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而且他们认为自己是安南扶持的,所以没有通知自己。

    但事成之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安南,他们还是召集了斋亚麻弗庵一并与会。

    斋亚麻弗庵心下惶恐,尤其是跟那位占婆王见面回来后。

    密奏中写的很清楚,斋亚麻弗庵现下已经大致摸清了那位占婆王的底细。

    首先他的确跟大明的水师联络上了,但却并非大明自己的意思。

    乃是水师副都督戚景通一部,出于想要建功立业之心私自行动。

    一则他们兵力不多,估摸约万人左右。

    其次此时他们尚未登岸,他们于占婆的条件极为苛刻。

    第一条就是要求占婆必须立即凑足五万大军,否则他们决计不会登岸。

    所以那位占婆王贝尔曼不得不容忍下自己,而且对外宣布大军有五万之多。

    然而此计被戚景通识破,所以大明水师迄今尚未登岸。

    甚至大明水师主帅郭彦和对此并不知情,要调遣水师大军必须主帅方可……

    “诸位爱卿,斋亚麻弗庵这份密奏……”

    黎鏳现在很是犹豫,按照斋亚麻弗庵的说法就是现在大明其实并未与那贝尔曼勾结。

    但如此发展下去,若是贝尔曼凑足了五万大军……

    那么那位戚景通必然会登岸,甚至水师郭彦和都未必不会指挥大军登陆占婆。

    若是大明水师与占婆兵合一处,前后夹攻安南。

    这结果用脚趾头想都知道。

    “禀陛下,老臣以为这斋亚麻弗庵所言属实!却……也不实。”

    黎鏳闻言不由得探身道:“哦?何以见得?!”

    这位老臣说着,自信满满的开始给黎鏳解释。

    斋亚麻弗庵是什么人啊?!他自己本身也是占婆元勋之一。

    否则当时圣宗怎么能以他的名号立国?!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安抚占婆人么?!

    他其实也是前朝余孽之一,且前朝之后他庇护了不少占婆旧族。

    若说占婆的那位贝尔曼发动起兵,他毫不知情……这可能么?!

    黎鏳一琢磨,是这个理儿啊!

    “可……斋亚麻弗庵现已是占婆王,为何要支持前朝余孽抢夺其位?!”

    另几个老臣对此倒是不同意了,但这位似乎胸有成足。

    “且听老夫道来,斋亚麻弗庵其实有不得不反之理!”

    斋亚麻弗庵说的好听是占婆国王,可实际上他何尝不是仰仗安南鼻息而活?!

    且他所领之地仅仅是一县而已,这也能叫国?!

    就这一县之地还不全都是他做主,安南国才是那里真正的主人。

    他……只是名义上的国王罢了,哪怕是个安南大族子弟都不会把他当回事儿。

    如此状况之下,他如何能够满意?!

    若是直接起兵他又不敢,且亦无此大义的名分。

    可占婆前王子归来起兵,他敲敲边鼓趁机培养羽翼做个实权封王抑或公侯岂不美哉?!

    黎鏳点了点头,若是这么一想倒也合情合理。

    “若是此不属实,爱卿又为何说他所言属实?!”

    这老臣接着躬身作揖,继续给说道:“老臣言其所言属实,便亦是出于这封密奏上!”

    斋亚麻弗庵这封密奏肯定是百里加急给送来的,也就是说写于之前不久。

    为何他会之前不久,才写这封密奏给安南呢?!

    恐怕就真如他自己所说,开始的时候他以为那位贝尔曼国王真有大明在背后撑腰。

    觉着自己这么一发,稳了!

    结果起兵打下来真跟大明人会面才知道,这尼玛就是个坑啊!

    此事完完全全的就是大明水师的一部,立功心切自己鼓捣出来的事儿。

    别说大明不知晓,便是水师主帅都不知道这事儿。

    而且那位大明鼓捣这事儿的辅帅戚景通还是个精细人儿,占婆不凑足五万大军他不上岸啊!

    这尼玛就让斋亚麻弗庵顿时心凉了半截,这特么是要坑啊!

    现在贝尔曼就凑了三万多人,距离五万大军还差一万多人呢。

    就算是勉强凑起来,这作战兵力跟安南的三十万大军比……

    这不是拿着鸡蛋碰石头么!

    大明水师他们有船,实在不济人家登船跑路了。

    他们这票占婆人往哪儿跑?!

    万一这坑批了,那是要全家富贵的啊!

    于是琢磨了一番如何撇清自己的关系,然后秘密将这里的情况密奏给了安南。

    “这斋亚麻弗庵倒是个角儿,他两方下注皆为求活。”

    便眼见得这大臣双目微微眯起,沉声道:“他上奏此事,则是对占婆战事不报希望。”

    “但若我安南不出兵卒他亦无碍,毕竟若是贝尔曼凑得五万大军则大明水师出兵!”

    这会儿大臣们也知道,为何黎鏳纠结了。

    到底是出兵收回占婆,还是对此保持观望全力防备滇南?!

    若是按照既定方略不出兵,占婆当真势大后大明水师介入又当如何?!

    即便是出兵又该何人领兵?!占婆之事只能是尽快平定,迟则生变啊!

    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

    “传朕旨意,宣崇郡公入宫!”

    便是这个时候,黎鏳缓缓的抬首说出了这么一句。

    在场的文武大臣们互相看了一眼,心里知道:这陛下,是要出撒手锏了啊!




第六百八十一章 阴云密布边疆事,一曲断肠奏西南(拾)
    御书房内的文武大臣们并没有等多久,便见得小太监匆匆来报。

    崇郡公已经在御书房外,等候宣召。

    “宣!”

    黎鏳毫不犹豫的沉声道,小太监匆匆而去。

    没一会儿便见得一个身材矮小,穿着一身官袍、佝偻着身形的老者缓步踏入了御书房。

    此人……赫然便是那日李福达所见的那位老管家!

    “臣,黎廷彦拜见吾皇陛下……”

    黎鏳点了点头,竟然是亲自从王座上起身下来。

    将黎廷彦搀扶起来,感慨的道:“崇郡公辛苦!此番召您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

    说着,还摆手让人赐座。

    其余的文武大臣们垂首入座,心下叹气。

    人跟人比得死,货跟货比得扔啊!

    黎廷彦这老家伙乃是三朝老臣了,不仅风评极好而且非常懂得审视度势。

    圣宗死后这位老臣便直接病遁,谢绝所有拜访在家安心养老。

    除非陛下召唤,否则决计不会踏出府门半步。

    这种做法也让黎鏳极为安心和信任,甚至他一度怀疑自己父皇的临终嘱咐是不是对的。

    “黎廷彦此人,可用而不可信!一如汉时司马家一般。”

    这是当时黎朝圣宗给自己的儿子留下的遗言:“其人为双刃之剑,既可伤敌更能伤己。”

    一度,黎鏳都极为警惕这位老国公。

    直至好几次他犹豫试探着召见这位老国公,在一些事物上要求他必须给予建议。

    最终发现这位老国公的本事,当真是深不可测。

    很多看起来很复杂的关系,在他的梳理下变得无比顺畅。

    “占婆王来密奏,言明如今逆贼贝尔曼自号五万大军实则三万而已……”

    黎鏳当然不可能亲自给这位崇郡公讲解,负责讲解的是他身边的老太监。

    老太监一边说着,一边还将密奏双手奉给了这位崇郡公。

    朝中重臣并不是都见过崇郡公,仅限于一些老臣见过。

    甚至很多圣宗朝后期为官的,都没有见过这位老国公。

    一时间不由得很是好奇,这位老国公平日里极少出来啊!

    “陛下,此事老臣觉着阮大人之想即便不中,亦不远矣。”

    老国公坐下后一边听着老太监的叨咕,一边则是翻看着手里的密奏。

    前后看了几遍,才缓缓抬首望着安南王沉声道。

    “此斋亚麻弗庵密奏,可看出其心中惶恐、不可终日。”

    黎廷彦缓缓的站起来,躬身作揖行礼:“恐怕他对那位贝尔曼,不报太大希望。”

    “亦是说,如今大明水师即便是推动此事的部分亦在观望……”

    黎鏳听着黎廷彦的话,不住的点头。

    “只是,此番我大越当以强兵压境!直破占婆,迅速剿灭其乱为主。”

    随着黎廷彦娓娓道来,黎鏳的思路也清晰了起来。

    边上的文武大臣们则是不住的点头,这位老国公能被陛下倚重果非常人也。

    他看到了这些文武大臣们都没有看到的一点,就是占婆抽调的军卒。

    “若是占婆失,十数万占婆军当如何处之?!”

    黎廷彦说出了这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占婆若以他们家眷为要挟,逼迫他们倒戈又当如何?!”

    当老家伙说出这点的时候,黎鏳不由得脸上惨白。

    若是十余万占婆军临阵倒戈,恐怕安南要平息他们都得元气大伤罢?!

    “平占婆之乱,必为此番事宜重中之重!”

    黎廷彦双目炯炯,望着黎鏳沉声道:“此事……陛下不得不慎!”

    “且,这些占婆军卒当管束起来、又须稳住军心。”

    黎廷彦很快的将自己的想法梳理了一番,对着这些朝臣们娓娓道来。

    如果现在就开始对占婆军伍的调查,说不准就会人心浮动。

    最终他们不反都可能会被逼反,所以调查是肯定不成的。

    “调他们到边境防御明军,再有我大军督阵!可保其不乱。”

    黎鏳点了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

    若是将他们调到边境上去,距离占婆甚远对方也影响不到。

    即便是这些人靠不住,十多万人的炮灰还是挺好用的。

    “只是……十余万占婆军,当有大将统筹镇之!否则,乱则成害。”

    镇得住十余万大军?!

    这些个文武大臣们不由得“嗡~”的议论开了,如今安南国多年未动兵戈。

    先帝圣宗后期开始,整个安南就开始进入了休养生息状态。

    而如今的黎鏳也是以休养生息为主,所以几乎没有人有应付十余万大军的经验。

    郑公路这位老臣被提做主帅的原因就在于此,只有那批老臣有经验。

    毕竟当时他们随着圣宗南征北战,指挥的大军最多时有二十余万。

    “……此为老臣所想,老臣既是已退隐自不当多参与朝中事物。”

    黎廷彦说了一番后,对着黎鏳躬身拜下行了一个大礼。

    “陛下与诸位大人商议便是,老臣年迈不能久视……情陛下恩准老臣告退。”

    这些个文武大臣们听得这话,不由得楞了一下。

    心下道,这位崇郡公还真是如传言中一般啊!

    恪守律己,毫不擅越。

    陛下召他来要听他的看法,他就老老实实的说了一遍。

    但涉及到如何制策、派何人前往,他则自请告退不再掺和。

    黎鏳沉吟了会儿还欲挽留,但见得黎廷彦坚定的眼神只好让老太监送他出宫。

    其余的文武大臣们则是留下继续商议。

    毕竟按那位占婆王所言,若是贝尔曼真凑足了五万大军……

    明军的水师未必就不会上岸啊!

    可这派谁人负责为好?!

    十万大军的话,这可不是小事儿。

    如今安南东拼西凑凑起来的军卒,拢共算下来有三十余万。

    可真正堪称精锐的,实际上也不过十万左右。

    再有十余万占婆军如今心思不明,还需有人管束弹压。
1...330331332333334...4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