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步枪
中方这边出动的是四架歼-11b,全部是单座战机。
协同演练的内容很简单,全称应为空中联合反恐作战演练,制空战机掩护,攻击战机对地面目标进行火力打击。重点在于双方的作战通讯和战术动作的配合,其实是一个互相熟悉了解的这么一个演练。
演练内容简单,但双方飞行员都非常的重视。李战这边恨不得提前集中了三天的时间来进行了反复的练习。这种协同演练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输赢不重要但是面子很重要。
所以从冒着大风大雨起飞这个环节开始,双方就开始了暗中的较劲。
su-35先起飞,李战看见瓦西里仅仅在湿漉漉的跑道上滑跑了三百多米就猛然拉起垂直爬升,发动机喷口喷出来的热浪把跑道上的水分全都蒸了起来,形成一道壮观的雾墙。
李战目瞪口呆,这飞机的动力也太猛了。
滑跑三百多米拉起离地不算什么,歼-11b也能做到,歼-10也能做到,但是拉起后直接最大仰角垂直爬升片刻之间就消失在了云层里面,李战自问自己家现役战机里没有任何一款能做到。
“老李你看见了吗,那三五的动力也太猛了,什么鬼发动机?”无线电里,聂剑锋忍不住惊叹道。
方成河的声音冷冷地出现,“注意通讯纪律!”
紧接着是聂剑锋起飞,双方按照你一架我一架的顺序这么穿插着来,从安排上就能看得出有浓浓的比拼之意。
李战排在最后,即是压阵也是担负对地攻击的主力。瓦西里这么猛,李战自然不能让他独得风头,这会儿塔台上双方大佬都在看着,尽管下雨,但这么近的距离要看清楚战机的动作细节并不难。
然而老天爷似乎给中国空军飞行员出特别难题了——雨势突然增大,从塔台看过去瞬间只能看到个朦胧的战机轮廓。
能见度剧降带来的是危险的剧增。
当前的天气是完全超出了大纲里的最低气象要求的,然而此时此刻不会有人想着去叫停。哪怕下刀子也得继续往下走。
“洞幺,地风七米了,东北不变,有没有把握?”方成河屏气凝神摁下通话键问道。
已经带上氧气面罩的李战紧了紧白色劳保手套,沉着冷静回答,“塔台,我没问题,完毕。”
就剩下他没起飞了,如果无法起飞那么这场协同演练己方的表现将会大打折扣。连出动率都比不过人家还谈什么作战过程中的表现。
方成河知道李战到了北库之后有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外号:好运来。在二师服役的时候夺得拉杆小王子这个绰号,于三河抗洪期间开始传遍全军——命都要没了还牵挂着拉杆费。
到了北库后倒是没有很频繁的遭遇险情了,于是摘得好运来这一外号,甚至都成了模拟蓝军的时候的无线电代号。
可是眼前的情况看来,好运来是名不副实的,偏偏到你起飞就倾盆大雨强烈侧风。平时也就算了,偏偏是关键时刻。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李战心里默默念叨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来给自己打气。
他是有丰富极难气象环境下飞行的经验的,但是此时的气象条件是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恶劣一些了。
01号歼-11b停在起飞线那里李战都能感觉到战机有明显的摇晃,这种状况下起飞的难度和危险性可想而知。
油门杆推到了加力位置,发动机喷口喷出来的炙热尾焰使跑道的积水迅速变成了水蒸气,在战机后方变得氤氲。
李战非常冷静的选择了顺着战机的动力趋势松开了刹车,战机的起落架轮胎碾压着湿漉漉的跑道,在大雨磅礴之中的战机轮廓朦胧,若有作家诗人在定能灵感大发作散文一篇吟诗一首:略。
速度二百节的时候李战才谨慎地抬轮,前起落架一离开跑道,战机的脑袋就往左翼歪了过去,李战似乎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的办法是降低右发的输出功率,似的两发的推力呈左高右低状态,以此来抵挡从二十度方向过来的强风。
从塔台看过去,01号歼-11b的机头先是向西偏移,随即顽强的向东北偏移迎向了强风方向,斜对着塔台。
俄方带队指挥官安德烈夫科斯基上校由衷的竖起大拇指对方成河说,“方将军,拉杆小王子很棒!他的代号非常的形象!”
俄军没有大校军衔,他们认为大校等同于他们的准将,因此称方成河为将军。实际上如果没有很大意外,方成河戴上将星只是时间问题。包冠华的年龄到点了,没有很大机会迈入将军行列。
方成河的笑容有些僵,只能呵呵的笑。
这个安德烈夫科斯基能听懂一些普通话,偶然之间听兵们说话提起“拉杆小王子”这个自建词汇当时就问是什么意思,为了掩饰尴尬就随口解释说这是咱们鹰隼大队大队长的无线电代号。
结果安德烈夫科斯基当真了,又问拉杆是什么意思,当时的飞行员就比划着操杆的动作解释说就是驾驶战机的意思,就是开飞机的王子。当然是飞机开得好的才能称为王子了,安德列夫科斯基想当然地认为——也的确如此。
你怕不是有什么误会吧?此拉杆非彼拉杆。
于是安德烈夫科斯基就记下了这个代号,越想越觉得很好听。此时指名道姓进行表扬,却是让在场的101旅官兵们不知道应该露出一个什么表情。你总不能解释说我们那个大队长有点小财迷思想觉悟一般化拉杆小王子的意思是指这个方面。可是安德烈夫科斯基的理解也并没有错——李战的飞行技术可不就是鹰隼大队乃至101旅最靓仔的吗?
01号歼-11b摇摇晃晃的三条腿都离地了,上高度之前都有可能出现危险。世界航空史上起降阶段出现的意外应当是最多了。飞机要飞起来依靠的是高速,恰恰起降阶段要求的是速度越低越低,你能做到每小时六十公里着陆那才叫牛逼呢。
所谓力大砖飞,前提是你的力气要足够大。
足足滑跑了七百多米才抬轮,李战多谨慎。这会儿不是耍帅的时候,更顾不上和瓦西里比拼飞行动作了,此时能顺利起飞实际上就已经完全能够在友军面前展示了中国空军飞行员的高超技术。
飞机还在十来米的空中,塔台里的人依然屏气凝神目光跟随着01号歼-11b移动。也只有安德烈夫科斯基的神情是轻轻松松的,他自认为己方飞行员在这这样的天气下起降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当01号歼-11b突然被一阵强侧风吹得向左翼倾斜三十度的时候,安德烈夫科斯基的脸色一下变了。他要来最新的天气报告看了一下,脸色越发的严峻了。显而易见他此前没有完全的了解情况。
李战在战机猛然左倾的时候迅速取消了不平衡推力设定,果断地把油门杆推到底并且打开了加力,非常太行航空发动机狂吼迅速喷出蓝色的尾焰,在大雨之中非常的显眼。战机在强大推动力下猛然向前拱。
战机有仰角,在左倾约三十度的时候基本上无限逼近了飞行包线。李战使用了最简单粗暴也是最冒险的方式脱离了危险的境地,在距离地面三十多米的空中,他居然顺着战机左倾的趋势做了了滚筒爬升动作!
歼-11b的单边翼展都十几米了,远远看过去01号歼-11b的左翼翼尖几乎触碰到了地面。
而最让人抓狂的是,在他们看来,01号歼-11b是强烈的侧风吹翻了而不是李战顺着翻转的趋势做的滚筒。
01号歼-11本快速滚转着以约四十五度的仰角在大雨之中像是线膛炮打出去的炮弹一样射向厚厚云层遮盖住的高空。
“很棒,非常棒,拉杆小王子非常棒!”安德烈夫科斯基一口气松了下来,竖起两个大拇指激动地赞道。
方成河等人也被吓得有些出汗了,感慨着说,“安德烈夫上校,我们的飞行员基本都能够在恶劣天气下进行起降。”
这个话是没毛病的,恶劣天气也分等级,有些天气能有些天气不能。但是此时此刻说这个话别人下意识的认为其他飞行员都能够像拉杆小王子这样在此时此刻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起飞。
个中心思毛子上校没感悟出来,正如他们喜欢喝的伏特加,倒不如说是某种酒精,完全没有中国白酒包罗万象的味道。
李战全程加力爬升一直到上到了六千多米高度才穿透了云层,迎来了炙热的太阳光。云层上下无疑是两个世界,六千米以上的空域层气流趋于平稳,再往上到一万米就是最平稳的平流层了。不过他们只能在七千米以下活动,以上是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的航路。
李战面临的困难还在后头,确切地说是他和唐磊磊的共同困难。他和唐磊磊两架作为攻击机群沿北库山脉向西突防,聂剑锋和韩红军两架协同俄军两架战机作为空中掩护分队和瓦西里驾驶的su-35进行空战对抗模拟争夺制空权。
迅速与在高空盘旋等待的唐磊磊编队之后,马上接到了塔台下达的命令。
低空突防意味着要下到低空,面临着的是北库山脉更加复杂的气象条件。李战应该考虑是否选择从北库山脉的一侧进行突防,但上级给予的命令是要躲开su-35的搜索。
也就是说,su-35如果锁定了李战和唐磊磊,那么则意味着红军的进攻失败了。尽管是友好的协同性质的对抗演练,但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打赢。
行动开始的命令同时下达,李战带着唐磊磊一推杆一头扎进去了北库山脉之中。据称su-35的新型机载雷达有极强的下视搜索能力。面对一种全新型号的战机李战不敢掉以轻心。
世界各国的大多数战机的优缺点、服役状况、装备数量等等这些信息是必须要掌握的。每一个月情报部门都会进行一次各类情报的通报,有时候是两次或者三次,通报的这里面内容很多,比如某国某型卫星什么时候要从哪里过境,建议部队要采取哪些措施,诸如此类。
su-35的的历史太复杂了,而且有多种说法,连沈霍伊的人有时候也搞不清楚毛子在搞什么。
基层飞行员的了解就更有限且存在更大偏差了。
一开始李战以为su-35是名噪一时以超机动能力一鸣惊人且因为只有一架原型机而被称为“孤独勇士”的711号su-37,结果在确定su-35无鸭翼之后才发现原来su-35另有其机。
过去一段时间里,李战从胡文兵那边偶尔听说过几句与su-35相关的话,无非是要采购这款战机,然后早就开始了的谈判现在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初和俄就采购su-35战斗机进行谈判的时候国产四代机的首飞还没时间表呢,甚至上层根本就没有想到成洛马这么快就把四代机搞出来了。可见成洛马这一炮打得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结果就是空军对su-35的兴趣就骤减了,有四代机了我要什么自行车。中方这边的兴趣骤减,苏霍伊就着急了,这不逮着机会就把原型机派过来现场演示还极力邀请能够代表广大基层飞行员的李战进行试驾,其目的不言而喻。
然而归根结底李战是不清楚su-35的性能的。
因此他不得不采取保守战术。
而此时的保守战术就是冒险战术——你不知道对方的机载雷达性能那么你只能把最极限的能力发挥出来。瓦西里说su-35的机载雷达有一百多公里的下视探测距离,甭管他是不是吹嘘此时此刻李战都必须当成是真的。
于是,他和唐磊磊一步到位扎进了北库山脉的峡谷里去了,干脆利落的从任何雷达的眼前消失了。
“咦?战没有起飞吗?我看不到他。”瓦西里在西边掉头之后打开了机载雷达,在三百公里外扫描一圈后发现少了两个目标,当即发出了良心拷问。
塔台里方成河等人不由的露出了微笑。
ps:打全名有问题吗?各位沙雕大队飞行员。
第361章 一不小心又创了个纪录
李战和唐磊磊自始自终都没有在瓦西里的雷达显示屏上面出现过,不但如此,地面所有的雷达也都没能探测到他们所驾驶的两架战机。后者是见怪不怪的了。以前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要紧张一下子,比如27号雷达站,自从李战搞了他们一下,后面鹰隼大队又开始搞低空突防训练的高强度,一直到低空突防成为了鹰隼大队的成名绝招,地面雷达部队对于北库场站的战机时常失踪也就见怪不怪了。
当然,前提是无线电联络没有中断。
俄方飞行员大多听不懂中方内部的无线电交流,而在联合通讯的时候双方使用的都是标准战术英语,瓦西里在知道李战不但起飞了而且还钻进了山区低空突防,他是怎么都难以置信。
他驾驶的Su-35战机尽管有着先进的作战决策系统辅助,可并不能也不会接入北库战术情报中心的端口,他只能通过塔台来获取最新的天气情况。结果就是低空的气象条件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们所能理解的最低作战气象,而且那还是山区。
瓦西里非常清楚要躲过Su-35战机新型机载雷达的探测绝非易事,至少他并不相信李战的双机编队是进入了北库山脉的峡谷——如此气象条件在山区峡谷里低空穿行与找死没有很大区别。
能见度不到五公里,对于空速动则数百公里每小时的战机来说,五公里的距离就是一眨眼之间,不但要求飞行员有极快速的反应能力,还对战机的性能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可是实际上真的那么艰难吗?
李战和唐磊磊此时轻车熟路的样子是会让瓦西里等人吃惊的。能见度低不是问题,气流复杂不是问题,皆因对北库山脉峡谷再熟悉不过了——闭着眼睛都能飞过去。
据不完全统计,鹰隼大队穿越北库山脉峡谷的次数迄今为止超出一千三百余架次,人均穿越架次是四十多架次。越是骨干穿越的次数就越多。北库山脉是鹰隼大队的主要训练区域,长达五十多公里的北库峡谷则是重点训练区域。
就好比步兵部队在野外物色开辟的五公里武装越野路线,五十多公里长的北库峡谷就是鹰隼大队乃至101旅飞行员们的“五公里武装越野”,是所有科目中最硬的训练科目。
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一个标准——以穿越北库峡谷的成绩来论英雄。
当年驾驶歼-7乙型战机尚且能够在低气象条件下在北库峡谷跑出了好成绩,后面开低空飞行性能好一些的歼-7E甚至都躲过了道尔营的两批四枚导弹攻击,眼前这点情况对李战来说甚至都没有刚才的起飞困难。
唐磊磊也是一把好手,他们曾经多次在能见度比现在更差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过穿越北库峡谷低空突防训练。
以27号雷达站的几个对空警戒部门全程搜索不到。
以每小时三百多公里的空速在峡谷里穿行,两架战机画出了一道千曲百折的飞行路线。他们的最低飞行高度达到了二十余米,稍稍侧倾大一些翼尖就会戳在山上。
高空的模拟作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使用的是高度差空战对抗演练,因此唯一有看头的是打击分队的低空突防。恰恰打击分队这边做到了极致,完全的脱离了空地雷达的探测,以至于不管是塔台还是模拟蓝军的瓦西里都无法掌握打击分队的痕迹,也就无从知道他们到底是如何知道的。
塔台通报打击分队顺利完成了打击任务返场降落的时候,瓦西里和他的战友们还处于发懵状态——怎么就结束了呢?
难道中国佬弄虚作假了?
不管如何,瓦西里等人降落的时候天气大变,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变成了云开雾阳光普照。李战和唐磊磊降落的时候还是大风大雨,十几分钟后瓦西里等人降落的时候已经是风平雨停,叫人着实是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