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汉校尉

    伦敦城居住了几十万人口,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加上不列颠内部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此时的伦敦城几乎没有防御工事,只能够以周围的一些小城镇为屏障。而现在国王军的先头部队距离伦敦城不过7英里!

    许多城市平民和贵族都在流传国王军不出3日就会兵临伦敦城下。

    一旦国王重新返回王宫,一定会对曾经反对的议会和伦敦城平民进行严厉的处罚!

    “国王军就算是打进城内也不会对我们怎么样,不如说战争早点结束更好,你看到了我们茶馆还算热闹,其他的店铺因为平民的购买力下降而销量惨淡。对于平民而言,战争期间最重要的东西是粮食和日用品,你没有发现城中面包、奶酪、白糖的价格都大幅度上升了吗平民手中的钱都用来买食物,对瓷器、茶叶、纺织品的需求就会下降。”

    “还有那些作为我们大主顾的贵族也不怎么积极购买我们的商品。保王派的贵族逃出伦敦城,剩下的议会派贵族将钱花在了招募民兵、囤积粮食和火药上。如果我们能够向他们大量地出售火器,倒是可以发一笔横财,但是我们的工厂在议会的地盘却又不能够向议会贩卖火器,只能够白白看着这笔暴利的生意给不列颠的火器商和西洋其他国家的火器商瓜分。这些火器商使用的生铁和钢铁还是从我们的冶炼厂购买的。”

    茶馆的掌柜在记账的时候不禁向店小二讲述最近他们华夏商人在伦敦城中的生意萧条。

    并不是议会有意针对他们来自东方的商人,而是战争让所有人对于他们带来的商品购买力下降,除了生铁和钢铁因为战争而畅销,其他的奢侈品销量下滑。

    “我从城外逃回来的贵族说,在国王军中有一个来自东方的将领在帮助国王带领一支骑兵攻城拔寨,那个人似乎就是前去支援国王的孙大人。掌柜你说议会的人会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查封我们的茶馆”店小二问道。

    掌柜摇了摇头:“不会,孙大人是以个人的身份参与国王军,这种服役的模式在西洋很常见,他们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新议会军的想法
    当年11月初,国王军出现在距离距伦敦只有7英里的布伦特福,在此危急时刻,议会组织了5000多名由手工业者、学徒和城市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与埃塞克斯统率的议会军会合。

    5000多名伦敦城民兵加入了议会军,议会军的人数恢复到了20000人,而国王军只有不到10000人!人数大增的议会因此士气大振,形势再度逆转!

    伦敦城位于不列颠的东南部,这里是议会控制的核心地盘!

    可能孙传庭和阿斯特利也没有想到伦敦城竟然会如此坚定地站在议会那一边,仅仅是伦敦城一座城池在国王军迫近的几日时间内就能够号召5000名民兵来到前线。

    这样的进展和孙传庭的估计再次产生了偏差。国王军攻占了牛津之后将该城变成了自己的大本营,之后的行军变得缓慢,迟迟没有在议会军反应过来前进攻伦敦城。

    “虽然进度比想象中的慢,但是我们初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将战线推到了议会控制区域的腹地,会让他们十分难受。同时我们的战略纵深变得更加广阔,可以从南部、西部、北部、威尔士、爱尔兰等地保王派那里获得支援,比起退守威尔士要好上许多。双方力量均衡的情况下,哪一方退缩到自己的地盘,胜利的天平就不会倾斜到他的那一方。”

    “现在议会军得到伦敦城民兵的补充,人数超过20000人,我们兵力有限,没法一边攻城一边对付埃塞克斯伯爵带领的议会军。再加上冬天到来,天寒地冻,不适合进行攻城战和野外会战。所以我建议我们撤往牛津,在牛津过冬、积蓄力量。国王陛下您可以在这段时间号召更多的骑士和子民加入我们国王军,我们在这一段时间训练士兵,来年再战。”

    孙传庭向查理一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国王军迫近伦敦城,让议会军和伦敦城的平民士气都降低到了冰点,但是伦敦城的平民迅速组建民兵参加议会军的行为让议会军重振士气。

    孙传庭他不得不承认平民的力量,在双方的核心兵力为民兵时,人数带来的士气加成可是很有优势的。

    “不打伦敦城也好,我们以牛津为据点,伺机袭击伦敦城。”查理一世对于打下伦敦城也没有信心,轻易便同意了孙传庭退兵的提议。

    国王军的身影仅仅是在伦敦城外出现了一会儿,国王便被迫放弃了进攻伦敦的计划。

    然而获得了更多兵力的埃塞克斯伯爵却下令不准追击撤退的国王,只打算被动地防守伦敦城,等待国王回心转意。

    对于总司令埃塞克斯伯爵的命令,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一群贵族军官大为不满。这回不只是克伦威尔一个人,更多反对国王的贵族军官与克伦威尔一同来抨击埃塞克斯伯爵。

    “根据我们的人收集到的情报,国王军在埃奇山会战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部队数量不足10000人,支持国王的人还没有来得及为国王军补充损失。现在他们在向牛津撤退,只要我们进行追击,不但可以沿途收复许多被占领的城镇,而且还可以彻底打败国王!”

    这次不是克伦威尔,而是一个议会军的骑兵军官,他戴着红色的高筒帽子。

    这个人以前孙传庭在纽卡斯尔会战中也见过,他从约克郡自行招募了一支红帽龙骑兵参与了纽卡斯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运往欧洲
    加尔各答城,这里成为了孟加拉湾最大的贸易中心,同时还是最大的租界,以城堡为中心方圆30里的地方都被租下来。不少印度商人为了方面和外界进行贸易选择了在城堡外面搭建起草棚和木棚居住,一些为外国商人提供服务的小商贩、手工业者、农民为了赚钱也会在附近聚居,导致加尔各答城附近的区域人数超过了20000人,从三个小村子变成了真正的城镇。

    这里有着800名东印度派遣军,还有200名士兵在马德拉斯驻守。除了常备士兵,大约有7000名印度土邦雇佣兵,他们被大量地征募,甚至引起了孟加拉王公们的惊慌。当他们被告知这批雇佣兵是为了提供给其他地方而训练时,王公们稍稍安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王公们这就满意了。

    以东印度公司名义在孟加拉当地招募年轻的劳动力充当雇佣兵,使得农业劳动力减少,对于依靠地租收成为生的孟加拉王公们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他们担忧的事情。

    一支庞大的船队来到加尔各答,足足有20多条大帆船,除此之外还有好几艘大型运兵船。

    “这就是你们训练出来的土邦雇佣兵看上去身体素质都普遍较差,他们真的可靠吗”负责带队前往西洋的军官巡视4000名即将随行的土邦雇佣兵。

    “他们都是孟加拉的贫民,身体素质当然比不上我们招募的普通士兵。我在接收到命令后匆忙组织训练,主要是抓纪律,让他们学会排成队列,并且在火炮声和火枪声中前进。至于射击训练,因为我们火枪的数量不足,他们所有人平均下来只有射击过几发子弹的经验,所以到了西洋那边可能你们还需要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射击训练。”秦佐明向到来的远西派遣军军官说道。

    他们这两支部队都是海外驻军,只不过一个在西洋、一个在印度。西洋的派遣军距离更远,但是东印度公司也很难熬,他们所在的气候更加炎热。

    “这些人都没有经过远洋航行,估计在大海上会有不小的损耗,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活着抵达西洋。”

    “然而雇佣他们的成本很低,像是这样4000人的成本只相当于我们400人的常备兵,即使到西洋的途中有所损耗也可以快速地重新招募和补充。”

    两个人边走边交谈,而还不知道自己会被运往哪里的土邦雇佣兵则好奇地望着停靠在河边的大帆船。

    他们甚至无法理解西洋是哪里,只知道当了雇佣兵后能够吃饱肚子以及每个月获得一点零钱。对于他们这种没有土地而在当地身份低下的人而言,这就已经足够了。

    “莫卧儿帝国的事情怎么样了我听说你们在普拉西会战中打败了莫卧儿皇帝的大军,还将孟加拉邦强行从莫卧儿帝国分裂出来。”

    “嘿,情报处的人从莫卧儿帝国皇帝阿格拉带回来消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在会战中因为淋雨和受到惊吓,患了重病,现在莫卧儿帝国的大部分政务都由大皇子代为处理。我们认为莫卧儿皇帝的病情应该难以治愈,很有可能无法撑过这个冬天。二皇子被我们关在孟加拉,四皇子年幼,能够和大皇子对抗的就只有三皇子奥朗则布。这个奥朗则布很小就率领军队,还在德干高原担任副王,很有可能会起兵和大皇子争夺皇位。”

    “大皇子和三皇子打的死去活来不是正合我们的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远征丛林
    一支远征军在爪哇岛的丛林之中出没,在前方是带路的马打蓝王国叛徒和来自东瀛的武士雇佣兵,后面是穿着深绿色的第十二兵团的常备军士兵,他们腰间有佩剑和匕首,手持火枪,背着行囊。还有马匹在拖着几门轻型的野战火炮。

    这种用于丛林和山地作战的火炮威力并不大,只是轻型的3磅火炮而已。

    不过这就足够了!位于爪哇岛中强大的马打蓝王国只有2门尼德兰人送给他们的加农炮,他们的火炮手技术还十分不堪。再加上马打蓝王国没有建造棱堡技术的能力,3磅火炮可以轻易地利用动能破坏他们简陋的土木工事。

    除了火枪手以外,这一支远征军之中还有装备了原始手榴弹的掷弹兵。

    他们此次是为了报复马打蓝王国袭击部分港口和包围巴达维亚而采取袭击马打蓝王城克尔塔的远征!

    第十二兵团的兵团长黄得功亲自带队深入丛林!

    “这样的气候真是令人难以忍受,又潮湿又炎热,还有诸多蚊虫……如果不是为了报复马打蓝王国,还真的是令人起不了征服这里的**。”黄得功用手驱散围绕在他头上的蚊子。

    他们军官和普通的士兵为了防止丛林中的蚊虫叮咬,都穿着长裤和长袖还戴着帽子我,这样不免炎热难忍。

    “有好几个士兵和雇佣兵患上了疟疾,我们带来的奎宁药作用有效,还是有人牺牲……可能蛇虫鼠蚁给我们造成的伤亡比起战斗减员还多。”副官同样愁眉苦脸。

    在南洋作战的第十二兵团可能是九州军中每年减员最为严重的一个兵团,这些减员主要是热带病、海难、征战造成的。热带病又是导致减员最多的一种疾病,特别是从长江以北到来的士兵,想要适应这里的气候很是困难。

    丛林中的远征军忍受着蚊虫、野兽的威胁,在马打蓝人的叛徒带领下快速地朝着王城逼近。

    他们一路上碰到了马打蓝人的村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了这些村舍,并从中获得了补给。

    马打蓝王国的核心领土虽然在爪哇岛腹地,不过这里却是重要的水稻产地,大量的火山灰周期性地对土地加肥,爪哇的土壤非常肥沃。

    这也是为什么南洋行省会选择将行省衙门设在巴达维亚。爪哇岛可以提供粮食,还可以开设大量的经济种植园。其实这里还有石油、煤、锰、铁、金等矿物资源。

    在黄得功率领1000名第十二兵团士兵和1000名东瀛武士接连破坏了十几处村庄后,马打蓝王国终于发现了这一群不速之客。

    马打蓝素丹阿贡下令全国动员,大钟在王城克尔塔敲响,周围的村镇中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幼全都闻声而来,将近有30万人被聚集在克尔塔附近。

    当然其中有战斗力的只是少数,真正能够作战的是马打蓝王国的封建武士。

    他们拥有弓箭、长矛和落后的火门枪,两门在上次没有发挥作用的加农炮还是被阿贡素丹令人抬了出来。

    实在是没有办法啊,他们就只有这两门陈旧的火炮,没有制造火炮的专家,他们没法生产出哪怕是一门火炮。

    30万人拥挤在这里,他们如履薄冰地等待远征军的到来。

    位于爪哇岛中部腹地的马打蓝人对于外来者所知有限,在阿贡素丹的宣传下来自大海的征服者是一群魔鬼,他们烧杀抢掠,这导致了聚集在王城附近的30万马打蓝人害怕至极。同时他们又打定了拼死抵抗的决心。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巫术与大炮
    十几个身上涂着泥彩的马打蓝人来到了双方阵前,当着众人的面跳着奇怪的舞蹈,其中还有带着草冠的巫师摇铃,口中念念有词。

    黄得功看着敌人巫师们怪异的表演,眉头皱出几条粗线:“他们这是在干什么驱邪”

    底层军官们同样陷入了短暂的困惑:“兵团长,我听说他们信仰的是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神祗,不过这种巫术不是原始信仰吗”

    有个别低级军官灵光一闪:“说不定是他们某个部落或者村落还保留着原始的信仰,想要通过这种方法降低我们的士气。”

    其实他还真的猜对了,在巴达维亚会战中大败的“爪哇之王”阿贡素丹极度害怕这群来自大海北方的华夏军队,想尽办法让自己获胜的概率提高。有的长老向他提出了使用爪哇岛东部某些原始部落的巫术来削弱对方的士气。

    黄得功见到马打蓝人竟然试图使用巫术来打击他们的士气,不禁嗤之以鼻:“真是可笑之极,这种东西真有用还用的着我们职业士兵”

    趁着马打蓝巫师在滑稽地表演时,黄得功麾下士兵布好了战线,以擅长白刃战的东瀛武士在中间,两翼是火枪手,各部署一门机枪和一门轻型野战炮。

    他们只有2000人,而对面的马打蓝王国大军有50000人!

    然而无论是第十二兵团的火枪手还是手持倭长刀的东瀛武士,面对这些土著都没有流露出一丝惧怕。

    第十二兵团不知道镇压了多少这种规模的土著大军,一次次将他们击溃,形成了绝对的自信。

    而从东瀛招募过来的武士和浪人大多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而且平时争强斗狠,在他们眼中这些土著正是可以欺负的绵羊,他们可以从马打蓝人这里获得许多的战利品。

    曾经为东瀛剑术家的宫本武藏此时已经是其中一个火枪手,他抛弃了使用的武士刀,而是用上了刻有编号的德莱塞步枪。在他看来,成为帝国的一名普通的火枪手,比起一名武士还要光荣的多,因为当初就是来自帝国的火枪手轻易地在大阪附近残酷地摧毁了武士们的自信。

    与战线之中的其他年轻的士兵相比,他已经算是一个老人了,不过也算是亲眼目睹了这个时代由冷兵器彻底向热兵器转变,此生无憾。

    “看,他们的巫师在做什么”

    战线上的士兵们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场景——这群马打蓝王国的巫师令人抬来了几个大木桶,用木勺外面泼秽物!

    “真是够了……”

    黄得功在望远镜中看到这般情景,不禁觉得对方简直在胡来,这是要让把战场搞的臭烘烘才行

    “开炮向他们示威,打击他们的锐气!”

    虽然不知道对方在战场中做这么愚蠢的行为是否真的有那么一点作用,但是黄得功在布好战线之后不想要让对方继续如此滑稽而愚蠢的行为。

    “装填炮弹!”两翼的火炮组看到中军摇动的旗帜,炮长亲自下达命令。

    火炮组熟练地装填弹药,炮长则在确定射击角度和风向。

    “开炮!”

    轰!!两声火炮的响声先后响起,对面的一个大木桶直接被打爆,秽物溅了巫师们一身!

    还有一发炮弹并没有命中巫师和大木桶,而
1...439440441442443...5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