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钰泓
“郎君!城阳公主和驸马都尉杜荷,在长安城外不远处遭到不明身份的人截杀。”王泉说道。
“什么
第138章:刺史贪污案(4)
?
自王泉离开后,李承乾等了半个多小时,王泉才姗姗来迟。
“怎么样可有城阳和杜荷的消息”李承乾迫不及待的问道。
城阳公主是他的妹妹,作为大哥,关心一下她的安危实属正常,但是,李承乾比较关心杜荷的安危。
相比较起来,城阳公主虽然是他的妹妹不假,可是他们相处的时间比较少,彼此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深厚。
杜荷则不一样,李承乾和杜荷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双方之间的君臣之情,比起他和城阳的兄妹之情要深厚的多。
毕竟,杜荷是他的心腹,杜荷凡事都考虑到他,是他最倚重的臣子之一。
其实原来的李承乾和城阳公主这些弟弟妹妹的感情一直不错,就连和他夺嫡之争的李泰。
在这之前也是感情好,只是后来李泰的心变野了,生了窥探太子之位的心思,这才导致兄弟反目。
原来的李承乾对待其他兄弟姐妹也算是尽力一个大哥的本分,是一个不错的大哥。
“金吾卫已经将贼子拿下,已经关入大牢等候发落,公主和驸马已经朝东宫赶来,奴婢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个赶了回来,向郎君汇报好消息。”王泉笑道。
李承乾松了口气道:“如此便好!”
“启禀郎君!城阳公主殿下和驸马都尉杜荷在殿外求见!”一名内侍禀报道。
“快!让他们二人进来。”李承乾急忙道。
“诺!”内侍领命而去,杜荷和城阳公主走了进来。
“微臣杜荷拜见太子殿下!”杜荷向李承乾行礼道。
“城阳给兄长问好!”城阳公主道。
“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快赐座!”李承乾道。
杜荷夫妇道了一声谢,便在一旁坐下。
“听说你在回来的路上遇刺,可曾受伤,你们可知道是谁要行刺你们。”李承乾问道。
到现在他还认为杜荷夫妇遇刺,是有人故意针对杜荷才引起,他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人非要刺杀杜荷夫妇
城阳公主低头不语,杜荷一脸苦笑,她们知道李承乾这是误会了,误以为刺客是来刺杀她们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她们夫妇不过是受到了牵连,对方真正的目标是跟她们一块回来的按察使。
“怎么你们倒是快说呀!凡事有寡人替你们做主,你们但说无妨,不管是谁胆敢对你们不利,寡人定不会饶了他。”李承乾见杜荷夫妇一句话不说,心里有些急躁道。
他还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京师附近行刺公主和驸马。
“殿下!这帮人不是冲着我和公主来的,我们不过是受到无妄之灾的波及罢了。”杜荷解释道。
李承乾一愣!
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不是和他猜想的那样,他目光不由的看向城阳公主,直到城阳公主点头,他才信杜荷说的是真话。
“既然不是冲你们来的,那又为什么而来,你们又为什么会卷入其中”李承乾疑惑道。
他需要一个解释,总不可能稀里糊涂的就全都信了。
他现在更想知道的是,杜荷为什么这么衰,这样里的狗血桥段也能让他遇见。
“殿下!整件事情要从河北道的沧州下面的长芦县令李太辨说起。”杜荷说道。
李承乾这些就更加疑惑了,好端端的怎么跟沧州那边的一个县令扯上关系,事情有点复杂。
杜荷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从长芦县令李太辨怎么收受贿赂,被按察使发现。
李太辨怕自己贪污的事情东窗事发,便贿赂他的上官沧州刺史席辨,来阻止按察使的告密等事情说清楚。
以及后来杜荷夫妇是如何和这个按察使相遇,并怎么卷入这场漩涡当中去的。
都一五一十的向李
第139章:刺史贪污案(5)
?
杜荷拿着李承乾的手令,和王一一起出了长安,直扑沧州而去,为了防止沧州刺史狗急跳墙,李承乾还让兵部给杜荷发放兵符,以防不测。
二人快马加鞭,数日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沧州。
沧州刺史衙门。
得知钦差杜荷到来,席辨率领衙门大小官吏在门口迎接钦差大驾。
一群全副武装的府兵将刺史府团团围住,众人皆是惊慌失措!唯独席辨只是眉头紧皱。
想他席辨当年也是征战沙场多年的宿将,什么场面没有见过,岂会因为这点阵仗而慌了神。
“慌什么慌!没用的东西,看看你们这个样子成何体统!”席辨眉头一挑怒斥道。
府兵让开一个口子,杜荷和王一走了进来,席辨一眼便认出杜荷身边的按察使。
席辨从不后悔自己收受贿赂,他这个人没什么爱好,就是贪财,就算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接受下属的供奉。
他只是后悔没能早一点杀了按察使,不然也不会落到这般地步。
席辨上前一步作揖道:“沧州刺史席辨,见过天使。”
“席刺史,本官奉监国太子之令前来沧州,所为何事,我想你应该心里清楚。”杜荷看着席辨说道。
“我自然心里清楚!”席辨没有为自己辩解,按察使能够跟着一块回来,就说明他已经将证据交给朝廷。
席辨也就没有必要做无谓的挣扎,毕竟铁证如山的事情,他想不承认都没用,还不如干脆一点。
“大唐监国太子令:沧州刺史席辨、长芦县令李太辨收受贿赂,罔顾国法,罪不容诛!特押解回京受审。”
杜荷宣读完李承乾发的太子令书,将令书展开给沧州刺史席辨和沧州大小官吏验看。
众人见令书上落款出画日,上面又盖有代表监国太子的双龙符,确认这份令书无误。
府兵上前将席辨拿下看押,一队府兵冲进刺史府,进行查抄,凡是跟席辨贪污有关的东西一律带走。
当天,杜荷便押解沧州刺史席辨和长芦县令李太辨等人返回长安。
日夜兼程下,数日之内,他们便回到了京师长安。
被押解进京的席辨等人,被关进了大理寺的大牢,李承乾让大理寺少卿狄仁杰对席辨等人进行审理。
杜荷前去东宫向太子李承乾复命。
虽然席辨等人的贪污罪行证据确凿,但该走的法律程序还是要走的,总得给他们一个陈诉的机会。
审理这样的案件简单又枯燥,就不浪费时间一一描述,一笔带过,直接跳过过程。
“郎君!大理寺少卿狄仁杰在殿外求见!”王泉向李承乾汇报道。
“嗯!这说曹操,曹操就到!将他请进来。”李承乾道。
他刚和杜荷说着关于狄仁杰的事情,这狄仁杰便来了。
“诺!”王泉退了出去,把在殿外的狄仁杰给叫了进来。
“臣狄仁杰参见太子!”狄仁杰向李承乾行礼道。
“狄卿!寡人正要和杜荷提及你,没曾想你便来了!席辨的案子怎么样了”李承乾道。
“证据确凿,席辨供应不悔!将他这些年贪污所得全部一一交代清楚,这是席辨的口供,以及贪污所得的账目,还请殿下过目。”狄仁杰道,将口供等交给李承乾。
“没有想到席辨做刺史的短短几年,居然贪污了这么多的财物,当真是令人发指。”李承乾越看,脸色越难看。
还好及时发现,不然的话,席辨还要贪污多少财物,还有多少人因为席辨贪污
第140章:辽东首战告捷
?
“殿下!席辨等人已被处斩,臣特来复命。闪舞”杜荷行礼道。
“所有的朝集使都去观望了吗他们都有什么表情。”李承乾低头握笔边写,边问道。
“依殿下的吩咐,所有的朝集使都前去观斩,当时吓得这帮朝集使脸色大变,这次通过席辨的案子,相信应该不会再有人敢犯此案。”杜荷将当时的情景告诉李承乾。
“寡人将此事写了份急报,送于辽东给父皇,人我们虽然杀了,但此事不能有所隐瞒。”李承乾道。
虽说这个席辨虽然是个贪官,即便李承乾身为太子,也不能随意杀掉一州刺史。
没有皇帝的诏令,即便有三司的判决书也是行不通,哪怕李承乾现在是监国太子也不行。
李承乾杀席辨属于先斩后奏,皇帝心里哪里会舒服,要是连提都不提的话,难免会引起皇帝的猜忌,谁知道是不是你想要铲除异己。
想要在各州安插自己的人,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以达到图谋不轨的目的。
李承乾不敢去试探李二会不会起疑心,人心难测,这个世界上最不能试探的便是人心。
所以,这份奏报必须要写,而且还必须写得漂亮才行。
这份奏报不仅要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的一清二楚,还必须要让李二看到自己的优秀的同时,还不能居功自傲,要尽量的放低姿态,一副谦虚的样子。
“你看看,这份奏报可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便让驿站飞马传递到辽东去。”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毛笔,指着他刚写好的奏报道。
“诺!”杜荷应道,上前拿起李承乾写好的奏报,仔细翻看,确认没有什么不妥。
“殿下!奏报无不妥之处!”【 最快更新】
“好,就将此奏报送到辽东去,还有一份寡人向父皇询问近况的问安折子也一并派驿站飞马送去。”
“王泉你去晋王那边看看,看他可有书信要送往辽东,也好一并送去免得来回折腾。”李承乾说道。
“奴婢这就去。”王泉应道,退了下去,直接往丽正殿跑了一趟。
自从洛阳一别后,李治基本每天都会向李二传递一封书信,聊表自己对父皇的思念,以及一天的生活工作等等事情。
就连今天心情好不好,几点睡觉,一天都做了什么,这些都向李二一一汇报。
相比于李治的“勤奋”,李承乾就比较“懒惰”些,给李二写家书并没有那么频繁。
“怎么今天晋王的家书已经发出去了”李承乾见王泉空手回来,还以为李治已经让驿站飞马将家书传递出去。
“晋王说娘子病重,他无暇写家书,近日便不发家书到辽东了。”王泉道。
“既然晋王近日不发家书给陛下,那我们就不要管了,将这份奏报送往辽东要紧。”李承乾道。
“诺!”王泉上前接过李承乾递给他,密封好的奏报,退了下去,急忙送到驿站,让人立刻送往辽东。
李承乾送往辽东的书信和奏报都是经王泉的手送到驿站,再由驿站派快马送往辽东给李二。
驿站快马七天之后便将李承乾的奏报送达李二的大营。
此时,李二出征便取得首次胜利,张亮、程名振所部已经拿下高句丽的卑沙城,首战告捷!
“报!启禀陛下!长安送来奏报!”
战报刚刚送到李二面前,李二大喜!忽闻有长安来奏报,李二顾不上细看战报。
“定是稚奴的家书到了!快拿来给朕瞧瞧。”
“诺!”
帐外将士弯腰走了进来,单膝下跪,将一份奏报举过头顶。
第141章:大唐皇家银行(1)
?
李承乾上完早朝之后,将杜荷、许敬宗等心腹留下,原本打算让李治也一块留下来商议大事。
但李承乾见李治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便没有强行挽留,让他回去照看娘子。
“殿下!不知留下臣等有何吩咐”赵节问道。
“赵节,休要无礼!殿下都还没有说话,哪里轮得到你在这大殿之上多嘴。”杜荷呵斥道。
“我就说说而已,你嚷嚷什么”赵节不满的嘀咕着,在这里的所有人中,赵节除了李承乾外,谁也不怕,唯独有些怕杜荷。
实在是杜荷训斥起人来,那一脸严肃的模样,自带威严,让赵节心生胆怯。
“这次留下众卿,有事与众卿相商,如今我大唐国力昌盛,国泰民安,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但是……。”
大家心里清楚,太子前面说的那些话都是客套话,只有但是后面的才是今天的主题。
“随着大唐的人口不断增长,大唐现有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未必能够解决未来人口增长。”
“但凡遇见灾年,地里的粮食收成不好,很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没有足够的粮食,便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大家心中疑惑,不是说司农寺那边已经研究出了一种叫杂交水稻的粮食品种。
这种杂交水稻种植成功,便能够比以往收成还要多,就算是遇见灾年也能够渡过难关,完全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吗
怎么太子殿下今天却把他们都留下来,一开口就说关于粮食的问题。
粮食的问题不是应该去找司农寺的农官解决吗找他们能怎么办
大家头上顶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