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而在效率大规模提高的前提下,很多拥有数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土地的大贵族,就可以雇佣很少的人力,对田地进行耕种了,这样一来,势必会有很多佃农被贵族辞退,从而造成大量劳动力的剩余。

    但粮食的产量并不会改变,大唐的物资并不会有丝毫的减少,只是某些佃农无法生存而已,而这些无法谋生的佃农,为了让自己能够活着,必然会涌入城池,加入到生产机械的工人队伍之中,从而让大唐朝廷有足够的人力,进行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让一个帝国变得强大,先就要解放农业人口,以科技的力量,让少量人口从事农业就可以养活所有人,如此,剩下的人就可以加入工业和手工业之中,这样,这个帝国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变得越来越强大。

    将耕地机流水线,以及普及耕地机之后,大唐可能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说了一通之后,李隆基大为兴奋,并责令李安立即开始制造耕地机,并加快抽水机和收割机的研进展。

    为了早日看到抽水机和收割机,李隆基从洛阳城方向调来大批工匠,让他们加入到生产耕地机的工作之中,让腾出手的研工匠继续研新的机械。

    流水线生产耕地机,需要的工匠人数着实不少,不过,由于李安规定了几种常见的零件规格,所以,耕地机的核心传动部件,与蒸汽火车头和蒸汽船所用的零件都是相同的,都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有少量的部件是耕地机所独有的,需要开辟独立的生产线。

    在空地还有剩余的前提下,耕地机流水线的位置,就放在研中心,以方便进行管理,遇到问题了,也好立即前去解决。

    “李侍郎,外面有很多人,说是有购买耕地机的打算,先来问问行情。”

    李安的蒸汽机生产流水线刚刚开始工作,就有很多贵族的管家跑来看热闹了。

    这些人都是人精,他们全都亲自跑到耕地机试验的二十亩田地查看过了,并询问了当时的目击者,为此,他们都了解耕地机的详细情况,知道耕地机性能可靠,并且效率是耕牛的几十倍,在汇报给主子之后,便让他们的主子产生了购买的想法,而他们是过来询问价格的。

    既然明并开始生产耕地机,就是为了春耕服务的,而这些贵族家里拥有的田亩数量众多,非常适合运用先进的机械,进行高效的耕地作业,而且,贵族手里也比较有钱,能够买得起这些耕地机械。

    所以,李安明耕地机械的最初普及目标,就是这些拥有万亩良田以上的大贵族,让他们先尝到甜头,然后一步步向下普及。

    拥有千亩土地的小贵族,可能舍不得花钱购买耕地机,但完全可以从大贵族手中租借,可以按天数算钱,也可以按亩数算。

    此刻,这些贵族急不可耐的派遣管家过来了解行情,自然正中李安的下怀,让李安不用忧愁耕地机的销路了,当然,耕地机的研和生产,用的都是国库的钱财,卖出去挣钱了,也是国库的,李安并不能获得丝毫,但看着国库充盈,他心里高兴。

    “传令下去,让他们排队进来参观。”

    李安轻声下达命令。

    “李侍郎,研中心机密众多,岂是闲杂人等能随便进入的。”

    部下开口劝道。

    “这些管家都是人精,但并不精通机械,他们窃取不了什么,本官特许,放他们进来就是了。”

    李安不容置疑的说道。

    让未来的客户视察工厂,这在后世是非常普遍的,既可以体现自己的诚意,也可以让客户更好的了解产品的性能,更能通过这种行为,让顾客看到公司的实力。

    当然,李安所组建的耕地机加工坊,是大唐朝廷在后面支撑,公司的实力就是整个大唐帝国,自然实力杠杠的,不容置疑。

    “小人拜见李侍郎。”

    一大群贵族家的管家,全都向李安行礼。

    “哈哈!不必客气,本官听说你们有购买耕地机的意思,是吗”

    李安笑着问道。

    “这个……小人们只是过来了解一下行情。”

    “对对对,先问一下价格,到底买不买,我等小人也做不了主啊!”

    “李侍郎,我等都见识了耕地机的厉害之处,就是不知这价格”

    众管家开口回答。

    既然知道耕地机的详细情况,他们自然能猜出,耕地机的价格不会便宜,毕竟,那么大的铁家伙,仅仅是铁料就能值很多钱,当然,其实际价格会远远高于铁料的价格,而对于到底价格有多高,他们没有能力预测。

    “哈哈!你们不用担心价格,本官会以成本价销售的,现在价格还在核算之中,你们先去看看生产线吧!既然进来一趟,也不能白来啊!”

    李安客气的说道。

    当然,李安绝对不会真的以成本价销售的,这些大户都很是有钱,至少也要以成本价的两三倍销售,另外,机器没有不坏的,尤其是那些易磨损的部件,更容易损坏,日后,在维修零件方面,也能挣不少钱。

    这些管家从来就没有进入过研中心,听说可以在耕地机流水线上参观,自然不会拒绝,并一路参观过去。

    在参观工匠制造各种复杂的零部件之后,他们全都面面相觑,觉得如此复杂的处理工艺,如此耗费人力,却只能生产一个不起眼的零件,如此,整个耕地机的价格一定非常昂贵。

    当然,耕地机现在还是以人力制造为主,价格当然不会便宜,只是他的效率比耕牛高几十倍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再巡洛阳城
    李安选择用中间打通的粗壮竹竿,做抽水和排水的管道,实属无奈之举,在后世,抽水机用的都是钢铁的管子,小一些的则使用塑料管,而这两样材料,一个是造不出来的,另一个制造的难度太大,也太过耗费成本。

    塑料管子是李安没本事造出来的,也没有制造塑料管子的设备,而长度过三五丈的长铁管,李安想想都头疼,就更别提进行制造了。

    所以,思来想去,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用中间打通的粗壮竹竿,永远都是最好的选择,至于竹竿容易损坏的问题,那就太简单了,换一根好的就可以了,而且,经过多种工艺处理过的粗壮竹竿,也没那么容易损坏,使用三五年,应该还是毫无问题的。

    抽水机研成功的消息,很快就呈给了李隆基,得知李安再一次获得一项科研成功,而且,还是对春耕极其重要的成果,李隆基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对抽水机进行批量生产,以弥补水车应用不足的问题。

    李安得到旨意之后,立即在研中心,开辟抽水机核心部件的生产线,而抽水和排水的管道,则画在图纸上,让人带往江南,并在江南寻找最大口径的竹子,就地进行处理制作,然后将成品放入木船,从大运河运往洛阳城,然后,从洛阳城装上火车,运往长安城,并最终组装成合格的抽水机。

    而为了不耽误时间,蒸汽船会投入应用,并牵引装载竹竿的木船,快前往洛阳城。

    与耕地机械一样,抽水机械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很多大贵族在看到抽水机械的能力之后,也打出了订购意思。

    当然,抽水机械与耕地机械不同,不能全部卖给贵族,朝廷也要留一部分,否则,就会出现贵族的田地永远不缺水,但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却很难得到水源的情况,朝廷掌握大量抽水机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打水,让地势高的老百姓的田地,也能及时浇上水,从而确保产量。

    耕地机械与抽水机械相继研成功,并进入批量生产的阶段,这让李安大为兴奋,接下来,李安就可以继续研新的机械了。

    而为了加快制造机械的度和质量,李安将目标对准了加工机床,有了蒸汽机这个动力,完全可以生产动力机床了。

    此刻,李安加工的很多产品,用的都是手摇机械,比如,太阳灶内表面的抛光,用的就是手摇抛光机械,非常累人,效率也不是很好。

    若是在手摇抛光机械上装入蒸汽机这个动力,抛光的效率,比然会大大增加,抛光的效果也会强大很多,这是必然的。

    而除了制造太阳灶的抛光机械,其它的各种制造零件的手摇机械,也可以装上蒸汽机这个动力,从而极大的提高效率。

    有了这个思路之后,李安立即抽调大量优秀的人才,对这些机械进行研,而那些制造的工作,则交给技术差一些的工匠。

    其实,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展,研中心附近的技术人才和苦力是越来越多了,如今,总人数已经突破三万,每日光是消耗的粮食就非常可观。

    好在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出这些消耗,否则,就算是国库的财力也会被这些人拖垮的,这也是为什么李安总是如此黑心,会是两三倍的价格卖出产品,为的还不是增加国库收入,从而缓解日后继续研黑科技的压力吗

    由于李安一直在研各种手摇机械,而蒸汽机的技术又比较成熟了,将各种手摇机械装上蒸汽机,这个难度真的不大,为此,很快就接连取得突破,大量蒸汽动力的机床被制造出来,并投入到生产之中,让各种产品的生产度大大增加,当然,也让李安大为欣喜。

    收割机和挖泥机械,都是李安说好要研的,但这些并不急迫,李安并不急于研这两样东西,毕竟,李安还要研和制造各种蒸汽机床,就算有三万人力作为基础,李安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暂时抽不出精力研收割机和挖泥机。

    冬天很快就到来了,大雪毫无预兆的袭来,让整个关中进入了雪白的童话世界,也让李安的心情大为舒畅,这种雪白的世界,是李安最喜欢的。

    当然,心情大好的不仅仅是李安,李隆基的兴致也非常高亢,并作出了巡幸洛阳城的决定。

    不过,这一次,他只打算在洛阳城停留三日,三日后就返回,而前往洛阳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醉人风景,当然,还有洛阳城的雪景。

    作为核心臣子,李安当然是必须要陪同的,而为了确保皇帝出行的安全,长安至洛阳的铁路运营再一次被短暂停止。

    只是这一次,在李隆基的要求下,一切从简,并不需要携带太多的东西,人员也要精简,以确保出行的快性。

    当皇家专列启动的时候,李安躺在第六节车厢的一个包间里,看着窗外的美丽雪景,心情那叫一个好啊!

    此刻,火车外面的气温在冰点以下,而李安坐在的软卧车厢配备有薄壁炉,气温还是比较暖和的,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空调费,但至少不会觉得冷,而且,包厢里有被子,若是有的大臣体质虚,觉得冷的话,完全可以抱着被子取暖,绝对不会被冻着。

    “大郎,在看风景呢”

    李适之门都没敲,就走了进来。

    “六阿翁,快请坐,看看,外面的雪景多美啊!”

    李安也不把李适之当外人,并没有起身,直接让李适之躺在旁边陪着自己。

    “哈哈!能躺在温暖的车厢里,心平气和的看窗外的风景,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李适之都已经习惯了,笑了笑,躺在李安旁边的软榻上,心平气和的看向外面的雪景。

    这大半年来,由于不得皇帝李隆基的重用,他闲散了很多,都快成尸位素餐之人了,好在李林甫总会找些无关痛痒的事情给他做,让他觉得自己在朝中,还有那么一点用处,不至于是个废物。

    “功劳不功劳的都不重要了,不过,能躺在火车里看窗外的美丽雪景,这就足够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将事情看淡一些就是了,不必太在意。”

    李安开口安慰李适之。

    李适之疑惑的看向李安:“大郎,你现在可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只怕一点都不比右相低,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怎么会产生如此感慨呢”

    当然,李适之打死都不会知道,李安是两世为人,见到的事情比较多,如此,才会产生这种豁达的情怀。

     



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季的小麦
    李隆基躺在柔软的宽大床榻上,怀中搂着肉乎乎的杨玉环,手掌轻轻抚摸杨玉环的粉嫩手臂,嘴角微微上翘,惬意的看向窗外的童话般雪景。

    躺在这种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搂着娇滴滴的美人,看着移动的美景,这种感觉是一般人所享受不到的,在火车明之前,就连身为帝王的李隆基也无法享受这等感觉,而现在,他随时都可以享受。

    此次,他巡幸洛阳城三日,表面是为了视察工作,展现一国之君对洛阳城的重视,但实质的目的,却是为了欣赏沿途美丽的景色,虽然皇宫内也有很多美景,但规模太小,很容易看腻,而沿途的美景,不但气势恢宏,而且变化无穷,又是在不断的移动中,车厢里又非常舒适,如此,这种欣赏美景的感觉,自然相差千万倍。

    如果说看皇宫里的景色,是看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那么,坐在火车里看窗外的景色,就是欣赏整个江山,感觉完全不能相比。

    这也让李隆基明白,为何当初隋炀帝要乘坐龙舟南下,就是因为站在高大的龙舟上,看着运河两侧的风景缓缓向后退却,能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愉快感,感受到自己是整个江山的主宰。

    “三郎,出宫游玩就是比呆在宫里强,以后要多出来走动才是。”

    杨玉环也爱上了旅游,尤其乘坐火车的过程,是她最大的享受。

    李隆基笑了笑,指着窗外的皑皑白雪,轻声道:“阿蛮,外面下了这么大的雪,朕真想下去堆个雪人玩玩啊!”

    “既然三郎喜欢,那就下令让火车停下,我们下去堆雪人,堆完了再去洛阳城。”

    杨玉环笑着说道。

    李隆基笑了笑,摆手道:“阿蛮,这火车可不是马车,说停就能随便停下,若是贸然停下,后面的火车撞上来,会翻车的,朕已经安排好了,要在渭南县城外的火车站临时停靠一下,到时候,朕要下去看看那里种植的小麦,阿蛮可带着宫女和太监,在雪地里堆雪人玩,不过,只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火车会再次出。”

    “渭南县,小麦这么冷的天,小麦还不被冻死。”

    杨玉环疑惑的问道。

    “这个,朕也不太清楚,上次巡幸洛阳城的时候,朕提出让李侍郎研究能在冬季生长的庄稼,这样一来,关中就可以在一年之中,生产两季的粮食了,结果,李侍郎推荐了小麦,朕于是下旨,从国库调拨小麦种子,吩咐各县试着进行耕种,这个渭南县最为积极,种植小麦的亩数最多,朕此次顺道经过,当然要来这里看看了。”

    李隆基选择在渭南县视察小麦生长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路过,若铁路线不经过渭南县,他打死也不会大老远跑去视察的。

    “三郎,渭南县还有多远是不是快到了。”

    杨玉环看向窗外,在寻找小麦的踪影,不过,外面白雪皑皑的,她所能看到的只有厚厚的白雪,就算有小麦,也一定被白雪覆盖了。

    “哈哈!看到外面的山头了吗朕记得上次经过这个山头不久,就到了渭南县,估计很快就到了。”

    李隆基记性倒是不差,几个月前经过的地方,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上次经过这里的时候,他正与李安商议耕地机的事情,所以,印象深刻了一些。

    很快,火车开始缓缓减,并最终停了下来。
1...156157158159160...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