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还不如老实地在作坊里做工,让沈氏有借口提一个奖励等……

    谢四娘默然,不能为了这点收入伤及自家的根本,即便她心善,这事儿也做不来的。

    说曹操曹操便到。

    四婶过来说:“昌郝,刘四根亦养猪。”

    刘昌郝随她来到村东南边,看到刘四根与梁永正两家,包括他们的一些族兄弟正在朱岭溪两边的坡地上建猪圈。刘四根选择在这里是有一定道理的,略修一条百余步的土路,便抵达紫峰口,交通便利。这边山势单薄,野物少,用不着像刘昌郝山滩上建大排的篱笆墙。

    刘昌郝说:“预料之中,比我想的还要晚。”

    自家几个行当,山塘刘四根是最眼热的,事实刘四根建不起来。

    鞭炮,刘四根都搞不清楚。

    甜瓜,别看村子里许多人说要种甜瓜,真让他们种,则没有一个人敢种,除非自己承诺手把手地教。

    花,就更不懂了,而且时间更漫长,即便菊花,也要到明年才能有收益。

    刘四根能下手的便是猪。

    “少东家,他们从何处弄来糠秕”

    看两家平整的坡地,恐怕准备养许多猪,梁永正家有磨坊,有磨坊也不行。以及酒糟,惠民河两边有许多人家加入李阔海的合本养猪计划中,然后酒糟买不到了。李阔海无奈,不但替他们买糠秕,还从外地买酒糟过来,虽然会贵,本地的酒糟同样涨了价。但李阔海岂会与刘四根合本养猪若此,孔押司上次也不会维护刘昌郝。

    “刘四根作恶乃是本村作恶,未在外村作恶,刘四根与我家交恶,未与外村大户交恶,李官人不知与多少人家合本养猪,刘四根与梁永正两人出面,自会有合本人均糠秕酒糟给他们。”

    “少东家,你也可让李官人替你代买糠秕酒糟,多养猪不仅能得钱,亦能得猪粪。”

    虽然买马粪用不了多少钱,然而需付船费,到了乌头渡,还要请车,运回家就是不少钱,仅是一个猪粪,便将人工钱省去。

    “张叔父,我从李官人手中糠秕酒糟算是合本人,还是代买合本人何须养许多头猪,代买,则欠下人情,世间最难还的便是人情。”

    买不到酒糟,用糠秕替代了,前段时间请了那么多人,每天都会磨出来大量的糠秕麦麸,况且还有苜蓿,有几样牧草营养能及紫花苜蓿的想到了苜蓿,刘昌郝说:“我们回去。”

    回家后,刘昌郝分出一批妇女,让她们去山上割苜蓿,特别是邻近大棘溪的那片山,苜蓿全部收割下来。

    正好前段时间用了大量的堆肥,腾出来两条堆沟。

    苜蓿割下来后,放进堆沟,两头上面全部封死,让它们进行厌氧发酵,便是简单的青贮饲料处理方法。刘昌郝又说:“割完后,遇落雨天,须及时追肥。”

    一般这时落雨天不多,不过落雨了,虽没有夏雨雨量大,时间会有些绵长。家里人多,能抢在落雨时,将堆肥全部撒下去。以前刘昌郝也说过,若是苜蓿长起来,每年能收割两到三年,每收割一次,得及时追肥。但收割不是为了青饲料,而是为了绿肥。

    以前朱三说许多牡丹爱洁,李店主也说过类似的话。

    刘昌郝解释了,然看到刘昌郝施肥,也将朱三看傻了眼。爱洁……爱鬼的洁!无他,事实胜于雄辨,刘昌郝施了惊人的肥料下去,还是没有用基质的,虽然接头死了不少,然只要活着的,长势都非常好。

    张德奎说:“少东家,似乎孙岭村挖的山塘很大。”

    “必然,越大越好。”

    由于需要悬差,山塘太深了不管用,如刘昌郝家的山塘,最底部五分之一的深度,是“底水”非是灌溉水,没悬差了。还有平整坡地,将许多高土坡大土坡的泥运到蓄水塘,以下降坡田的高度。深度用不上,只好用面积来弥补。

    黑水河近似季节性河流,诸溪更多是季节性山溪,汛期时水用不上,全白流向惠民河,但这时惠民河也嫌水太多。若是山塘足够大,汛期便能最大限度地将水截住。

    其道理不用刘昌郝解释。

    关键是人力,孙岭村也有近九十户人家,男女老少一起上,似乎能抽出两百余人,然而那家没有农活动工以后,平均每天连一百人都不足,想山塘足够大,得修到那一年

    或者劳力充足,都不必挖山塘,刘昌郝所指的那段载水处,悬差足够地高,或如刘昌郝所想,以山为堤,以壑为堰,虽然面积可能不足两百亩,然蓄水量则能增加两倍多,且连山滩都能得到灌溉。

    “勿用管他们,”刘昌郝说,他不恶,都是乡亲,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可孙岭村以前做法太霸道,让刘昌郝很不舒服。

    开始播撒红花草。

    朱三回来。

    姚黄成活率低,去年带回来的接穗不理想,放在刘昌郝手里成活率更低,只活了百十棵。反正姚家已经知道了,刘昌郝让朱三专门处理姚黄。朱三带回来两条消息,好消息便是姚黄。

    他去了姚家,按照刘昌郝指示的说了,给了一百贯钱。姚家主人听了只觉得好笑,不要说开封,即便在洛阳,有几家接好了姚黄。

    钱多人傻,干吗这个钱不要,同意。

    刘昌郝开始也有些误会,他一听一棵接头便值五贯钱,几乎将他听呆了。实际不是他想的那样,宋朝嫁接技术比较落后,姚黄接头成活率更低。虽是秋后便付订金,一般到阳春三月看到接头带着花苞或花才算搭成交易,当年长势不好,没有带花苞,那就推迟到第二年,什么时候见花什么时候付钱。连花苞或花都有了,肯定是活了。至于买回去是死是活或退化,与姚家再无关系。

    因为是付钱的,朱三大咧咧地在姚庄问东问西,姚家的人说其成活率往往百者只能活四五。朱三再回想刘昌郝嫁接的成活率,心中暗暗佩服,但这个千万不能说的。

    其家下人也好心,便劝他,让朱三回去劝其东家,莫动心思了,这是我家的,你们开封本就不适合种牡丹,又是这么远运回去,接一百年也接不活。

    朱三说,我东家不信邪,我能奈何。

    今年姚家也嫁接了一些接头,嫁接时不会让朱三观看的,不过嫁接后,我是付钱的,朱三大摇大摆去了姚庄,还有不少土芽未剪掉,朱三专门挑这些土芽剪,甚至付了几贯钱让姚家的人帮自己剪。

    姚家的人继续觉得好笑,咦,不是不懂,还懂一点。

    便让朱三将余下所有的土芽剪了下来。

    “此钱花得值。”刘昌郝说,

    还有不好的消息,朱三去了姚庄剪接穗,韩道实也去另一家买花枝。

    实际今年似乎有好几家人知道了,多数人的心态与姚家一样,认为朱三他们是有钱烧得慌,首先想嫁接牡丹,得有“小载子”,随后种小载子,秋天请门园子嫁接。即便这样,成活率仍不高。开封有小载子,有手艺好的门园子若此,都不会让驿使献花官家。所以明知道朱三他们又来了,继续装作不知。

    但不是所有人皆持着这种心态,昨天天不亮韩道实与人交易,被其花圃主人带着几个恶奴堵住,送官府没用,仅是偷一些不要的花枝,能有何罪,但其主人将韩道实打得七死八活,韩道实血肉模糊地逃回来,韦小二只好带着他去看大夫。

    “窍非正途……”

    “刘有宁,然我们已付窍户与芍药户大量订金,后面还有许多名种未窍。”

    “回去后,你让韩大郎安心养病,交易时两人一组,慢些不要紧,安全第一。”

    牡丹修剪不是一天两天,特别是一些大园子,往往需六七天才能完成修剪,两人一组,必然慢,慢意味着接头成活率又开始下降,但朱三看到韩道实的伤势,也有些担忧了,他说:“行。”

    刘昌郝说:“三郎,我家买下许多山。”

    朱三正襟危坐,刘家名下已经有了七十多座土山,近半已经种了苜蓿,但刘昌郝说的很清楚,种苜蓿只是为了定土定水定肥,后面乃是种花木。一旦到了山,又要开始大规模地烧钱,不过有甜瓜的收益,也能烧得起。当然,他做梦也未想到,刘昌郝的计划乃是一万亩……

    “沾到山,用费惊人,正好你们在洛阳,于洛阳打听一些花树、观赏树大苗、小苗各自的价格,回来后继续在京城打听其价格,亦要打听其产地价格与运费。”

    能在刘梁村种起来的花木,一般在两个大都市上都能买得到,不过数量多,得与原产地价格作比较,能省便省。

    “我懂。”

    刘昌郝拿来纸笔,开始写花木的名字:枫树、槭树……

    另个时空,许多人对枫树比较熟悉,甚至认为红枫便是枫树,实际中国本土常见的枫树有好几种,至于槭树则很陌生了,槭树也有好几种,其叶有红有黄,且红黄时间远比枫树更长,更具有观赏价值。但奇怪的是,枫树几乎家喻户晓,槭树几乎无人知道。

    刘昌郝便问:“有乎”

    “有,各有好几种,其叶或金或赤,秋天观之颇佳。刘有宁,勿要小视吾等,我们种虽不及你,见识亦不低也。”

    “哈哈,”刘昌郝大笑,他继续用笔写下去:乌桕、黄连木、合欢、娑罗、苦楝、木栾、银杏……

    “银杏有乎”

    “有之,据说乃真宗赐名,极少,亦贵。”

    皇帝赐名……懂了,这是一个超级爱美的朝代。刘昌郝继续往下写:落叶玉兰类……

    “乃是木兰”朱三问,为什么要先写,不仅得写出名字,刘昌郝还担心两个时空名字叫法不一。

    “便是木兰,然其常青类木兰北方种不好,只有落叶类品种,中原才能引种,我只是写出其名字,不一定得买,最终会根据你们探听的情况,舍弃一半之数。”

    “明白。”

    刘昌郝继续往下写:山茱萸、樱花、紫薇、紫荆、瑞木、卫矛、夹竹桃、迎春、桂花、黄栌、海棠、流苏、金银木、白皮松、石榴、琼花、木槿、迎春、鸾枝、红桦、腊梅、蔷薇、碧桃、紫竹、斑竹、黄纹竹。

    大约就这么多了,不过刘昌郝想了想,又加了几样:梨、桃、杏、沙果。

    朱三看着,除了极个别很冷门的,几乎都知道,他说:“少数外,余下皆常见也。”

    “常见亦种,名种亦种之。”这么广大的地方,得请多少人哪,不仅需完成任务,更需要赚钱!朱三慎重地数着花木种类的数量……

    ps:姚黄、魏紫开花时,用竹笼装花,四周塞菜叶使之不摇撞,以蜡封花蒂,再让驿使骑马送到京城皇宫,因为怕触伤花,纵动用驿马,也不敢骑得太快,须一天一夜时间,每年也只献三数朵。




第146章 买村
    若是包括三种竹子,几乎有四十类,多是大类,如牡丹,但下面又分成许多种牡丹。仅是探听,便需花不少时间。那是必然,不然刘昌郝也不会说明年他们有不少事要做。

    不但探听,从明年春天起,就要开始陆续买了。

    谢四娘替朱三沏了一壶茶,问:“昌郝,在山上种花树,需更多人力。”

    “阿娘,前几年不会在山上种,我种苜蓿,用其定水定土定肥,然没两三年,则起不到此效果。”刘昌郝说道,除了竹子外,里面有许多花,然花也是树,或灌木类花卉,或乔木类花卉,苗期需修剪、浇灌、施肥,从一开始便放在山上种,那得需要多少人力与成本。

    开始不是放在山上种,刘昌郝继续说:“山滩虽贫瘠,然山塘陆续建设起来,多少有些侧漏,受水气滋润,山滩地质亦渐渐改观。秋天过后,我会再请牛,将山滩深耕出来。”

    “从明年春天与秋天,陆续买来花木苗子,于山滩多施基肥,基质,将其改良为花圃,将苗子陆续植在上面。究竟买多少,视家里经济而定。”

    山滩虽然盖了许多房舍,还挖了许多堆沟、沤池、沼池,余下面积依然足够大,但想改良出来,那需要的肥料又是惊人的数量。

    不过放在山滩上种植,施肥浇灌修剪皆会变得容易,也易管理,等它们长成大株后,陆续移载到各座土山上。或者移载第一年还需认真管理,但第二年则好得多了,也不是不管理,如同苜蓿,会管理,但不会太麻烦。

    其实若没有一个万亩,仅眼下七十余座土山,顶多四五年时间,刘昌郝便能让它们大换样。

    “难怪你买许多马粪。”

    “不止是马粪,还有猪粪。”

    山上土质碱性也重,最好施猪粪,但谢四娘犯疑惑地问:“昌郝,猪粪谁舍得卖与你”

    “阿娘,李官人与许多人家合本养猪,多者能养两百余头,正常种田,谁家能用得掉,我家缺少需买之,换普通人家,谁又舍得用钱买。”

    李阔海与人合伙养了多少头猪刘昌郝没有问,估计不少于两三万头,不然下半年他家的豆饼仍卖不掉。在另个时空,养猪场猪的粪便往往都会成了严重的污染。

    附近有农民,但农民用化肥多省事

    宋朝要稍稍好点,然而想让农民出很多钱买,不会有几个农民愿意的。那么只要自己出钱不太低,就能买来许多猪粪。

    也是绕弯子。

    但不能小看了绕弯子的能力与作用。

    或如草格子固沙,将草秸铺在沙上,用铁锹从中间扎下去就可以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曾经难倒了无数的专家。

    “还买肥”朱三又被吓到了。

    “必然,但亦只是前几年。”刘昌郝随意答道。若以后不买地不买山,也就是前几年用肥量大一点,以后逐年减少,但以后还要买地买山,就不大好说了。

    朱三休息,第二天回洛阳,伍贵又来了,后面的又开始了两三天一趟,但到了这时,余下的都不足一半之数,运了三批。朱三与伍贵回来,得立即前往福建路。

    方波留在洛阳继续打听这些花木价格以及原产地价格,韩道实打的不轻,回京城养伤。

    刘昌郝带着人植棘墙。

    先是调配月季花的基质,需椰糠,没有,则是糠秕,还有园土、泥炭、有机肥、以及发酵好的松鳞,外行的人可能不大懂,松鳞便是发酵过的松树皮。

    其发酵比较慢,但从去年冬天,刘昌郝就开始用松树皮发酵,也不仅是为了月季花,许多花木的基质,皆会用到松鳞。

    随后将北边西半部,也就是今年新田与老田交邻的那部分棘墙,新田便是今年新买的耕地,老田便是自家的老耕地,坡田便是坡地平整后的垦荒地。这部分的棘墙没作用了,不能自家防着自家。若是未来买东南边的地,也会挖掉一部分重叠的棘墙。

    棘树与月季陆续移载到新棘墙里,继续移载棘树,今年都不用买的,自家几十座山上就有不少棘树,反正早晚得全部挖掉。不过月季又绕了一下,先将去年“老田”边上的月季花挖出来,再将它们移载到新棘墙,补载月季的插苗。
1...5859606162...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