐带头开口求情之后,大部分大臣都纷纷跪下,为王守履三人求情。

    朱由检向黄立极眨了眨眼睛,黄立极立马会意,冷冷说道:“陛下何辜竟被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污为桀纣一流的昏君、暴君,还逼宫陛下,让陛下交出朝政大权,这与造反何异

    臣赞成钱大人的意见,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目无君父,犯有欺君大罪,宜当杀之,以儆效尤!”

    施凤来、张瑞图、郭允厚、李国普被东林党打为阉党,早已势不两立,此时亦纷纷落井下石,出班启奏:“臣赞同钱大人之议,请陛下诛杀三贼,以儆效尤!”

    孙承宗认为自己是军方一系,对朝政发表意见并不妥当,所以他自始至终不发一言,保持缄默。

    而另一位阁老钱谦益则快气得吐血了,卧槽你们玛逼的,你们要杀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那就杀吧,为什么一人一句,都要带老子节奏,把老子拖出来背锅

    朱由检顺势说道:“既然诸位阁老皆认为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罪无可赦,那就依了钱卿家所奏。来人啊,将这三个无君无父的逆贼拖出去,杖毙!”

    钱谦益不想说话了,扔给朱由检一个大白眼。

    几名侍卫闻言,连忙上前来,拖着王守履、黄道周、陆澄源便向着殿外而去,陆澄源根本不想死,不禁高声呼道:“陛下啊



第一七三章 百官丑态
    看着黄道周那张无比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自己眼前,倪元璐几乎昏厥过去,他和黄道周是同科进士,意气相投,向来便是共同进退的死党、知己。

    可黄道周如今却身首分离,和他阴阳相隔,怎不叫他悲痛欲绝

    对于黄道周,朱由检也有些惋惜,毕竟历史上的黄道周是抗清义士,将黄道周斩首,他心底里是有几分犹豫的。

    但朱由检没办法,黄道周他犯忌讳了,竟和东林党人一齐向他逼宫,如果这都不杀,那他还有什么天子威严又如何服众
1...394041424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