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乐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锦瑟华年
这种人类心底共同的情感,也是最能引起大家共鸣的。
捷克爱乐乐团的演奏速度慢,但慢得有力量,有内涵,那种满载着历史沧桑和厚重的感觉,也让观众们充分体会到,这首交响曲被秦放歌命名为《致新世纪》的部分缘由。
这首被广大古典音乐同行以及乐评家誉为“完美的交响曲”,也确实展现了它无穷的艺术魅力。
即便是初入古典音乐坑,或者还都还没有入门的观众,都能把这首交响曲完整的听下去,完全是可以作为交响曲入门神作。
不管是中国爱乐的版本,还是捷克爱乐的版本,风格虽然不同,但都能吸引人,这其中,交响曲本身好听是最关键的。
交响曲之后,就是观众们期待的返场环节,这也是电视前观众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也更轻松,现场观众们的话,则是要奋力鼓掌与喝彩,用他们的热情和诚意,感动演奏家们返场的。
央视音乐频道的直播中,美女主持人黄雅维也跟两位嘉宾探讨古典音乐演出时候,这种返场的情况。他们也是从最初返场的时候讲起,说起到其中的礼仪,也讲特别受欢迎的演奏家们,获得观众们的掌声会更加激烈,他们高呼“安可”的声音也更大。
对于返场这样的形式,几个人也都一致人为是相当有必要的,演奏家们都希望自己的演奏能够得到观众们的喜欢和认可。
电视画面中的秦放歌也是几度回舞台鞠躬谢幕,但观众掌声丝毫不减还越演愈烈,也不见有人想要退场,呼唤他“安可”的声音更是要掀翻屋顶。
最后秦放歌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遂了观众们的心愿,坐到钢琴前面去准备返场。
当然,在一些黑粉和喷子眼中,秦放歌这货纯粹就是装逼,他们也都恨铁不成钢的狂喷起其他观众来,“当真是犯贱啊!正是因为有你们惯着,这些狗屁艺术家才能这样肆无忌惮的骗掌声……”
不光秦放歌自己不会去理会这些喷子,其他观众也都如此,要知道他们也跟着被骂得狗血淋头,这时候,大家心中的念头都是一样的,用热情和诚心打动秦放歌,让他返场演出。
也是因为有电视直播,秦放歌这回倒是很入乡随俗,他并不是不懂得变通的人,或者说,他一直都是特别会装逼,会塑造自己好形象的家伙。
用普通话和意大利语分别在开始演奏前自己报了即将演出音乐作品的标题,“练习曲,空山!”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倒是不在意这点的,因为有相关字幕提示的,而无一例外的,作曲还是秦放歌自己。
中国的观众们听到这个名字,基本都能联想起和“空山”相关的诗句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有王维的两首。一首《鹿寨》,“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还有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按照字面的意思大概就是空旷或者幽深人少的山林,但在古诗词中,空山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意境的符号,就像王维诗中的那样,一种隐居生活的态度。倘若要引申开去,各种理解也会更多。
对国外的观众来说,空山这样的词就更加难以理解。
好在他们可以用听的,秦放歌的作曲水平和演奏水平毋庸置疑,都是世界最顶尖的。即便他们不懂空山究竟意味着什么,音乐是最能直接进行灵魂交流的。
秦放歌在钢琴上的演奏出的主题,就充分说明了,这是一首中国音乐,他采用了极具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多段式结构。全曲以第一段为基础进行重复变化和自由展衍,这种创作手法为中国音乐的常见模式;最后的尾声再现了第一段,结束部分加入了大三和弦分解音型,形成带有西洋式的三部性结构思维,加强了全曲的统一。
没错,他的这首钢琴曲,灵感来源于另外一个时空,二胡大师刘天华著名二胡作品《空山鸟语》。刘天华取王维的诗,但进行了改动,“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
同样的,秦放歌也在刘天华二胡曲的基础上,融入他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包括但不仅限于空山鸟语所表现的东西,特别在做成钢琴曲后,整首乐曲的结构更加慎密和严谨,但思想和艺术内核仍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他也将王维《山居秋暝》的意境同样包含了进去。
这一点,在整首曲子的引子就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用慢速的演奏,带着装饰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进,营造出了恰似空谷的回声,从而刻画出一种幽渺、静穆、优美的意境。令人神往,也呼应了标题的“空山不见人”。
随后的乐句特别优美动听,恰似空山中的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谧之后就是热闹非凡的场景,最为代表的,就是他用钢琴所演奏出来模仿各种鸟类鸣叫声,这是运用了大量的滑音和装饰音,用钢琴这件乐器之王的多变音色来体现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
后面就是前面这些主题的继承和发展,并用具有中国传统的作曲手法进行各种展开。
秦放歌在这些最细腻的地方,处理得相当到位,他一贯强调细节,注重技巧,也跟肖雨然她们说音色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他自己也为她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各种不同钢琴演奏技巧的组合,让整首乐曲充满了如同王维这位山水田园画家和诗人笔下一样的诗情和画意。
当然,这首曲子跟前面的《清风》一样,都是特别强调意境的,也就是如何塑造出最令人信服的艺术氛围来。
第1659章 入乡随俗
一首《空山》之后,秦放歌仍旧鞠躬谢幕,退回后台去。
可观众们都不想这么早就放他离开,心中也都有些侥幸,今天有全球电视直播,说不定他可能考虑到这个因素他,再返场一曲。
他们的掌声和喝彩都没有停歇下来,反而越演愈烈,都舍不得离场。
而音乐后台,导演组和电视台这边,也有劝告秦放歌,“要不,你就再演奏一首返场曲这对你来说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今天罗马的最后一场演出了,就满足下大家的心愿啦!”
也不光是他们,肖雨然龙雪瑶她们对此都特别喜闻乐见,宁秀佩也劝他,“就入乡随俗一回,反正就这一两次!有这来回折腾的功夫,演奏都已经完成了。”
秦放歌表示从善如流,学钢琴的几个姑娘无疑是最开心的。
观众们不肯离开,秦放歌又得继续回到舞台上去,这次他倒没有特别矫情,主要也是为了节约时间去吃晚饭。接下来还有晚上的歌剧《唐璜》的演出呢!
而歌剧厅后台,周秀英沈建萍她们都没有什么时间来关注音乐厅这边,她们吃晚饭的时间更早,也早早就开始在进行各种演出准备工作了。
“练习曲,罗马!”秦放歌并不是不懂变通的人,他回到舞台上,坐到钢琴前,也还是自己用中文和意大利语报了曲目名字。
他这最后一首的返场曲,也是特别有意思的。是写他在罗马的见闻,也算是为这次罗马歌剧院的演出,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罗马的观众们更是觉得高兴和兴奋,说明秦放歌还是相当尊重他们的嘛!
有更细心的观众则是发现,秦放歌这家伙似乎真的有强迫症,他这返场曲的曲目名字,都是两个字的,不管是出于什么样子目的,都说明他追求完美的心。
他的这首练习曲以《罗马》命名,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也是罗马比较有代表性的东西。但也不是仅限于此,融入了他对罗马的印象,对当地文化的感悟,他看过的建筑像是大教堂斗兽场,以及一些珍贵的艺术作品,还有意大利的著名艺术家,甚至是现代罗马的人和事。
这些都是能激起作曲家创作灵感的东西,他自己在亲自演奏出来的时候,更像是带着观众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了罗马这座城市的艺术魅力,有古时候的辉煌有杰出的艺术家,也有现代这些喜欢热爱艺术的观众。
当然,秦放歌的音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特别好听,旋律比较抓耳。也只有他这样的旋律暴发户才能任性挥洒才华,可带给观众们的感受,就真的是无以伦比的艺术之美。
这首练习曲之后,秦放歌也真的告别罗马歌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下回演出,就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观众们还是万分不舍,只是这回,他们的热情也挽留不住他,交响音乐会也就此落下帷幕。
央视音乐频道那边,也把画面切回到演播室里,交给给主持人和嘉宾。
吴亦芬和路平教授都是坚定无比的“秦放歌吹”,这会也不例外,两人纷纷夸秦放歌懂事会做人。也吹捧他加演的这首《罗马》特别棒,让他们这些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仿佛跟着他一起欣赏了罗马的美丽景色。此前交响音乐会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罗马这座城市以及罗马歌剧院的画面,也能给观众一些基础的印象。
现在燕京时间已经是差不多凌晨一点了,但几位嘉宾主持都没什么特别的睡意,他们还都期待着一个多小时以后的歌剧演出。也同样是由央视音乐频道全程进行转播的,好在现在是周六,学生党就不用说,反正放暑假,熬个夜通个宵什么的根本就不成问题。上班党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欣赏下这次的歌剧演出。
实在熬不住的话,美女主持人黄雅维也给了观众们好的选择,音乐频道会进行在后面的时间安排重播。交响音乐会和歌剧演出都有份,他们也有提到同行,意大利广播电视台的直播。
由于时差的缘故,他们那边的歌剧演出时间,正是电视前观众们收看的黄金时间段,从晚上七点开始,三个小时的演出,外加中场休息三十分钟,以及最后的返场曲,估计会持续到十一点左右。
但不得不说的,收看直播跟后面看重播,感觉是相当不一样的。而在电视机前收看,跟去现场,也完全有着天差地别。当然,大家都量力而行,能再这个时间段,收看这样的电视直播,已经足以证明观众们对秦放歌的热爱和喜欢。
为此,央视音乐频道也吸取之前的教训,提前在服务器上下足了功夫,通过网页手机端平板等设备,也都可以流畅而清晰的收看。只是这个音响效果,就没办法保证,受限于电视机和手机耳机等设备。
吴亦芬教授他们也鼓励大家,有机会去现场欣赏的话,都应该尽量去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他们对秦放歌这次的海外演出,也给出来相当高级别的评价。两位教授以及主持人黄雅维,对秦放歌即将开始的歌剧《唐璜》演出,也都充满了期待。他们都是有去现场欣赏过的,这次在电视前欣赏,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鲜体验。
吴亦芬也不避讳谈起《唐璜》此前所引起的巨大争议,她是觉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而现实的情况,很多时候甚至比戏剧歌剧作品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觉得,我们作为观众,就该从艺术的角度对这样的伟大作品进行欣赏,进而分析和研究,领会作曲家所想要表达的东西!”
路平教授则是讲他这些日子所得到的反馈,秦放歌的这部歌剧在罗马歌剧院已经连续上演了四天。在意大利这个歌剧的国度里,收获了一致的好评,他也讲起浪漫多情的意大利人,“他们对唐璜这样坚持自我的悲剧式人物,充满了佩服和同情。至于道德批判,国外的观众都比较宽容,在他们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尺度。讲真,我也去国外的歌剧院欣赏过他们的演出,更大尺度的都比比皆是。总之,秦放歌和国家大剧院这次带着原创人马的海外演出,是像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歌剧界实力的最佳方式……”
聊了一阵之后,嘉宾和主持人也都先休息会。音乐频道的陈功他们这会也都是特别懂的,也不是一昧的放广告,那只会赶观众去睡觉。播放些和秦放歌相关的视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当然,完全可以在其中插播一些广告的,毕竟,保证高收视率的时候,也要兼顾到赞助商们的想法。
这样的视频他们搞到手的还真不少,秦放歌平时在排练的时候,他自己虽然没有去录像什么的,但其他人有啊!而且,他都已经习惯了,哪怕是跟肖雨然吴泓芹她们练琴的时候,她们都习惯性的用dv拍摄下来。这让他不用一句话讲很多遍问她们都听懂了没有,她们也是为了节约时间,秦放歌的时间本来就特别珍贵,留给她们的不多。等教学活动结束后,自己再去好好研究录像就好。
国家大剧院团队,对此也是相当配合的。
歌剧演出可不像音乐会,单靠几位艺术家是没办法完成的。他们也希望跟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普及更多歌剧演出的常识。这幕后,也是有相当多故事可以讲的。比如这次他们在罗马歌剧院,以及即将去布拉格的演出,他们团队为此付出的努力。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美术灯光等等,都是特别有讲究的,都是从国内空运过去的。
观众们通过这样的节目,也可以了解到更多幕后的东西,跟人聊天的时候,也有更多可以炫耀的东西。
除了这些东西外,在歌剧演出开始前大约二十分钟的时候,演播室里休息了一会的两位嘉宾和美女主持人也再度出场。
这次,他们是真正带领大家欣赏歌剧,吴亦芬教授是最会做这样工作的,她本来就是作曲系的教授来着,也有参与一些歌剧的创作。
而且,央视音乐频道里,他们还在对观众们做歌剧科普的时候,让导播切出秦放歌他们的演出画面来,一边播放一边跟观众交流。他们这样做,自然也是得到秦放歌团队首肯的,这其中以周秀英为首,她的意见也还是,尽管现在有了秦放歌的加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歌剧并愿意买票到现场欣赏。但歌剧艺术的普及之路,仍旧是任重而道远的,也不要错过任何可能的机会,就像她过去所做的那样。
而给央视音乐频道的视频,其实也不算什么,在鸿雁视频网站上,付费会员们就可以欣赏到在国家大剧院他们团队歌剧演出。
这次吴亦芬和路平两位教授,也是通过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咏叹调,来带领电视前的观众们,欣赏歌剧的艺术魅力。
“很多人一听说歌剧,就觉得特别难懂,然后就不愿意去了解。其实欣赏歌剧演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你甚至只需要带上耳朵就行!优秀的歌唱家和交响乐团,会用他们的音乐,带给你无上的艺术享受。”
“在正式的演出前,我们就带大家先行欣赏《唐璜》这部歌剧中,我们认为最优美动听的唱段,并不仅仅是咏叹调!首先,唐璜序曲,我个人就觉得特别经典,也可以说是完全把唐璜这部歌剧的精髓都写在其中了,也只有音乐天才,才能做得这么出色。”
对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这也是相当有意思的情况,跟着电视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能提高艺术修养和品味的节目。
吴亦芬他们所精挑细选的乐章,自然少不得唐璜引诱农家女采琳娜的时候,两人的二重唱,旋律优美动人到了极致的,《让我们手牵手》。
但在这之前,却是非常有意思的场景,唐璜的侍从向艾尔薇拉,她和唐璜有着夫妻之名和夫妻之实,她也深爱着唐璜并一直追踪他。他所唱的《这就是情人目录》,这个场景,揭示了唐璜这个花花公子欺骗女人的手段,还有他在各个国家的辉煌战绩,可以说是非常有教育意义了。完全可以告诫那些年轻懵懂的姑娘们,如何提防巧舌如簧的渣男像是唐璜这样的欺骗。
这段也是比较搞笑的,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看得也都会心一笑。
然后才是唐璜和采琳娜的“让我们手牵手”,之后的香槟咏叹调,“把葡萄酒喝得酩酊大醉”,也是深受乐评家好评的。
再就是特别优美动人的“唐璜小夜曲”,《请到我窗前来》,是唐璜唱给艾尔薇拉女仆的。
除了对这首“最好听的情歌”小夜曲的介绍和简单评点外,吴亦芬和路平教授也就前后的剧情做了简单的介绍。这也是带电视前观众们,快速入门的最好办法。
等下歌剧演出的时候,是会有中文字幕的,但她们多讲讲终归是无妨的,而且,跟电影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根本就不存在剧透的问题。观众只会有看不懂的烦恼,而不会去纠结剧透什么的。
央视音乐频道这次的电视直播,不可谓不用心,主要也还是周秀英和国家大剧院团队,想做更多的歌剧和古典音乐艺术的普及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