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晚明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到时候陛下岂能不震怒。

    且说崇祯来到奉天门,锦衣卫甩向静鞭,崇祯驻足玉阶之上。

    平日常朝,虽然不设卤簿,也不奏乐,但是在丹墀上有鸿胪寺官员和负责纠正朝仪的御史,还有一大批锦衣大汉将军在丹墀旁肃立侍候。

    至于十三道御史和六科结事中,都是天子近臣:称为“言官”,都必须提前来到。今天,崇祯突然决定临朝,午门上的钟声虽然敲响一阵,但分散住在东西城和北城的官员们多数没有听见,少数听见钟声的也不能赶到。

    锦衣卫衙门虽然较近,但新晋的锦衣卫指挥使借口守东直门,正在唐王府里密商他们自己的今后“大事”,哪里有心思管自己。

    饶是崇祯早就有心理准备,此时此刻也崩溃了。

    十七年来,大明的臣子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从来没有过如此的场景。

    大家不分品级,削尖了脑袋也想见自己一面。

    可是如今,跪在自己面前的,竟然只又两个臣子。

    天啊,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竟然只有两个臣子愿意见朕最后一面,崇祯此刻的内心是崩溃的。

    只是他忘记了,还有些爱护尊严的东林党被他关了起来。

    这两个臣子,是都察院左邻御史李邦华,二是虎豹骑作战参赞方书琦。

    李邦华今年七十一岁,白须如银,飘在胸前。

    方书琦今年二十三岁,目光炯炯,一脸正气。

    崇祯看见离御案几尺外只跪着两个臣子,除这两位臣子外,便只有十几个从乾清宫随驾来侍候的内臣,显得宫院中空空荡荡,默默的转过头去,用袖口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这是亡国之相。

    记得以前史书上经常写某国灭亡了,那些大臣集体殉国,阖门**等等,自己还很是鄙夷。

    这等里所以当的事情,有什么值得钦佩的

    我大明天子与士大夫共同治国,若是有朝一日大明不在了,那满朝的文武岂会有愿意苟活之人。

    可是现实总是喜欢给人那么强硬的大嘴巴。

    本该来二百人左右的朝会,今日竟然只来了两个人。

    崇祯忍不住叹息一声说道:“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他没有办法忍受这种冷落的场面,忍不住一甩袖子说道:“退朝!”

    左右的宦官和跪在地上的臣子都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不是陛下,您这唱的哪一出啊怎么说上朝就上朝,说退朝就退朝啊!”

    大家有些懵逼,转换不过来,崇祯已经站起来向后走去。但是刚刚上辇,他就后悔不该突然退朝回宫,心思竟然如此慌乱!

    他想着方书琦是配军营参赞,乃是罪臣的身份,敢冒着那么大的危险来面见自己,必有紧要事情陈奏。

    他应该当面问明配军营情况,可是他因为不忍看见上朝时“亡国之象”,什么话也不问就退朝了!

    他又想到,双鬓爬满银丝的李邦华刚从诏狱中出来,必然受尽了委屈,但是他第一时间毫不犹豫的来参加早朝,这证明这个臣子有操守,是值得托付大人的人。

    接着不由的想起,前些日子超逸的时候,李邦华跟其他的有识之士,都建议护送太子直接去南京。

    这个建议非常不错,但是东林党那些言官非要反对,他也一时之间拿不住注意,这才一直没有施行。

    可恨!可恨!另外的朝臣建议他自己迁往南京,也未采纳,因循至今,后悔无及!这两件争议,如今像闪电般地出现在他的心头。

    难道李邦华和方书琦今日有什么建议不成

    李邦华暂且不说,单说方书琦,自己虽然仅见过他的画册,但是他的本事,却也听说不少。

    能够为虎豹骑出谋划策的谋主,定然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传谕李邦华、方书琦到乾清门等候召对!”崇祯向吴祥吩咐一句,声音中带着哽咽。

    崇祯回到暖阁之后坐下,等着方书琦等人来到。

    想着今日之事,心里暗暗恨到:“往日早朝,这些臣子们,一个个争名夺利,互相攻讦,这个有本上奏,这个请求召对,一个个都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为什么等到国难当头的时候,却一个个成了软脚的爬虾可恨!无耻!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崇祯忍不住在心里复述了第二遍。

    “陛下,请用茶吧。”

    崇祯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吴婉蓉端着茶杯走了进来。

    “外面什么情况”崇祯不由的问了一句。

    吴婉蓉摇摇头,“奴婢不知道。”

    崇祯这才幡然清醒,吴婉蓉只不过是一个宫女,怎么可能知道外面的情况呢自己真的是急糊涂了,彻底的失去了方寸。

    “你且退下将太子叫来,朕有话跟他说。”

    “是。”吴婉蓉转身离去。

    吴祥进来,躬身禀奏:“李邦华和方书琦已经来到乾清门,候旨召见。”

    崇祯说道:

    “叫他们赶快进来!”




第三百零二章 底牌
    第三百零二章底牌

    吴祥看了一眼御座上方寸尽失的崇祯,微不可察的摇摇头,如今看来,这大明的江山怕是气数真的尽了。

    自己也该早做打算,先天顶峰的武者,死在这里那可真的是冤枉至极。。

    吴婉蓉跟随吴祥退出大殿,随即在丹犀上传来了尖锐的声音。

    “宣左都御史李邦华与虎豹骑军师参赞方书琦觐见。”

    片刻之后,在太监的引领下,李邦华与方书琦一前一后进入暖阁,在崇祯面前叩头。

    “方书琦,你们虎豹骑现在如何还能作战吗”

    方书琦道:“陛下,虎豹骑连番大战,损失惨重,况且经过了京营的偷袭,军心皆失,那日黄韬将军虽然保住了主力,退回了昌平,但是如今想守住京师,怕是士兵难以与京营的将士并肩作战的。”

    李邦华在一旁也说道:“老臣巡视城墙防御,得闻密云总兵唐通已经降了李自成,连带着不少京营的将士开成出去投降。这些降兵不停的和城中将士谈话,说闯贼如何势大。包围京师的兵力有一百万,随时可以破城。劝将士们识时务些,早一点儿开门投降。以免突遭杀戮。城中将士们听了他们的话,军心更加瓦解。如此看来,京营的兵马也靠不住了。”

    “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了吗”崇祯含泪说道。

    李邦华痛心的跪在地上说道:“陛下,悔不该当初啊。如今城中军心瓦解,士兵不偷着出城投降就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什么下达命令了。微臣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妄图巡视城防,都好几次被劝了下来。”

    “朕不是派了王承恩去了城上主持大局了吗”崇祯不解的说道。

    方书琦摇摇头说道:“陛下,您有一事不知。”

    “何事”崇祯问道。

    “王公公确实是忠君爱国之人,但是他身边的人未必都是。王公公那日在城中,调来红衣大炮三十六门,寻思从当初袁崇焕镇守锦州的旧事,用火炮轰击贼兵的大帐。便命臣帮忙。臣乃是虎豹骑的军师参赞,学过辨别军营布置。寻找李自成的中军大帐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崇祯闻言,双眼放光,“对啊,只要找到中军大帐,以火炮轰之,那么李自成的狗命必然保不住,那么闯贼大军岂不是不战自退。速速下令,让王承恩准备开炮。”

    方书琦摇摇头说道:“王公公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是却被身边人给劝阻了,陈演陈大学士,领着一群大人登城,这些人上下其手,或者抱住王公公,或者将火药从城头之上扔下去,更有甚者,跑出城去,偷偷告密,他们说,若是王公公开了这一炮,便会彻底惹恼李自成,到时候搞不好会屠城。”

    崇祯闻言,啪的一声趴在御书案之上,大肆咆哮说道:“这等奸臣,朕恨不得将他们四分五裂。”

    “陛下息怒。”方书琦上劝解道,“臣见防守已经没有希望,便下城去找定襄伯李国桢,李帅也认为没有希望了,整天呆在家里痛苦,还准备了不少白绫,一旦守不住,准备全家自杀殉国。”

    崇祯叹息一声说道:“朕自登基以来,什么样困难的情况都遇到了,但是这一次怕是闯不过去了。朕想当初刘芳亮率领东征军偏师风卷残云而来,京师连米面都险些被他们切断了。

    是方以智老先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徐梁共建京南大营,与京师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威慑李自成的东征军偏师的同时,还可以保证京师难退的通道,以及粮草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江南运输到京师,这份功劳,可谓是泼天大功。

    朕时刻将老先生的功绩记在心上。如今京师真的岌岌可危,你能入宫见驾,可见方氏一族,满门忠烈。只是朕如今落魄至厮,也没有什么赏赐给你们的。”

    方书琦叹息一声说道:“陛下明察秋毫,千古少有。今日大局之坏,如我们家将军之言,满朝大人,皆是南方富豪之家的之代言人,赋税难收,朝廷财政困难,自然没有办法处理眼下的危急,积重难返也是必然的事情。”

    崇祯点点头说道:“靖国侯之大智,朕是知道的。南征北战,攻必克,守必坚。这如果没有大智慧,是不可能的。只是朕想到这三百年的江山葬送在朕手里,便有些不甘。既然二位今日入宫见驾,可有什么主意给朕。”

    李邦华躬身说道:“陛下,人心已经散了,大人们也都不配合,能有什么办法臣已经准备去文庙殉国了。”

    崇祯虽然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当死亡真的到了眼前的时候,也抑制不呜咽出声起来。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最为酸楚。

    见崇祯忍不住痛哭流涕,李邦华怪自己作为臣子没有什么本事,想起自己在南迁大业上没有出多少里,君臣忍不住互相哭泣起来。

    方书琦摇摇头,心里暗道:“我们家将军说的没有错,王朝的覆灭是有原因的。这君主有过错,臣子也有毛病,谁都怪不得谁。”

    崇祯有些遗憾,本以为李邦华能给自己什么建议,如今看他哭哭啼啼的样子,怕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便说道:“李御史,朕不会让你死的。你速去东宫,面见太子,从此以后与太子形影不离。”

    李邦华叩头,站起身来,挥泪退出暖阁。

    “给方先生搬一张椅子来。”

    站在窗外的等候的太监立刻进来,在崇祯斜对面摆了一张椅子。

    方书琦躬身谢过皇恩,然后侧身只让半个屁股做在上面,等待着崇祯问话。

    崇祯对于方书琦这个年轻的读书人,还是很佩服的。

    当下明知故问:“方先生,如今徐梁已经逃出京师,你们虎豹骑理应按照预先的准备逃往山东,为何你不追随徐梁去山东,反而跑到京师这虎狼之地来了”

    方书琦欠身说道:“虽然臣不知道陛下与靖国侯之间到底有什么谋划,可是自臣去山东布置,便知道这其中肯定有问题,等到入京之后,更是意识到这其中肯定有您布置的大局,如今李自成兵临城下,臣终于看透了这形势……”

    崇祯心头猛然一震,看向方书琦,他没有想到,他竟然能透过迷雾,看透什么。

    “如今京师的东林党领袖被扫一空,江南的东林党成为一团散沙,得罪人的全都是唐王,他已经不可能是未来的辅政大臣了,现在看来在民间呼声最高的反而是靖国侯,现在想想靖国侯与文臣之间的关系,怕是真正的托孤之臣乃是大家都忽视掉的靖国侯吧。臣不得不佩服陛下的本事,使得好一手计谋。谁能想到,诏狱中的臣子,反而是真正的底牌呢”



第三百零三章 成祖为何建了天津卫
    第三百零三章成祖为何建了天津卫

    崇祯忍不住赞叹说道“方先生之大才,世间少有,朕佩服。若是朕的大人们都似方先这般聪明果决,国事怎么可能败坏到这种地步。只是……”

    见到崇祯犹豫踟躇,方书琦离开椅子,跪地磕头,颤声说道:“陛下犹豫不言,是不是还难以真心相信靖国侯。”

    崇祯猛然一惊,愣了片刻,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方书琦在心中冷笑,你如果不是好猜忌手下的臣子,国家又怎么会到了如今这种地步。

    只不过方书琦今日前来,自然抱有目的,不会将心中所想暴露出来,以免触怒崇祯。

    当臣子看不透崇祯的时候,他们都是崇祯手底下的玩偶。

    可是当君主被臣子看透的时候,作为主人的崇祯,反而会被玩偶操控。

    “陛下若是信得过靖国侯,为什么到了现在还没有降下恩旨意,让靖国侯奉旨辅国”

    崇祯摇摇头说道:“现在还不能让徐梁站出来。虎豹骑全都算在一起,能杀几个敌人你们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万人罢了。朕准备最后利用唐王一次,让他率领手下还能控制的部队,打破闯贼包围圈强行突围,吸引李自成火力。而徐梁率领部队保护着太子借机突围。”

    方书琦闻言,有些吃惊,他没有想到,到了这个时候,崇祯还有此等谋划。

    崇祯见到方书琦吃惊的样子,心里有些得意,你这心高气傲的书生,终于也有佩服朕的时候了。

    崇祯颇为得意的说道:“朕这边一切准备就绪,就不知道你们那边准备的如何了你此次前来,徐梁可曾跟你提起”

    崇祯此言的目的便是看方书琦是否进入了徐梁的核心决策圈,是不是真正可以影响到徐梁的人。

    “就算是侯爷未曾提起,臣也能看出一二来,”脸上虽然恭敬之色未变,但是声音却颇有些得意,方书琦欠身道:“自太原失陷,京南大营陷落之后,京师的防御瞬间变弱,靖国侯便断言,京师已经不能坚守。所以他才有心将居庸关的百姓迁入山东,这些百姓想必就是为陛下探路的。而就在那个时候,左都御史李邦华建议陛下乘着敌人尚远,迅速驾车南京,然后凭借江南的赋税与兵源,整军经武,对逆贼大张挞伐,先定楚、豫,次第扫荡陕、晋,此是谋国上策……”

    “当时臣子大多数反对。乱了真的心思。如今想起,朕也颇为后悔。可恨这些读书人,尤其是东林党,只会空谈,没有一点儿本事。这这辈子就毁在这群乌鸦嘴上了。”

    “虽然陛下没有南巡,但是臣知道,靖国侯与陛下对于南下的准备一直没有停止。”

    “所以太子殿下南下监国这个策略出现了。”
1...149150151152153...4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