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时隔数年,当年被战火摧毁的城池已经恢复了元气,并重新修缮扩建,成为一座军事色彩浓重的要塞型城市,承担着拱卫洛阳的重要作用,名字也从阳人聚正式升格为阳人城了。
诸葛亮一行南下之后,便是在这里驻留等待,几天时间下来,众人均是有些焦急却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天天轮班,站在城墙上向北眺望,毕竟他们得到的指示就是在阳人聚与那批新式武器汇合,催是催不得的。
好在他们并没有等待太久,四天之后,一支车队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没过半天时间便来到了阳人城下,守城士卒验明对方身份后不敢怠慢,连忙将其迎入城中,而原本站在城头上的法正与得到消息的其余诸人也匆匆赶了过去。
“老子还以为是谁在这里等着,原来是天子门生。”车队首领是个大嗓门,人还隔着老远,中气十足的声音就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了。
“鞠将军怎么亲自来了,晚辈有失远迎,还望将军恕罪。”诸葛亮也是又惊又喜,连忙快步迎了上去,与来人寒暄起来。
原来此人正是驻守在邺城,负责火炮研究基地安全的鞠义。
二人之前见过几面,彼此并不生分,有说有笑地寒暄了一阵,诸葛亮才向鞠义介绍起同行的三人。
“不错不错,能被陛下看重,绝对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你们可要多多努力,万万不可辜负自己的才华。”鞠义年龄渐长,性格也不像当年那样倨傲狂悖,此时简直就像是个慈眉善目的长者,给后辈传授着人生经验,听得三人连连点头。
聊了几句之后,鞠义便转向
第六十五章 撤军与追击
随着新野城极有可能失陷的紧急军情传入刘磐耳中,他就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可能在宛城地区对抗关羽,对胜利不报有奢望,撤军便成了第一要务,当天夜里,宛城城东的荆州军大营便趁着夜色掩护,开始了撤退行动。
经历了两天惊心动魄的城池攻防,以及两三天的僵持之后,宛城之战,最终以朝廷与张绣一方获得了胜利。
在劳师远征无功而返,形势极端不利,全军人心惶惶,随时可能一溃千里的险境下,刘磐表现出了一名少壮派武将应该有的勇气和骨气,没有率先逃跑,而是亲自坐镇中军,将自己的核心嫡系放在最后撤离的位置,借以掩护全军。
主将摆出决然赴死的姿态,荆州军上下也为之精神一振,严格遵循之前紧急商议确定的后撤顺序,全军不慌不乱,向南撤离而去。
由于在宛城东南部布置下了大量斥候,关羽在后半夜寅时就得知了敌军有向南逃窜的举动,当时至少还有三成荆州军士卒滞留在大营之中,然而,经过短暂的权衡利弊,关羽还是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等到天亮了再说。
三更半夜,把熟睡中的将士们唤醒,让他们穿戴齐整,拿起兵器,列好阵型去攻击敌军,即使对于关羽麾下的精锐士卒来说,这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搞不好还会让士卒们误以为己方遭遇了突袭,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反正敌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不急这一时半会。
拂晓时分,宛城方面也察觉到了城外的异动,庞德亲率一千名骑兵出城试探,却发现荆州军城南大营也已经人去楼空,连忙追击而去,同时派人回去禀报颜良。
与此同时,关羽军大营也已经开始埋锅造饭,直到这时候,将士们才知道敌军已经连夜奔逃,自己用完早饭之后便要追上前去,将其一举歼灭,个个都是精神振奋,手脚更加麻利了。
半柱香后,第一批追击部队已经整装完毕,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大营,这些将士们都是身经百战,对追杀败退之敌极有心得,一柄丈二长枪、一把二尺短刀、一面小臂盾、一张角弓、两袋共一百支箭,一袋水、一小铁壶烈酒、二十斤炒熟的杂粮面,这些必
必备品一样不落,井井有条地挂在每一个人的肩头和腰间。
为了减轻负重,他们穿的都是仅能有效覆盖躯干的半身板甲,钢盔也被舍弃,换上了视线更好也更轻便的宽檐毡帽。
亲眼旁观了整个过程,又目送着这些将士离开自己的视线,高顺一贯古井无波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叹和钦佩的神情,这名以精锐步卒“陷阵营”而闻名中原,令曹操都称赞不已的练兵强人第一次对关羽有了心悦诚服的感觉。
高顺觉得,他所目睹的一切,陷阵营将士也差不多能做到,但他几年时间下来殚精竭虑,朝夕操练不辍,也不过是训练出了千余名这种水平的精兵,关羽却能一下子拉出几千人,而且这还是第一批,他们走出军营没多久,第二批士卒就已经在军需官那里排起了队,看架势也是同样的套路。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
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曾几何时,看到孙武以三万人天下无敌的话语,高顺还觉得这是尉缭子的溢美之词,但与关羽共同作战的这一两个月里,他真切地感觉到,这种程度,或许真的不是不可企及。
“云长,久违了!”
“好久不见!”
荆州军撤围而去,颜良等人自然不用再在城中守卫,当即快马出城,来到关羽营中,这二人相识已有十几年,多次并肩作战,感情相当深厚,如今久别重逢,更是喜悦异常,欢笑连连。
“这位是张绣张佑维,这
第六十五章 撤军与追击
随着新野城极有可能失陷的紧急军情传入刘磐耳中,他就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可能在宛城地区对抗关羽,对胜利不报有奢望,撤军便成了第一要务,当天夜里,宛城城东的荆州军大营便趁着夜色掩护,开始了撤退行动。
经历了两天惊心动魄的城池攻防,以及两三天的僵持之后,宛城之战,最终以朝廷与张绣一方获得了胜利。
在劳师远征无功而返,形势极端不利,全军人心惶惶,随时可能一溃千里的险境下,刘磐表现出了一名少壮派武将应该有的勇气和骨气,没有率先逃跑,而是亲自坐镇中军,将自己的核心嫡系放在最后撤离的位置,借以掩护全军。
主将摆出决然赴死的姿态,荆州军上下也为之精神一振,严格遵循之前紧急商议确定的后撤顺序,全军不慌不乱,向南撤离而去。
由于在宛城东南部布置下了大量斥候,关羽在后半夜寅时就得知了敌军有向南逃窜的举动,当时至少还有三成荆州军士卒滞留在大营之中,然而,经过短暂的权衡利弊,关羽还是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等到天亮了再说。
三更半夜,把熟睡中的将士们唤醒,让他们穿戴齐整,拿起兵器,列好阵型去攻击敌军,即使对于关羽麾下的精锐士卒来说,这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搞不好还会让士卒们误以为己方遭遇了突袭,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反正敌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不急这一时半会。
拂晓时分,宛城方面也察觉到了城外的异动,庞德亲率一千名骑兵出城试探,却发现荆州军城南大营也已经人去楼空,连忙追击而去,同时派人回去禀报颜良。
与此同时,关羽军大营也已经开始埋锅造饭,直到这时候,将士们才知道敌军已经连夜奔逃,自己用完早饭之后便要追上前去,将其一举歼灭,个个都是精神振奋,手脚更加麻利了。
半柱香后,第一批追击部队已经整装完毕,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大营,这些将士们都是身经百战,对追杀败退之敌极有心得,一柄丈二长枪、一把二尺短刀、一面小臂盾、一张角弓、两袋共一百支箭,一袋水、一小铁壶烈酒、二十斤炒熟的杂粮面,这些必
必备品一样不落,井井有条地挂在每一个人的肩头和腰间。
为了减轻负重,他们穿的都是仅能有效覆盖躯干的半身板甲,钢盔也被舍弃,换上了视线更好也更轻便的宽檐毡帽。
亲眼旁观了整个过程,又目送着这些将士离开自己的视线,高顺一贯古井无波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叹和钦佩的神情,这名以精锐步卒“陷阵营”而闻名中原,令曹操都称赞不已的练兵强人第一次对关羽有了心悦诚服的感觉。
高顺觉得,他所目睹的一切,陷阵营将士也差不多能做到,但他几年时间下来殚精竭虑,朝夕操练不辍,也不过是训练出了千余名这种水平的精兵,关羽却能一下子拉出几千人,而且这还是第一批,他们走出军营没多久,第二批士卒就已经在军需官那里排起了队,看架势也是同样的套路。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
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曾几何时,看到孙武以三万人天下无敌的话语,高顺还觉得这是尉缭子的溢美之词,但与关羽共同作战的这一两个月里,他真切地感觉到,这种程度,或许真的不是不可企及。
“云长,久违了!”
“好久不见!”
荆州军撤围而去,颜良等人自然不用再在城中守卫,当即快马出城,来到关羽营中,这二人相识已有十几年,多次并肩作战,感情相当深厚,如今久别重逢,更是喜悦异常,欢笑连连。
“这位是张绣张佑维,这
第六十六章 麻利点
白马义从久在北疆,战马配备与胡人极为相似,近些年来有了自己的战马基地之后更是财大气粗,颜良奔袭南阳这支部队都是一人两匹战马,另外还有一匹因为性格而不能上阵打仗,但体格丝毫不逊色于同类的驮马,奢侈得一塌糊涂。
从关羽大营到宛城,短短十里的路程,颜良与张绣便商量好了借马的事,除了对方一开始请求的两千匹战马的份额,还另外许了一千,把张绣感激得说话都说不利索了。
到这时候,张绣才真正领会了叔父临死前反复叮嘱自己的话——一定要洗刷罪名,重归朝廷。
身后站着一个强大有力的朝廷,有数千万民众作为后盾,做任何事都有底气,就连打仗都比别人惬意许多。
倘若自己还是浑浑噩噩,蜗居在宛城给刘表当看门狗,一年年地看着弟兄们老去,部队战力越来越衰弱,唯一的结局就是像野狗一样死去。
死了都是孤魂野鬼啊。
抱有这种想法的不止张绣一个,当宛城中的凉州士卒们得知颜良愿意借战马让他们立功的时候,顿时就沸腾了,纷纷喊着要出战,张绣自然不能让他们都去,当即定下标准,只有年轻力壮的、在回归朝廷治下后仍然愿意从军征战的才能得到这个机会。
短短半个时辰,三千名额就被填满了,没有被选中的将士们却不肯罢休,张绣无奈之下,又命他们各自返回军营,挑选出一些不那么衰老的战马出来,众将士一声欢呼,便各自散去准备了。
此时颜良麾下的骑兵部队已经出动了大半,张绣担心自己去得晚了连汤都喝不到,心中颇为焦躁,但颜良却不慌不忙,又跟他约定了几项条款:
尽量迫降,不得杀俘,不得劫掠民众,不得杀良冒功。
“当今天子自己就是带兵出身,对军纪看得很重,以上几条,尤其是不得滥杀、不得扰民杀良,更是铁律,谁敢触犯,不但本人要处死,朝廷还会一层层地向上追责,张将军好不容易才重归朝廷,可不要因为这种事情葬送了前途,也害了这数千将士。”颜良正色说道,
“多谢将军提点,末将必会严令全军。”张绣连忙抱拳答谢
谢,眉眼之间杀气十足,“若是有人胆敢趁机作恶,坏了陛下和朝廷的名声,不用旁人动手,末将看见一个就斩一个!”
张绣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当即前往城外,对三千名正在给借来的战马套缰上鞍的将士们传达起来。
“钱,老子这里多的是,等到战后全部散给弟兄们,保证让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活得像个人样,但是,谁敢触犯之前说的那几条,就是拿几千名弟兄和你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不当回事!”张绣大声说道:语气极为严厉,“各部都尉、军侯、百人将、什长、伍长都把眼睛擦亮,遇见这样做的便直接斩了,如有视而不见、包庇纵容的,别怪老子杀你们全家。”
凉州人本就散漫成性,漠视法令,边军更是如此,这些人前些年无法无天,着实是做了不少恶事,军纪相当糟糕,但这几年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他们收敛了许多,如今又见到了重新抬头做人的机会,本就憋着一股气要好好表现,此时听张绣说得杀气腾腾,更是不再犹豫,齐声应诺,喊得是气势如虹。
“将军放心,有我盯着,这帮崽子们不敢胡来。”张先大大咧咧地说道,然后翻身上马,招呼着自己临时整编出的一千将士出发了。
半晌之后,第二个千人队也整装待发了。
“我等先行一步,将军统领后军,有没有人违反军规,自然一眼可见。”雷叙拱拱手,带着人马绝尘而去。
两名心腹都表态了,张绣便也稍稍安下了心,转头向开始列队的第三个千人队大声喊道:“手脚麻利点,你们还要磨蹭到什么时候”
&
第六十六章 麻利点
白马义从久在北疆,战马配备与胡人极为相似,近些年来有了自己的战马基地之后更是财大气粗,颜良奔袭南阳这支部队都是一人两匹战马,另外还有一匹因为性格而不能上阵打仗,但体格丝毫不逊色于同类的驮马,奢侈得一塌糊涂。
从关羽大营到宛城,短短十里的路程,颜良与张绣便商量好了借马的事,除了对方一开始请求的两千匹战马的份额,还另外许了一千,把张绣感激得说话都说不利索了。
到这时候,张绣才真正领会了叔父临死前反复叮嘱自己的话——一定要洗刷罪名,重归朝廷。
身后站着一个强大有力的朝廷,有数千万民众作为后盾,做任何事都有底气,就连打仗都比别人惬意许多。
倘若自己还是浑浑噩噩,蜗居在宛城给刘表当看门狗,一年年地看着弟兄们老去,部队战力越来越衰弱,唯一的结局就是像野狗一样死去。
死了都是孤魂野鬼啊。
抱有这种想法的不止张绣一个,当宛城中的凉州士卒们得知颜良愿意借战马让他们立功的时候,顿时就沸腾了,纷纷喊着要出战,张绣自然不能让他们都去,当即定下标准,只有年轻力壮的、在回归朝廷治下后仍然愿意从军征战的才能得到这个机会。
短短半个时辰,三千名额就被填满了,没有被选中的将士们却不肯罢休,张绣无奈之下,又命他们各自返回军营,挑选出一些不那么衰老的战马出来,众将士一声欢呼,便各自散去准备了。
此时颜良麾下的骑兵部队已经出动了大半,张绣担心自己去得晚了连汤都喝不到,心中颇为焦躁,但颜良却不慌不忙,又跟他约定了几项条款:
尽量迫降,不得杀俘,不得劫掠民众,不得杀良冒功。
“当今天子自己就是带兵出身,对军纪看得很重,以上几条,尤其是不得滥杀、不得扰民杀良,更是铁律,谁敢触犯,不但本人要处死,朝廷还会一层层地向上追责,张将军好不容易才重归朝廷,可不要因为这种事情葬送了前途,也害了这数千将士。”颜良正色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