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祚高门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冠正伦

    然而到了内院,沈哲子却被家人告知公主早间已经去了都南别业,只是留下了一份便笺:夫郎戎行在即,妇人不敢泪对,远避闲庭,日日拜北,君扬威旧国,妾绵思待归。

    丞相,侍中已经离府,启程归乡

    一人趋行入房,俯身叩拜低声说道。

    过了好一会儿,房中对墙枯坐之人才微微颔首,待到转过头来,脸色略显蜡黄,眼窝也是微陷,须发疏于打理而显得杂乱,而且骤然增添诸多灰白,老态已是毕现。

    王导张张嘴,喉中只是哑声,待到咳嗽两下,才发出沙哑的声音:离家前,他可有留言?

    家人头颅垂得更低:并无,只是只是侍中离家前,沈驸马正从府前行过,彼此望见,侍中怒极

    怒极?归都之后,他何日不是怒极

    王导苦笑一声,继而又问道:沈维周还没有离都?

    家人闻言后却是默然,实在近来沈氏乃是府内一个禁忌,谁都不敢多提,也就没人去打听公主府的消息。

    没有得到回答,王导只是怅然一叹,继而又说道:去青溪别业,将中郎接回吧。

    他所言之中郎,便是次子王敬豫。王敬豫母家对王兴之的死难辞其咎,加上敬豫此人也实在不知容忍何物,未免更加激化矛盾,王导早前让其离家暂住青溪近郊。既然最终还是没能留住王彬,那么儿子也就没有必要长留于外了。

    中郎中郎早先使人传信归家,言道与友人往京府游去,归期未定

    王导听到这话,本是黯淡的眸光陡然变得凌厉,手中麈尾蓦地砸在案上,怒声道:速去接回,敢有异念,打断他的腿!

    家人惶恐而退,王导却是余怒未息,摔断的麈尾持在手中,越看越是恼怒,继而扬手砸在了窗棂上。门外侍立者听到这动静,俱是两肩微颤,噤若寒蝉。

    良久之后,王导才蓦地一叹,似乎力气又被抽离,颓然坐了回去,口中喃喃:沈维周,沈维周我也盼你能大展抱负,攻破虏庭

    言中不乏萧条,神色则更加苦涩。近来除了往台城去接受丞相任命,王导便一直没有出门,但对于外间的喧闹,他又怎么会不知。今次这一进,薄之者甚多,也让王彬对他更加怨望,乃至于舍家而去。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接受这一任命,他是忍下了怎样的辛酸。

    沈氏吴人越见势大,褚翜等人自然不乏忌惮,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寻求合作,何必要将他置于这时论非议的位置上?虚位尊之,但却难得实际,心迹可谓晦深,不只是让他身受谤议,更让近来撩起的那些越府旧人对他有所不满。仿佛他们这一场喧闹,只是为了给王导争取一个尊位,更让他时评大伤。

    但是,难道他们以为如此便能钳制住自己?太过天真!




0629 豹尾封侯
    如今的历阳,早非武事独胜,农桑俱废的旧态,单单围绕着镇城四方,便已经兴起了数个规模极大的屯田区。而在更往东的横江附近,更是屯所连绵,一眼都望不到边。

    清晨时分,莫豫便早早离开了营舍,拄着一根竹杖,在营垒中悠闲溜达起来。

    过往这段时间里,他们这些江州降人,早就跟随大队沿着大江来到了江北历阳。如此大规模长距离的行军,哪怕是正规军旅都必然会苦累不已,至于降卒们则更是苦不堪言。

    是人总要吃饭,更何况是这样的长途跋涉远徙,体力劳损必然会更多。即便是资用充足,也没有对降卒敞开供应的道理。所以这些江州降卒们沿途除了赶路之外,还要负责砍伐竹木编造木筏结草作毡运输麻漆等等,以此才能换取饮食配给。

    这样繁重的劳作,加上还要遵守军期赶路,哪怕是一个正常的健康人,都免不了要累瘫累病。所以当这些降卒们到达历阳时,或劳损或伤病折损千余人。如果不是随军药用医疗充足,几乎要酿生出大规模的疫病。

    莫豫早先在鄱阳膝窝中箭,虽然不是什么致命伤,但在这样的行军过程中,不要说实实在在的箭伤,哪怕是寻常磕破跌损都有可能让一个壮力倒毙。然而他不只没死,就连箭伤都在一路上养得差不多,虽然跛了一条腿,行动有所不便,但精力可谓保持的极好。

    之所以还能保住一条性命,倒不是莫豫真有什么鬼神庇佑鸿福齐天,而是因为他家那个婿子莫仲。

    早前驻扎在寻阳时,他们这一座营垒发生营啸变故,莫仲因为身为督阵亲兵,因为要拱卫主将,与丈人舅子失散。那时节荆州军后路掩杀,江州军大溃流散四方,莫仲也是屡屡涉险,但他因为勇力入选督阵,非但没死,反而纠结起了一群溃卒,一路往东流窜而去。

    在过了湓城之后,莫仲等人便撞上了沿江而下的豫州军,被豫州军镇抚收编。当时那些江州溃卒早已经没有了编制,莫仲为了寻找丈人他们,沿路招揽不少散卒,结果竟因此而被直接任命为掌管半幢士卒的兵尉。而后这些人又被豫州军驱使,继续往东接应已经攻入鄱阳的东扬军,继而终于在鄱阳大湖之畔侥幸与丈人他们重逢。

    重逢之后,听到婿子讲起离散以来的种种经历,莫豫也真是感慨有加。他乃是生来的老兵户,所历战阵不少,原本还觉得自己实在得天庇佑,所以才能活到今日。可是他这一番幸运跟他家婿子比起来,那也实在是不堪再提。

    要知道在时下,兵户子弟从军赴死那是生来便有的义务,娘胎里带来的命数,想要攀功而上,那简直就是做梦!莫豫在军中混了几十年,最高的职位还是在年轻勇力时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什长,这已经是他足够夸耀半生的资本!

    可是他家婿子从军未久便遇上大灾,非但未死,反而因此跃升为兵尉,这已经不是运气,简直就是鬼神助力啊!

    当然莫豫不知道的是,由于江州那些豪宗人家与原刺史王舒的矛盾,大战爆发之前便纷纷出逃,而他们这些老兵户们的顶头上司便是那些豪宗家人。虽然最终还是被集结起来,但是中低层的将官们几乎十不存一。而后又是大规模的溃败,让那些军旅编制彻底无存,这才给了他家婿子以勇力上位的机会。

    如果没有这些前提,他家婿子再怎么好运气,也只能是一生为卒。唯一的出路便是能够在战斗中勇猛表现,或被将主赏识荫为部曲亲信,几无可能从兵卒一跃成为掌管数百人的兵尉。

    虽然不知这些内情,但并不影响莫豫为此而欢呼雀跃。因为他家婿子这一部多为精锐,所以在被豫州军收编的时候,身份已经录入籍中,已经脱离了寻常的兵户,有了积功受赏的资格!

    所以,从军多年向来卑用的莫豫,这一次托了他婿子的福,父子两人一路来也是饱受照顾,不只有舟筏代步,更是衣食无缺。也因而相对于那些江州老兵户长忧于背井离乡之苦,莫豫一路北来可谓振奋有加。因为有了他家婿子的存在,到达豫州后再录籍中,于他家而言可谓一个巨大的跃进,完全可以弥补他在江州家业的损失。

    所以近来,莫豫也是笑口常开,就盼望着能够早早录籍入屯,届时再将妻妾家人接来,一家人在这里落地生根,冲向美好的明天!

    江州降卒们足足五六千人众,除了莫豫等这些溃兵之外,据说还有大量鄱阳新卒。如今暂时被编作五个营,安置在横江近畔。虽然最终安置如何还没有一个定论,但已经开始了基本的操练和劳作生产。

    莫豫原本是被安置在了伤兵营,但他不耐烦每天听那些伤兵哀号,主动申请回到了营中。作为一个老兵油子,莫豫自然知道如何借助婿子的身份来给争取更大的特权,如今整个营中俱知他家背景不同凡响,不只优先安排了眼下还未足用的营舍,而且在役力方面也是颇受照顾,不被劳役太狠。

    如今整个营垒里都是空旷,兵卒们或是出营操练,或是在左近掘渠负土伐木割草等等劳作,只有一些当值的兵士们持枪挎刀往来游弋巡逻。这些兵士们看到一瘸一拐,神态悠闲的莫豫,不乏人颔首微笑示意。

    而莫豫也是微微颔首,一手轻捻胡须,对于身份的转变适应很快。只是唯独一点不满,以往习惯了弓腰垂首,这会儿又是腿脚不便,胸膛挺得不够高,姿态便显得有些古怪,实在不美。

    如今营垒只是简单的竹栅环绕,竹栅外还有兵卒在挖掘垒土。莫豫绕着竹栅内打转转,难免引起外间正在劳作的人对他指指点点,莫豫对此倒是很享受,并不介意旁人或怨望或羡慕的目光。

    他这般做派虽然不乏张扬,但倒也并不是一味的无知炫耀。虽然他家婿子的官位得来不正,但眼下诸多旧籍不同的兵卒们编在一起,谁又能说清谁家状况如何?他这般张扬,落在人眼里反而是有底气的表现,兵卒们感官如何没人在意,将官们也没必要去招惹不知底细的人家,由得他在营内浪荡而行。

    莫豫?你你是莫豫!

    莫豫正在那里游荡之际,竹栅外突然响起一个呼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额上带疤的中年人正挥着手中木镐对他叫嚷。

    这喊叫声很快就引起了监工兵卒的不满,持着竹杖上前正待呵责,莫豫已经摆手叫道:且慢,让那人到我身前来!

    很快那人便被领到竹栅外,垂着头战战兢兢,只敢以余光透过竹栅去观察,一副生恐认错了人的模样。

    莫豫倒是和颜悦色,靠在竹栅前笑语道:你这壮奴也是海昏士家?

    士家便是兵户,那人闻言后便忙不迭点头,只是不敢再多说什么。莫豫此人在海昏屯所倒是一个名人,实在是命太硬,他也曾经见过,此时再听这么问,已经八成确定此人便是莫豫。但心内又有疑窦,因为莫豫不过一个寻常兵户而已,居然在营中能有如此特殊对待,就连监工都对他礼敬有加,又让这人不敢确定。

    莫豫闻言后便笑语道:你没有认错,我便是莫豫。不过谁给的你胆量?居然敢直呼主家名讳!

    那人闻言后更是大惑不解,然而旁边那监工兵卒已经接口道:原来这人竟是莫老门下役夫?

    莫豫点点头,指着那人说道:我眼下也是与我家阿郎暂留营中,眼下不治你亡出之罪,待到役满,即刻来见!

    既然是莫老门下亡户,正该归奉原主。莫老稍待,即刻便将人送往营内。稍后若再有亡出所见,也是一并处理。

    监工闻言后便笑语道。

    莫豫闻言后便点点头,给那乡人打个眼色,那人虽然至今也是疑窦,确定莫豫还是莫豫,但似乎又与他所认识的并不相同。只是听到监工所言后,眸子已是一闪,继而便对莫豫暗暗点头。

    莫豫归营后不久,那中年兵卒便被送来,随行而来的还有数人。那监工将人送来后便告辞,只是对莫豫的态度更显殷勤。

    待到监工离开,莫豫才对那几人笑语道:各位可都是海昏士家?老莫在此,你们识不识?

    几人交头接耳,一副胆怯敢认又不敢认的模样,莫豫他们大多都认识,可是这老兵油子眼下的境况,又让他们倍感狐疑。

    莫老正在席上,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赶紧行礼!

    最先见到的那名额头见疤的汉子拍打着那几人肩膀催促,继而自己一头磕在了地上,呼郎唤主确定了主仆名分。其余人见状,虽然还有狐疑,但也都忙不迭跪下来。

    莫豫见状已是大乐,摆手示意这些人起身,笑语道:既然是乡里劫后重逢,各位也就不用多礼。老莫不是要占你们一个当头,不过乡人们聚在一起总能看护照顾是不是?

    众人闻言后都连连点头,他们虽然至今还不明白这莫豫怎么就成了如今这样子,但的确乡人聚在一起才能安心。而这也正是莫豫这几日招摇的一个目的,正是要趁着眼下营内尚是混沌的时候,多多召集一些乡人。这些乡人依附他家,作为役户能够免除一部分劳役,同时也能给他家婿子涨势,坐实一个他家乃是乡中豪宗的事实。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莫豫眼下的处境都是因为他家婿子,这不得不让他担心,婿子如今不同以往,而他早先也实在说不上善待婿子,难保不会存怨生厌,摆脱他家。如今有了众多乡人在侧,即便婿子望他生厌,也不能转头就丢弃不管。

    招揽一部分乡人,一方面乡人得助,一方面婿子得助,另一方面莫豫也有一个保障。莫豫虽然不是什么见惯大场面的大人物,但这么多年军旅也不是白混,这么短时间便想出这样一条妙策,自己都要佩服自己的机智。

    于是那几人在确定了一个主仆名分后,又被莫豫驱使着去召集更多散在各营的乡人,等到人丁聚起来众口一词,到时候他们莫家不是大族也成了大族,要在这异乡之地有了立足之处。

    而莫豫也不担心谎言会被揭破,一方面这些兵户们人微言轻,而他婿子却是正式的兵尉,孰是孰非一眼可断。另一方面,这些乡人们有了一个主家可投靠,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莫豫还在那里托着腮幻想日后自家役户成百上千,在这豫州之地开创一个豪宗门户,忽然听到外间有马蹄声由远及近,忙不迭出门去看,只见几匹骏马驰入营中,当先一个铁鍪鳞甲者正是他家婿子莫仲。

    莫仲纵马驰来,明显骑术不精,近前勒不住马,险些将迎面而来的丈人撞飞,还是靠着身边骑士上前帮忙,才手忙脚乱的下了马,已是手足无措冲上前扶起被吓得跌在地上的丈人。

    受此虚惊,莫豫惊魂未定,然而其身后满身的尘埃都不去管,视线则放在眼前那一匹骏马上,口中啧啧称奇:如此一匹健马,实在罕见!阿阿仲,我能不能摸一摸?

    莫仲虽然身份大不相同,但脸上憨厚却是不减,示意兵士帮忙约束住马,搀着丈人上前。莫豫老手颤颤巍巍搭在马鬃上,一触即回,待见那马并无过激反应,才又放心的探出手去,继而已是笑得两眼都成一条缝:真是滑得抹了脂一般,就算那些名宗深养的美娘子,剥光了未有这般顺滑啊!

    旁边几人听到这话,不免都是大笑起来。继而莫豫才又转望向婿子,满脸神采飞扬:阿仲你竟得将主大赐良马,难道是又有高升重用?

    莫仲闻言后则摇摇头:阿爷你误会了,将主有令,兵尉以上俱得擅骑,若是不精,便要裁汰别用。我这些日子真是苦困,平生也不见马,近来练起,跌得肩背痛楚,又怕耽误了月后军演

    还是要努力,不能辜负将主厚望!

    莫豫闻言后也是一慌,他家虽然老兵户,但他这一生几乎都没碰到过马,更无从教导婿子,正待抬手拍肩鼓励,想到莫仲言到肩痛,忙不迭收回了手掌。

    这一转眼,才看到与另一人共骑返回的儿子,儿子身上捆着麻包竹甲,正被压得弓腰驼背,满脸苍白,不免又有些痛惜,上前给儿子解着麻包,埋怨道:少时不努力,如今若不是你姊夫提携,小奴你哪得军中闲职!

    阿爷不要!

    莫仲见状,上前制止道:这重甲缚身,也是在操练小奴。将主日前有命,来日还要精选兵卒,便是要胜甲厚扎开弓驰越多项。过后诸军还要共演,若不达标,是要交付军法的!

    莫豫听到这话,不禁瞪大了眼,他虽然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油子,但毕竟只是军中底层,许多见识已经比不上他家婿子。待到莫仲解释才明白,这几项都是在考验兵卒体能,能负重甲,能枪透厚板,还要开一石以上的弓,负重翻山越岭等等。

    哈,真是活久见多妖,我只知有人患兵数不足,却还未见过如此裁汰!这么严酷挑选,是要选兵卒,还是要选神将?胜甲胜甲?小卒何时有甲可胜?

    莫豫自知他家小奴是个怎样体质,如此一个标准,绝无可能达到。以往他是担心自家小奴死在战阵,可是如今有了婿子投靠撑腰,这已经是条出路。可是没想到这一条本来以为无甚阻碍的出路,居然就这么被断绝,怎么能不气愤!

    莫仲闻言后叹息一声,倒不是认同丈人的抱怨,他入军还日短,接触到什么都觉得理所当然,这会儿只是说道:日前幢主有令,稍后将主便要从都中入镇,届时演兵不能轻慢。小奴此途不行,不妨再走别的路,近日镇内盛传‘甲田令’,我也听不明白,好像是要选士家子弟传授数用之学,优者择入选用

    选用又能选用什么?难道士家子弟还能用成屯卫军长?

    莫豫闻言后只是叹息,在他的认知中,婿子莫仲如今已经是兵户的辉煌,可是现在他家小奴却连兵都做不成,心内可谓沮丧,继而迁怒小奴,上前狠踹了几脚,怪他不争气。
1...359360361362363...828
猜你喜欢