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火中物

    世人都知道黑洞超强的引力甚至连光都可以捕捉。

    从表层看,是光这个单独的个体被引力拽过去了。

    但实质并非如此。

    因果关系调转,是黑洞先吸收看似空间,实则就是暗能量的引力。

    引力有质量,也真实存在,可将其视为大海中无处不在的水。

    在引力和空间被黑洞吸收的过程中,如同漩涡吸水一样,把漩涡中漂浮的一叶扁舟顺便一起卷了进去。

    光不是主动投过去的,而是被引力卷进去的。

    黑洞不断吸收暗能量,进一步加大自己的体积,提升质量与压力,并逐渐发生性质改变。

    当黑洞庞大到一定的程度后,性质发生突然的改变,脱离黑洞的范畴,体积迅速膨胀,成为不发生任何人类已知光电磁效应,仿佛不存在,但又永恒存在的暗物质,达到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完全交织并互相证明的层次。

    这个转化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强大到人类完全无法想象,但耗时却极短。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超级当量的伽马射线。

    伽马射线暴分为很多档次,通常在巨大恒星坍缩、超新星爆炸又或者临近致密星球(黑洞或中子星)合并时产生。

    但更大当量、更高能级,达到另一个层面的超级伽马射线暴,则正来自于黑洞往暗物质的转化过程。

    譬如五亿年前几乎摧毁地球全部生态的伽马射线暴,正源自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外,一个吸收了规模略小于银河系整个星系的超巨型黑洞,向暗物质转化的剧变。

    陈锋又以暗物质为原点,更民科的分析了一下宇宙。

    世人皆知宇宙星系团之间,维持星系团互相运动稳定的,超出可见物质引力部分的另一部分“偷来”的引力,正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共同提供的力。

    其实在很久以前,宇宙的可见物质其实更密集,但随着一个又一个星系湮灭在黑洞中,成为暗物质,星系团与星系团之间变得更稀疏,出现了大量的宇宙空白。

    在宇宙空白中,潜伏着的正是无数星系的尸体。

    为了用看起来更靠谱的严谨描述讲完上述所有内容,陈锋整整耗费五天。

    他把最后一天花在了s菌的事情上。

    他做了个假设。

    假定未来出现一种几乎无敌的超级细菌。

    这种违背宇宙规律的超级细菌将会如何演变?

    人类如何克制?

    人类必须迅速的壮士断腕,果断切断全部的感染病源,瞬间将隔离等级提到最高层次,对细菌斩尽杀绝,再将其圈养起来,人工培养加速进化,破译其基因序列,制造终极形态细菌的疫苗。

    然后,陈锋还描绘出了这种反常的超级细菌“理论上”最可能出现的蛋白质外壳结构与分子式。

    后人可以以此为依托,制造出接近能对抗s菌终极毒王的a级疫苗,并安心的等到s菌终极毒王的诞生。

    如果有人在他的启示之下,提前研究疫苗,那么甚至能在s菌的半年潜伏期刚开始时,就将其揪出来。

    这部分信息,陈锋借用了谢尔盖的加密方式,藏匿在电子书的底层,设定的触发条件为2520年1月1日。

    在此之前,没人可以强制打开,只会造成资料自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陈锋还得防备着另一件事情。

    如果人类提前得知真相,事情变得全民皆知,那么就不能排除当太阳系屏障降临时,入侵者通过某种遥感手段发现了这个情况,不再使用s菌,转而用出更丧病的手段。

    为了让藏匿之策万无一失,在陈锋接下来这段时间最早抛出的学术专著版本中,并没有s菌的相关记载。

    他给自己写了个锦囊,自我约束为两个月后才把s菌疫苗版本电子书拿出去。

    那么到时候他已经去到未来看过了情况。

    万一人类里出了个老**提前破解,又或者他的加密算法失效,导致疫苗方案提前暴露,入侵者采取了新的措施,那么他下次回来时,就想办法升级加密手段,重新考虑投放方式,又或者根本不急着投放。

    陈锋从不承认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其实在某种层面上,他的智商极高。

    在自夸中,陈锋扔出了这本名为民科,实则全部真理的《狂人猜想集》,将其制作成电子书发布于网上。

    三个小时后。

    全球举世震动。

    石破天惊。

    拢共用时九天,陈锋这只动摇历史的妖蝶蜕变成了呼风唤雨的金翅大鹏。




第199章 只管杀不管埋
    但凡新事物的诞生都注定要面对争议。

    如果拿出这新事物的不是该领域的权威,而是一个在别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知名非权威,这种争议便会格外强烈。

    恰如当年诗文惊鬼神,入了朝堂却接连碰壁的诗仙李白。

    陈锋在乐坛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学术界却人微言轻。

    学术与艺术在某种层面上相似,但实则截然不同。

    艺术更主观,颇有种当我眼睛睁开,这世界才存在的形而上学的味道。

    但科学却是客观的,唯物的,一定要讲事实。

    哪怕是推论,也必须建立在无可辩驳的事实上,不能跳过一个阶段的重要论证,直接进入下一个阶段拿出结果。

    那么这不叫科学,叫神学或者哲学。

    普通人妄图在学术领域掀起风浪,并没有那么容易,毕竟这时代之下信息资讯十分爆炸。

    但陈锋却不一样。

    得益于他的名气,他这跨界的行为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了惊人的影响。

    率先凑上去看热闹与稀奇的,大多是星峰娱乐旗下艺人的铁杆粉丝,又或者其他歌手与音乐界的相关人士。

    这些人翻开电子书的第一页很快便开始怀疑人生,发出人生哲学三连问。

    到得后来,陆陆续续开始有人隐约读懂了些内容。

    这些人是介乎于音乐听众和学术界之间的过渡层。

    他们是研究员、研究生、博士生又或者青年学者。

    这部分人才会既喜欢音乐,又喜欢主动追逐热点,还懂一些学问。

    起初,这些人觉得很滑稽与可笑。

    一个搞艺术的突然跑来搞研究,搞的还是人类学界里最高深最尖端的物理与数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

    他想动摇的是科学这座大厦的根基!

    他怎么敢?

    哪来的胆子。

    并且他一次性触及的学科和领域跨度是如此的大,简直……

    不可饶恕!

    于是乎这些人开始着手抓着自己懂的领域进行验算,打算用自身所学击败这个妄论科学的乐坛大佬,并顺便在大佬面前秀一波存在感。

    万一将来自己搞什么研究时需要大佬赞助呢?

    然后这些人就傻眼了。

    居然挑不出刺!

    只要他那些假定的条件都成立,那么他的论证过程就天衣无缝,他得出的结论就无可辩驳!

    《狂人猜想集》这本书变成了很诡异的存在。

    绝大部分人都觉得他民科。

    但这个民科却无法被证伪。

    不能证伪的民科,那不就是真理吗?

    这些质疑者一边质疑陈锋,一边自我质疑,认为多半是自己的水平不够,学艺不精,所以才无法击败这位民科大魔王。

    于是这些人选择向场外打电话,随机召唤一名老师当救兵。

    他们纷纷随手一个转发,将电子书送到了更有资格评价的人面前。

    “林老师,这里有本书里讲了我们研究的微中子,我觉得他讲的不对,但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何老师,这个人居然说引力就是暗能量,好吧的确是有这个猜测,但他居然直接写出换算公式了……”

    “周老师救命!这个人居然把前子给分类了,电荷量和质量都写出来了!”

    ……

    老师们加入了证伪民科的战线,然后……

    也抓瞎了。

    道理每个人都懂,可他们也无法在陈锋假定的条件全部成立的情况下击败陈锋。

    但老师们不愧是老师,他们将研究的方向继续往前推移,我无法击败你的结论,但我可以尝试从一开始就推翻你的论据。

    他们又将目标对准了那些被陈锋假定的条件,如果能证明这些条件不能被满足,结论自然不成立。

    但没要得多久,新的绝望诞生。

    那些陈锋假设出来的条件依然无法被证伪。

    条件无法证伪,结论无法证伪。

    连续两轮证伪失败的结果,便几乎是跨越短则十余年,长则几十年的科学发展,强行拿出了“真理”。

    这种明知道他很可能是错,但却完全无法证明他错的感觉,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已经很多年不曾出现过,这让学者们极度抓狂,痛不欲生。

    如果陈锋拿出的只是某一项结论,事情不会发酵得这么惊人。

    但他同时攻破的领域太多,造成了链式连锁反应。

    整个中国学术界轰然炸裂。

    但是,真正认认真真做学问的才会去证伪。

    学术界里还有另外一种人。

    这类人没什么能力,但却靠着某些手段与炒作,获得了些名气。

    这部分人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去证伪,他们更擅长批判与质疑,也基本只会这个。

    他们要捍卫学术界的尊严。

    随后,也不知道是哪个手快的弄了本机翻英文版送到了海外去。

    海外也一样,学术分两派。

    做学问的和“做”学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馈,但争议却开始酝酿,并如龙卷风般越滚越大。

    批判型学者认为陈锋在《狂人猜想集》里接连抛出的结论性表述堪称离经叛道。

    有人说他这就是纯粹的伪科学,看似论证严谨,实则全程瞎说,对科学毫无敬畏,对知识缺乏尊重。

    这部分人普遍认为,如果真有人信了陈锋的伪科普,必然遗祸无穷。

    不知是谁先开始,这天下午时,第一份声讨陈锋的文章出现了。

    对方痛骂陈锋这种外行人贸然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文章殊为可耻。

    错了,他陈锋可以两手一摊,诡辩道,我就是个写歌的,我也喜欢科幻电影,就不能写点科幻吗?

    对了,那他也只能是蒙对的,并不能证明他的学术能力,但他肯定会在科学史上留下个先驱者的名声。

    这何等的厚颜无耻?

    所以,陈锋这种毫无担当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应该要求他收回专著,并向公众道歉。

    第一篇檄文吹响了冲锋号,越来越多在学术圈有一定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顶着音乐圈粉丝的炮火向陈锋发起声讨。

    陈锋大师本人看着这一幕都有点小紧张。

    很多人给他打电话,来头有大有小。

    大到科学领域相关的部级要员,亦或是院士。

    小到他的同班同学与本科辅导员。

    就连他自己就读的江南大学校长都不知道从哪儿弄到了他的号码,给他打电话来。

    小陈你稍微澄清一下,公开的说一下,你这份猜想集并没有挑衅学术界的意思,只是一个个人兴趣爱好者对科学的追求而写的随笔,仅供参考之类的。

    陈锋差点就听了。

    可他终究没去做这个解释。

    不能解释。

    一旦解释,那么他想达到的效果至少就得打个骨折折扣。

    原本很多应该信他,并顺着这些研究方向努力而去的人,便会迅速的消失在自我怀疑中。

    陈锋要做的本来是一件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

    所以陈锋决定死扛,随你们怎么讲,我无所谓。

    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等圣贤来。

    但他没能及时等来“圣贤”,甚至被放了鸽子。

    原本说好今天从京城飞汉州的赖恩竟然失联了!

    电话打不通,没人接。

    陈锋又让星峰娱乐在京城的办事处去查,问了问情况才知道赖恩一整天都没出清华的校园,一直呆在那边实验室里,似乎正在突击攻关重大项目,脱身不得。

    陈锋对此很气愤,并毫无办法。

    他提前抛出《狂人猜想集》,盘算的不就是给赖恩小兄弟扔个美味的诱饵过去,让他别光顾着清北和中科院实验室里那些小打小闹,麻溜的到自己这边来搞个大场面吗。
1...127128129130131...2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