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之轩辕武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兰色大海
    那流民首领恼道:“本想留你们读书人一条性命,竟不识好歹!给我上,动手!”

    “啊!”众流民发生一声喊,棍棒齐挥,乱糟糟地扑上去。

    周之明等却面无惧色,仓啷抽出佩剑,舞出一团团白光,同样冲了过去。他们能代表长安士子东行,千里迢迢奔赴京城,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不仅擅长君子六艺,还修炼过多年的击剑术。

    双方转瞬碰撞在一处。

    长剑毕竟锋利,咔嚓、咔嚓接连削断那些粗糙的棍棒,剑刃划过,鲜血飞溅,惨呼哀嚎声震耳欲聋。

    流民们冲锋全凭一股血勇,若不能压过对方,自己首先就会崩溃。也不知是谁咣当抛掉木棍,抱着脑袋转身便逃。其他人有样学样,窜进路边的草丛树林里,撒腿狂奔。

    三位士子喘着粗气停止舞剑,相视大笑。

    安在熙得意道:“我刚才刺伤了三名蟊贼,踢倒了两人,战绩比你们俩加起来都要强!”

    陈诺笑道:“我看到你左臂被砸了一棍,骨头没断吧?”

    安在熙脸皮一热,故作轻松道:“我有道门玄功护体,岂会有事?若非我可怜那贼人,早一剑刺透他的心口要害。”

    周之明道:“安兄,长路漫漫,还不知会遇到什么危险呢,你可得注意保护好自身安危,别太过冲动了。”

    安在熙挠头道:“多谢周兄提醒,我下回小心!”

    眼看日头西斜,倦鸟归林,视野里出现一座小镇,炊烟袅袅。但见小镇外围有土墙环护,仅留有一处门口供行旅进出。

    三位士子紧赶慢赶,抢在大门落锁前进入镇子。因人生地不熟,他们不敢投宿小店,选了镇上最大的“平安客栈”入住。

    平安客栈是典型的前店后房结构,临街前厅处供应吃食,后院则开辟为客房。正是晚饭时间,大厅里灯火通明,声音嘈杂,数十商旅有吃有喝,几乎把座位都占满了。

    三人环视一圈,见靠近角门处有一少年独踞一桌,手边放着一柄钢刀,应是闯荡天下的武者。周之明走上数步,略一拱手道:“小兄弟,可否行个方便,大家拼桌坐一坐?”

    那少年浓眉大眼,筋骨强健,隐约透出一种稳如磐石的气势,笑道:“出门在外,哪有这么多讲究?诸位先生,请坐吧!”

    周之明道一声谢,招手让陈诺、安在熙过来落座,随后吩咐小二准备饭菜。

    安在熙见那少年气度不凡,头角峥嵘,忍不住抱拳道:“吾乃长安县安在熙,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那少年亦抱拳道:“阶州傅惊涛。”

    安在熙笑道:“傅少侠孤身上路,胆色非凡,定有一身不俗武艺,何不报名从军,投效大宋朝廷,在这乱世中搏取一番富贵功名?”

    傅惊涛道:“文人治国,武人安邦。安先生是胸怀大志啊!”

    安在熙一愣,登时对这少年刮目相看:“傅少侠语含深意,见解不俗,莫非是文武兼修,有匡扶天下之意?”

    傅惊涛微微笑道:“安先生抬举我了。傅某一介莽夫,怎敢妄言天下格局?愿尽微薄之力,问心无愧足矣!”




第四百零三章 击退杀手
    安在熙等细细咀嚼傅惊涛之言,不禁动容——能有位卑不敢忘国的想法,又岂是一般人?

    周之明感叹道:“草莽多英雄,江湖有豪杰。长安周之明,今后请多多指教。”

    陈诺拱手道:“长安陈诺,见过傅少侠!”

    傅惊涛道:“三位先生背负行囊,身携长剑,不知欲往何处游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三位颇有古人之风啊!”

    三位士子哪里还敢把他当成普通武夫看待?安在熙正色道:“不瞒少侠,我等受同乡之托远赴京师,要做成一件大事,并非是去游山玩水。”

    傅惊涛自不会冒昧打听他人**,笑道:“相请不如偶遇。小弟愿借水酒一杯,预祝三位先生一路平安,心想事成!”说着当的丢了一大锭银子在桌上,让小二上好酒。

    安在熙等见他出手阔绰大方,心中欢喜,毫不客气地推杯换盏。四人边喝边畅谈时局,聊起北地胡人之患,聊起燕云失落之痛,越说越是投机。

    酒意上头,彼此交谈间便少了几分顾忌。

    安在熙忽然问道:“少侠可曾去过京城开封?”

    傅惊涛摇摇头:“从未去过。我听闻东京乃天下第一大城,富丽堂皇,物华天宝,是大宋国力昌盛的象征,令人心驰神往啊!”

    安在熙叹道:“东京虽然富庶繁华,但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若有胡骑越河南下,谁人可挡?天子之安危谁来保证?”

    周之明悠悠道:“开封不宜为国都!”

    傅惊涛挠挠头皮,低声道:“三位先生,国都之议何其重大,是当今天子和朝中大臣们该操心的事情,哪有我等置喙的余地?若有只言片语流入他人耳中,恐对三位先生前途不利。”

    三人呵呵一笑,皆不以为然。安在熙笑道:“少侠你多虑了!就在前几日,大宋皇帝率兵马亲临长安,考察山川河流及古城遗迹,随行的还有一批擅长营造城池宫殿的大匠。这说明什么?说明圣天子也深知不应定都开封,有意迁来长安,继承汉唐之雄风!”

    陈诺击节道:“长安重新兴盛就在眼前!”

    傅惊涛心中恍然,这些本地士子探听到了赵匡胤考察长安、有意迁都的消息,大受鼓舞,于是启程奔赴京城,想要在民间掀起舆论浪潮。假如赵匡胤果真决意迁都长安,这些士子及其背后的家族都获益匪浅,一举改变当前窘迫的现状,彻底腾飞在天。

    但迁移国都之事何其重大,牵扯到的利益何其之多!哪怕赵匡胤身为国君,亦不能乾坤独断,还得倾听皇族及大臣们的意见,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不然将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一旦牵涉到权力和财富的分配,往往是你死我活,残酷无比。

    何况开封奢华风流,应有尽有,而长安形同废墟,百业待兴,那些王侯权贵们岂肯放弃当前的享受远赴西北受苦?

    这里面的阻力之大超乎想象。

    傅惊涛不忍打击三人的热血激情,巧妙转移话题道:“你们亲眼见过当今天子吗?他在长安游览了哪些遗迹?”

    一说起这个话题,三人登时兴致勃勃,你一言我一语,直聊到深夜打烊,方醉醺醺地散席,各自回房安歇。

    夜深人静,小镇上灯火寂寥,偶有几声犬吠响起。一股凉风忽然自东而来,吹得树叶哗响,窗户摇动。

    平安客栈的围墙上,两条黑巾蒙面的黑影悄然飘落。他们身手敏捷,目光冰寒,腰间插着短刃,一个守在高处把风,另一个飞身落地,蹑手蹑脚地闪到一间窗户旁,捅开窗纸窥探。

    房间内光线昏暗,只听到呼呼的喷气声。

    那蒙面人轻轻拔出短刃,就欲破窗而入,哪知耳边陡然响起一声轻咳:“鬼鬼祟祟不请自来,意欲何为?”他暗吃一惊,霍然转过身,只见院中不知何时多出一位高大健壮的少年,目光炯炯有神,犹如一头不怒自威的猛虎。

    那蒙面人本能地感到莫大的压力,跟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手中短刃下意识挽了个刀花,冷冷道:“小子,‘冷血刃’办事,识相的速速退开!”

    “冷血刃”乃江湖上最大的杀手组织之一,活动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北,收钱买命,不拘对错,不论黑白,曾刺杀的豪侠公侯数不胜数,是一支神秘且可怕的地下势力。

    傅惊涛皱眉道:“江湖人,江湖事。你们为何要刺杀这些普通书生?是谁幕后指使的?”

    那蒙面人道:“总之与你无关!滚!”

    傅惊涛似笑非笑道:“要我滚?可以呀,你先亲身示范一下怎么滚,教教我呗。”

    那蒙面人眼底杀机一闪,倏地箭步抢上,明晃晃的刀锋划向对方眼眸,出手迅疾狠辣。与此同时,那站在高处的蒙面人合身扑落,刀光闪处,无声无息地飞刺傅惊涛背心要害,仿佛毒蛇出击般阴险。

    两人配合默契,一个在前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另一个在后突施杀招,曾经屡试不爽。

    傅惊涛早在对方杀招将出未出之际,已感应到那忽然爆发的杀意,及时撤步拧身,仓啷拔刀横扫,刀气漫卷,顿时罩住两名对手。

    当当当!数声剧震,黑影翻飞。

    那两名杀手纵然拼命抵御,仍被钢刀劈得五指发麻,气血翻腾,受惊的兔子般倒窜出数丈。他们以二战一仍旧不敌,情知遇到了硬茬,又恼又恨,又不敢放狠话。

    “出了什么事?”“有强盗!”

    客栈里夜宿的旅人被打斗声惊动,纷纷点起灯火查看。

    那两名杀手恨恨地瞪了傅惊涛一眼,迅速翻越院墙不见。

    傅惊涛尤不放心,提气跃上屋脊巡视周围一圈,以防另有杀手隐藏行迹。“冷血刃”能在江湖上闯出偌大名堂,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主,每前进一步,都踏着强者的头颅和鲜血!依照常理推断,他们不会轻易接受失败,在受挫之后定会派出更高级的杀手完成任务。

    三位士子命悬一线,想平安抵达开封难如登天。



第四百零四章 万民书
    傅惊涛凝望着被黑暗笼罩的小镇,心念急闪,要请动冷血刃出手,既要找到门路,还要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一般人可没这么大的能耐——究竟是谁处心积虑要收割长安士子的性命呢?

    他回到客栈,见安在熙等已然惊醒,道:“三位先生,刚刚有盗贼潜入,结果被我发现后跑掉了。你们赶紧检查一下,有没有丢失什么贵重物品?”

    陈诺顿足道:“盗贼横行,人心不古啊!”

    安在熙拱手道:“幸亏傅少侠及时阻止盗贼入室,不然丢了万民书的话,我们三人无颜见长安父老。”

    傅惊涛心头微动,问道:“什么是万民书?”

    安在熙解释道:“不瞒少侠,听闻圣天子欲迁都,长安十万民众如获甘霖,纷纷奔走相告,群情振奋。我等联络众多有识之士署名、按手印,打算向皇上呈递一份‘万民书’,痛陈定都开封的弊端,恳请朝廷下定决心迁都,保佑大宋国运昌盛。可惜皇上因事匆匆离开长安,这份万民书未能如愿献给他。”

    傅惊涛恍然道:“所以你们就想着去开封找皇上,完成此事!”

    周之明慨然道:“国都不稳,江山不固。唯有迁都长安,凭借山河之险拱卫天子,方可避免胡人骚扰。所谓事在人为,我等决心排除万难求见皇上,尽快促成这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安在熙道:“民心如沸,天子岂能忽视?退一万步来说,纵使迁都之议争议极大,暂时无法实施,但必须要让世人清楚大宋之患,知道开封之弊!”

    陈诺击掌道:“然也!”

    傅惊涛问道:“你们有什么门路呈递万民书吗?皇上居于大内,周围有禁军隔绝,可不是谁想见便能见的。”

    周之明等摇摇头,笑称船到桥头自然直,届时再找一找同乡或是同窗好友帮忙,总该能够见到皇上。

    傅惊涛一时无语,终于见识到什么是“书生意气”。

    开封虽然有水运之利,方便粮草货物来往,但易被敌人围攻的缺点众所周知。周之明等人的想法是好的,“万民书”也并无不妥。赵匡胤若拿到这份象征民心所向的万民书,顺水推舟,正式在朝廷上提出迁都的动议,相信阻力会少很多。但是赵匡胤因平叛忽然离去,致使他们错过了机会,没能在长安城里递交万民书。

    在迁都这个问题上,开封和长安势不两立。

    周之明等居然千里迢迢奔赴开封,岂不是羊入虎口吗?试问开封城里的权贵官吏,哪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帮助他们?一旦迁都,开封的地位一落千丈,在此定居的民众百姓岂会答应?谁若支持迁都长安,光是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长安士子空有一腔热血,看问题却太单纯了。如果事先没有疏通好门路,他们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赵匡胤,甚至还会莫名其妙的暴病而亡,无声无息淹没在开封城的人潮里。

    至于这份寄托了无限希望的万民书,将化为灰烬彻底消失。

    实际上,若非傅惊涛惊退杀手,他们现在已被刺杀于途中,连开封城的门口都进不去。

    相比于那些权贵官吏们集合成的滔天势力,三位士子渺小如灰尘蝼蚁,随时会被轻松碾杀,埋骨荒野。

    傅惊涛委婉说道:“既然万民书如此重要,万一有人觊觎或丢失怎么办?出行第一天便遇上盗贼,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安在熙等神色凝重,他们自然晓得此行会牵涉到极大的利益纠葛,有人赞成,必有人反对,不会一帆风顺。

    周之明沉吟道:“或许我们该找一有实力的商队,结伴上路。这样的话可以避免途中许多风波。”

    在这盗匪横行、乱兵出没的年代,敢于长途跋涉的商队都具备了强大的武力,聘请了江湖高手随行,否则如何能平安穿过一处处险恶的山川河谷?别的且不说,光是在秦岭范围内活跃的山贼就有数百家。如果路过的商队防御力量不足,马上被狼群啃食得骨头渣子不剩!

    若有商队肯接纳他们同路东去,就不必担心流民盗贼骚扰了。

    安在熙道:“周兄此乃老成持重之言,我同意。”

    陈诺也道:“可!”

    次日一早,三人通过客栈掌柜的引荐,结识了一来自西域的胡商阿木都尔勒,因仰慕大唐,其自取汉名“李尔勒”。

    李尔勒身材健硕,满脸浓须,性格豪迈热情,又有几分世故圆滑,能说一口流利纯正的中原官话。他此次的目的地正是京师开封,听闻三位士子欲搭伙同行,非常爽快地一口答应下来。

    实际上胡商的地位不高,常被各地官吏勒索,如有士子一路相伴,会令贪官污吏们有所顾忌,不敢狮子大开口。在这时代,能满腹经纶且敢于赴京师搏取功名的,哪一个背后没有大家族撑腰?岂能轻易得罪?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李尔勒有心先结个善缘,万一将来其中有人平步青云,那么便可借势发大财了。

    待用过早饭,李尔勒的商队浩浩荡荡地出了小镇,如一字长蛇直往东行,扬起了高高的尘沙。

    商队里光是负载货物的骆驼约有近百头,另有百多名强壮彪悍的汉子策马前后左右照应,还有十余胡女挤在三辆马车里,悠扬的胡琴声和悦耳动听的歌声一路流淌不绝。那些担负护卫的精骑大半为西域胡人,少数是汉人,马鞍旁皆悬挂弓箭刀枪,时不时奔入荒野猎杀鸟兔。每当他们狩猎成功,便持刀枪穿过猎物尸体,举在半空向同伴们炫耀,整列队伍随即发出呜呜的怪叫声庆祝。

    周之明冷眼旁观,不屑道:“西域胡人粗鲁野蛮,缺乏礼仪教化,再过五百年都赶不上我泱泱中华!”

    陈诺却忧心忡忡道:“胡骑弓马纯熟,人人好斗敢战,是以边境难宁,隐患难除啊!”
1...187188189190191...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