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如意小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荣小荣

    周青怔了怔,问道:难道如此便要纵容靖边侯为恶吗?

    老者看了看他,问道:靖边侯侵占民宅,伤及人命,此事是真的吗?

    周青连忙道:小婿已经查过了,千真万确,靖边侯府所盖的新宅子,前几日已经动工了。

    我知道了。老者点了点头,说道:明日在朝堂之上,老夫会亲自向陛下奏明此事。

    周青立刻拱手,说道:多谢岳父大人。

    早朝并不是每日都有,算起来,差不多是三日一次,若有意外,会另行通知,这些年来,百官早已习惯了这个规律。

    今日之早朝,和往日并无多大的区别。

    平阳公主与楚国联姻一事,近些日子近乎已经敲定,只需要陛下挑选一个日子宣布就好,不必再另行讨论。

    倒是康王求亲楚国长宁郡主一事,楚国使臣一直给不出什么回应,怕是朝廷也要如他们一般,派遣使臣前往楚国了。

    今日之早朝大概只持续了一刻钟的功夫,便再无人上奏。

    魏间看了看下方,上前两步,问道:诸位大人可还有事要奏,若是无事,便退朝吧。

    臣有本奏。一道苍老的声音忽然在殿内响起。

    百官看着走出来的侍御史申正,心中暗自猜测,能让侍御史站出来,这一次,怕是又有什么人要倒霉了。

    那老者走上前,躬身道:臣弹劾靖边侯侵占民田,纵容手下,杖杀百姓

    人群中,左司郎中郑栋闻听此言,一颗心立刻提了起来。

    康王站立在最前方,面色稍微有些难堪。

    然而这却并不是开始。

    侍御史申正话音刚落,又有人从队列中走出来,抱着笏板,高声道:臣弹劾延平侯,纵子行凶,其子陈钊强抢民女,放火杀人

    人群一阵骚动,更多的人走出来。

    臣弹劾长兴侯

    臣弹劾永川伯

    臣弹劾会宁伯

    臣弹劾刑部侍郎许程,以权谋私,草菅人命

    众人像是约好了一般,自侍御史站出来之后,从靖边侯,一直弹劾到刑部侍郎,他们吐字清晰,条理分明,一条条罪状井然有序,不到一刻钟时间,便有十余名权贵官员都遭到弹劾。

    百官已经有一大半都愣在了原地。

    若是单独一人被弹劾,他们根本不会这么惊讶,但一连十数人被弹劾,条条罪状都是杀人放火的大罪,对于朝中权贵来说,这些事情,私下里还存在调停的可能,但一旦被拿到朝堂上,便注定无法善了。

    而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康王有着某种联系。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针对康王的弹劾。

    人群最前方,康王的脸色已经由阴沉,变的有些发白。

    也该差不多了吧?因为腰伤请了几天假,不用去刑部,唐宁躺在院子里的草地上,双手枕在脑后,望着碧蓝如洗的天空,喃喃说道。

    唐夭夭从墙上跳下来,问道:什么差不多了?

    唐宁下意识的捂着自己的腰,自从上次被她从后面骑在身上,挣扎的时候扭到腰之后,每次看到她,他都会感觉后腰的位置隐隐作痛




第三百二十三章 烫手山芋
    朝堂之上。

    散朝之前,大殿上再次陷入了僵局。

    由侍御史申正牵头,十余命举足轻重的官员站出来,展开了对京中诸多权贵的弹劾,明面上是弹劾权贵的目无王法,暗中却将矛头直指康王。

    最先站出来的侍御史也怔在原地,丝毫没有预料到会是现在的情形。

    他回头看了看,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望向不远处的礼部尚书唐淮,目中异色闪动。

    没有人再站出来弹劾的时候,百官也已经大致捋清了此事的因果。

    这些弹劾,其实大致可以归类为三件事情。

    第一件,便是京中的某些权贵,在康王得势之后,的确太过嚣张,目无法纪,鱼肉百姓,犯下众怒,引得御史和朝臣争相弹劾。

    第二件,则是刑部侍郎许程,对这些人的包庇,使得百姓无处申冤,无处诉苦。

    最后一件,是因为某些弹劾的折子,递到尚书省之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件事的矛头指向了尚书省某些官员。

    这三件事联系起来,便是不得了的大事,连刑部和尚书省都被渗透,这不仅是鱼肉百姓,更是为祸朝堂。

    陈皇坐在上方,脸上的表情看不出喜怒,望向刑部侍郎许程,问道:可有此事?

    许程的面色有些发白,自然不可能在此时承认,强自镇定道:臣绝没有袒护包庇,请陛下明鉴!

    陈皇想了想,说道:既然有这么多人弹劾,刑部侍郎暂且停职,刑部尚书宋义,自查刑部,御史台为辅,若是有人目无法纪,鱼肉百姓,或行袒护包庇之事,绝不姑息!

    遵旨!

    刑部尚书和御史大夫同声说道。

    早朝散去,百官从殿内走出,神色各异。

    谁也没有预料到,今日早朝之上,会有这么大的震动。

    端王颓靡之后,康王在朝堂上可谓是风生水起,而刚才那一幕,无疑是给了他当头一棒。

    靖边侯延平侯等人,哪一位不是他的附庸,这一次,众人弹劾之事若是落实,哪怕不涉及到康王,对他也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端王与康王的间接较量,只不过,向来处于劣势的端王,此次终于走了一步好棋。

    此次如若弹劾成功,康王所遭受的损失,无法估量,朝堂之上,或许又要回到两王势力均衡的局面。

    御史台。

    御史中丞看着侍御史申正,面露震惊,问道:申大人,如此大事,你为何不和我等商议?

    方才在朝堂之上,由侍御史牵头,众人对康王一系群起而攻之,申正起的作用不可谓不大,不知情者,或许会认为此事是御史台对康王的打击。

    御史大夫走进来,说道:怕是在背后促成此事的那些人,也没有和申大人商议。

    申正对御史大夫躬了躬身,说道:老夫愚钝,给御史台添麻烦了。

    也不算麻烦。御史大夫摆了摆手,说道:若是御史台没有人站出来,怕是过几日一个失察之罪是少不了的,陛下也会对御史台失望,你不站出来,也得有其他人站出来。

    御史中丞上前一步,说道:可是如此一来,我们岂不是将康王得罪狠了?

    监察百官权贵,奏别人不敢奏之事,本就是御史台的职责,又何来得罪之说?御史大夫表情淡然,说道:得罪了康王不可怕,若是陛下觉得御史台与朝中寻常官员已无区别,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他看向御史中丞,说道:不要急着站队,要知道,我们头顶不是端王,也不是康王,而是陛下

    康王府。

    御史台,御史台想干什么!刚刚回府的康王一脸暴怒,无论是谋士还是下人都不敢靠近。

    有一人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说道:殿下,靖边侯和延平侯在后门等着,求见殿下

    不见!康王猛地挥了挥手,说道:他们自己惹下的祸事,自己收拾,若是因为他们误了本王,本王饶不了他们!

    一名谋士硬着头皮走上前,说道:殿下,不能不见,靖边侯和延平侯他们,怎么说都是忠于殿下的,殿下若是此时对他们不管不顾,怕是会失了人心,况且,若是他们出事,我们也会损失不小的助力

    康王猛地转身:你的意思是让本王插手?

    那人点头道:以殿下如今的地位,只需稍稍走动走动,虽然不能将此事消弭与无形,但却能降低影响

    万万不可!他一句话还没说完,便有一名中年人站了出来。

    中年人看着康王,肃然说道:殿下,此事绝不是偶然,必定是有人在背后谋划,依我看,他们一定还有后招,若是殿下亲自出手,便会泥潭深陷,再也无法全身而退了。

    徐先生说得对。康王仔细思忖,点了点头,说道:本王好不容易才爬上今天的位置,绝不能以身犯险,来人,告诉靖边侯和延平侯他们,他们自己惹下的事情,自己解决!

    进有风险,退失人心,想不到他竟然会陷入进退两难之地,康王的脸上露出怨恨之色,咬牙道:唐家,一定是唐家!

    唐家。

    唐琦长舒了口气,喃喃道:局已经设好,就看康王是退还是进了,我倒希望他会进,可依照康王的性子,一定会选择保全自己

    唐淮端起茶杯又放下,说道:他是退是进,陛下心中都有数,我担心的是,我们给康王设局,又何尝不是钻进了别人的局,那设局之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唐宁在调配一种药,据老乞丐说,人服食了这种药之后,会进入一种假死状态,他最近学了不少稀奇古怪的配方,有机会可以找萧珏探讨探讨。

    今天在朝堂上,延平侯他们和刑部侍郎都被弹劾了,父皇下令刑部和御史台严查赵蔓从外面走进来,问道:这件事情和你有关系吧?

    唐宁回头看着她,说道:算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关系。

    你虽然聪明,但是朝堂之上,到处都是阴谋诡计,只要算错一次,就有可能满盘皆输赵蔓看着他,说道:以后还是要小心,不要什么事情都想着揽到自己身上。

    我知道了,谢谢公主提醒。唐宁对她善意的叮嘱表示感谢,再看向她时,表情微微一怔,问道:公主的手怎么了?

    她的左手食指上裹了一圈白纱,手上明显有浅浅的伤痕,她不用做饭,不会刺绣,也不干什么粗活,手上有伤口便显得很奇怪。

    没什么,不小心伤到了。赵蔓将手缩回衣袖,说道:我回去了。

    唐宁看着她走出院子,摇了摇头,回头继续配药。

    刑部。

    刑部尚书看着桌案上堆积的卷宗,揉了揉眉心,面露无奈。

    许程扣押的案子就堆积在这里,但要一件件查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涉及到的权贵太多,怕是其中也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阻力。

    哪怕他是刑部尚书,也觉得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他翻开一份卷宗,有小吏敲门进来,说道:大人,唐主事回衙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接手
    唐宁在家中休养了几日,等到腰伤好了一些,才重新回到刑部。

    虽说刑部的三月之期已经快要结束了,只剩下十日不到,但他还是得站好最后一班岗。

    走进刑部衙值房的时候,一抬头就看到了一位陌生的官员。

    唐宁看了看他坐着的位置,想了想,开口问道:这位大人,莫非就是杨郎中?

    那官员站起身,拱手说道:唐主事,久仰久仰。

    唐宁记得他还没有来刑部的时候,这位杨郎中似乎是由于脚伤请了病假,这一请就是两个月接近三个月,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刑部看到他。

    他对其拱了拱手,问道:杨郎中脚伤好些了吗?

    杨郎中笑了笑,说道:劳烦唐主事关心,本官的伤已经痊愈了。

    唐宁和杨郎中寒暄了几句,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这位杨郎中来了便好了,他才是这刑部衙的一把手,接下来的日子,他就可以清闲下来。

    杨郎中坐在桌前,抬起头,目光有意无意的望向唐宁所在的方向。

    这近三个月的时间,他虽然不在刑部,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刑部的消息。

    在唐宁来刑部之前,就有传言说,此人乃是专克上司的扫把星,他为了避祸,才自残离衙,可谁想到,对方在这刑部的三个月,什么出格的事情都没有做,还主持编纂了《洗冤集录,详细记载了检验和破案之法,被陛下赞誉,推行全国,功劳甚大。

    这让杨郎中几乎悔断了肠子,若是他也在衙中,这功劳,怎么都会有一部分落在他的肩上,而他的举动,无异于将之主动推了出去。

    近三个月的平安无事,也让他彻底放下了心,壮着胆子回衙,或许还能沾上那么一点半点的功劳。

    杨郎中坐回自己熟悉的位置,泡了壶茶,刚刚端起茶杯,便有小吏抱着一堆卷宗,从门外走进来。

    他站在门口,正要向唐宁所在的桌旁走去,看到房内的杨郎中时,忽然怔住,想了想,调转方向,走到他的桌前,将卷宗放在桌上,说道:杨大人,尚书大人有令,命刑部衙尽快审查核验这些卷宗。

    知道了,放下吧。杨郎中点了点头,随意的翻开一份卷宗。

    这份卷宗上的案子很简单,靖边侯为了建造私宅,侵占民田,还纵容手下闹出了人命,如果犯案的是寻常人,他只需签下名字,案犯就算不被砍头,也要落得一个抄家流放的下场。

    可这是靖边侯,是京中权贵,背靠康王,他一个小小的刑部郎中,哪里招惹得起?

    他拿着卷宗的手一哆嗦,眼皮直跳,将之放下,又重新拿起一份。

    延平侯之子放火杀人案。

    永川伯之子奸污女子案。

    会阳伯纵子行凶案。

    看完数份案情卷宗之后,杨郎中身体微微颤抖,额头冷汗直冒。这些案子中的任何一件,都足够他这个刑部郎中头疼,让他一个小小的郎中去管这些案件,这是让他去死啊!

    他站起身,望向衙房内一名小吏,说道:许侍郎在不在,我要去找他

    那小吏道:回大人,许侍郎因为包庇案,被停职了。

    停职杨郎中站在原地,喃喃道:怎么说停就停了

    他整个人跌落回椅子,拿起最后一份卷宗,哆嗦着打开。
1...181182183184185...4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