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农女要上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清澜皓月
第1461章 1462.结伴
如此身份,不管是哪一方的人都得礼敬。吴鋆估计对方也是猜测他是钦差所以才会发问,当下起身走到马车旁,“敢问可是黄老晚生是今科的探花,目前在翰林院供职。如今奉旨去面询西平王和凌将军的意图。”
车帘拉开,露出一张清癯的脸。老者道:“老夫正是黄仲侃。你这小探花可是朝中没有靠山啊,被人打发到这里来了”
“回老状元的话,晚生有靠山的。晚生是白山聂家的准孙女婿。”黄仲侃是四十年前的状元,所以吴鋆戏谑地称他老状元。
黄仲侃变了脸色,“老夫也听说了皇长孙被人算计摔瘸了腿的事。但聂家要帮你推了这差事不难啊。”
“呃,聂老大人病了,几位叔伯都在家侍疾呢。”
黄仲侃蹙眉,难不成老聂快走了,几个儿子注定要丁忧,这才不被人看在眼底
“老先生,晚生和你的目的相同,不如结伴而行”
“也好!我们就各问各的人吧。”
驻兵的最高长官得到来了个朝廷钦差和一个已经致仕数年的前工部尚书要进西北的消息,思忖了一番一边派人回府城报信,一边就放行了。同时派了两百人随行护送,一路将人送到了西平王府。
西平王从京城回来,什么事都没理会,继续听戏。王府里依然是隔三差五就唱个堂会。闻说有钦差到来,便打发先安置在客房,等他空了再说。
听了小厮的转述,黄仲侃额角青筋抽了抽,“敢问王爷在忙什么”还真没听说过西平王这辈子除了吃喝玩乐还忙过啥不过,人家这临老了不就来了石破天惊的一下。也许真不该用老眼光看人
“我家王爷要忙的事多了,老人家安生住下,等王爷得闲一定
第1462章 1463.考试
告示上还附有考试范围,一半是正常的科考内容,另外一半是实际操作。再怎么说作为官员也得有个门槛,就好像后世考公务员首先得有大学文凭一样。所以四书五经这些还是必考的。但明净更看重的是实际的为官能力,她已经让人把西北七府各县历年的卷宗副本统统送到将军府。到时候实操的题就从里头出,考执政一方实际需要的能力。
朝廷有六部,县衙也有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房。
吏房,掌管本县所属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县衙内考勤、登记本县进士举人、管理乡绅、丁忧及本县在外做官人员的出身、成分、任职等事宜。
户房,掌管全县民政、财政、赋税、田土、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宜。
礼房,掌管全县的教育、学校、县试、礼仪、祭祀、文化、节庆等事宜。
兵房,掌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丁壮、考武、向上输送兵员。驿站、铺兵、剿匪、城防等事宜均属其管理。
刑房协助知县受理案件、破案侦缉、验尸填报、堂事笔录、拟写案牍、管理刑狱等。
工房,掌管全县的工程营造,兴修水利。
作为一县父母官,这些都是工作职能范围,都必须了解。不然,很容易被本地出身的胥吏给架空。到时候考题就从历年实例中抽取。明净这会儿正在组织将军府前院那些清客通读卷宗挑选典型案例,准备出题呢。如今还有半年的时间,来得及。等考试的时候,她就算坐双月子也都出了月子了,凌荆山
第1464章 1465.走访
明净这一两个月所为的种种,一桩桩一件件都可圈可点。尤其直接对林家动手,杀鸡儆猴,现在那些大户也没人敢发声,都安分守己着呢。大家静下来细想,只要不得罪他们日子也不是不能过的。其实和之前没区别啊!
所以,如今还没有驯服的其实也就是那些顽固书生而已了。但等到有一部分人通过考核为官,士人也会分化的。就凭他们,掀不起大风浪。
西平王觉得自己当初还真没看错这丫头,的确是一块能起衰振颓的好材料。可惜她不是皇兄的孙子啊!她要是皇兄的孙子,娶到守边大将的掌上明珠,得了五十万大军的兵权该有多好!
至于自家儿孙,老三没有野心也识时务。老大有点想趁势而起的苗头,好在自己回来得快把他摁下去了。而且凌荆山两口子其实也没给他能插手的空子。
明净如今能做到的,真要放权给他家老大,做不到这么好的!说白了,不是那块料。志大才疏只能是误人误己。而且,凌荆山又不是真的为他所用,凭什么拼死拼活帮西平王府卖命,让你坐收渔利人家如今要的,本来就只是西平王府的一个名头,让后方能尽快稳定。大家不过是合作而已,合作保住西北的太平。他就是一介封王,保不了天下,但能保住自己封地的太平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吴鋆和黄仲侃走到了学宫门口。对吴鋆来说这是故地重游,如果没有西北割据一事,衣锦荣归这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他离去不过数年,如今已经是探花郎,官居从六品。但如今,心头颇有一些复杂。
“老先生请!这里本来门禁森严,如今倒是好进多了。”方才看门的老头儿只抬头看了一眼,看他们都是书生便没过问任由他们出入了。
第1465章 1466.走访(2)
吴鋆沉吟一番道:“这个得看事态的发展,我如今也说不好。我只能说把自己在西北的所见,如实上奏朝廷。你还没告诉我少了的那些人在哪呢。”
“哦,他们都在四为客栈啊。”
“呃,他们这是表明立场,靠向将军府了”吴鋆问道。
那人赶紧摆手,“不是的,去四为客栈商量事情呢。在学宫里有闹事之嫌,搞不好会被衙门的人带走。之前就有师兄召集集会,号召罢课、罢考之类的被抓走关了一天。倒是去四为客栈商谈,衙门的人不会上门抓人。”
吴鋆一时有些无语,这样的神发展大概凌夫人自己都想不到的。想闹事儿不合作的,把她开的四为客栈当成聚会地点了。因为在那里商量官府不会抓人。
于是两人又出了学宫,往四为客栈去。出门的时候吴鋆看一眼守门的老头,怪不得这人问都不问他们呢。估计不少人进进出出,往返于学宫和四为客栈。
出去之后黄仲侃问道:“四为客栈又是怎么回事”
“是凌将军的夫人在闺中时开的连锁客栈。专门开在各州县学宫附近,京城太学对面都有一家。不过西北割据前就关门了。在那里吃饭和住店的都是学宫的年轻学子和一些有上进心的读书人。大家聚在一起讲谈时事,探讨学问。每个月客栈会组织一到两场论辩或者讲学。在西北学界很有几分影响力,甚至都吸引了更多的人向学。”
黄仲侃愕然,这原本对学界是很好的一件事。可开客栈的却是如今拥兵自重、搞割据之人的夫人。
“什么时候开始开的”
&n
第1466章 1467.商谈
学子们之前是想抗议西平王和凌将军驱逐朝廷官员,可如今这空出来的位置是在向他们招手啊。这、这就没立场去闹了啊。就算还有坚持的,也成了少数。诺大一个学宫,少了那么几十号人,完全不影响啊。
所以如今商谈的就是,“说九月的院试照旧,考取秀才的比例依往年旧例。可这样考出来的秀才,朝廷能承认么”
“想得到朝廷承认,不就是为了继续考乡试可咱们西北的秀才可以直接参加最后一轮的考核,通过了就可以直接为官啊。”如此一想,朝廷不承认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啊。
“那是只有西北承认的秀才,出了西北谁承认啊”可按规矩,这秀才必须在原籍考。不在西北考,也没法去别处考的。而且,如今西北往外的关卡都被军队封锁着,也是不会允许他们这些学子出逃的。
“干嘛非得出西北啊反正只要有官做不就好了。不用天远地远的去上任,不用辛辛苦苦熬资历有什么不好”就算是考上了新科进士,也是熬资历,拼人脉的。倒是西北文风历来不昌,如果就在西北选取各级官员,那大家身为学宫的学子,不管是考秀才、举人还是直接考过去做官,考上的希望可是大多了。
“咱们西平府和临近几府不本来就是西平王爷的封地么。除了那些官员被驱逐,我也没发现如今和往日有什么不同。我娘说供我读书花了好多银钱,如果就此不读也不去考试,我能做什么呢而且家里的银钱不是白花了么。我家为了供我读书还负债呢。”
也还是有不同的声音,“不是朝廷任命的官员,那就是伪官。将来朝廷
第1467章 1468.辨认
二郎道:“这些读书人整天叽歪来叽歪去,要我说把他们打一顿就行了,省事!”他把那砸牌匾的人打了一顿,就再没人敢来闹事了。当然,他下手也是有分寸的。就往肉多打不坏的地方打了几拳而已。那读书人自然也是清高的,不至于倒地不起讹他。
钟掌柜的白他一眼,“不占理你敢动手打人啊而且你能动手打一个两个,东家能把境内不驯服的读书人打服啊那是要出乱子的。”
二郎道:“我妹真是厉害啊!居然挺着大肚子管这么大一摊子事,还管得井井有条的。”语气十分的自豪。里头那些书生们不清楚西北政令如今出自何人之手,自家人是知晓的。
钟掌柜心道:那只是你堂妹,你亲妹连人家一片衣角都比不上!
“我那两个闺女从小跟着姑姑,只要能学到明净一点皮毛这一辈子也受用不尽了。”
“那是!不过我也是真没想到,居然还能有这样的缘法,一早就做了凌夫人的手下。”
二人说话间,吴鋆和黄仲侃已经面色有些沉重的出来了。
钟掌柜定睛一看,笑道:“哟,还真是吴大人。方才二郎叫我出来辨认,我还以为他看花眼了。您不再坐坐”要不是为了等着这两人出来的时候辨认一番,他也不至于一直在柜台这里守着。这儿有二郎就够了。
钟展柜如今不用具体管哪一家店的运营,把二郎提起来做了代掌柜。如无意外,三个月后他就是府城这家客栈的掌柜了。耿发从京城逃回来,如今又奉命去白将军驻地附近开新店去了。
因为经常开店,这家客栈里的老人真没几个了。而且从前吴鋆也是待在县城,这府城的伙计没见过他。二郎看到了个背影不敢确认也只好去把钟掌柜的叫了
第1468章 1469.揣测
这位老先生那气度一看就久为人上人呢。二郎在客栈干了几年,形形色色的人都接触过,还是很有眼力的。
黄仲侃道:“正是那老家伙。”
吴鋆道:“黄老,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封掌柜就是凌将军夫人的堂兄。”
黄仲侃道:“哦,原来掌柜的不是一般人呐。令妹老夫当年也见过的,就是老郭嫁女那次。”
二郎道:“能出席帅府婚宴,您老才不是一般人呢。”
“封掌柜,黄老是前任的工部尚书。”
“失敬失敬!小二,赶紧上酒菜。”二郎拱拱手。
黄仲侃道:“老夫说你们不一般,是说你们明知道小吴是朝廷钦差还能这么淡定的把他当普通客人招待。还有里头正商议事儿的那些读书人,你们也坦然容纳他们。”
二郎笑道:“我们反正又不怕被连累,有生意有什么不好啊”实在是前段时间生意受了很大影响啊。那些读书人不但自己不来了,还嘲讽其他客人。如今这样交回去的账本也能好看些啊。
酒菜已经上来了,二郎道一声‘二位慢用’走开了。
黄仲侃道:“看来这位凌夫人是个豁达的人啊。所以,她的手下和亲戚才能这么淡定。昨天那一纸告示盖的是将军府的印,自然不是出自西平王府。凌荆山如今在军营,这敲定告示内容、盖大印的不会就是这位凌夫人吧”
这种事要么就是有一个非常忠心又极为能干可以托付后方的手下,要么就是有一个聪慧、贤惠的妻子。但后者的可能性要高得多。用手下万一把
第1469章 1470.同行
回去的路上,黄仲侃道:“小吴,看了昨天的告示,再这么走访一场,我觉得大儒什么的也先不必去拜访了。如今看来关键是在将军府。要不,咱们直奔将军府”
“圣旨里要我弄清西平王和凌将军的意图。如今王爷晾着我,我也不好就这么走了。”
“那要不,老夫先行前往边关”
“也成!”
黄老年纪大了,也不能说走就走。他准备在府城休养两天再说。吴鋆第二天便去拜访了徐先生。这西北称得上大儒的还真没几个。
在徐家他就遇上了前来告辞并将怀孕妻子送回娘家休养的明润。明润受他大舅哥所托,带妻子的侄儿去淮山县负荆请罪。徐家之前是有些犹豫,但中秋节礼没送倒是个误会。他们这样的人家,就算是要悔婚肯定也是要好好说清楚的。更何况明润已经是徐家的姑爷了。
当时徐先生和长子吵起来了,一气之下病倒了,徐家忙乱中就送漏了几家。后来林家倒了,徐先生情况也好转了。准备重新考虑婚事的情况,这才发现漏了红砂村封家的节礼。这就很失礼了!于情于理都该去赔罪。
吴鋆是打着探望病情的旗号来的,徐家长子出来接待,但没有让他去见徐先生。吴鋆心头便有数了,看来老先生和儿孙怕是意见有些不统一。既然明润是徐家女婿,老先生倒多半是觉得这样割据是做错了。而他的儿孙就是站另一边了。
他也没有久留,因为和明润稍微熟悉些便问道:“封兄去淮山后还去边城么”
“去的,舍妹让我去帮她的忙。”明润坦言道。
“那咱们回头边城再见。不过我在进西北的时候遇上了前任的工部尚书黄老大人,他是去找郭帅的。你方不方
第1470章 1471.启程
乌雅私下里忍不住问西平王,“王爷您对明净的事儿还挺上心的啊”
“本王很欣赏她。”
乌雅嘟囔道:“要是给我机会,我也可以做很多事的。”
西平王轻笑两声,“你要是想跟着你哥哥上战场,本王也不会拦着你。”
“或者,您不是想三公子,是想妙语大师了”
西平王捏了一下乌雅的鼻子,“赶紧准备吧,没准就直接留在老三那里过年了。”大侄女估计要回来了,还有许多的前东宫旧人,他留在边城聚聚。
“您要陪着我在边城待到过年啊,太好了!”
西平王心道:谁是为了陪你啊他一快六十的老头了,跟着小媳妇儿去陪她手帕交待产,这说出去他成什么了不过看乌雅欢欣雀跃的,也没说破。
这样一来,车队可就长了。西平王府预备的东西实在是多。
西平王上马车前对世子道:“好好看家,老子到你三弟那里住几个月。”
“您不回来过年啊”世子愕然道。
“我之前两三年过年也没在府里,你不是一样操持得不错。行了,回吧!”
至于吴鋆,他要攻略的对象西平王都上路了,他肯定一道啊。于是呼啦啦的就去了一大群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