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韩正山问了几个水手,才知道安南国在岘港并没有设立官方机构,完完全全将治理权交给了海汉。甚至连海汉海军的战舰也可自由进港停泊,安南国对此并无限制,看起来对海汉是完全不设防的状态。或者换个说法,安南国的执政者似乎也并没有把这里再当作自己的国土,而是与安南接壤的海汉领地。

    这到底是完全的信任还是出于对海汉的畏惧,韩正山还真是不好判断。不过海汉在此常驻的部队数量极少,仅有一个连的陆军是正儿八经的作战部队,都驻扎在港湾入海口附近的山坡炮台。海军也驻扎了一个装备维修排在这里,不过成员大部分都是专业船匠,只是在此协助过往海军船只完成维修维护工作而已,这或许也是让安南较放心的原因之一。不过此次海汉南下船队规模庞大,进港之后还是派了专人去附近的安南官府送公,以免安南官方对此有所误会。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作为海汉最主要的政治盟友和军事合作伙伴,安南每年向海汉提交的军购订单总价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目,同时也是海汉在军事装备出口方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安南国内逐渐太平,朝廷也在学着海汉的执政思路,加强海贸易与农林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国内的经验状况已有了明显好转,在下订单的时候也不再需要使用大量的移民配额来抵销货款了,不过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倒是一直保留下来。

    海汉对于安南的市场也一向非常重视,安南人口较为密集的部和北部区域离三亚的航程,要福建和广东珠三角地区近了不少,而且与大明一样是属于农耕国家,用来销售海汉的初级工业品再合适不过。尽管这些铁制器具是跨海运来,但价格却要安南本土同类产品的成本价还低,而根据两国早年达成的官方协议,安南对于从海汉进口的货物没有任何门槛,这为海汉用工业品在安南赚取剪刀差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这些工业品虽然利润没有军品那么高,但对以农业人口为社会主体的安南来说却是非常实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韩正山以前认为海汉人只是卖卖玻璃制品、高级酒、军火之类的贵重商品,倒是没想到在安南这边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卖到民间的货物竟然是以廉价日用品为主。

    当然这也只是韩正山较片面的看法,事实在较为富庶的安南北部地区,海汉出售到市面的商品便不乏各种更为贵重的商品。其京城升龙府每年从海汉进口的玻璃制品,甚至广州这种大城市也不会差太多。而利润最为丰厚的军事装备,都是送到北方的涂山半岛军港,直接与安南军方当面交割,再由其内部分发列装到各地驻军,并不会在岘港这样的民用港口公开交易。

    韩正山也留意了安南本地出售给海汉的货物,基本都是以稻米、畜禽为主的初级农产品。事实海汉国内的粮食生产已经在自给自足的基础有了一些富余,可以向海南岛以北的各处海外殖民地进行输送。而南海地区的部分殖民地因为开发程度有限,当地的粮食产量还




1212.第1212章 治安官的职责
    对于这些见不得光的门道,韩正山倒是无需向秦彪请教要如何操作,他在杭州当捕头的时候也没少收好处,这些伎俩早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他更感兴趣的是,在岘港这样的海外殖民地当治安官,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虽然在三亚培训的时候,讲师们也有谈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但能够面对面与一位现任治安官请教,韩正山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再说谭举任先前让他随行的时候,也明确表示过要他与本地治安官多交流交流,想必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了。

    “困难”秦彪听了韩正山的提问之后,沉吟了片刻才应道:“别的殖民地,我不太了解情况,也不敢妄言。单说这岘港,最大的困难或许便是这两国的治权了。”

    韩正山不解道:“此地不是由我海汉国全权把控吗”

    秦彪点点头道:“话是如此,但岘港的常驻人口里边,只有大约一半人是海汉国民,也是说这些人才适用于海汉法律管束。当然按照我们现行的做法,对于非国民的犯罪行为也同样可以处理,只是本地人员构成复杂,有些来此贸易的安南人地位显赫,犯事了也不好处理。这其难处,想必韩兄也能想到。”

    秦彪所说的这种情况倒是不难理解,岘港本是从安南国国土划出来的一块飞地,来这里贸易的商人,例最大的便是安南人。而这些有资格跟海汉做跨国贸易的商人,其又有不少背景深厚,甚至是代表了安南官方的利益。这些人如果在岘港犯事,海汉治安官要处理他们,自然也得考虑到惩治措施对两国关系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虽说派出所的外墙刷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醒目标语,但他们都是业内人士,也知道这些标语所象征的精神也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特别是像岘港这种环境较特殊的地区,处理治安事件的时候不免有更多的顾忌。韩正山先前以为海汉对本地的掌控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但现在从秦彪的描述来看,情况却并不是那么乐观。

    “那如果遇到秦兄所说的情况,一般又是如何处理”韩正山继续请教道。

    秦彪应道:“先走正常程序呗,如果对面身份确实较硬,那得请示首长了。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的重罪,最后多半都是私下解决了。”

    韩正山笑道:“这么说来,与大明的衙门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秦彪点点头道:“的确如此,不过也有一点是大明官府不了的。”

    韩正山道:“愿闻其详。”

    “海汉国民在安南境内犯了事,安南官府是没资格判处刑罚的,只能将人犯交由我们来处理。”秦彪叹道:“据说这也是当初执委会和安南朝廷签下的协议之一。”

    “这个倒着实厉害了!”韩正山的目的地并不是在安南境内,所以对于海汉与安南所签署的这条外交协议,他在培训期间也并没有听说过。由双方在这个问题的政策差异,也能看出海汉在两国交往关系的确要更为强势一些。

    秦彪道:“除此之外,倒也没什么难题了。说实话这地方海南岛好管得多,本地全是没背景的,哪像三亚,随便一个路人说不定是首长家里的佣人,根本得罪不起。听说你们还要去南方更远的地方,那敢情好,当地肯定一多半人都是从南洋买的奴隶,管起来更容易!”

    关于海汉在南海殖民地的经营状况,韩正山在三亚培训期间也有所了解,的确是存在秦彪所说的这种状况,由于当地远离汉人聚居地,所以汉人移民极少,为了补充劳动力,海汉也只能从南海各地的奴隶市场购入几乎毫无人权可言的奴隶。因为化和语言的差异,这些奴隶想要获得海汉国籍,所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超过汉人移民,而治安机构对他们的管束也更为轻松,毕竟这些人连行动自由都没有,每日被关在种植园里劳作,触犯法律的可能性也相对小得多。

    两人这么一直闲聊着等到首长们参加的接风宴结束,谭举任出来的时候双颊微红,看来是在宴席喝了一点酒。马车之前谭举任倒是没忘了问问韩正山:“与本地治安官谈过了吗”

    韩正山连忙俯身应道:“适才已经谈过了,卑职收获良多。”

    谭举任没有再细问下去,点点头道:“那好,先回去再说。”

    南下船队在岘港只停留一晚,清晨便要出发,所以船队里的官员们也没有在镇留宿,吃完这顿接风和送行一体的宴席之后,便回到了码头。货物的装卸都已经赶在天黑之前完成,倒是不会耽搁第二天的出发。

    韩正山没有回到自己的船,而是被谭举任带到了他所住的军舰。在这里每个穿越者都有一间单独的舱室,而居住条件自然也要韩正山所在的移民船好得多。

    “坐下说吧!”谭举任指了指面前的凳子道。他住的虽然是独立舱室,但空间着实不大,两尺半宽的床,加一套靠着舷窗的桌凳,便已经将室内空间占去了大半。桌前的舱壁点着两盏带玻璃罩的油灯,将室内照亮。谭举任坐在床沿,屋里也只有一根凳子可坐了。

    韩正山谢过之后,这才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司将自己单独召来,怕是有重要的指令,韩正山丝毫不敢怠慢,静待谭举任的指示。

    “你跟本地治安官谈过之后,有什么感想”谭举任问了一句看似很空泛的话。

    韩正山想了想才应道:“在海外殖民地当治安官,似乎在国内要容易一点。”

    谭举任笑道:“你倒是会抓重点!那我再问你,如果把岘港交给你来管理,你会怎么做”

    韩正山道:“大概……也不会秦大人做得更好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对于这些见不得光的门道,韩正山倒是无需向秦彪请教要如何操作,他在杭州当捕头的时候也没少收好处,这些伎俩早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他更感兴趣的是,在岘港这样的海外殖民地当治安官,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虽然在三亚培训的时候,讲师们也有谈及到这方面的问题,但能够面对面与一位现任治安官请教,韩正山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再说谭举任先前让他随行的时候,也明确表示过要他与本地治安官多交流交流,想必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了。

    “困难”秦彪听了韩正山的提问之后,沉吟了片刻才应道:“别的殖民地,我不太了解情况



第1213章 向南再向南
    金兰湾里驻扎着数千人规模的海汉军队,这里的治安自然是不会太差,而且这里因为军事基地的特殊性质,港区内只有面积不算太大的一块非军事区被纳入到警察司的治下,治安官的工作相对也比较轻松。不过韩正山与这里的治安官当面聊过之后,也了解到在这里当差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有什么立功受奖,越级提拔的机会了,只能慢慢熬资历,靠着年限来提升职位。这也就是说,轻松的工作环境也是有代价的,这里并不适合韩正山这样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本事搏出位的人,想要爬得快,还是得去有风险的南海一线地区当差才行。

    韩正山想起先前上司谭举任找自己谈话的内容,也只能叹一声富贵险中求,既然目的地的风险更大,那想必立功的机会也能多些。再说如今分配去向已定,也容不得自己事到临头来打退堂鼓了。

    按照执委会的安排,金兰港大概将是这次南下殖民船队航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为了能够让新移民们安心南下,特地在这里安排了为期两天的军事演习,向新移民们展示军方的实力。

    韩正山作为南下干部中的治安官,这种活动同时也是在考验他的组织管理能力。好在他在这方面还算有一点工作经验,加之出发前在移民营已经跟这些人有过一定的接触,指挥这些移民到码头上的指定地点就位倒也不算是很困难的任务,充其量也就是繁琐一点而已。

    说是军事演习,其实也就是日常出海操演的程度而已,唯一比较特殊的地方,也就是拖了几艘破破烂烂的旧船到海上当靶船打,以便能让码头上的民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海军武力的强大之处。韩正山已经有数次机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过海汉海军,因此对于观看这种演习的适应性倒也还好,但有为数众多的移民还是首次看到海军的武装展示,俱都是兴奋不已,大呼小叫此起彼伏。

    韩正山看着远处海面上的海汉战船开炮轰击靶船,心情倒是十分平静。要是这种场景搁在几个月之前,他大概会为此而感到胆战心惊,就如同当初在杭州城头看到钱塘江上的海汉舰队一样。但如今身份转换,他已经成了一名海汉国民,这火力强大的战船也就由对手变成了自己的保护者,实在没什么好担惊受怕的了,可以安然接受这强大武装的存在。

    至于端坐在观礼台上的那些大人物们,反应就更为平淡了。对此韩正山倒也能够理解,毕竟海汉海军在南海打过不少海战,而且从无败绩,这些高官们对于这种给新移民看的打靶演习大概也很难有太多的热情。

    而第二天的演习连实弹打靶的内容都取消了,干脆就只是个检阅式,包括这支南下舰队中的战船在内,总共三十余艘作战船只自北向南缓缓驶过港区码头,以此方式来结束了为期两天的演习。

    演习结束,韩正山将移民带回宿营地之后,又赶去向谭举任复命,才从上司那里听说了这次演习匆匆收场的原因。据称附近海域发现了海盗活动踪迹,所以军方临时削减了演习内容,以便让海军舰船尽管出港执行任务。

    “海盗”韩正山听到这个消息不免有一点诧异:“在三亚培训的时候,教官不是说南海这边的海盗都已经被清理干净了吗”

    “没那么简单的。”谭举任缓缓摇摇头,向他解释道:“南海国家众多,海域广阔,国际关系复杂,而且还有不少从西方来的国家在南海建立了殖民地,海上武装势力的冲突也从来都没停止过。虽然我们常年都在对南海海盗势力进行清除,但说实话,容易对付的也就只是那些民间武装势力而已,而且南海地域实在太大,也很难将其彻底根除。所谓清理干净,其实只是指我们在南海所经常往来的航道比较安全而已。”

    韩正山花了一点时间消化了一下谭举任所说的话,才开口继续问道:“首长的意思,是说南海上其实还是有海盗活动,只是慑于我国海军厉害,才不敢轻易接近我国所经营的南海航道而且从事海盗买卖的,可能还并不限于民间”

    “你的理解大致没错。”谭举任点点头道:“他们不是不想来,只是有前车之鉴,不敢来招惹我们而已。但我们的海上安全也不是说一劳永逸,仍然还是需要保持足够强大的威慑力才行。在金兰湾这里设立的军事基地,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不管是民间还是别的什么来头,只要被我们抓到现行,那就绝不会轻易饶过。”

    谭举任没有把话说得太透彻,但韩正山已经基本听懂了其中的意思。很显然在南海海域搞事的除了民间海盗之外,可能还有各国官方组织的私掠船,而这种性质的海上武装才是海汉真正的威胁,清除起来大概也会比较麻烦。军方部署在金兰湾的这支舰队,其任务之一便是应付这些潜在的海上威胁,所以在接到消息之后,才会急匆匆地中断了演习,让作战船只出海去搜寻可疑船只。

    “那船队接下来的航程,会不会受此影响”韩正山请示道。他目前已经是负责管理手下这批移民的治安官,对于日程安排自然得更为上心一些。

    谭举任摇头道:“应该不会有影响,会有海军护送我们南下,不用太担心安全方面的问题。你回去准备一下,不出意外,明天还是会按时。”

    韩正山明白这是上司结束谈话的意思,当下便立正敬了个礼,然后退了出去。所谓准备一下的意思,大概就是明早要早些起来,督促这两天在岸上帐篷里休息的移民们打包行李登船了。

    翌日,天气晴朗,船队也没有遇到任何耽搁,在各船清点完人数之后,便陆续拔锚驶出了金兰湾。韩正山站在甲板上,望着西边渐渐远去的陆地,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他这一生中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跑到远离大明的海外定居生活,而且这地方之遥远,是他过去完全难以想象的距离。

    从三亚出发已经好几天了,但他在船长室里看过秦彪的海图,到金兰湾也才只走了全程的大概三分之一而已。在三亚培训的时候教官曾说过他分配的地点是非常靠南边的地方,但



第1214章 抵达安不纳
    邱信以自己的官邸为例,向谭举任说明手握大权的好处,的确是十分的直观生动,以此来推测他在头顿港的生活状态,不问可知应该是过得非常自在了。毕竟占城与安南这两国都十分重视与海汉的外交关系,都担心海汉会偏袒对方,而他作为海汉在此地的代言人,自然也因此而享受到的极好的待遇。而回想前几站殖民地的状况,因为没有占城国这个竞争对手,当地的官员倒是没邱信这种程度的福利,说到底还是这头顿港的位置好,正处于两国交界,否则他虽然贵为殖民地一把手,也很难靠手里的权力换来这么多的好处。

    谭举任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当下笑着摇头道:“殖民地的土皇帝的确是好做,但你这边的环境,别处可复制不了。”

    邱信并不否认谭举任的说法,点点头道:“老弟你说的没错,我当然也看明白了,所以我才不打算调回三亚。我年纪已经大了,说实话也争不过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能多享受几年就是几年吧!当初参加行动跟着陶老板跑到这边来,不也就是为了过这人上人的日子吗”

    谭举任一时默然,对方说得不错,虽然很多人当初的确是抱着建功立业的幻想来参加穿越行动,但现实跟幻想终究是有差距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原本的社会环境中就是毫不起眼的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突出的领导能力或者学识,与这个时代的人相比也就是多了几百年的见识,而且这点长处还不一定都能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派上用场。

    最终能从这个团体中出人头地的,其实大部分还是那些在原来时空里就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佼佼者,而邱信这个样相对资质平庸,岁数又偏大的穿越者,的确上升的空间就很有限了,在头顿港这种海外殖民地当土皇帝,倒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当然了,谭举任的价值观跟邱信可不太一样,他认为自己虽然本事有限,但胜在年轻,一切都还有无限的可能,就这么找个殖民地躺着养老实在太早了一些。不过人各有志,他也不能断言说邱信的选择就是错的,人家在这里过着太上皇的日子,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也不用考虑政治方面的竞争压力,悠哉游哉过日子也挺好。
1...465466467468469...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