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摩根笑了笑道:“时机掌握得挺好,如果你没及时赶到,那我这边怕是要吃点苦头了。”
孙真道:“卑职率部赶来时已经派人通知了指挥部,想必稍后中路军便会向这边靠拢过来。”
摩根虽然对孙真的做法表示了认同,但心里其实还是有点五味杂陈,他在战前的设计是要将这处据点变成一个能够充分消耗后金兵力的血肉磨盘,地方是他挑的,战术也是他制定的,海军和陆军其他部队也给予了充分的配合,但最后的战斗过程和结果却不甚理想,如果不是援军及时赶到,这边的阵地甚至会有崩盘的风险。虽然在刚才
的战斗中也的确给敌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但离他的设想却还相差甚远。客观来说,海汉与后金的军事实力差距并没有拉大到拥有绝对优势的程度,如果双方在平原上展开千人级别的战斗,那后金军的表现断然不会如此被动难堪,至少在机动力方面能够稳稳压住海汉军一头。但海汉为了打胜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经年累月的准备,做了许多针对性的部署,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才发动了突袭,而后金军仓促应战考虑不周,自然是种种战术都行不通,在交战过程中一直被压制得死死的。
&
第1432章 易地再战
沈志祥此次好不容易争取到了随海汉主力部队一同上前线的机会,除了要在战场上向后金报仇雪恨之外,也是存了在海汉人面前显露本领的心思。双方在军事方面的深度合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海汉为皮岛提供了军事人员培训、武器装备升级、生存物资援助等等帮助,这其中有用岛上人口换来的部分,也有海汉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无偿提供的部分。但无论怎样,这些援助的确帮助皮岛摆脱了先前所处的困难局面,并且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甚至还拿回了长山群岛的控制权。
沈氏叔侄当然明白这些援助不是白给的,海汉并没有要求他们背叛大明,但皮岛军也必须要证明自己对海汉是有用的才行,否则人家提供后续援助的动力可能就没了。而想要证明自己的作用,最好的地点便莫过于战场之上。原本海汉并未打算将皮岛军安排到一线厮杀,但沈志祥带着岛上精锐来辽东,本来就做好了参与作战的打算,听到钱天敦的问话非但没有紧张,反而是有些兴奋,他知道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军令如山,末将岂敢不从!”沈志祥恭敬地应道:“若是能与金贼接战,末将定当拼死杀敌,请将军拭目以待!”
钱天敦对沈志祥的态度比较满意,高桥南在这次行动之前便向他提过沈志祥请战之事,钱天敦觉得可以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才点了沈志祥的部队跟着特战营一同行动。而且在此之前吹风的不止高桥南一人,摩根也跟他提及过皮岛军想要在辽东这边要一块地皮的事。
“摩根将军跟我提过你们的要求,如果这次皮岛军能有出色的战绩,那战后从皮岛迁回辽东的事都可以再商量。”钱天敦淡淡地提了一句,他知道沈志祥对此事极为紧张,现在放点消息给对方,或许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果然沈志祥闻言便掩饰不住脸色喜色,连忙应道:“多谢将军成全!”
对皮岛军来说,辽河以东至朝鲜国之间包括海上在内的沦陷区,都算是他们前身东江镇的辖区。只是自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日渐式微,辖区也在后金不断的打击压制下变得越来越小。到海汉来到山东与他们接上头的时候,便只剩下了包括皮岛在内的少数几个岛屿还在控制之中。如果海汉不插手干预,那么最迟到明年,东江镇便会如历史上那样被后金军所彻底消灭。
不过这样的极端状况显然不会再出现了,沈志祥虽然不知道皮岛军已经在鬼门关逛了一圈回来,但也明白只要海汉人不撤出辽东,皮岛军就能一直存活下去,就算正面战场上打不过后金,也至少还能有一条退路。当然以如今的形势发展来看,反攻辽东只是时间问题,沈氏叔侄自然也想接着这个势头,将驻地由荒芜的皮岛迁回到辽东。?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沈志祥此次好不容易争取到了随海汉主力部队一同上前线的机会,除了要在战场上向后金报仇雪恨之外,也是存了在海汉人面前显露本领的心思。双方在军事方面的深度合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海汉为皮岛提供了军事人员培训、武器装备升级、生存物资援助等等帮助,这其中有用岛上人口换来的部分,也有海汉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无偿提供的部分。但无论怎样,这些援助的确帮助皮岛摆脱了先前所处的困难局面,并且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甚至还拿回了长山群岛的控制权。
沈氏叔侄当然明白这些援助不是白给的,海汉并没有要求他们背叛大明,但皮岛军也必须要证明自己对海汉是有用的才行,否则人家提供后续援助的动力可能就没了。而想要证明自己的作用,最好的地点便莫过于战场之上。原本海汉并未打算将皮岛军安排到一线厮杀,但沈志祥带着岛上精锐来辽东,本来就做好了参与作战的打算,听到钱天敦的问话非但没有紧张,反而是有些兴奋,他知道自己一直在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军令如山,末将岂敢不从!”沈志祥恭敬地应道:“若是能与金贼接战,末将定当拼死杀敌,请将军拭目以待!”
钱天敦对沈志祥的态度比较满意,高桥南在这次行动之前便向他提过沈志祥请战之事,钱天敦觉得可以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才点了沈志祥的部队跟着特战营一同行动。而且在此之前吹风的不止高桥南一人,摩根也跟他提及过皮岛军想要在辽东这边要一块地皮的事。
“摩根将军跟我提过你们的要求,如果这次皮岛军能有出色的战绩,那战后从皮岛迁回辽东的事都可以再商量。”钱天敦淡淡地提了一句,他知道沈志祥对此事极为紧张,现在放点消息给对方,或许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果然沈志祥闻言便掩饰不住脸色喜色,连忙应道:“多谢将军成全!”
对皮岛军来说,辽河以东至朝鲜国之间包括海上在内的沦陷区,都算是他们前身东江镇的辖区。只是自毛文龙死后东江镇日渐式微,辖区也在后金不断的打击压制下变得越来越小。到海汉来到山东与他们接上头的时候,便只剩下了包括皮岛在内的少数几个岛屿还在控制之中。如果海汉不插手干预,那么最迟到明年,东江镇便会如历史上那样被后金军所彻底消灭。
不过这样的极端状况显然不会再出现了,沈志祥虽然不知道皮岛军已经在鬼门关逛了一圈回来,但也明白只要海汉人不撤出辽东,皮岛军就能一直存活下去,就算正面战场上打不过后金,也至少还能有一条退路。当然以如今的形势发展来看,反攻辽东只是时间问题,沈氏叔侄自然也想接着这个势头,将驻地由荒芜的皮岛迁回到辽东。沈志祥此次好不容易争取到了随海汉主力部队一同上前线的机会,除了要在战场上向后金报仇雪恨之外,也是存了在海汉人面前显露本领的心思。双方在军事方面的深度合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海汉为皮岛提供了军事人员培训、武器装备升级、生存物资援助等等帮助,这其中有用岛上人口换来的部分,也有海汉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无偿提供的部分。但无论怎
第1433章 地雷的威力
在后金骑兵队距离海汉营地还有不到二十丈的时候,某匹疾驰中的战马踏中了地面的一块浮土,当马蹄刚刚离开这块地面,一声轰然巨响便在马腹下爆发出来,战马连同背上的骑兵都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倒地,那只马蹄更是在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就被炸断了。
没等骑兵们反应过来,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在他们身下的土地响起,战马的嘶鸣和骑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顷刻之间这冲阵的队伍便乱作了一团,难以再将冲锋的最后这段路程完成。
地雷这种武器并不是海汉的发明,事实上在五百年前宋金两国交战的时候,宋军便用埋设在地面的“火药炮”对金军实施过打击。而到了明朝,更是已经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地雷。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十多种地雷的形制、特性及构造图,可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多种发火装置。
1413年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也制造过一种“钢轮发火”原理的地雷,并且在战场上有过实际的使用。
不过这些比较原始的地雷武器的可靠性和杀伤力都比较有限,自然是比不了海汉兵工利用后世先进科技造出来的地雷。使用了碟形弹簧、黑火药、撞击式雷帽等部件和成熟结构的海汉地雷,其威力远胜前人摸索中的原始版本,还专门为对付骑兵加大了火药量,以求在爆炸时能连战马一同杀伤。
这种新式武器虽然已经在三亚的兵工厂中定型量产,但因为产能和造价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并未大批量列装到一线部队,目前仍处在小范围试用阶段。而辽东作为海汉军在今年的首个战场,自然也就成为了这种武器的实战试验场。
这次海军舰队从浙江北上的时候,为前线部队带来了大约两百枚甲一型地雷,以及十名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地雷工兵。钱天敦考虑到敌军的作战习惯,便下令让工兵将三分之二的地雷开箱取出,都埋到了营地外围。这倒不是钱天敦大手大脚,而是他考虑到双方的交战态势只会是在前期才能让地雷派上用场,而后期海汉军肯定要将对手压制在地峡要塞一线,不会再给他们使用骑兵进行反击的机会,那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工兵用这一百多枚地雷在原野中铺出了约莫百米宽,五米纵深的雷区,虽然布得有些散疏,但最终的作战效果却是相当不错。后金骑兵完全没有预料到对手会设有这样的埋伏,数十枚地雷几乎是在几秒间次第炸响,人仰马翻的场面甚至让一部分后金骑兵认为自己是遭到了炮轰。
没有等他们从混乱中回过神来,从对面简易的防御工事后面已经射来了密集的弹雨,慌乱中又有数骑战马踩到了埋设的地雷,东一下西一下毫无规律地炸响,让场面越发混乱。
地雷阵直接炸死炸伤的骑兵可能还不到百骑,但造成的混乱却是难以控制,想要再结阵冲锋已经不可能了,对面的步枪正在不停地收割还能活动的骑兵和战马。这个交战距离不过几十米,骑兵们避无可避却又很难再顶着子弹冲上去,如果不想充当活靶子,不想被土里的地雷炸得七荤八素,就只能赶紧调头离开战场。
大概是因为昨天的失利给后金军留下了太多的阴影,虽然今天这处攻击目标的防线看起来更为脆弱,但被地雷胡乱轰了一通之后,很难再有勇气将战斗坚持下去。没有人知道对面的海汉军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杀死自己,这样的恐惧让不少骑兵不等后方撤退的信号出来,便已经拨转马头开始脱离战场。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在后金骑兵队距离海汉营地还有不到二十丈的时候,某匹疾驰中的战马踏中了地面的一块浮土,当马蹄刚刚离开这块地面,一声轰然巨响便在马腹下爆发出来,战马连同背上的骑兵都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倒地,那只马蹄更是在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就被炸断了。
没等骑兵们反应过来,爆炸声接二连三地在他们身下的土地响起,战马的嘶鸣和骑兵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顷刻之间这冲阵的队伍便乱作了一团,难以再将冲锋的最后这段路程完成。
地雷这种武器并不是海汉的发明,事实上在五百年前宋金两国交战的时候,宋军便用埋设在地面的“火药炮”对金军实施过打击。而到了明朝,更是已经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地雷。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记载了十多种地雷的形制、特性及构造图,可使用踏发、绊发、拉发、点发等多种发火装置。
1413年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记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也制造过一种“钢轮发火”原理的地雷,并且在战场上有过实际的使用。
不过这些比较原始的地雷武器的可靠性和杀伤力都比较有限,自然是比不了海汉兵工利用后世先进科技造出来的地雷。使用了碟形弹簧、黑火药、撞击式雷帽等部件和成熟结构的海汉地雷,其威力远胜前人摸索中的原始版本,还专门为对付骑兵加大了火药量,以求在爆炸时能连战马一同杀伤。
这种新式武器虽然已经在三亚的兵工厂
中定型量产,但因为产能和造价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并未大批量列装到一线部队,目前仍处在小范围试用阶段。而辽东作为海汉军在今年的首个战场,自然也就成为了这种武器的实战试验场。
这次海军舰队从浙江北上的时候,为前线部队带来了大约两百枚甲一型地雷,以及十名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地雷工兵。钱天敦考
第1434章 全面压制
刘尚在没来山东的时候就多次听说过特战营的种种光辉战绩,也曾在三亚图书馆里悄悄查询过相关的报道和资料。在他看来这支海汉王牌部队中的将士一定是个个勇冠三军,都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威武,但到了山东亲身接触过之后,发现这些士兵与以前在海南岛上看到的海汉军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没人长着三头六臂,也没看到那种在马背上使一杆铁枪就能杀个七进七出的猛将。硬说有什么不同之处,大概也就是武器装备要较普通部队更好一些。
直到他被派到旅顺,与特战营同吃同住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支部队的厉害之处。军纪严明、训练刻苦之类的特质就不用多说了,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求战**和看待战争的态度,与刘尚过去所接触到的军人似乎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常年在海外作战,让这些见惯生死的军人对战斗和死亡都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漠视感,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战胜对手,征服新的地域为国家开疆拓土。但这种漠视并非毫不在意,而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基础之上,他们确信自己所在的这支部队不可战胜,任何对手在他们看来都只是自不量力的绊脚石而已。哪怕战场上的敌人是让大明颇为头疼的后金铁骑,哪怕对方占据主场之利且兵力拥有明显的优势,也并未给这支部队带来更多的压力。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训练、调动、出征,做好在战场上干掉对手的准备。
先前后金骑兵发起冲锋的时候,刘尚也在营中观战。当他看着敌军越来越近,感受到脚下地面传来的震动时,说实话身上冒出的冷汗比当初环岛考察被张千智盯上的时候还多几倍。他知道只要后金骑兵冲破营地外围那层看起来并不牢靠的路障,自己就连逃生的机会都不会有,但看着身边那些镇定自若的海汉军人,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自信的人身上了。
随着爆炸声的不断响起,刘尚才终于明白了为何这些海汉军人能够保持如此的镇定,原来看似凶猛的后金骑兵根本连营地的边都摸不着。步兵们再上前一番补枪之后,这后金骑兵竟然退得比来时更快,也是让刘尚叹为观止。
这场仗并没有出现刘尚想象中的血腥厮杀,双方的交战距离一直控制在十丈以上,后金便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而反观特战营这边,刘尚敢说很多人可能连汗都没怎么出,这仗就算是打完了,而且还是漂亮的完胜对手。不过每个人的脸上都很平静,似乎这种完胜在他们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状况,完全不值得为此表现出特别兴奋的状态。至于像刘尚这种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的心态,他们更是丝毫都不会有。
见到这样的景象,刘尚也只能暗道一声厉害,特战营的这种强大心态已经根植于每一名军人心中,很难再受到外界的影响。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刘尚在没来山东的时候就多次听说过特战营的种种光辉战绩,也曾在三亚图书馆里悄悄查询过相关的报道和资料。在他看来这支海汉王牌部队中的将士一定是个个勇冠三军,都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威武,但到了山东亲身接触过之后,发现这些士兵与以前在海南岛上看到的海汉军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没人长着三头六臂,也没看到那种在马背上使一杆铁枪就能杀个七进七出的猛将。硬说有什么不同之处,大概也就是武器装备要较普通部队更好一些。
直到他被派到旅顺,与特战营同吃同住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支部队的厉害之处。军纪严明、训练刻苦之类的特质就不用多说了,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求战**和看待战争的态度,与刘尚过去所接触到的军人似乎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常年在海外作战,让这些见惯生死的军人对战斗和死亡都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漠视感,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战胜对手,征服新的地域为国家开疆拓土。但这种漠视并非毫不在意,而是建立在强大的自信基础之上,他们确信自己所在的这支部队不可战胜,任何对手在他们看来都只是自不量力的绊脚石而已。哪怕战场上的敌人是让大明颇为头疼的后金铁骑,哪怕对方占据主场之利且兵力拥有明显的优势,也并未给这支部队带来更多的压力。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训练、调动、出征,做好在战场上干掉对手的准备。
先前后金骑兵发起冲锋的时候,刘尚也在营中观战。当他看着敌军越来越近,感受到脚下地面传来的震动时,说实话身上冒出的冷汗比当初环岛考察被张千智盯上的时候还多几倍。他知道只要后金骑兵冲破营地外围那层看起来并不牢靠的路障,自己就连逃生的机会都不会有,但看着身边那些镇定自若的海汉军人,他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自信的人身上了。
随着爆炸声的不断响起,刘尚才终于明白了为何这些海汉军人能够保持如此的镇定,原来看似凶猛的后金骑兵根本连营地的边都摸不着。步兵们再上前一番补枪之后,这后金骑兵竟然退得比来时更快,也是让刘尚叹为观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