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科幻世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幸运的球球
艾艾、哈尔克、苏菲他们一个个不由得面面相觑。
艾艾粗略看了一下自己的那张白纸,皱眉道:“师傅,我的研究领域是酉表示中的狄拉克算子?”
庞学林点了点头,笑道:“狄拉克算子是一个一阶微分算子,它是1928年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狄拉克作为拉普拉斯算子的平方根引入的。利用这一算子,狄拉克解释了电子的自旋并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进而奠定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础。目前,各种背景的狄拉克算子广泛应用于物理学的许多分支,并且被推广到微分流形,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庞学林顿了顿,继续道:“由狄拉克算子导出的酉表示的狄拉克不等式也是研究酉表示分类的有力工具。对于连通实半单李群g,沃根利用泛包络代数和lifford代数定义了一种完全代数化的狄拉克算子以及(g,k)模x的狄拉克上同调。李群表示的一个很重要的不变量是它的无穷小特征。沃根猜想若实半单李群g的不可约(g,k)模x具有非零的狄拉克上同调,则x的无穷小特征由其狄拉克上同调完全决定。这个猜想已经被黄进嵩和andzi证明。事实上,上面的结果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齐性空间gh,对于kostant定义的ubidira上同调也有类似结论。”
“沃根关于狄拉克上同调的猜想,刻画了dira算子的一个深刻的代数性质,它进一步刻画了表示的无穷小特征,这为酉表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例如,由此可导出更精细的狄拉克不等式,不可约酉表示的几何构造也可以简化。同时,狄拉克上同调又与李代数上同调密切相关,在很多情形中,狄拉克上同调可以简化李代数上同调的计算。目前,狄拉克上同调的应用日益广泛,甚至超出了半单李群表示的范围。”
“我们知道,李群的每个余伴随轨道上都有不变辛结构,而轨道方法对于研究幂零李群的表示非常有效。另外,辛空间中的weyl代数与上面狄拉克算子定义中用到内积空间的illford代数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在这一领域,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比如如果齐性空间gh上存在不变辛结构,是否也能给出辛狄拉克算子的一个代数化的定义?是否可以利用辛狄拉克算子来构造实半单李群的酉表示?辛狄拉克算子与余伴随轨道是否有联系目前在数学界,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艾艾,未来两年内,我希望你能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
艾艾苦着脸点了点头,上学期庞学林给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她还感觉难度什么都可以接受,稍稍努把力,一学期时间还是能够解决的。
没想到到了这学期,庞学林上来就给他们放了大招。
她对狄拉克算子压根没多少研究,单单想搞明白这些问题,恐怕就得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更不用说解决庞学林所说的这些问题了。
不过还好,庞学林只要求他们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写出一篇高水平的论文来,倒也没有强制要求解决这些问题。
说完艾艾的任务,庞学林将目光转向哈尔克,微笑道:“哈尔克,herl-zilber猜想,你应该知道的吧?”
哈尔克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师傅,这个猜想是由gherl和boriszilber于30年前提出的有关无限单群分类的一个猜想:即一个orley秩为有限的w–稳定单群一定是某个代数封闭域上的一个代数群。这个猜想是模型论研究与代数群研究结合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庞学林满意地笑道:“很好,herl-zilber猜想提出30年来,数学界围绕这一猜想所展开的关于w–稳定群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进展。这种研究不仅应用模型论的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而且也用到来自有限群理论研究领域,特别是有关有限单群分类工作中的许多想法。有关这一猜想研究,我推荐你看一份由borovik和nes合著的关于herl-zilber猜想的专著,我相信你一定会从这本书中找到有用的材料。另外,尽管这一猜想目前依然没有被解决,但与此相似的关于o–极小结构的herl猜想已经被eterzil,ily和starhenko三人所证明,我建议你看一下他们的证明论文,说不定会有所启发。”
哈尔克道:“师傅,我回去马上查这方面的资料。”
最后,庞学林将目光转向了苏菲:“苏菲,长田猜想就交给你了。”
苏菲抿着嘴,重重点了点头。
艾艾好奇地凑到苏菲那边,看着她那张白纸上的文字,忍不住低声念了出来:“1,…,n是2上处于一般位置的点,1,…,n是一组自然数。假如存在一条d次曲线,对每个1≤i≤n,在i点的重数都不小于i,则d2≥12……n2。”
“师傅,苏菲的这个命题也太简单了吧?”
庞学林笑着说道:“你觉得简单吗?要不你和苏菲的换一换?”
艾艾连忙摆手,讪笑道:“不了不了,我觉得我的这个狄拉克算子也挺好的。”
庞学林笑了笑道:“在代数几何中,平面代数曲线是最简单也是最具体的代数簇,然而在这个领域内还是有一些著名的难题没有解决,长田猜想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长田猜想是代数几何领域为数非常少的可以让大学生理解的问题,但难度却很大。历史上,这个猜想在解决希尔伯特第十四问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更深的代数几何前沿研究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同样依赖于长田猜想的解决。苏菲,我希望在你毕业之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有所进展。”
第三百七十三章 氪金玩家
布置完后续的学习计划,庞学林便将艾艾他们打发走。
至于孟尧和智子,孟尧在碳纳米研究中心跟着李长青他们干活,表现非常不错,按照李长青的说法,这个年轻人天赋极佳,自律又努力,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庞学林准备让他在碳纳米研究中心再待上半年时间,然后调到锂空气电池项目组那边继续锤炼。
过个一两年时间,等孟尧毕业之后,应该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 :
智子虽然名义上还是他的学生,但现在主要负责星环科技有限公司的组建和管理工作,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类似于高通,负责庞学林名下的专利管理和运营工作,安安心心做一个专利流氓。
因此,庞学林带学生的压力倒也不是很大。
接下来的几天,庞学林一直等待着领导层关于电磁航天发射系统的回应,但始终没传回什么消息。
倒是飞刃材料研究中心的升级工改造工作,已经开始正式展开。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实验团队全方面验证了庞学林关于飞刃材料原理以及工艺制造流程的整体方案,接下来的目标自然是进一步提高产量。
反应黑箱的整体升级方案,庞学林并没有直接交给moss,而是让万易的团队完成方案设计后,由moss进行修正和改进,他自己则负责把控整体的改进方向。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锤炼手下的团队。
钱塘实验室成立之后,庞学林已经和江大达成协议,碳纳米研究中心将整体并入钱塘实验室,像万易、李长青他们,除了在碳纳米研究中心工作外,同样会兼任江大的教职。
此外,江大化学工程学院的锂空气电池项目团队,也并未直接解散,而是继续对金龙电池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改造,以柯顿·沃克教授为首的科学家们,同样也会成为钱塘实验室的一员。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两支团队是庞学林在钱塘实验室的核心班底,是钱塘实验室顶级研究小组的标杆。
未来一旦电磁航天发射系统和空天飞机项目通过国家立项,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钱塘实验室。
这里面,绝大部分团队都将按照这两个团队的标准进行打造。
因此,庞学林对于这两支团队的要求极高。
这天下午,庞学林刚在办公室内和万易就接下来的飞刃材料反应黑箱的升级改造工作达成一致,敲门声忽然响起。
“请进。”
左亦秋推门而入,说道:“庞教授,西湖大学石毅校长来访。”
庞学林不由得为之一愣。
石毅是国际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担任过清华副校长,后来辞去公职,尝试在中国搞类似普林斯顿和加州理工模式的大学,联合诸多顶尖学者,在许多企业家的支持下搞了个西湖高等研究院,2018年的时候西湖高等研究院开始更名为西湖大学,与江大、复旦合作招收博士生。
从某种程度上说,石毅在庞学林出名之前,算得上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对于石毅教授,外界对他的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通过冷冻电镜在cns上灌水,压榨手下的实验狗,扼杀学生创造力。
也有人认为他能够在cns级别的期刊灌水也是一种本事,而且石毅当年回国,引领了海外中国科学家归国的风潮,对国内贡献巨大。
再加上后来辞去公职,和诸多顶尖科学家共同创办西湖高等研究院,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这样的人物无可非议。
庞学林对此倒不可置否。
国内学术界虽然山头颇多,但以庞学林如今的学术地位,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高的那座山峰。
只是庞学林有些奇怪,西湖大学从创建到现在,也才不过四五年的时间,整体规模很小,目前虽然也有理学院和工学院,但最强的还是石毅领衔生物学领域。
他不明白石毅这个时候过来找自己,这是想干嘛。
这时,一旁的万易道:“庞教授,既然你有客人过来了,那我先走了,项目组那边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
庞学林点了点头道:“万教授,那就辛苦你了。”
万易离开后,庞学林来到会客室,便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儒雅中年男子正端着茶杯喝茶。
看到庞学林进来,对方站起身,微笑着伸出手道:“庞教授您好,我是石毅。”
“石教授,很高兴见到你。”
两人寒暄片刻。
庞学林微笑道:“石教授,不知道你今天过来这是……”
石毅微笑道:“庞教授,我是向您寻求合作来了。”
“合作?”
石毅笑道:“是这样的,庞教授,我听说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正在向全球招聘理学与工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加盟,你看钱塘实验室、江城高等研究院和西湖大学之间,能不能形成一种合作模式:即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部分学者同时担任西湖大学的兼职教授,至于我们西湖大学,可以在生物学以及基础医学领域为钱塘实验室以及江城高等研究院提供全力支持。”
石毅希冀地看着庞学林,对于这次主动找庞学林寻求合作,石毅可是抱了很大的希望,。
西湖大学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三年时间了,虽然吸引力不少国际顶尖学者加盟,但是在理学和工学领域,实力并不算有多强。
特别是最近两年时间,庞学林率领江大异军突起,在数学、材料学、电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隐隐间甚至让江大与清北有了分庭抗礼的意思。
而庞学林自己,更是堪称妖孽。
在数学领域的种种成就就不必说了,在材料学领域,他和李长青合作搞出的高纯度电子级单壁碳纳米管和大尺寸单层石墨烯(飞刃材料项目还处于对外保密阶段),均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李长青这样只能在国内算是一流的学者,因为与庞学林的合作,瞬间成为了国际碳纳米材料领域的权威。
那些参加这一项目的教授、副教授乃至于实验室里的实验狗,都成了各大科研机构竞相争取的香饽饽。
在电化学领域,庞学林更是慧眼识人,和柯顿·沃克合作,帮助这样一个早已被产业界抛弃的过气大牛,重新走上巅峰。
据说正因为锂空气电池项目的成功,诺贝尔奖委员会已经考虑决定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庞学林和柯顿·沃克两人。
现在已经进入九月了,距离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公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说不定过一两个月,眼前这位年轻人,就会成为国内第二位真正意义上的诺奖大佬了。
而江大化学工程学院参加锂空气电池项目组的那些学者们,同样也名利双收,据说庞学林甚至将非常大方地他掌控的星环科技的部分股份,分给了参与这一项目的学者们。
即使每人只有百分之零点几,那也是以亿为单位的。
正因为如此,当由庞学林主导组建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的消息传出,并且向全球邀请学者加盟以后,自荐的简历差点塞爆了钱塘实验室的官方邮箱。
其中甚至不乏许多诺奖级学者,那些国际一流的学者更是如过江之鲫。
要知道石毅在西湖大学这几年费尽心血,也不过是凑齐了一支准一流的团队,论实力和底蕴,和江大跟本没法比。
而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需一两年的时间,庞学林就可以拉起一支媲美国际顶级科研机构的团队来。
因此,石毅这才决定上门,看看能不能从庞学林这边得到一些帮助,只要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愿意与西湖大学合作,那么西湖大学未来的发展就非常可期了。
听石毅这么一说,庞学林一下子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他沉吟片刻,淡淡笑道:“石教授,合作不是不可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请说。”
石毅眼睛一亮。
庞学林道:“西湖大学如果和我们合作,我需要将西湖大学整合到江城高等研究院、钱塘实验室的科研体系内,未来西湖大学的着重点在于人才培养,科研方面全面转入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
“这个……”
石毅一下子就犹豫了。
庞学林这种做法,几乎就相当于要求将西湖大学纳入他的麾下了。
这在施一公看来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庞学林淡淡一笑,说道:“钱塘实验室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平均每年科研经费方面的投资不低于一百亿rmb,江城高等研究院平均每年的经费,不低于十亿rmb。另外江大已经同意加入到这个体系内,钱塘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会对江大部分学科专业同步开放,江大教授通过考核后,也可以成为钱塘实验室的或者江城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而且星环科技公司未来每年将会为江大提供不低于三十亿rmb的教学经费,如果西湖大学愿意加入这样的联盟,我们也会予以同样标准的经费支持。要知道,江城作为一个人口接近千万等级的大都市,完全容纳得下两所国际顶尖大学。”
石毅张了张嘴,拒绝的话却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要知道,石毅今年已经五十四了,这些年,他渐渐退出了一线科研岗位,逐步向一名教育家转型。
他非常清楚想要筹办一所国际顶级大学有多么艰难。
其中最麻烦的,就是经费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