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何肖起身道:“那就先吃饭吧,正好我这边也刚让下人准备开饭,一起将就吃点。”
何礼见兄长此时不愿多谈承运商的事,便也很快冷静下来,接受了何肖的建议。他们兄弟俩多年互相扶持前行,早就有了默契,既然何肖都不急,就说明这事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何礼自然也不慌了。
何礼手头上的流动资金其实也有限,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方案,还是担心另外三家因为筹措不出足够的资金而导致合作散伙。这三家的经济实力他早就调查清楚,要逼着他们拿更多的钱出来可能只有变卖房产了,这几人也未必有这样破釜沉舟的魄力,倒不如自己想办法筹出这笔钱,先将项目运作起来,也正好借此把这个小团体今后的运营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要一下子拿出万八千两银子,何礼也是很为难的,不过他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向兄长何肖求援。他知道兄长在海汉与宁波知府之间充当传话人,从中收取的各种好处颇多,虽说一大半都投资到了海汉在南边开发的种植园里,但手头肯定还是有些结余现银,先借出来将自己这边的资金窟窿填上再说。而且他顺便也可以借此问问兄长对于辽东开发的看法,多了解一些关于种植园经营方面的学识。
签了合约之后,何礼等人也没有再在舟山岛多耽搁,当天晚间便乘船返回宁波。上岸之后何礼与其他三人作别,然后连自家都没回,径直乘轿去了何肖家中。
何肖正在房中处理一些衙门公文,对于他的出现似乎丝毫不感到意外:“看你来得这么急,想必是中标了吧要是败了,这时候大概已经找地方借酒浇愁去了。”
何礼笑道:“还是大哥懂我!这承运商资格是拿下了,但海汉人开出来的条件也颇为苛刻,还需大哥指点迷津才行。”
何肖没有马上与他继续谈论这个话题,而是先转到了似乎不相干的事情上:“你匆匆忙忙从舟山岛赶回来,看这个时间,应该也还没来得及吃晚饭吧”
何礼点点头道:“正事为重,本来海汉人还办了招待晚
第1468章 北方航线
对曲余同来说,这种闲职又不花衙门一枚铜板,仅仅只是给个名义而已,就算日后出了什么状况也容易脱身,根本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如果石迪文近期没有主动向自己提及辽东的新买卖,那便通过何氏兄弟这条线,自行在辽东找点发财的机会也好,再不济就当是借这个渠道对海汉的最新动向作个了解,怎么都能有些收获。
曲余同对何肖操办这种事的能力非常放心,所以将拟定公文的任务直接交给了何肖。他并不担心何肖会背着自己搞出什么逾矩的动作,毕竟要论跟海汉高官的私人关系,何肖还远远不能跟他相比,即便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海汉人一定也会先知会他一声,不会由着何肖乱来。
何肖从曲余同书房出来,叫上一直等在外面的何礼,然后离开了知府衙门。他原本叫何礼过来是想万一曲余同要跟何礼当面说几句,那至少得有所准备,倒不曾想曲余同对这事看得很开,一口就答应下来,也根本没提要面见何礼。如此一来,何肖倒也省了不少事,不用再去慢慢说服曲余同接受自己的计划了。过几天海汉就要清点检验承运商的船只,而何礼这边是四家合作,凑一批船来跑北方航线,这几天还有的是他们要忙的事。
在曲余同这里拿到了保护伞,何礼赶紧去通知了另外三名合作伙伴,让他们抓紧时间将各自名下的帆船和水手集结起来,三天后便出发去舟山定海港,以供海汉海运部和商务部的官员们查验。
包括何礼在内的这几家海商平时都是跑近海业务居多,麾下的帆船主要便在长江口和杭州湾一带活动,不过因为这差事来得比较仓促,各家都有几条船还在外面没回来,暂时也只能凑个十来条船先去舟山交差。不过先前何礼在舟山的时候已经问过,这个检验其实也只是象征性的,主要是得看看承运商手下的人和船到底素质如何,倒不是要将所有船都拉到舟山去。
这中间自然就有了操作空间,何礼等人商量之后,便特意选了几条船况最好的帆船,然后配上了航海经验最丰富的一批水手,然后送去舟山接受检验。何礼还多了个心眼,特地带上了何肖刚刚弄好的衙门任职手续,以展示自己的官方保护伞。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对曲余同来说,这种闲职又不花衙门一枚铜板,仅仅只是给个名义而已,就算日后出了什么状况也容易脱身,根本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如果石迪文近期没有主动向自己提及辽东的新买卖,那便通过何氏兄弟这条线,自行在辽东找点发财的机会也好,再不济就当是借这个渠道对海汉的最新动向作个了解,怎么都能有些收获。
曲余同对何肖操办这种事的能力非常放心,所以将拟定公文的任务直接交给了何肖。他并不担心何肖会背着自己搞出什么逾矩的动作,毕竟要论跟海汉高官的私人关系,何肖还远远不能跟他相比,即便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海汉人一定也会先知会他一声,不会由着何肖乱来。
何肖从曲余同书房出来,叫上一直等在外面的何礼,然后离开了知府衙门。他原本叫何礼过来是想万一曲余同要跟何礼当面说几句,那至少得有所准备,倒不曾想曲余同对这事看得很开,一口就答应下来,也根本没提要面见何礼。如此一来,何肖倒也省了不少事,不用再去慢慢说服曲余同接受自己的计划了。过几天海汉就要清点检验承运商的船只,而何礼这边是四家合作,凑一批船来跑北方航线,这几天还有的是他们要忙的事。
在曲余同这里拿到了保护伞,何礼赶紧去通知了另外三名合作伙伴,让他们抓紧时间将各自名下的帆船和水手集结起来,三天后便出发去舟山定海港,以供海汉海运部和商务部的官员们查验。
包括何礼在内的这几家海商平时都是跑近海业务居多,麾下的帆船主要便在长江口和杭州湾一带活动,不过因为这差事来得比较仓促,各家都有几条船还在外面没回来,暂时也只能凑个十来条船先去舟山交差。不过先前何礼在舟山的时候已经问过,这个检验其实也只是象征性的,主要是得看看承运商手下的人和船到底素质如何,倒不是要将所有船都拉到舟山去。
这中间自然就有了操作空间,何礼等人商量之后,便特意选了几条船况最好的帆船,然后配上了航海经验最丰富的一批水手,然后送去舟山接受检验。何礼还多了个心眼,特地带上了何肖刚刚弄好的衙门任职手续,以展示自己的官方保护伞。对曲余同来说,这种闲职又不花衙门一枚铜板,仅仅只是给个名义而已,就算日后出了什么状况也容易脱身,根本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如果石迪文近期没有主动向自己提及辽东的新买卖,那便通过何氏兄弟这条线,自行在辽东找点发财的机会也好,再不济就当是借这个渠道对海汉的最新动向作个了解,怎么都能有些收获。
曲余同对何肖操办这种事的能力非常放心,所以将拟定公文的任务直接交给了何肖。他并不担心何肖会背着自己搞出什么逾矩的动作,毕竟要论跟海汉高官的私人关系,何肖还远远不能跟他相比,即便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海汉人一定也会先知会他一声,不会由着何肖乱来。
何肖从曲余同书房出来,叫上一直等在外面的何礼,然后离开了知府衙门。他原本叫何礼过来是想万一曲余同要跟何礼当面说几句,那至少得有所准备,倒不曾想曲余同对这事看得很开,一口就答应下来,也根本没提要面见何礼。如此一来,何肖倒也省了不少事,不用再去慢慢说服曲余同接受自己的计划了。过几天海汉就要清点检验承运商的船只,而何礼这边是四家合作,凑一批船来跑北方航线,这几天还有的是他们要忙的事。
在曲余同这里拿到了保护伞,何礼赶紧去通知了另外三名合作伙伴,让他们抓紧时间将各自名下的帆船和水手集结起来,三天后便出发去舟山
第1469章 北方航线
何礼船队需要承运的货物实际上在两天前就已经运抵了码头库房,不过因为码头上的人力有限,装运任务只能分批进行,预定的出发时间也只有向后再推迟几天。武器弹药之类的重要物资自然是优先装船,而民间承运商的船队就只能放在最后了。不过这对何礼来说倒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他反正都要跟着船队一起出发去北边,早几天晚几天倒也无所谓。迟几天出发,倒是能够多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准备工作也能做得更充分一点。
因为这些物资也涉及到海汉在辽东的驻军军事机密,所以在往船上装载货物期间,所有船员都必须离船,由军方雇佣的民夫将货物搬到船上。何礼除了知道自己这趟要往北方运的是粮食和军用被服之外,其他的信息就一概不知了,军方就连货物的具体数量都没有告诉他们,也没有告诉他路上将会经停的港口,只知道最终目的地将是辽东半岛。这也是为了防止有心人根据海汉发运到北方的物资数目,推导出海汉在辽东地区的驻军兵力。
说实话如果换作另外一个雇主要这么神神秘秘的行事,何礼只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运什么、去哪里、怎么走,全都不知道,这要是跟着对方的船出了海,就等于把身家性命全交给对方了,这种冒险的事只怕没有几个船老板敢接下来。但海汉就不一样,人人都知道海汉在大明外海近乎无敌,而且其富庶程度远超想象,根本不可能贪图承运商的这点财物。再说想跟着海汉发大财的人比比皆是,谁要是对此有所疑虑,那自然有大把的候补者能立刻替代其存在。
正因为如此,何礼虽然对海汉的安排充满了好奇,但也没生出什么担忧的心思,而且何肖也在之前告诫过他,千万不要主动去打探海汉的军事情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而他到了舟山岛这些时日,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海汉对于军事机密的重视。这舟山定海港本就按照军民不同用途分了不同的码头,普通人连军港那边都进不去,就更别说打听军事机密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装货之后,海运部的官员才将何礼叫去,让他签署货单。何礼看了一下,上面只有货物内容,依然没有写明具体数量。
本书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何礼船队需要承运的货物实际上在两天前就已经运抵了码头库房,不过因为码头上的人力有限,装运任务只能分批进行,预定的出发时间也只有向后再推迟几天。武器弹药之类的重要物资自然是优先装船,而民间承运商的船队就只能放在最后了。不过这对何礼来说倒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他反正都要跟着船队一起出发去北边,早几天晚几天倒也无所谓。迟几天出发,倒是能够多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准备工作也能做得更充分一点。
因为这些物资也涉及到海汉在辽东的驻军军事机密,所以在往船上装载货物期间,所有船员都必须离船,由军方雇佣的民夫将货物搬到船上。何礼除了知道自己这趟要往北方运的是粮食和军用被服之外,其他的信息就一概不知了,军方就连货物的具体数量都没有告诉他们,也没有告诉他路上将会经停的港口,只知道最终目的地将是辽东半岛。这也是为了防止有心人根据海汉发运到北方的物资数目,推导出海汉在辽东地区的驻军兵力。
说实话如果换作另外一个雇主要这么神神秘秘的行事,何礼只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运什么、去哪里、怎么走,全都不知道,这要是跟着对方的船出了海,就等于把身家性命全交给对方了,这种冒险的事只怕没有几个船老板敢接下来。但海汉就不一样,人人都知道海汉在大明外海近乎无敌,而且其富庶程度远超想象,根本不可能贪图承运商的这点财物。再说想跟着海汉发大财的人比比皆是,谁要是对此有所疑虑,那自然有大把的候补者能立刻替代其存在。
正因为如此,何礼虽然对海汉的安排充满了好奇,但也没生出什么担忧的心思,而且何肖也在之前告诫过他,千万不要主动去打探海汉的军事情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而他到了舟山岛这些时日,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海汉对于军事机密的重视。这舟山定海港本就按照军民不同用途分了不同的码头,普通人连军港那边都进不去,就更别说打听军事机密了。
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装货之后,海运部的官员才将何礼叫去,让他签署货单。何礼看了一下,上面只有货物内容,依然没有写明具体数量。何礼船队需要承运的货物实际上在两天前就已经运抵了码头库房,不过因为码头上的人力有限,装运任务只能分批进行,预定的出发时间也只有向后再推迟几天。武器弹药之类的重要物资自然是优先装船,而民间承运商的船队就只能放在最后了。不过这对何礼来说倒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他反正都要跟着船队一起出发去北边,早几天晚几天倒也无所谓。迟几天出发,倒是能够多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准备工作也能做得更充分一点。
因为这些物资也涉及到海汉在辽东的驻军军事机密,所以在往船上装载货物期间,所有船员都必须离船,由军方雇佣的民夫将货物搬到船上。何礼除了知道自己这趟要往北方运的是粮食和军用被服之外,其他的信息就一概不知了,军方就连货物的具体数量都没有告诉他们,也没有告诉他路上将会经停的港口,只知道最终目的地将是辽东半岛。这也是为了防止有心人根据海汉发运到北方的物资数目,推导出海汉在辽东地区的驻军兵力。
说实话如果换作另外一个雇主要这么神神秘秘的行事,何礼只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运什么、去哪里、怎么走,全都不知道,这要是跟着对方的船出了海,就等于把身家性命全交给对方了,这种冒险的事只怕没有几个船老板敢接下来。但海汉就不一样,人人都知道海汉在大
第1470章 北方航线
何礼以前从未来过山东,如果不是这次阴差阳错领了承运商的差事,他后半辈子大概也不会有太多机会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不过此时北方已经入春转暖,又都是沿海地带,气候倒是与宁波相差不大,何礼和手下的水手们进入山东海域之后也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不过当驶入芝罘港的时候,何礼和水手们还是不禁对出现在眼前的景象发出了感叹。在距离浙江两千里的北方,所有人都认为这里是扼守渤海出入航道的大明海防重地,但眼前居然出现了一座与舟山定海港一样带有明显海汉建筑风格的港口,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力着实不小。看来海汉在山东打下一方领地的传闻并非虚假,否则也不会有这么从容的环境来修建一处大型港口了。
何礼前些天泡在定海港的码头上,虽然没有打听到什么军事机密,但对于海汉修建港口的标准倒是有了不少了解,这处名为芝罘港的港口虽然规模不及舟山定海港,但也绝非大明沿海州府的寻常港口可比,看其岸边林立栉比的高大吊臂,以及用于运送散货的轨道货车,便知海汉在这里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和人力,所建成这处港口的作用也绝非只是供来往船只在这里打尖补充一下物资而已。
船队靠岸之后,岸边除了海汉军方和海运部的代表在等候之外,何礼还赫然看到了有“福山巡检司”字样的旗帜在码头一处房舍门口飘扬着。他当然不会认为地方官府真能降服海汉并将港口纳入治下,这自然是海汉人的把戏了。
何礼不禁心中暗道海汉人果然会操作,竟然将官府机构的招牌就放在码头上,这样一来关于此地的归属质疑就会降到最低,同时也会让像自己一样初次来到这里的明人放松戒备心理。不过反过来想,海汉人这么做显然是连巡检司都能驱使,足见其在本地的影响力之大了。这边的官府能够忍气吞声,要嘛是拿了足够多的好处,要嘛就是被教训得不敢造次了。
何礼的想法倒也与事实出入不大,福山县作为海汉在山东最早登陆的地区,被渗透得也最为彻底,地方官府早就已经默认了海汉在本地的种种特权,连开矿、修路、移民这些动作都视若无睹,自然不会在意这芝罘岛上的港口究竟修建到了什么样的规模。福山县境内有胆子敢跟海汉作对的人,到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死绝了,绝大多数本地人就算不想依附于海汉,也肯定不愿去招惹这个大魔王。
至于巡检司这种可有可无的治安机构,既然海汉人愿意掏钱将其维持下去,县衙这边自然也不会出声反对,巡检司也不需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只要在芝罘港这边立一块招牌就行了。县衙起码还能将其当作是双方沟通消息的一条渠道,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何礼以前从未来过山东,如果不是这次阴差阳错领了承运商的差事,他后半辈子大概也不会有太多机会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不过此时北方已经入春转暖,又都是沿海地带,气候倒是与宁波相差不大,何礼和手下的水手们进入山东海域之后也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不过当驶入芝罘港的时候,何礼和水手们还是不禁对出现在眼前的景象发出了感叹。在距离浙江两千里的北方,所有人都认为这里是扼守渤海出入航道的大明海防重地,但眼前居然出现了一座与舟山定海港一样带有明显海汉建筑风格的港口,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力着实不小。看来海汉在山东打下一方领地的传闻并非虚假,否则也不会有这么从容的环境来修建一处大型港口了。
何礼前些天泡在定海港的码头上,虽然没有打听到什么军事机密,但对于海汉修建港口的标准倒是有了不少了解,这处名为芝罘港的港口虽然规模不及舟山定海港,但也绝非大明沿海州府的寻常港口可比,看其岸边林立栉比的高大吊臂,以及用于运送散货的轨道货车,便知海汉在这里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和人力,所建成这处港口的作用也绝非只是供来往船只在这里打尖补充一下物资而已。
船队靠岸之后,岸边除了海汉军方和海运部的代表在等候之外,何礼还赫然看到了有“福山巡检司”字样的旗帜在码头一处房舍门口飘扬着。他当然不会认为地方官府真能降服海汉并将港口纳入治下,这自然是海汉人的把戏了。
何礼不禁心中暗道海汉人果然会操作,竟然将官府机构的招牌就放在码头上,这样一来关于此地的归属质疑就会降到最低,同时也会让像自己一样初次来到这里的明人放松戒备心理。不过反过来想,海汉人这么做显然是连巡检司都能驱使,足见其在本地的影响力之大了。这边的官府能够忍气吞声,要嘛是拿了足够多的好处,要嘛就是被教训得不敢造次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