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小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荣小荣
他对一名书吏挥了挥手,那书吏立刻走过来,唐宁将核算的册子递给他,说道:拿去给两位侍郎吧。
那书吏点头称是,捧着账簿走出了值房。
他走到另一座值房,看着一脸倦色的度支房计史,说道:大家这几日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唐主事才辛苦!
这次能这么早的算完,都是唐主事的功劳
众计史立刻起身行礼,脸上满是崇敬和佩服。
唐宁挥了挥手,说道:这都是你们大家的功劳,今日我请客,下衙之后,请大家去天然居吃酒。
谢大人!
想不到我老陈这辈子,也能去天然居吃顿饭
这一次,咱也总算能见识到这天然居是什么样子了
度支房计史门欢呼雀跃之时,另一处房中,户部右侍郎韩明惊讶的站起身,问道:这么快就算完了?
往年同样的账目,度支房近二十名的计史,不分日夜的核算,要近十日才能完成差事,今次度支房的人手少了一半,时间不仅没有延长,反而缩短了一半,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他挥了挥手,说道:拿过来我看看。
那书吏立刻捧上了账册。
在正式上交之前,唐宁已经让他们将最后交付的册子又转成了陈国通用的汉字数字,韩明翻了翻,见这账册井井有条,喃喃道:不可思议,当真是不可思议,唐主事也太快了
他将账册递给方哲,问道:方大人要看看吗?
方哲摆了摆手,说道:韩大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好,我就不看了。
韩明道:应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差别,税收和去年相差不多,出项有所减少,应是和水部拨银的缩减有关,说起来,这也是因为唐主事,朝廷才能省下这几十万两银子。
他看着方哲,说道:若是方大人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本官便将此簿呈交给尚书大人了。
方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与此同时,户部其他值房,也已经沸腾起来。
度支部居然已经算完了,这才几天?
这不是真的吧,陈郎中带走了一半计史,他们还能将时间缩短一半,这怎么可能?
呵,你们忘记了,度支部可是有唐主事,你们以为三元及第的状元郎都和我们一样是吃干饭的?
唐主事威武,果然不愧为户部最快的男人
在整个户部都变的骚乱的同时,度支衙中,唐宁一边等下衙,一边想着事情。
核算账目一事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唐宁心中却还有一件事情没有放下。
那老妪到底没有告诉他户部那只老虎是谁,方哲不可能,韩侍郎看起来不像,钱尚书,好像可能性也不大。
按照那老妪所说的,端王居然如此的深藏不露,曾经的户部,一位尚书,两位侍郎,他至少三占其二,如此一来,这户部便如同他的后花园,这么说来,他发现的那些东西,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户部这潭水可深得很,关乎国家钱粮,一般人是不好趟的,没有深厚的背景便轻举妄动,可能会被啃得连渣都不剩。
唐宁不觉得他的背景有多深,小家小户的,也没有一个靠得住的大佬,兹事体大,在确定目标之前,他打算先按兵不动。
估摸着下衙的时间快到了,他收拾好东西,在下衙的锣声响起之后,起身准备回去。
便在这时,一名书吏匆忙走进来,说道:唐主事,方侍郎让你过去一趟。
第两百九十三章 妖孽【第三更】
方侍郎?
唐宁正要走出去的脚步一顿,清算完毕的账册已经交了,方哲找他有什么事情?
即便他来户部这几天,一直都相安无事的,但他心里可没有放松警惕。
方哲是户部左侍郎,稳坐户部第二把交椅,虽说实际上坐第二把交椅的是韩侍郎,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权的侍郎,也不是他一个主事能碰的过的。
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他是方哲,曾经殴打过他的人正好是他的下属,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他是方哲,得罪他的主事早就凉了。
换了无数种角度,唐宁觉得,这一趟不能去。
你去告诉方侍郎,就说我已经下衙回家了。唐宁挥了挥手,快步走出度支衙,踏出大门的那一刻,看到方哲背着手站在前方,回过头看着他。
这么巧,我正要去见方侍郎唐宁脚步顿住,看着他问道:不知道方侍郎找我有什么事情?
方哲看了看他,淡淡道:进来说吧。
唐宁一脸晦气的跟着他走进一间值房,韩侍郎不在,应该是已经走了,值房中只有唐宁和方哲两人。
方哲等他走进来了之后,就随手关上了门,唐宁对此并不在意。
方哲要是想在这值房里动手,无非是自取其辱,他也不担心方哲在这小小的值房里埋伏了人,放眼望去,就算是所有能藏人的地方都藏满了人,他也无所畏惧。
他打不过唐夭夭是事实,但对他来说,整个户部没有一个能打的,也是事实。
度支衙清算的账目,已经交给钱尚书了。方哲在自己的位置坐下,说道:计算账目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吧?
没有。唐宁摇了摇头,说道:度支衙只负责算账,不负责查账,没有来龙去脉的数字,能遇到什么问题?
方哲看着他,淡然道:你或许不知道,韩侍郎是端王在户部的暗子。
唐宁吃了一惊,户部右侍郎韩明对他还不错,虽说他知道户部还有一个端王的暗子,但却并不确定是钱尚书还是韩侍郎,而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对此甚至没有一点点的传言,方哲在翰林院睡了十四年,怎么可能比苏媚的消息还要灵通?
即便苏媚从来没有和他明说,但自上次一事之后,他猜也能猜到,天然居在京中,一定有一个庞大的不可思议的情报网。
他看着方哲,问道:方大人是怎么知道的?
只要是这世上发生过的事情,就一定会有一些蛛丝马迹。方哲目光望着前方,说道:看的仔细些,总能发现一些东西。
谁知道方哲是不是在诓他,韩明既然是端王的人,端王恨他入骨,他在户部的这些日子,又怎么可能平安无事?
似乎是知道唐宁不信,方哲随手递过来一个册子,说道:这是兴元二十年到二十三年,度支部计算的各州府赋税账簿,你看看。
唐宁接过账簿,这上面记载的,是这四年陈国各州府的税收情况,既然方哲让他看看,就说明这账簿有问题,但唐宁的脑子又不是电脑,没办法看上一眼就分析出这账簿是不是有问题,而且这只是部分数据,在数据的不足的情况下,他懂得的方法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连他都看不出来,如果方哲能从这一堆数据中找出问题,唐宁就承认,他真是个禽兽。
方哲抿了口茶水,继续说道:你看看博州,相州,卫州这三州近年的赋税数字。
唐宁目光在纸上扫了扫,说道:博州,相州,卫州怎么了,这几年税收平稳,有升有降,但幅度不大,再也正常不过,有什么问题?
方哲放下茶杯,说道:《陈书,博州志,卷五十三,第十节。
《陈书是翰林院修撰的一部史书,详细记载了陈国的制度与风俗,包括各州府每年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会记录在内,崔琅在翰林院就是干这个的,这一套书,唐宁在翰林院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最新修撰的地方。
博州志,卷五十三,第十节唐宁在脑海中回忆片刻,喃喃道:兴元二十一年,六月,河北道轻旱,博州相州卫州尤甚,民流亡
方哲看着他,面色微异:周学士说你有过目不忘之能,看来他所言不虚。
虚不虚的暂且不谈,唐宁发现他完全跟不上方哲的节奏,他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他到现在还没有明白,他说了这么多,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他目光扫过手中的册子时,看着纸上的数字,终于发现了什么,表情微怔。
兴元二十一年,六月,河北道轻旱,博州相州卫州尤甚,民流亡,《陈书上是这么写的,但问题是,兴元二十一年,这三州的税收,居然是近四年里最高的。
百姓都跑了,这三州的官府找谁收税?
通常情况下,这种可能是不会发生的,除非是有人在赋税数字上动了手脚,却忽略了这三州的实际情况。
兴元二十一的税收数字高于临近三年,说明这三年的赋税都被动过,直接在税收上动手脚,这是胆大包天啊!
博州相州卫州只是河北道的三州,所有的州府加起来,怕是也比不上江南富庶之地的一个州,平日里不被重视也正常,户部在清账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些,毕竟这几年的赋税相差无几,谁闲的没事干,会查一查这几州是不是发生了旱情
事实证明,还是有人闲着没事干的。
能从陈书中犄角旮旯的只言片语,推断出有人在博州相州卫州三州的赋税上动了手脚,这种人太可怕了,以后必须要和他保持距离。
唐宁还有一事不解,看着他,继续问道:河北道的赋税是韩侍郎负责,此事与他脱不了干系,但即便如此,方大人又怎么推断出,韩侍郎是端王的人?
端王与背靠满京权贵的康王不同,端王的背后是唐家以及朝中属于唐家一系的文官,文官的特点就是穷,所以端王的财力,理应远逊康王,但事实却正好相反,端王之财力,乃是诸王之最。
方哲重新抿了一口茶水,继续道:韩侍郎所犯下的罪行,是夷族的大罪,他一个清贫侍郎,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行此险事,更何况,他若是真为自己,这些年贪墨的巨额财富,都去了哪里?
唐宁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水润润喉咙,韩侍郎胆大包天,直接对朝廷的赋税伸手,已经不能让他震惊。
貌似忠厚老实的韩侍郎,居然是端王在户部的暗子,也不能让他的心里掀起多大的波澜。
让他感觉有些头皮发麻的是,方小胖的爹,仅凭《陈书上的一句,兴元二十一年,六月,河北道轻旱,博州相州卫州尤甚,民流亡,就推断出户部右侍郎韩明是端王的暗子,并且贪墨了朝廷大量的税银,包括税银的去处
他抬起头,看着浓眉大眼,风度翩翩的方哲,忽然间感觉有些毛骨悚然
这他娘的才是妖孽!
真正的妖孽!
第两百九十四章 户部假账
韩侍郎动了国家的赋税,有可能不止博州等三州,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但唐宁想不到的是,方哲既然已经看出了这些,只需上奏朝廷,派遣御史查一查博州三州的账目,事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
就算是韩侍郎早已和几州串通好,但赋税是层层向上的,他们不可能安排的面面俱到,一层层查下去,总有查到的那一天。
无论如何,他都没有必要和自己说这件事情。
方哲将那账簿合上,随口道:你在想,既然我已经知道了韩侍郎侵吞税款一事,为何不直接上报朝廷,而是要告诉你?
和方哲这个人交流其实很不舒服,他总是站在上帝视角,而这个位置,一般是唐宁自己站的。
方哲没有等他回答,便再次开口道:户部的流水账是查不出什么的,要想彻查此事,就必须遣人前往博州三州,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中充满了变数,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唐宁看着他,问道:可方侍郎还是没有解释,为什么你要将这件事情告诉我?
方哲道:我需要一个不会打草惊蛇,不动声色的方法,查出户部的账目问题。
唐宁问道:比如?
方哲道:户部的账目是假的,有人在其中动了手脚。
户部的账目是流水账,只有数字,没有来龙去脉,度支部做的是计算工作,若是要查账,看看有没有官员克扣税款,行贪污之事,仅凭户部的账目是看不出来的,需要追本溯源,查到每一笔款项的来源,这是一项极为庞大的工作,费时费力,或许在朝廷还没有部署的情况下,对方就已经有了准备,杀人灭口,销毁证据
除非不经过查账,仅从户部的账簿便能看出来有人动了手脚,而博州三州的赋税数字,说服力并没有那么强。
幸亏方哲没有看出来,要不然,唐宁就要怀疑他是不也是从未来哪个时代穿越过来的了。
唐宁点了点头,说道:有些账目,确实是做的假账。
虽然他掌握着户部有人做假账的证据,但这件事情牵扯太广,大佬和大佬的博弈,在他成为大佬之前,还是站在一边看热闹的好。
方哲看着他,颇有兴趣的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唐宁看着他,问道:方大人觉得,在所有的账目数据中,首位是一的数字占总数据的几成?
所有的数字,首位无非是从一到九,场照常理来说,首位是一的,应占一成有余。方哲思忖片刻,看着他,说道:事实怕是并不能按照常理吧?
唐宁道:方大人若是信得过自家账房,可以用此法将方家账簿统计一番,取账目数据在千条以上,便知结果。
无须如此。方哲摇了摇头,说道:京畿道天子脚下,每年征税都有御史随行,账目不会有什么问题,用京畿道的账簿一试便知。
方哲随手将手中的账簿翻开,此账簿每页二十条,他翻了几页之后,便将之合上,喃喃道:取百条账目,首位为一的,竟占了三成有余,是常理推测的三倍之多,为何会如此?
本福特定律的深层原因唐宁也不清楚,他只知道,在一堆从实际生活得出的数据中,以一为首位数字的数的出现概率约为总数的三成,接近期望值九分之一的三倍,这也被称为第一数字定律。
这一数字定律,在后世也经常被用在经济学领域,通过此定律,可以甄别数字造假,后世曾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虚假财报,就是栽在这一定律上面。
这条定律虽然看起来反直觉反人类,但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是在大数据下被验证过的,科学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不讲直觉,便比如在陈国还有谁能想到,同一高度下扔下来的大石头和小石头,落地速度其实一样快
直觉有时候并不一定正确,那些做假账的人,就是因为太相信直觉,才会出现这样的漏洞。唐宁看着他,说道:方大人可以再多验证验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