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费策贤向张千智问道:“这些从大明转运而来的商品价格如此高昂,为何这些人不直接从大明购买”
张千智应道:“大宗采购这些商品的多是南洋和西方的商人,如果考虑到与大明官府打交道的麻烦,采购过程中花销的运费和时间成本,以及航程中所需成为受的各种风险,那么在三亚购买这些货物,远比去到产地购买要划算。而且他们运回国之后囤货居奇,也还能卖出更高的价钱,算下来其实利润颇丰。”
海汉自身的物产是以经济作物、各种深加工产品,以及批量生产的工业品为主,而通过海汉港口实现转口贸易的货物种类就更为丰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物产几乎都能在三亚的市场上觅得踪影。过去承载这个转口市场功能的地方是广州府,不过如今这个差事已经被海汉完全抢了过来,极少再有人北上去广州采购货物,而福广乃至江浙地区的商人,也往往会选择将货物运到三亚来发卖,以得到更为丰厚的收益。
除了这样自由发卖的市场之外,在三亚港和胜利港的港务中心还有专门的交易所,为专门进行大宗交易的商人们提供交易信息和官方认证。费策贤的确是有试探张千智的意图,他不太确定这个导游会不会是海汉安全部安插到自己身边的探子,所以哪怕他知道一些大明情报人员在海汉的遭遇,也还是会故作不知地向张千智打听,看看对方是不是会无意间说出不该是导游所能掌握的信息。只不过他并未接受过专门的情报训练,想要跟张千智这种警惕性极高的专业人士动脑筋,就难免有点力有不逮。
三亚城区这些商铺中所贩售的商品,大部分是费策贤认得的,甚至有不少就是直接来自大明所产,像瓷器、绸缎、茶叶、药材等等,往往所标明的产地都在大明境内。但这些东西在三亚出售的价格,可就比原产地翻了好几番了。费策贤随意翻看了几样商品的价签,竟然比京城还高出一截,可见本地的消费能力之强了。
费策贤向张千智问道:“这些从大明转运而来的商品价格如此高昂,为何这些人不直接从大明购买”
张千智应道:“大宗采购这些商品的多是南洋和西方的商人,如果考虑到与大明官府打交道的麻烦,采购过程中花销的运费和时间成本,以及航程中所需成为受的各种风险,那么在三亚购买这些货物,远比去到产地购买要划算。而且他们运回国之后囤货居奇,也还能卖出更高的价钱,算下来其实利润颇丰。”
海汉自身的物产是以经济作物、各种深加工产品,以及批量生产的工业品为主,而通过海汉港口实现转口贸易的货物种类就更为丰富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物产几
乎都能在三亚的市场上觅得踪影。过去承载这个转口市场功能的地方是广州府,不过如今这个差事已经被海汉完全抢了过来,极少再有人北上去广州采购货物,而福广乃至江浙地区的商人,也往往会选择将货物运到三亚来发卖,以得到更为丰厚的收益。
除了这样自由发卖的市场之外,在三亚港和胜利港的港务
第1615章 奢望
收买大明官员的手段,无非就是威逼利诱加上人情拉拢这几个老套路,海汉在长期跟大明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不同心态的大明官员,都会有相应的套路。张千智通过简单的接触之后,认为费策贤应该是属于谨慎型的官员,轻易不会收受海汉给出的好处,不过如果能够隐蔽而稳妥地完成利益输送,这人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所以在参观胜利港商业区的过程中,张千智一直不断地介绍着本地的贸易状况,并且不时地暗示费策贤,在三亚的繁华景象背后有相当多的大明官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利。虽然这种手段不太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张千智确信一定可以对费策贤的价值观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人无完人,就算这位京城来的大明使节政治立场再怎么坚定,也必然会有他所需要的东西,海汉所需去做的就是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条件,让其逐步妥协,最终与海汉统一步调和立场。
费策贤也不是完全没有心动,只是他初来乍到,也不敢确信张千智说的这些有的没的到底是真是假,有几分可信程度,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表态,甚至连搭话都不太敢。毕竟他还不是很确定,这张千智到底是真导游,还是有另外一重更为敏感的身份,要是说错话就有可能变成了把柄。
张千智的眼光看得很准,谨慎无大错就是费策贤的人生信条之一,特别是来到与大明关系极为微妙的海汉国,他更是时时处处都保持着小心,少说多看,免得犯错。张千智的暗示,他岂能听不出来,只是这种小便宜肯定贪不得,否则后续的麻烦只怕是无休无止,像福广两地的地方官员一样落入海汉的掌控。
费策贤出使海汉是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来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海汉国大发横财并非他的目标之一。他更希望能够在谈判桌上为大明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利用使节的身份中饱私囊,替自己捞取好处。在从京城出发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承诺,在任期内如果能够为大明拿回被海汉实际控制的沿海地区,那么朝廷必定会论功行赏,别说升行人司司正,就连礼部侍郎也是有机会的。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收买大明官员的手段,无非就是威逼利诱加上人情拉拢这几个老套路,海汉在长期跟大明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不同心态的大明官员,都会有相应的套路。张千智通过简单的接触之后,认为费策贤应该是属于谨慎型的官员,轻易不会收受海汉给出的好处,不过如果能够隐蔽而稳妥地完成利益输送,这人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所以在参观胜利港商业区的过程中,张千智一直不断地介绍着本地的贸易状况,并且不时地暗示费策贤,在三亚的繁华景象背后有相当多的大明官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利。虽然这种手段不太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张千智确信一定可以对费策贤的价值观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人无完人,就算这位京城来的大明使节政治立场再怎么坚定,也必然会有他所需要的东西,海汉所需去做的就是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条件,让其逐步妥协,最终与海汉统一步调和立场。
费策贤也不是完全没有心动,只是他初来乍到,也不敢确信张千智说的这些有的没的到底是真是假,有几分可信程度,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表态,甚至连搭话都不太敢。毕竟他还不是很确定,这张千智到底是真导游,还是有另外一重更为敏感的身份,要是说错话就有可能变成了把柄。
张千智的眼光看得很准,谨慎无大错就是费策贤的人生信条之一,特别是来到与大明关系极为微妙的海汉国,他更是时时处处都保持着小心,少说多看,免得犯错。张千智的暗示,他岂能听不出来,只是这种小便宜肯定贪不得,否则后续的麻烦只怕是无休无止,像福广两地的地方官员一样落入海汉的掌控。
费策贤出使海汉是抱着一颗报国之心来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海汉国大发横财并非他的目标之一。他更希望能够在谈判桌上为大明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利用使节的身份中饱私囊,替自己捞取好处。在从京城出发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承诺,在任期内如果能够为大明拿回被海汉实际控制的沿海地区,那么朝廷必定会论功行赏,别说升行人司司正,就连礼部侍郎也是有机会的。收买大明官员的手段,无非就是威逼利诱加上人情拉拢这几个老套路,海汉在长期跟大明官员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针对不同心态的大明官员,都会有相应的套路。张千智通过简单的接触之后,认为费策贤应该是属于谨慎型的官员,轻易不会收受海汉给出的好处,不过如果能够隐蔽而稳妥地完成利益输送,这人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所以在参观胜利港商业区的过程中,张千智一直不断地介绍着本地的贸易状况,并且不时地暗示费策贤,在三亚的繁华景象背后有相当多的大明官员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利。虽然这种手段不太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潜移默化之下,张千智确信一定可以对费策贤的价值观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人无完人,就算这位京城来的大明使节政治立场再怎么坚定,也必然会有他所需要的东西,海汉所需去做的就是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条件,让其逐步妥协,最终与海汉统一步调和立场。
&nb
sp;费策贤也不是完全没有心动,只是他初来乍到,也不敢确信张千智说的这些有的没的到底是真是假,有几分可信程度,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表态,甚至连搭话都不太敢。毕竟他还不是很确定,这张千智到底是真导游,还
第1616章 修建使馆
第二天一早,张千智依然是以外交部的名义来到迎宾馆,带费策贤去看使馆的选址地。费策贤不疑有他,收拾停当之后便与张千智出了门。
目前驻三亚的外国使馆有安南、占城、葡萄牙、荷兰等,而马打蓝国自此前罗洪郎桑来过一趟之后,选定地址的使馆也已经开始动工修建,预计再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完工。马打蓝人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在意修建使馆这点费用,加上罗洪郎桑的精力都放在了军购协议上,所以在敲定了那几单买卖之后,罗洪郎桑便急急忙忙赶回国复命去了,而将使馆的修建事宜全权委托给了海汉。
此外还有福广两地官府驻三亚的各种办事机构,因为以前两国没有正式建交而不便使用使馆之名,这些隶属于各地官府的机构便都是以类似两广会馆、福建会馆这样的名义存在。这些会馆不光是替官员们代为处理那些托管或入股的生意,遇到一些需要与海汉联系和磋商的政务,也是由会馆出面代办。
而所有这些带有外交功能和政治色彩的机构,海汉都是统一将其安置在了距离迎宾馆不远的山脚处,本地人将这片区域称为使馆区。大明要在三亚设立使馆,选址自然也不会例外,同样是在这片区域内划出来的一块地皮。
“费大人请看,这块地北边是山林,南边朝向胜利堡,东边是葡萄牙使馆,西边空着还留有日后扩建的余地,坐南朝北,视野开阔,离胜利堡、迎宾馆、闹市区都不过一里距离,生活工作都十分便利。地皮方面由我国提供,没有任何费用,只需完成登记手续即可。至于使馆的建筑方案,可由费大人自行定夺,我国也有多套备选方案可供费大人参考。施工队伍都是现成的,定下动土的日子便可开工了。”
张千智将费策贤领到地头上转了一圈,一边走一边向他介绍了周边环境和海汉这边的安排。费策贤所看重的自然是这里的环境,这附近周边都是其他外国使馆,这种管理明显是方便海汉进行管理,再要强行去别的地方另外开一处使馆也显得不近人情,而且这里的环境的确如费策贤所说,生活算是非常便利了,周围又没有嘈杂的普通居住区,用来修建使馆的确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第二天一早,张千智依然是以外交部的名义来到迎宾馆,带费策贤去看使馆的选址地。费策贤不疑有他,收拾停当之后便与张千智出了门。
目前驻三亚的外国使馆有安南、占城、葡萄牙、荷兰等,而马打蓝国自此前罗洪郎桑来过一趟之后,选定地址的使馆也已经开始动工修建,预计再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完工。马打蓝人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在意修建使馆这点费用,加上罗洪郎桑的精力都放在了军购协议上,所以在敲定了那几单买卖之后,罗洪郎桑便急急忙忙赶回国复命去了,而将使馆的修建事宜全权委托给了海汉。
此外还有福广两地官府驻三亚的各种办事机构,因为以前两国没有正式建交而不便使用使馆之名,这些隶属于各地官府的机构便都是以类似两广会馆、福建会馆这样的名义存在。这些会馆不光是替官员们代为处理那些托管或入股的生意,遇到一些需要与海汉联系和磋商的政务,也是由会馆出面代办。
而所有这些带有外交功能和政治色彩的机构,海汉都是统一将其安置在了距离迎宾馆不远的山脚处,本地人将这片区域称为使馆区。大明要在三亚设立使馆,选址自然也不会例外,同样是在这片区域内划出来的一块地皮。
“费大人请看,这块地北边是山林,南边朝向胜利堡,东边是葡萄牙使馆,西边空着还留有日后扩建的余地,坐南朝北,视野开阔,离胜利堡、迎宾馆、闹市区都不过一里距离,生活工作都十分便利。地皮方面由我国提供,没有任何费用,只需完成登记手续即可。至于使馆的建筑方案,可由费大人自行定夺,我国也有多套备选方案可供费大人参考。施工队伍都是现成的,定下动土的日子便可开工了。”
张千智将费策贤领到地头上转了一圈,一边走一边向他介绍了周边环境和海汉这边的安排。费策贤所看重的自然是这里的环境,这附近周边都是其他外国使馆,这种管理明显是方便海汉进行管理,再要强行去别的地方另外开一处使馆也显得不近人情,而且这里的环境的确如费策贤所说,生活算是非常便利了,周围又没有嘈杂的普通居住区,用来修建使馆的确是一个极佳的选择。第二天一早,张千智依然是以外交部的名义来到迎宾馆,带费策贤去看使馆的选址地。费策贤不疑有他,收拾停当之后便与张千智出了门。
目前驻三亚的外国使馆有安南、占城、葡萄牙、荷兰等,而马打蓝国自此前罗洪郎桑来过一趟之后,选定地址的使馆也已经开始动工修建,预计再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完工。马打蓝人财大气粗,根本就不在意修建使馆这点费用,加上罗洪郎桑的精力都放在了军购协议上,所以在敲定了那几单买卖之后,罗洪郎桑便急急忙忙赶回国复命去了,而将使馆的修建事宜全权委托给了海汉。
此外还有福广两地官府驻三亚的各种办事机构,因为以前两国没有正式建交而不便使用使馆之名,这些隶属于各地官府的机构便都是以类似两广会馆、福建会馆这样的名义存在。这些会馆不光是替官员们代为处理那些托管或入股的生意,遇到一些需要与海汉联系和磋商的政务,也是由会馆出面代办。
&
nbsp;而所有这些带有外交功能和政治色彩的机构,海汉都是统一将其安置在了距离迎宾馆不远的山脚处,本地人将这片区域称为使馆区。大明要在三亚设立使馆,选址自然也不会例外,同样是在这片区域内划出来的一块地皮。
“费大人请看,这块地北边是
第1620章 图书馆
“您想去市立图书馆看看”张千智听到费策贤突然提出的要求也未免有些讶异。这些天费策贤一直守在使馆工地这边当监工,倒也没什么异常动向,怎么今天去了一趟银行回来,就想着要去图书馆了张千智肯定不会认为费策贤是要去查阅什么经史子集之类的书籍这么简单,必然是有其他某种目的。
“本官既然来了海汉,也想好好了解一下这南海的地理环境,听闻市立图书馆中藏书众多,想必也有这类资料可供查阅,所以想去看看。”费策贤倒是没有刻意掩饰去图书馆的目的,只是没有提及自己为何会突然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
张千智身负的任务有两重,一是作为安全部的干员就近监视费策贤的言行,二是作为外交部安排给费策贤的导游,负责引领他熟悉本地的环境和各类机构。原本费策贤去海汉银行办事也应该由张千智陪同,但对方以事关使馆资金安全为由拒绝了张千智同行,所以张千智也并不清楚费策贤在去银行办事期间所遇到的事情。
按照安全部事前的安排,倒是并没有禁止费策贤去图书馆这类场所。事实上海汉在之前安排的各类活动都是为了拓展费策贤的视野,试图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来逐步影响对方的三观,而图书馆这种地方无疑也是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费策贤自己想去,远比海汉这边安排他去的效果会更好。至于图书馆里那些真正涉及到海汉核心利益的机密,以费策贤的身份自然无法接触到。他去到图书馆之后所能亲眼看到的资料,肯定都是在经过了筛选评级的安全范围以内了。
“好,那费大人打算何时去,小人好作安排。”张千智对费策贤提出的要求没有丝毫犹豫,一口便答应下来。
这种态度倒是让费策贤稍感意外,他原本还准备了一番说辞,要是张千智不肯痛快答应,他便要尝试说服对方,但没想到如此顺利,自己顺口一提,对方就立刻应承下来了。
费策贤想了想道:“既然如此,择日不撞日,今日便去如何”
张千智心想对方如此心急想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莫不是对南海局势有什么想法但大明在南海的影响力已经被海汉逐步代替,如今的大明在南海国家既无驻军又无使馆,就算想与南海这些国家拉拢关系,人家也未必会买账了。不过去图书馆这事肯定需要自己陪同,费策贤到时候查阅哪方面的资料,自然也瞒不过自己的眼睛,想到此处张千智又觉得放心了不少,便立刻应下来。
使馆工地这边其实一直都有工头盯着,并不需要费策贤在这里压阵,他每天在工地守着也只是向外界表明一个重视的态度而已,真有事的时候,费策贤当然也就不用一直在这里守着,该干嘛干嘛去就行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您想去市立图书馆看看”张千智听到费策贤突然提出的要求也未免有些讶异。这些天费策贤一直守在使馆工地这边当监工,倒也没什么异常动向,怎么今天去了一趟银行回来,就想着要去图书馆了张千智肯定不会认为费策贤是要去查阅什么经史子集之类的书籍这么简单,必然是有其他某种目的。
“本官既然来了海汉,也想好好了解一下这南海的地理环境,听闻市立图书馆中藏书众多,想必也有这类资料可供查阅,所以想去看看。”费策贤倒是没有刻意掩饰去图书馆的目的,只是没有提及自己为何会突然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